孟子国学优秀教案1

上传人:llt8****5967 文档编号:237687448 上传时间:2022-01-10 格式:DOC 页数:39 大小:1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孟子国学优秀教案1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孟子国学优秀教案1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孟子国学优秀教案1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孟子国学优秀教案1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孟子国学优秀教案1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孟子国学优秀教案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孟子国学优秀教案1(3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孟子国学优秀教案1课题孟子卷一1-7课型 国学三维目标:1把握重点字词句的含义,诵读重点句子;2明白得孟子思想,感悟孟子聪慧,同意传统文化熏陶;3拓展延伸,运用孟子聪慧分析生活问题。教学重点:1把握重点字词句的含义,诵读重点句子;教学难点:明白得句子,把握写法教学方法:讲授、引导学生学法:诵读、感悟教学过程:一、 导入新课:孟子忧以天下,乐以天下,修身养性,积极入世;面对当时战乱的世道,他感到不满,因此就构建出他的理想王国: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他满怀治国良策,一心想救万民于水火之中,在天下推行王道;在逆境中,他不怨天,不尤人,自任以天下之重;他怀着一颗赤子之心

2、,周游列国,倚马万言;理想遭挫折而矢志不渝,以孜孜不倦的行为实践着自己的人一辈子主张,以孱弱的身躯担负着民族的大义。二、 学习重点句1、 君子之于禽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翻译:君子关于飞禽走兽,见到它们活着,便不忍心见到它们死;听到它们哀叫,便不忍 心吃它们的肉。因此,君子总是远离厨房。2、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教学过程(续):翻译:尊敬我家里的长辈,从而推广到尊敬别人家里的长辈;爱护我家里的儿女,从而推广到爱护别人家里的儿女.要统一天下就像在手内心转动东西那么容易了.3、 故推恩足以保四海,不推恩无以保妻子。翻译:因此由近及远地把恩惠

3、推广开去,便足以安定天下。不如此,甚至连自己的妻子都爱护不了。4、反复诵读,能够背诵。三、总结本课知识点,布置作业 说与写1、你从中学到了什么?2、结合自己或者周围如此的故事,写一段自己的认识。二次备课二次备课教学后记第 周 第 课、章、单元 第 2 课时 年 月 日课题孟子卷一1-7课型 国学三维目标:1把握重点字词句的含义,诵读重点句子;2明白得孟子思想,感悟孟子聪慧,同意传统文化熏陶;3拓展延伸,运用孟子聪慧分析生活问题。教学重点:1把握重点字词句的含义,诵读重点句子;教学难点:明白得句子,把握写法教学方法:讲授、引导学生学法:诵读、感悟教学过程:三、 导入新课:复习旧课,重温孟子魅力四

4、、 学习重点句4、 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蓄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翻译:一定要使他们上足以赡养父母,下足以抚养妻儿;好年成,丰衣足食;坏年成,也不至于饿死。5、 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翻译:办好各级学校,反复地用孝顺父母,敬爱兄长的大道理来开导他们,那么,须发花白的人便会有人代劳,不致于头顶着、背负着物件在路上行走了。成语有: 明察秋毫,缘木求鱼,寡不敌众4、反复诵读,能够背诵。三、总结本课知识点,布置作业 说与写1、你从中学到了什么?2、结合自己或者周围如此的故事,写一段自己的认识。二次备课二次备课教学后记第 周 第 课、章、单元 第 3 课时 年 月

5、 日课题孟子卷一1-7课型 国学三维目标:1把握重点字词句的含义,诵读重点句子;2明白得孟子思想,感悟孟子聪慧,同意传统文化熏陶;3拓展延伸,运用孟子聪慧分析生活问题。教学重点:把握重点字词句的含义,诵读重点句子。教学难点:明白得句子,把握写法教学方法:讲授、引导学生学法:诵读、感悟教学过程:一、导入:上两节课我们把第七章节的重点文句疏通了一遍,这节课我们来讨论本章节的实际意义。二:问题导学1孟子并非确实不明白桓文之事,在论语的其他篇目中对此事都有所评判,那么他什么缘故说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臣未之闻也呢?2诗云:他人有心,予忖度之。齐宣王说这是夫子之谓也,夫子言之,于我心有戚戚焉。看来,齐宣

