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建筑中的文化现象

上传人:m****a 文档编号:237649447 上传时间:2022-01-10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7.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议建筑中的文化现象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浅议建筑中的文化现象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浅议建筑中的文化现象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浅议建筑中的文化现象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议建筑中的文化现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议建筑中的文化现象(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议建筑中的文化现象 摘要:“建筑基本上是全人类文献中最伟大的记录,也是时代、地域和人的最忠实的记录。” 建筑不仅是一项物质生产活动,更是人类文化内容的体现。本文通过建筑所独有的特性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建筑;文化;艺术 建筑是人类智慧和力量的表现形式,同时也是人类文化艺术成就的综合表现形式。美国建筑大师赖特说过:“建筑基本上是全人类文献中最伟大的记录,也是时代、地域和人的最忠实的记录。” 建筑不仅是一项物质生产活动,更是人类文化内容的体现。建筑并不只是用石头、木材、钢筋和混凝土简单堆砌而成的,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文化背景下都赋予了它不同含义。 有人类历史便有建筑,建筑总是伴随

2、着人类共存。建筑被人们赋予“石头的史书”、“一切艺术之母”、“凝固的音乐”,“城市经济制度和社会制度的自传”等美称。在今天的信息时代,则以“语言”、“符号”来剖析建筑的构成。 喜欢一座建筑是怎么回事?从对建筑的思考中能获得什么样的体验?什么是爱好?是否存在着能够掌握爱好的规则?等等。当这些问题涉及到心理现象时,理解、体验、爱好都可归因于某种特殊的对象。这种特殊的对象就是人员素质问题。建筑是具有功能目的、物质技术条件、美学法则和建筑思想诸要素在特定条件下,相互运动及其统一过程的总和。 一栋建筑物的价值不可能不依赖于它的实用性而被人们理解。建筑又有它自身的特性: 一、凝固中的运动 说到建筑的美,人

3、们常常以“建筑是凝固的音乐”一语冠之。的确建筑的形式语言和音乐十分的相似,他们在时空上都强调对称性。建筑立面上的门和窗是音乐的节奏和音符,建筑的形式语言和音乐的语言一样,在表意上都强调一种朦胧的状态,而非直露的表白。但是建筑本身却并非凝固之状态,建筑的存在,建筑的功能,以及建筑的审美,在更高的层次上具有自身的精神向度,呈现出一种四维空间复变的态势,一种拓扑结构。建筑艺术随着人类认识水平的提高,不断地获得新的生命。在人类对艺术的鉴赏和诠释下,看似凝固的建筑重新被激活,古老的巴提农神殿、精美的黄鹤楼也在此种激活中具有了新的时代的意义和价值。 二、象征性功能 埃及金字塔优美精练的几何体中体现了建筑的

4、意义,被黑格尔认为是建筑的范例。因为它的纪念性格,它的稳定性,以及黑格尔认为是全然无用的东西使他看到了它的唯一功能,就是象征性功能,它已脱离了任何实际的或可能的用途。1如法国艾菲尔铁塔、中国的长城等。但它们都是民族的精神支柱。 三、古典复兴 一座建筑可以作为一个历史发展的视觉标志,或作为近来流行要求的信息。建筑在遗弃其传统形式的过程中,不可能在主观意志下直接发展。建筑要通过创造新的期望而变得新颖,但通常需要对某种以前就存在的风格进行修改。如中国的仿古园林建筑、哥特式建筑。 四、建筑的地区性 即与环境的协调性 文学、音乐和绘画艺术作品都不受场合的限制,它们可以通过表演或流动展出,甚至通过复制,在

5、任何地方能够为人们所认知。建筑可不这样,建筑物构成他们自己环境的重要性,它们不能随意复制,否则就会造成不合理的和灾难性的后果,建筑也会在很大程度上受环境变化的影响。所以我们希望建筑师根据位置的概念进行建造,而不是去设计他自己的建筑。 中国古典园林建筑艺术,无论是皇家园林、寺观园林还是私家园林,均是通过池水湖面、假山花木对自然界景物的抽象和模拟,将建筑的美和自然的美融合在一体,如颐和园内一副对联描写的“台榭参差金碧里,烟霞舒卷画图中”。又如依山傍水的云南大理三塔,通过这种人、建筑与自然环境和相互融合,所力图达到的则是融情山水,感悟自然的“天人合一”的哲学追求。 中国民居建筑又是另一番风格。特别是

