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蓟县西芦中学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zh****71 文档编号:237685382 上传时间:2022-01-10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98.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天津蓟县西芦中学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天津蓟县西芦中学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天津蓟县西芦中学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天津蓟县西芦中学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天津蓟县西芦中学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一、 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喧嚣时代的隐退者:学者诗人林庚林庚(19102006),字静希,现代诗人、古代文学学者、文学史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中国古代文学专业博士生导师。1928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是年考入清华大学物理系,1930年转入清华大学中文系。“到清华后,我常在图书馆乱翻乱看,看到了子恺漫画,像无言独上高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几人相忆在江楼等等,看了他的画,我就找诗词看去了,结果一看就入了迷。”加上读了郑振铎为子恺漫画写的序,他感觉到了文学的巨的力量,对中国古典诗词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其实,

2、更深层的原因是林庚觉得艺术“能于一瞬见终古,于微小显大千”,从而“希望通过诗歌实现人生的解放”。就这样,他走上了漫长的文学创作和研究之路。转入清华大学中文系后,林庚成了清华园“四剑客”之一。他与另外的“剑客”吴组缃、李长之、季羡林三位先生常在一起谈论文学创作。1933年,林庚毕业留校,担任时任中文系主任的朱自清的助教,并为闻一多的国文课批改学生作业。他出版第一本自由体诗集夜时,闻一多设计封面,俞平伯写序。高境界的人不是“做”出来的。“一流的学问,背后是一流的人品;没有一流的人品,做不出一流的学问来。”林庚是一个知行合一的学者诗人,他说自己是“教书为业,心在创作”,先是诗人,后是教授。从上世纪5

3、0年代初院系调整至今,他一直在北大中文系任教,曾被称作“北大中文四老”之一。在“文化大革命”中,林庚无以排遣心中的困惑,就经常夜读西游记。就这样,白天被批判的林庚,晚上在书斋里摊开书卷,从文学中得到宽慰和愉悦。最终他将西游记烂熟于心。难得的是,他将自己人生感悟融进了对小说的理解,在80岁高龄出版了漫话这样一部“极具个性的充满诗人气质和潇洒笔意的快意之作”。古代文学研究大家程千帆教授在给先生写的信中说,他是在病中收到了林庚先生的著作,看了书竟爱不释手,自己看不完,就让自己的学生给他念,“一口气花了三天,高兴得不得了,说这书是盖自有西游记以来之第一篇文章也”。林庚先生到晚年都童心未泯,“成为大教授

4、了,都还看小人书。”在漫话里提出:“西游记是神话和童话的结合。”林庚平素讲课,有时身着白衬衣、吊带西裤,有时身着丝绸长衫。他腰板挺直,始终昂着头。大多时间垂着双手,平缓地讲着,讲到会心关键处,会举起右手,辅以一个有力的手势。他从不用讲稿,偶尔看看手中卡片,但旁征博引,堂下鸦雀无声,仿佛连“停顿的片刻也显得意味深长”。在北大中文系老一辈的学者中,林先生是享寿最高的一位。在为先生九十华诞祝寿的时候,有人曾向先生请教过他的长寿之道,先生回答说:“有两条,一条是一切都是身外之物;再一条就是多吃胡萝卜。”“一切都是身外之物”,这当然首先是指的淡泊名利,其间还包含了在西游记研究中所表现出来的童真童趣和乐观

5、精神。林庚的一生充满诗意。他笔耕不辍,90岁高龄时还新出了一本诗集。2004年,他还牵头组建了北大诗歌中心,并担任主任。先生享年九十六岁。相关链接(1)北大中文系教授钱理群曾告诉自己的每一个学生,要去接触林庚,拜访林庚,因为这位老人有着故去的知识分子们身上最深厚、最值得传承的精神财富。学生袁行霈回忆,他从不对学生耳提面命,疾言厉色,也不肯当面表扬,或者说些惯常的客套话。学生去看望他时,他起身迎接。离开时,又总是要送出大门,说声“谢谢”。这位曾经的北平现代派诗人、后来的古典文学研究者,一生追慕的是“寒士文学”和“布衣感”。他推崇不在权贵面前低头、“贵者虽自贵,视之若尘埃。贱者虽自贱,重之若千钧”