6、王对孟子比较信服了,那么,孟子是如何样获得齐宣王的信任的?3王笑而不言,什么缘故?孟子是如何让齐宣王去大欲的?三:自主探究孟子政治理论里面的理想社会是什么样的?你认为这种理想在当时能实现吗?什么缘故?文法导析1善用形象而生动的比喻进行说理。运用比喻,使文章既具有生动的直观性,又能够揭露事物的本质。如用力足以举百钧,而不足以举一羽;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来突出齐宣王的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同样是力能做到而不做,是不为也,非不能也。2排比的运用,也是文章的一大特色。排比的运用,第一形成文章参差错落之美,又声调铿锵,富于音教学过程:乐性,既在内容上对文章进行拓展,又突出思想,加强感情,

7、使文章气概丰沛。如然那么一羽之不举为不用恩焉,为肥甘不足于口与便嬖不足使令于前与等排比句,以不可辩驳的气概,以简御繁地把难明白的道理轻松自然地讲得清晰明白。3善于作适当的神态描写,形象生动地刻画了人物性格。这是古代散文中,专门是诸子散文中难得的好的文学笔法。如孟子引导齐宣王说出大欲时,齐宣王笑而不言,这一笔写出齐宣王欲霸天下而又躲躲闪闪不那么义正词严的神态,极尽传神之妙。孟子中的另一个成语王顾左右而言他也是如此,逼真而传神。四、技法导练导练目标请自定论题,运用比喻论证法,写一段文字,来说明你的认识与感受。保民而王五、作业:收集话题集锦:1提示:忧与乐胸怀理想面对挫折思想的魅力2提示:尊老爱幼孝

8、亲情人间真爱感恩二次备课二次备课教学后记第 周 第 课、章、单元 第 4 课时 年 月 日课题孟子卷二梁惠王章句下一、二课型国学课三维目标:1把握重点字词句的含义,诵读重点句子;2明白得孟子思想,感悟孟子聪慧,同意传统文化熏陶;3拓展延伸,运用孟子聪慧分析生活问题。教学重点:诵读重点句子教学难点:明白得孟子思想,感悟孟子聪慧教学方法:讲授、引导学生学法:诵读、感悟教学过程:一、导入 让学生谈谈何为欢乐?学生讨论,师明确。孔孟如此的伟大的思想家又是如何看待欢乐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伟人的思想。引出梁惠王章句下二、学习重点句1自由朗读一2展现重点句:曰: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曰:不假设与人。

9、翻译:孟子问道:一个人单独观赏音乐欢乐,跟别人一起观赏音乐也欢乐,哪一种更欢乐呢?宣王说:自己观赏音乐不如跟别人一起观赏音乐更欢乐。曰:与少乐乐,与众乐乐,孰乐?曰:不假设与众。翻译:孟子又问:跟少数人一起观赏音乐而欢乐,跟多数人一起观赏音乐也欢乐,哪一种更欢乐呢?宣王回答:不如跟多数人一起观赏音乐更欢乐。3生齐读4生自由背诵5全班诵读三、小结 从那个地点我们能够明白,欢乐需要与人分享。以后我们应该多与别人分享自己的欢乐。二次备课二次备课教学后记第 周 第 课、章、单元 第 5 课时 201 年 月 日课题孟子卷二梁惠王章句下一、二课型国学课三维目标:1把握重点字词句的含义,诵读重点句子;2明

