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盐渍化

上传人:m****a 文档编号:237648118 上传时间:2022-01-10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9.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土壤盐渍化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土壤盐渍化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土壤盐渍化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土壤盐渍化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土壤盐渍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土壤盐渍化(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土壤盐渍化 摘要:盐渍土给世界带来的危害,但是在人们的努力下对其进行治理。得到了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土壤盐渍化 综合治理 盐渍土 土壤盐渍化的展望 一、前言 盐渍土是一种世界性的低产土壤,甚至是不毛之地,但是在很多情况下又兼具地势平坦和灌溉之便,因而自古以来又为世人所瞩目。特别是在当前,随着工农业生产的飞速发展,人口的不断增加,粮食需求的日益高涨,以及耕地资源的愈趋区乏,盐渍土的开垦利用则更为众多国家或地区所高度重视,其防治研究不仅历史悠久,而且尚趋加强之中,取得了长足的进展。现就盐渍土的分布状况、改良途径及其研究动向等方面诌议如下。 二、盐渍土的分布 长期的实践证明,土壤盐渍化是困扰人类的

2、五大土壤问题之一,另四个问题则是土壤侵蚀、沙漠化、退化与污染。首先,盐渍土分布广泛,其范围遍及除南极洲以外的五大洲,联合国粮农组织的资料表明,其总面积约达95l08ha,占地球陆地面积的726。在以上盐渍土总面积中大洋洲占375,亚洲占33.3,美洲占15.4,非洲占85,欧洲占53。就国家而言,澳大利亚、前苏联、阿根廷、伊朗、印度、巴拉圭、印度尼西亚、埃塞俄比亚、美国、加拿大、埃及、智利等,都是盐渍土分布面积很大的国家。尽管欧洲盐渍土的总面积虽小,但是所占其分布国家国土总面积的比例部很高,达2。同时应当指出,盐渍土通常呈现于灌溉农业高度发达的地区,所以存在的问题同样十分突出。 我国也是盐渍土

3、分布广泛的国家,编制中国盐渍土分布图时粗略计算,我国的盐渍土面积约为l.0x108ha,其中现代盐渍土约占37,残积盐渍土约占45潜在盐渍土约占18。我国盐渍土分布于辽、吉、黑、冀、鲁、豫、晋、新、陕、甘、宁、青、苏、浙、皖、闽、粤、内蒙古及西藏等19个省区。按自然地理条件及土壤形成过程,划分为滨海湿润半湿润海浸盐渍区、东北半湿润半干旱草原草甸盐渍区、黄淮海半湿润半干旱旱作草甸盐渍区、甘新漠境盐渍区、青海极漠境盐渍区及西藏高寒漠境盐渍区等8个分区,用于指导生产实践。 三、国内外土壤盐渍化危害 在世界各国灌溉历史上,土壤盐渍化曾是影响农业发展甚至决定国家盛衰的重要原因之一。目前世界上大约仍有一半

4、的灌溉土地不同程度地遭到盐渍化的危害。据报道,苏联灌溉面积中,次生盐演化约占43,其中盐渍化程度严重的有16。苏联过去每年围盐渍化而废弃的土地占灌溉面积的12。美国约有30的灌溉土地受盐演化危害。印度盐渍化面积约占灌溉面积的65,埃及占30,叙利亚占50,伊拉克占60。下面来说明灌区土壤盐渍化的危害。 (1)、苏联盐渍化和碱化的灌溉 在苏联,盐渍化和碱化的灌溉地约有八千万公顷,其中一千八百万公顷是盐渍地和碱化土地,六千二百万公顷是柱状碱土。盐渍土广泛分布于苏联东欧和南欧地区以及中亚和外高加索地区。最可怕的是碳酸钠盐渍化。出现上述盐碱化的地区有:东西伯利亚和西西伯利亚河平原、亚库梯亚、外拜卡耳耶

5、、乌拉尔河流域以及乌克兰、摩尔达维亚、格鲁吉亚、阿塞拜疆和阿美尼亚等。 土壤改良学家、水文地质学家、土壤学专家们仔细地研究了盐类和水份在土壤中转移情况,搞清了在不同增溉方式和地下水作用下,盐类在作物根部土壤层集积的特性。根据研究的结论,苏联土壤学家AH,科斯佳科夫,B,A科夫达,C由,阿绍里亚诺夫等研制出克服盐渍地的方法,这包括排水设备(沟)、冲洗、平整土地、灌溉技术、增没方法和制度。他们提出平式排水设备和垂直式排水设备的计算方法、冲洗土地的工艺过程、增概和水利用技术和制度、盐渍灌溉地水和盐类运动的预测方法以及提高冲洗地肥力的措施。 实践证明,苏联学者们提出的办法是行之有效的,而且效益很高。例