6、的骨气。他的学生袁行霈至今记得先生的一句话:“人走路要昂着头,我一生都是昂着头的。”林庚晚年的隐居,被钱理群看作“从根底上是自由的精神”。“在做人上,他是成功的。”钱理群评论,“相比一些在世时被推上高位,被别人供奉的人,林庚的结局是最美的。”“他并不显赫,社会上的人也许并不知道他是谁,然而学生却永远铭记。”钱理群说,这是作为一个老师,可以得到的最高评价。(选自民国那些人)(2)谢冕:我承认在我的所有习作中,写得最好的,还是我学习林庚先生的那些诗。林先生也许并不知道,在我心中,他始终是我的诗歌启蒙者和引路人。袁行霈:静希师首先是一位诗人,是一位追术超越的诗人,超越平庸以达到精神的自由和美的极致。

7、他有博大的胸怀和兼容的气度他有童心,毫不世故;他对宇宙和人生有深远的思考,所以他总能把握住自己人生的方向。葛晓音:凡是见过林庚先生的人,都说他仙风道骨,从里到外透出一股清气。他的确是远离尘嚣。他的超然似乎是因为无须介入世俗的纷争尽管本世纪不乏兼备诗才和学力的通人,但像林先生这样诗性和理性交互渗透在创作和学问之中,并形成鲜明特色的大家却很罕见。(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A.林庚先生早年名声很大,曾位列“清华四剑客”和“北大中文四老”,晚年潜心研究西游记,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B.林庚先生是一位受学生欢迎的老师,他上课注重形象,讲究穿戴,或中或西,风度翩翩,加上教态大方,吸

8、引了学生们全神贯注的倾听。C.清华毕业留校后,林庚担任助教,帮助批改学生作业,后来一边教书,一边创作;先教书后创作,是一个知行合一的学者诗人。D.林庚先生一生潜心文学,淡泊名利,始终保持一颗童心和乐观的精种,这使他寿享极高。E.作为“喧嚣时代里的隐退者”,林庚并不具有显赫的地位,不被人崇仰供奉,却以其人格魅力被学生永远铭记,所以钱理群才会建议学生们去接触、拜访林先生,以期从他身上得到教益。(2)文中说“林庚的一生充满诗意”,请结合全文,概括这“诗意”体现在哪些方面。(3)文章为什么用大量的笔墨写漫话的研究过程,请结合材料分析。(4)钱理群说:“林庚有着故去的知识分子们身上最深厚、最值得传承的精

9、神财富。”请结合材料,说说这“精神财富”体现在哪些方面?在如今这个大师渐行渐远的时代,我们应该怎样传承大师们的精神?请结合实际谈谈你的想法。参考答案:(1)DE(答D给3分,答E给2分,答B给1分;答A、 C不给分)(2)年轻时,林庚先生因为丰子恺的漫画和郑振铎的序而由理转文,从此走上文学创作和研究之路。林庚先生一生从事诗歌创作和研究工作,是现代诗人,并且终生笔耕不辍,90高龄时还新出了一本诗集,牵头组建了北大诗歌中心。“文革”时,林先生借西游记排遣心中的困惑,结果写出了充满诗人气质的西游记漫话。林先生性格中充满了诗人气质,他淡泊名利,不慕权势,天真乐观,到晚年还童心未泯。(3)夜读西游记是“

10、文化大革命”中,处在内心困惑中的林庚排遣苦闷的方式,他从文学中得到宽慰和愉悦。西游记漫话是林庚先生晚年重要的文学研究著作,他将自己人生感悟融进了对小说的理解,是他作为一个学者的一部“极具个性的充满诗人气质和潇洒笔意的快意之作”。西游记研究中所表现出来的童真童趣和乐观精神,最能体现林庚先生的诗人气质。(4)学识渊博,治学严谨。专注学术,知行合一。不慕名利,淡泊处世。谦和真诚、纯真乐观。如今许多大师已离我们而去,但是他们为我们留下了丰富的精神财富。新时代的我们要以大师们为榜样,在治学、为人、处世等方面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在现在这个喧嚣的时代保持一份精神的清洁、灵魂的高尚,从而传承大师的精神衣钵,让

11、中华美德薪火相传,生生不息。(1)本题考查理解文意,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A项,“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在原文中并没有依据,且“北大中文四老”应是他老年时的称号,不属于早年。B项,因素概括不全,“吸引了学生们全神贯注的倾听”不仅是这些外在因素,还有“不用讲稿”“旁征博引”等学问方面的因素。C项,“先教书后创作”理解错误,文中对他知行合一的阐释是“教书为业,心在创作”“先是诗人,后是教授”,可见他应是一边教书一边创作的。(2)本题考查把握传主的个性特征的能力。解答此题要理解“诗意”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学术成就中跟诗歌有关,另一方面是人格魅力显示的诗人气质。答题时可先从学术方面按照时间顺序筛选

