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县退耕还林工程配套项目封山育林技术探讨

上传人:m****a 文档编号:237653027 上传时间:2022-01-10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7.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开县退耕还林工程配套项目封山育林技术探讨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开县退耕还林工程配套项目封山育林技术探讨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开县退耕还林工程配套项目封山育林技术探讨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开县退耕还林工程配套项目封山育林技术探讨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开县退耕还林工程配套项目封山育林技术探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开县退耕还林工程配套项目封山育林技术探讨(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开县退耕还林工程配套项目封山育林技术探讨 摘要总结封山育林的相关概念、优越性、对象和类型划分,并分析其工作内容、实施情况和调查验收情况,以为退耕还林工程配套项目的实施提供参考。 关键词封山育林;退耕还林;重庆开县 开县位于渝东北平行岭谷区,米仓山的大巴山南麓,地貌呈“六山三丘一分坝”。从2000年开始,开县已实施退耕还林工程2.65万hm2,荒山造林4.83万hm2。由于各级政府重视,群众积极配合,技术措施得当,退耕还林工程已初具规模,多次受到国家和市政府的嘉奖,并广受专家好评。但也有不少地方由于立地条件和人为因素,退耕还林工程保存率存在一些问题,特别是荒山造林效果不好。为巩固退耕还林工程、荒

2、山造林这部分成果,国家又在开县退耕还林工程中实施配套项目,对部分退耕还林实施封山育林,下面就开县退耕还林工程配套项目的封山育林技术探讨如下。 1封山育林的概念及其优越性 封山育林是一种群众性恢复森林的措施,是在有条件的山区,限制开荒、砍柴、放牧,禁止刀耕火种,利用森林天然更新的能力恢复森林,同时在封山区域开展育林活动。 从森林经营的角度来看,是在具有一定数量萌芽、萌蘖更新能力的伐根和天然下种母树条件的次生林区、宜林荒山荒地或疏林地,通过不同形式的封禁,依靠自然力与乔灌植被天然更新能力,并辅以管理培育措施,来恢复和发展森林和灌木、草本植物的育林方法。因此,封山育林是一项多快好省的提高森林覆被率、

3、发挥林分多种效益的特种经营方式,也是一项可以部分代替人工造林、种草的良好绿化方式,已被列为重要绿化措施之一1。 封山育林工作的显著特点是:用工省,成本低,收效快。实践证明,投入同样的劳动力进行封山育林可比经营人工造林面积多510倍。人工造林只能一块块来,速度慢,遇到不利自然条件成活还没有保证;而封山育林,无论面积多大,几乎都可同时进行封育,大大加快绿化进度,其给较大面积林分尽快恢复带来的巨大效益是无法估算的。而且在实际工程中,可省去育苗、运输、假植、林地整理、幼苗管理等多项繁杂工序。因此,封山育林有着多方面的优越性,是可大力提倡的营林绿化方式,只要因地制宜,措施得当,就完全可以获得事半功倍之效

4、。 2封山育林的对象和形式 2.1封山育林的对象 (1)郁闭度小于0.2的疏林(主指退耕还林)或散生针阔叶母树,具有天然下种更新条件的林地。 (2)具有天然根蘖萌生能力和伐桩萌生能力的阔叶树种的无林地、迹地、疏林地,如侧柏、山杨、橡栎、桦树、椴树、槭树、核桃楸、臭椿、白蜡等。 (3)具有天然更新幼树幼苗的针阔叶树种的杂灌丛,能封护培育成林者。 2.2封山育灌(育草)的理想林地 (1)中低山阴坡薄土型的荒山,植被覆盖率较低,目前人工造林有困难的无林地。 (2)地域边远,劳力不足,近期无力造林但又具有水土保护意义的荒山。开县退耕还林封山育林的主要树种有油松、日本落叶松、马尾松、本地杉、柏木、栾树、

5、枫香树、香椿2。 (3)地形陡坡(坡度在36以上),难于造林施工的荒山或混有针阔树种的杂灌丛。 2.3封山育林的形式 根据封育目的和当地自然条件与社会经济条件,从实际出发,封育形式一般可分为3种3: (1)全封。全封亦称死封,是一种较长期性的封育措施,在封育期内禁止一切不利于林木生长繁育的人为活动,其封育期可根据郁闭成林的情况和所需年限加以确定。适用条件:适用于高山远山,江河上游的水源地区,水库附近,以及水土流失严重地区的水源涵养林和水土保持林。以开县马云林场石灰岩山地封山育林为例:石山封山育林10年可形成阳性先锋树种能成的次生林,封育20年可使已消失的杂木林重新出现。土壤有机质、氮和代换量分

6、别由4.15%、0.17%、18.5 me/100 g土提高为8.1%、0.248%、24.65 me/100 g土。封山育林510年石山上,年平均生长量为0.185 m3,产值18.5元,封育面积覆被率达50%以上的地区,其成林覆被率占24%以上,对农业连年稳产、保持水土可起一定的作用。 (2)半封。分季节性封和活封2种。季节性封是有封育期内,在不影响森林植被恢复的前提下,可在一定季节(一般在冬季休眠期)让群众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樵牧和开展多种经营,同时加强管理,坚持只准砍柴割草,务必保护目的树种。活封就是只封禁目的树种,不封禁非目的树种,注意保护幼苗幼树。适用条件:适用于封育用材林。 (3