6、如别特一帕克一达拉卡尔新、治札克等荒原经治理后变成富饶地区。首先是征服那些寸草不生、难以改良的盐渍化地段。 (2)、引黄灌溉 我国在建国初期对盐渍土的水盐运动规律认识不足,在开发大型灌区、发展灌溉、扩大灌溉面积中,也曾使大面积土壤出现过严重的次生盐质化,造成了不良后果。例如1956年一1961年间,在华北平原大搞引黄灌溉便是一例。冀、鲁、豫三省平原有老盐碱地3200万亩,占总耕地面积l0左右(滨海区除外)。解放后,不少老盐碱地经过排水冲洗,挖沟种稻,引洪放淤,结合适当的农业措施,得到了改良利用。但是自50年代末期在黄淮海平原上大量引黄河水灌溉和平原蓄水而忽视了排水,曾导致平原北部大面积土壤盐渍

7、化,使盐渍土面积由2800万亩增加到4800万亩,经过l0年的治理才得到恢复。黄淮海平原总面积35万km2,有耕地2.7亿亩,是我国最重要的农业区之一。当时引黄灌溉面积曾一度达到2.3亿亩,致使地下水位迅猛升高,地下水埋深由原来的24m减少到12m,土壤次生盐强化迅速扩展。据调查当时几处大型引黄灌区,次生盐渍化面积竞达实际灌溉面积的13。有些地区在开灌后一、二年,盐碱化即会露头,或在局部地区发展。三、四年后即有大片次生盐碱地出现,造成次生盐演化的直接原田是引黄灌溉打乱和截断了排水系统,和大水漫灌,灌溉工程不配套等。灌溉水的大量渗漏,引起了地下水位升高。华北平原具春早秋涝、涝后又早,早涝交错的自

8、然特点,地势低平,又多河问封闭洼地,地下水位高(一般埋深23m),矿化度大(一叙210gl),土壤属壤土或粘质砂壤土,具有易盐渍化的条件。造成大面积次生盐渍化的间接原因是当时不顾条件地片面强调“以蓄为主”的方针,到处拦河搭坝蓄水或修筑平原水库,所谓“一亩地对亩天”、“满天星”、“葡萄串”,盛行一时。因此各灌区多是蓄水不浅,有灌无排,或因灌废排。蓄水愈多,蓄水位愈高,影响范围愈大,土壤盐碱化、沼泽化愈严重。这就造成了人为的灾祸,许多低洼平原地区沦为泽国。例如河南省淄阳县因蓄水灌溉和发展航运,拦河梯级搭坝,壅高河道水位也抬高地下水位,县城内曾一度也要求船行走,沿岸涝碱为害,房屋倒溺,许多肥沃土地大

9、幅度减产,甚至变为不毛之地。当时山东聊城至禹城的徒骇间塌了五道坝,河北省东风灌区的小漳河塌坝七道,黑龙港塌坝二十九道。在无排水条件下大水漫灌,促使土壤积盐。山东的高唐、夏津本是富庶地区,素有金高唐、银夏律之称,可是在当时由于盐城危害,变成一片灰色荒野,生产力道受破坏,群众逃荒谋生,沿途所见,触目惊心。由于次生盐渍化的普通发生和迅速发展,群众对灌溉产生了顾虑,不少人有“宁叫旱死,不叫碱死”的想法。中共中央在1962年下令引黄停灌,经过总结经验教训,采取疏通排水,灌区配套等措施,才使情况逐渐好转。到60年代末期和70年代逐渐恢复灌溉。例如鲁西北平原1956年开始引黄灌溉,1962年停灌,19671

10、979年复灌。目前每年引黄河水50一60亿m3,抗旱灌溉10001700万亩,其中引黄灌区800一900万亩,但少范围的次生盐渍化仍有发生,不像前些年那样严重,却也很值得注意。 土壤次生盐渍化的形成很大程度上给地下水带来诸多影响。由于地下水超采使地下水位持续下降,沿渤海、黄海的沙质和基岩裂隙海岸地带,发生海水入侵,在有咸水分布的地区出现咸水边界向淡水区移动。例如,山东沿海地区由于地下水位大幅度下降,涞州湾形成面积为11,400km2的地下水位下降漏斗,其中地下水位在海平面以下的面积为 2400 km2, 1988年漏斗中心地下水位在海平面以下 20 m,造成涞州湾海水入侵地下水含水层,海水入侵