12、出跟诗歌有关的事迹,再从人格魅力方面筛选出具体表现,加以整合概括,形成答案。(3)本题考查把握文章结构的能力。结合全文可知,文章用大量的笔墨写漫话的研究过程是因为这部作品意义重大,对林庚影响很大。结合第7、8、10段有关这部作品的叙述,主要分析对其个人的影响、对作品成就的影响和对其人生态度的影响三个方面,概括即可。(4)本题考查发掘文本所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的能力。第一问是概括传主的精神品质,可从他对待学术的态度和对待人生的态度两方面发掘其精神财富;第二问要体现自己的思考,答案开放,但要观点明确,言之成理,提出具体的做法。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对于任何一种文化传统来说,如何协

13、调守成、创新与外来文化三者之间的关系始终是一个关键问题。晚清至20世纪,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大规模接触伴随着侵略、殖民与长时间的冷战,这些历史事实增加了问题的复杂程度。尽管如此,多数人愿意认为,五四新文学运动是文学史上的一个成功范例。五四新文学不仅改变了古典文学的传统形式,而且,相当多的作家动手译介域外文学,使各种西方文化元素逐渐汇入中国文学的表述体系。这开辟了汉语白话文学的新阶段“现代文学”。之所以认定这是一次成功的文学转换,首要的标志是:相对于先秦至晚清的中国古典文学,汉语白话文学更适合表现今天的中国经验。这丝毫不存在贬低中国古典文学的意思。中国古代批评家就曾经深刻地指出:“文变染乎世情,

14、兴废系乎时序。”每一个时代都有自己的文学及其评价依据。任何一个时期的文学都将受到文学传统与现实世界纵横坐标构成的不同压力。强调来自纵轴的文学传统,还是追求更大限度地再现当代的现实世界?现实主义的宗旨显然是后者。这时,所谓的创新可以表述为:一种再现当代现实的企图改变了文学传统的发展方向。这同时划出了一个区分的标准:如何辨别鲁迅式的“盗火者”与“言必称希腊”的崇洋分子?尽管二者都对西方文化表示出浓厚的兴趣,但是,“盗火者”的主旨是探索民族的独特道路,力图“师夷长技以制夷”;相反,崇洋分子热衷于将民族历史纳入一个普遍的模式,使之成为西方文化逻辑的具体例证。如果说,五四时期的“盗火者”曾经将西方文化视

15、为现代性的启蒙,那么,现今的历史语境中,中国文化业已成为更重要的思想资源。当然,所谓的中国文化不仅包括众多古代思想家的真知灼见,同时也包括晚清以来无数志士仁人的思想探索。中国文化浩如烟海,门类繁杂,一批饱学之士始终孜孜矻矻,专心致志地从事清理和阐释工作。然而,正如马克思所言:“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法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只有意识到现今中国文化对于“改变世界”负有的历史使命,人们才能更为深刻地理解这一批饱学之士的学术贡献。也恰恰因为意识到这种使命,人们才不会满足于某些徒具形式的表面文章,诸如儒冠儒服、三叩九拜之类。中国文化的真正活力并不是刻意维护某种古老的礼仪,而是进入当今社会,力争

16、发现问题并且解决问题。革命与战争、民族与国家、社会主义制度与市场经济中国文化必须介入与回应这些历史巨变,展示民族精神和中国智慧。因此,理论家的工作并非仅仅复述古人的辞句,而是阐述中国文化的特征如何与当前的现实紧密互动。事实上,二者之间的联系已经愈来愈紧密。工业社会的机器节奏响彻生活的每个角落时,农耕社会的古典诗学例如“意境”“情景交融”乃至“天人合一”保存了哪些不可或缺的文化基因?启蒙、革命、利益、市场以及围绕这些概念产生的社会关系瓦解了古代的乡绅之治以后,儒家的“修身”与西方文化的宗教具有哪些不同的社会功能?在一个群雄争霸、风起云涌的时代,“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想蕴含着哪些重大的启示?这些问题的提出与展开,已经显现出中国文化对话历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