7、)轮封。根据群众生产生活的需要,把具备封山育林条件的整个封育区划分片段,进行轮流封育。在不影响育林要求和水土保持的前提下,再逐段定期开放,实行轮封轮放。适用条件:适用于封育薪炭林。 3封育类型和成林标准 3.1封山育林的类型划分 (1)根据封育目的和林地类别,可分为:封山育林和封山育灌2大类型。 (2)根据封育树种和林地条件,可大致分为:阴坡薄山灌丛型、阳坡中厚土阔叶林型、阴坡中厚土阔叶林型、阳坡中厚土杂木林型,或者直接以封育主要树种的名称划分。 (3)按照封育技术措施主要实施内容,可分为:采伐利用型、抚育间伐型、幼林抚育型、抚育补植型、林分改造型、封山育林型、封山育灌育草型、封禁保护型。 3

8、.2封育成林的标准 封育成林的合理株数与苗木质量标准,应根据不同封育树种、期限和类型有所不同4。根据要求封育成林的每公顷平均株树应达到单位面积上理论有效株数且合理分布的60%以上。即针叶树平均有效株数1 800株/hm2以上,且分布均匀;阔叶树(包括混交林)平均有效株数1 650株/hm2以上,且分布均匀;乔灌混交林平均有效株树2 400株/hm2以上,且分布均匀,其中乔木占50%以上。 更新株数的查定方法是采取随机抽样的样方调查。乔木树每4 m2内有苗算1株,灌木1 m2内有苗算1株(丛)。苗木高度要求针叶树0.5 m以上,阔叶树1.5 m以上,灌丛1.0 m以上。 4封山育林的工作内容与实

9、施 4.1封山育林的工作内容 一是广泛宣传发动群众,制定乡规民约和护林防火制度,建立健全管护组织,确定承包岗位责任制。二是在封山区主要路口树立标示牌与护林牌,明示护林公约、奖惩规定、封山界线,面积、类型、期限及责任者等。三是因地制宜设立护林岗哨与巡逻员,易燃林地需设置自然或人工防火线,或隔离带及其他防火设施。四是加强对母树和幼树的管理及病虫害的防治工作等。五是根据林木生长情况,及时进行必要的抚育管护及有关营林措施。如封育初期,进行林间空地的断根促萌、补植补播、林分改造、平茬清林等促进更新措施;初步成林后,进行抚育、定株、修枝、去萌、割灌、除去非目的树种、清除杂灌木等营林管理措施。 4.2封山育

10、林工作的实施 一是各级政府部门应加强对封山育林工作的领导,林业主管部门要做好调查设计与技术指导工作。二是封山育林调查设计材料,以乡、镇、街道、国有林场为单位统计汇总,上报审批后,分2级鉴定合同,并颁发封山育林证,承包者要按调查规划设计要求实施。三是封育期间,要做好检查和指导工作,并做好封山育林检查验收和使用好封山育林补助费。四是各乡、镇、街道、国有林场要认真总结经验,做好奖惩兑现工作。五是调查设计材料要妥为保存,以便建立林业资源与经营技术档案,为科学营林、促进更大封育效果打好基础。 5封山育林的调查规划与检查验收 5.1封山育林的调查规划 在开展封山育林之前,应首先对育林区的自然条件进行了解,

11、并参照过去调查规划的材料,科学确定是否具有封山育林的条件,并了解社会经济条件能否保证封育工作正常进行。 在规划封山育林地区时,首先要区划出封育区的适当范围,并根据需要选留出放牧地、樵柴和其他用途的山场,然后对封育区进行地域面积勾绘和小班调查,并设计出相应封育类别、类型、方式、期限、树种、成林标准及相应的技术措施等。然后在调查设计的基础上编制说明书、统计表、设计等文件和材料,以作为上报审批、指导施工和存档备查之用。 5.2封山育林的检查验收 首先,定期检查有关封育措施的执行情况,一般1年1次。其次,检查封育效果。设标准地定期观测目的树种、更新情况和灌草盖度的变化。最后,封育期满后按一定比例抽样调查,检查验收是否达到成林标准,对未达到标准的小班要分析原因,延长封育期,并采取措施促进成林。 6参考文献 1 方俊.封山育林的培育特点J.安徽林业,2009(6):50. 2 姜庆涛,孙淑芬,张宁.浅析封山育林对恢复森林植被的影响J.中国科技博览,2010(6):52-53. 3 贡坤,朱珍华,赵瑞华.封山育林恢复生态增强林分自控能力J.中国森林病虫,2000(Z1):48-49. 4 张先存,张德顺.安康市封山育林技术推广初探J.陕西林业,2008(6):18. 1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通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