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壶口瀑布 第1课时 课件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

上传人:水*** 文档编号:237649281 上传时间:2022-01-10 格式:PPTX 页数:14 大小:2.8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7 壶口瀑布 第1课时 课件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17 壶口瀑布 第1课时 课件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17 壶口瀑布 第1课时 课件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17 壶口瀑布 第1课时 课件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17 壶口瀑布 第1课时 课件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7 壶口瀑布 第1课时 课件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7 壶口瀑布 第1课时 课件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7.壶口瀑布第一课时目录课前导入字词积累课文浅析课前导入趣味引入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写出了黄河奔流的气势,而最能体现黄河奔腾的气势的,莫过于黄河壶口瀑布了。今天我们就来看看著名的“文化散文”家梁衡笔下的壶口瀑布,感受壶口瀑布的气势。作者简介 梁衡,1946年生,当代作家、新闻理论家、学者。山西霍州人。其代表作品有没有新闻的角落新闻绿叶的脉络新闻原理的思考晋祠跨越百年的美丽把栏杆拍遍等。梁衡的散文学者气质浓,崇尚“以常人之心言大情大理”,讲究谋篇布局,注重炼字铸句。写作背景 壶口瀑布位于山西吉县,是我国的第二大瀑布,浩淼的黄河水由500多米宽突然收缩到40多米,从30多米落差的

2、壶口飞流直下,奔泻于十里龙槽。据说,此景如壶注水,故名“壶口”。这是何等壮观的巨壶啊。有如神来之手掂起一壶黄水倾天而倒,看那冲天的巨浪咆哮着、翻滚着、喷射着,猛烈地左击右打两边的石壁,狂放地奔腾向前,像浊流化成的利剑,划开两岸的河床。 走进瀑口,只见激浪滔天,水气弥漫,真有惊涛拍岸,浊浪排空,倒卷半天云烟之势。夏秋两季,壶底急升随风而动的彩虹,使悬泻天地间的瀑布更具雄浑的美感。作者以自己两次到壶口的所见、所闻、所感为背景,写下了这篇文章。助读资料 游记散文以轻快的笔调,生动的描写,把旅途所见所闻,诸如某地的政治生活、社会风情和山川形胜等真实而生动地记叙下来,给人身临其境的感觉,以表达作者的思想

3、感情。其取材范围极为广阔,无所不包:它可以描绘名山大川的秀丽奇瑰,叙述名胜古迹的沿革掌故,也可以记录一国的重大事件和风土人情,甚至可以记一街一桥的变迁,反映一人一家的日常生活面貌。表现手法也多种多样,自由灵活,它一般不要求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突出的人物形象,往往通过旅游见闻中的某些有深刻意义的片段描写,揭示事物的意义,寄托作者的情思。字词积累学习生字弥 漫 霎 时 推 搡 旋 涡 寒 噤 汩 汩 潺 潺 迂 回怒不可 遏 挟 而不服mshsngchnyxunjnxi理解词语迂回:告诫:弥漫:震耳欲聋:怒不可遏:回旋;环绕。警告劝诫(多用于上级对下级或长辈对晚辈)。(烟尘、雾气、水等)充满;布满。耳

4、朵都快震聋了,形容声音很大。愤怒得不能抑制,形容愤怒到了极点。文中形容水势不可阻挡的样子。 辨析词语震耳欲聋 振聋发聩二者都有声音很大的的意思。“震耳欲聋”只强调声音大。“振聋发聩”除指声音很大外,通常用于比喻用语言文字唤醒糊涂麻木的人,使他们清醒过来。含义更深。1.建筑工地上震耳欲聋的声音让周围居民有苦难言。2. “我们只有一个地球”的言论真是振聋发聩。相同点:不同点:造 句:课文浅析课文分段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概括交代了壶口的位置和“我”到过的次数,引起下文。第二部分(第2自然段):略写“我”第一次游览壶口瀑布,采用俯视角度描写壶口瀑布之险,表现了雨季时瀑布给人的汹涌可怕、迷蒙疏离之感。第三部分(第3-5自然段):详写“我”第二次游览壶口瀑布,定点观察,转换视角,具体刻画了枯水季节壶口瀑布的壮美景象和作者的感受。第四部分(第6自然段):结尾以抒情议论点明主旨概括黄河伟大的性格,赞扬民族精神。初读感知 朗读课文,说一说作者描述了自己几次到壶口的情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