6、村落建筑往往选址于青山绿水之间,以粉墙、灰瓦、布局精美的装饰与绿树池塘相掩映,崭露出一种融合于自然环境中的淡雅气息。屋前宅后常以一竹一石或梅兰菊花表现出主人家宁静致远的情操和志趣。2 五、建筑也是一种乡土艺术 它首先作为布置过程而存在,在布置的过程中,每个人对于他建造的和装饰的房屋或布置的房间都可以参加,而且确实参加布置,这也是我们常说得业主的意见。如我国的土家族的吊脚楼,吊楼还有鲜明的民族特色,优雅的“丝檐”和宽绰的“走栏”使吊脚楼自成一格。这类吊脚楼比“栏干”较成功地摆脱了原始性,具有较高的文化层次,被称为巴楚文化的“活化石”。吊脚楼有着丰厚的文化内涵,除具有土家族民居建筑注重龙脉,依势而

7、建和人神共处的神化现象外,还有着十分突出的空间宇宙化观念。土家族的吊脚楼不仅单方面处于宇宙自然的怀抱中,宇宙也同时处于宇宙自然的怀抱之中。这种容纳宇宙的空间观念在土家族上梁仪式歌中表现得十分明显:“上一步,望宝梁,一轮太极在中央,一元行始呈瑞祥。上二步,喜洋洋,乾坤二字在两旁,日月成双永世享”这里的“乾坤”、“日月”代表着宇宙。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土家族吊脚楼在其主观上与宇宙变得更接近,更亲密,从而使房屋、人与宇宙浑然一体,密不可分。 六、建筑的综合性和创造性 国家体育场(鸟巢)、美国商业周刊作者瑞娜詹娜在报道中写到:“中国正逐步成为当今最具有创意性建筑和工程设计的舞台。”中国建筑事业的发展,正

8、在为今日最顶尖建筑及工艺技术创造一个舞台。为让北京奥运会主会场这个有着91000个座位的、可能是至今最大的环保型体育场获得自然通风,建筑师从自然中获得了灵感,独创了一个未完全密封,但同样能为观众和运动员遮风挡雨的外壳。体育场的外观犹如一个由枝条编织而成的鸟巢;而其内部,从休息室到饭店,每一个分开的空间都是一个独立的单元,从而使自然空气的流通成为可能。 它的总建筑师、2001年普利茨克奖得主赫尔佐格与德梅隆说:在这个体育场与中国文化的联系方面,我愿意先谈一些中国艺术与哲学方面的问题。我认为,中国的文化一直是在无序之中寻找着有序。 这个体育场的整个结构的表现力,不仅可以告诉人们哪里是入口,而且还能

9、让人们产生丰富的联想。如有人形容它是鸟巢等。但实际上,我们还可以把它解释成其它中国建筑上的东西,比如菱花隔断、有着冰花纹的中国瓷器。它又像是一个容器,包容着巨大的人群,这些都是中国的文化。3他以纯粹的建筑语言构筑了新的建筑形象,这些建筑作品将使当代北京城市呈现更多的活力,充分体现了全球化背景下的当代文明。 尊重自然、可持续发展是时代赋予建筑师的历史使命,克服个人主义,拓展知识面以适应时代的发展是当代建筑的首要任务。建筑师要以平常而客观的心态来研究环境,研究绿色建筑、智能建筑和创造无废、无污、可持续发展的建筑环境和人的活动,以达到创作中的建筑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完美境界。中国的建筑创作水平将愈来愈受

10、到全球的关注。中国建筑师已不再陶醉于老祖宗古建筑的诗情画意,而更希望在现代建筑创作领域中独树一帜。我们应向世界展示的是中国不但自古就有天人合一的创造环境和改造自然的哲学思想,更有今天的研究环境、与自然共生的可持续发展的创作理念和水平。 正如美国学者瓦尔特麦勒斯說: 自然正如生命一样创造了各种形式她美妙地把样式和协调赋予她亲手创造的各种元素, 赋予她使之生气盎然的各种力量中因此世世代代的人类总是喜欢把她看做是神性的艺术创造, 是一位不可捉摸的、变化多端的赫尔墨斯。 参考文献 1英罗杰斯克鲁顿建筑美学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 第10页 2舒秋华 房屋建筑学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出版 第16页 3新华网 国家体育场设计竞赛 鸟巢方案设计者德梅隆访谈 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