10、白得孟子思想,感悟孟子聪慧,同意传统文化熏陶;3拓展延伸,运用孟子聪慧分析生活问题。教学重点:诵读重点句子教学难点:明白得孟子思想,感悟孟子聪慧教学方法:讲授、引导学生学法:诵读、感悟教学过程:一、导入 欢乐需要和别人分享,那孟子通过那个事例要告诉宣王什么为政之道呢?今天我们连续学习梁惠王章句下二、学习一的重点句1自由朗读一2展现重点句:今王与百姓同乐,那么王矣。翻译:假如现在君王能和百姓同欢乐,就能统一天下了。3生齐读4生自由背诵5全班诵读三、学习二的内容1自由朗读二2师简单说明二孟子的要紧思想。3全班齐读4小组诵读竞赛三、小结 这节课我们明白孟子借生活事例来劝说宣王为政要仁的思想。只有使百

11、姓安居乐业,百姓才会拥戴统治者,国家才会更长久地统治下去。二次备课二次备课教学后记第 周 第 课、章、单元 第 6 课时 201 年 月 日课题孟子卷二梁惠王章句下三课型国学课三维目标:1把握重点字词句的含义,诵读重点句子;2明白得孟子思想,感悟孟子聪慧,同意传统文化熏陶;3拓展延伸,运用孟子聪慧分析生活问题。教学重点:诵读重点句子教学难点:明白得孟子思想,感悟孟子聪慧教学方法:讲授、引导学生学法:诵读、感悟教学过程:一、导入 诵读梁惠王章句下一、二的重点句子导入。仁是孟子学说的核心,今天我们连续学习梁惠王章句下三,去感受这位思想家宽敞的胸襟。二、学习重点句1自由朗读三2展现重点句:惟仁者为能

12、以大事小,惟智者为能以小事大。翻译:只有有仁德的人才能够以大国的身份侍奉小国,只有有聪慧的人才能够以小国的身分侍奉大国。以大事小者,乐天者也;以小事大者,畏天者也。翻译:以大国身分侍奉小国的,是以天命为乐的人;以小国身分侍奉大国的,是敬畏天命的人。乐天者保天下,畏天者保其国。诗云:畏天之威,于时保之。翻译:以天命为乐的人安定天下,敬畏天命的人安定自己的国家。诗经说:恐惧上天的威灵,因此才能够安定。3生齐读4生自由背诵5全班诵读三、小结 圣人的聪慧确实令我们拜服。我们应该要多读如此的古诗文,了解古仁人的思想,明白为政之道。二次备课二次备课教学后记第 周 第 课、章、单元 第 7 课时 2021

13、年 月 日课题孟子卷二四-五课型国学课三维目标:把握重点字词句的含义,诵读重点句子;明白得孟子思想,感悟孟子聪慧,同意传统文化熏陶;拓展延伸,运用孟子聪慧分析生活问题。教学重点:诵读重点句子教学难点:明白得孟子思想,感悟孟子聪慧教学方法:讲授、引导学生学法:诵读、感悟教学过程:一、导入:仁者心怀天下,而我们的孟子确实是这么一位仁者,我们一起来看看孟子是如何心怀天下,又是如何将仁政推广开来的呢?二、学习重点句11、原文: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2、翻译:以百姓的欢乐为自己的欢乐的,百姓也会以国王的欢乐为自己的欢乐;以百姓的忧愁为自己的忧愁的,百姓也会以国王的忧愁为自己的忧愁。和天下之人同忧同乐,如此还不能使天下归服于他的,是从来不曾有过的事。3、延伸: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4、反复诵读二、学习重点句21、原文:老而无妻曰鳏,老而无夫曰寡,老而无子曰独,幼而无父曰孤。此四者,天下之穷民而无告者。2、注释: 鳏:gun3、翻译:失掉妻室的老年人叫做鳏夫,失掉夫君的老女的叫做寡妇,没有儿女的老人叫做孤独者,死了父亲的儿童叫做孤儿。这四种人是社会上穷苦无靠的人。4、延伸:故交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