11、的面积达 730.7 km2。山东省的烟台、威海、和青岛市也发生了海水入侵。地下水位的下降也造成辽宁省大连市、锦州、锦西、营口市,和河北秦皇岛市的海水入侵和水质恶化。1992年辽宁省海水入侵面积达 434 km2,秦皇岛市达55.4 km2。在广西省北海市的海城区和涠州岛都曾由于长期超采地下水引起海水入侵,造成水质恶化。 四、综合治理盐渍化 实践证明,改良盐渍土是一项复杂、难度大、需时间长的工作,应视各国、各地的具体情况制定措施。 (1)建立完善的灌溉系统,使地下水深度保持在临界深度以下。前苏联科学院vAKovda等专家认为,可能引起土壤盐渍化的矿化地下水的深度平均为253m。 (2)建立现代

12、化排水系统:水平排水,主要以明沟、暗管的形式进行,既能降低地下水位,又可以排出土壤中的盐份;垂直(竖井)排水,竖井排水价格低、不占地、水量大、水质好、控制调节性地下水位灵活、维修工作少,同时又可以和灌溉相结合,竖直设井以梅花型布井效果为最好。 (3)化学改良。一些发达国家如美国、澳大利亚在盐渍土上,特别在碱土上施化学改良剂,如:石膏、硫酸、矿渣(磷石膏),因土地类型不同,施入量也不同,施用时间长短取决于当地的经验和资金的状况。施用改良剂后需用大量水冲洗,在水资源缺乏的情况下应用困难,而且成本高。但是,用这种方法能使土壤积水从379天降到145天,渗水从292mm升到605mm。化学改良尽管成本

13、高,但是从经济效益看是有益的。 (4)种植水稻对碱土的改良较有效。匈牙利、罗马尼亚、前苏联、泰国、中国都在大面积盐土上种水稻,取得良好的改土增产效果。匈牙利专家通过对中欧及东欧地区盆遗土的研究提出灌溉冲洗、施用化学改良剂和种稻改良三结合的综合改良措施,这一措施为当前改良盐渍化的重点措施。但这一措施要求水平徘水畅通。 (5)日本东京大学研究向土壤中注入聚丙烯酸脂溶液,与土壤形成05cm的不透水层,从而减少土壤水分的蒸发,减少盐份随毛管水蒸发向表土累积,使作物产量明显增加。伊拉克土壤学家研究将沥青混入表层5cm土层中,然后冲洗,可提高土温1.32.3,从而提高盐份的溶解度,增加淋洗效果。 (6)利

14、用咸水灌溉。咸水灌溉虽然能增加土壤中盐份,但也能增加土壤湿度,降低土壤溶液中的浓度。美国、突尼斯、意大利、中亚、阿拉伯和北非分别用小于1g1或38g1的咸水灌溉,印度还研究利用稀得了的海水灌溉。美国和前苏联为利用咸水灌溉提供了大量的理论与实践基础。 (7)种植耐盐碱的树种特别是能固氮的耐盐树种和草木(绿肥)植物,既可以减少地表水分的蒸发、防止土壤表面积盐,又可以降低地下水位和盐份,改良土壤的物理性状,增加有机质和土壤微生物,降低土壤pH值,从而彻底改善周围的生态环境。 五、盐渍土的研究趋势与展望 (一) 利用新技术 利用数学模型和电子计算技术研究土壤中的水盐运移规律己有20多年的历史。在其初始

15、阶段,只是对一些简化了的现象作些定量的研究,近些年来则已经能够对较复杂的现象进行描述。有些已能应用数学模型,利用电子计算机计算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二) 探寻新的改良方法 自从苏联土壤学家于30年代提出治理盐渍土的排水观点以来,多数国家都围绕着排水措施进行盐渍土防治的研究,在一些地区确实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但在某些条件下,采用排水措施也存在着不少矛盾,例如,排水出路问题;排水设施的管理问题;特别是明沟排水的塌被问题以及排水所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等等。因此探寻新的改良方法将是今后一个重要的研究方面。 (三) 与农业生态和环境保护研究密切线合 多年来的生产实践证明,土壤盐渍化的防治与农业生态和环境保护

16、问题密切相关,由于土壤盐渍化的防治往往与区域性的河流治理和大面积的土地利用及农业布局有关。因此采用任何一种防治措施都必须同时考虑创建良好的农业生态体系和有利于环境保护。 我国处于干早和半干早气候带的土地面积约占全国总土地面积的二分之一以上,土壤盐渍化问题一直是影响农业生产的一个重要因素。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一直十分重视这个问题的研究,已经并继续组织大批科技力量进行盐渍土调查和盐渍土发生演变相防治措施的研究。特别是50年代末,由于大面积发展灌溉而引起的次生盐演化的出现,更引起国家的重视,组织多学科联合攻关,在综合防治土壤盐演化,土壤水盐动态和次生盐碱化预报等研究方面均取得了重大的进展。我们应该继续不断的吸取世界各国的先进经验,结合我国具体情况,把土壤盐渍化问题的研究推向一个新的阶段。 参考文献: 1、万洪富灌溉水的碱害指标及其与土壤碱化的关系土壤学进展,1990 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法律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