巢湖含藻水高效净化处理技术的研究

上传人:m****a 文档编号:237647227 上传时间:2022-01-10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9.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巢湖含藻水高效净化处理技术的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巢湖含藻水高效净化处理技术的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巢湖含藻水高效净化处理技术的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巢湖含藻水高效净化处理技术的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巢湖含藻水高效净化处理技术的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巢湖含藻水高效净化处理技术的研究(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巢湖含藻水高效净化处理技术的研究 摘要:巢湖水源富营养化严重,藻类生长旺盛,在对巢湖含藻水物征深入研究的基础上,采用高效组合处理技术,除藻、除嗅味及有机物,达到优质供水的目的。 关键词:含藻水 高效 组合处理 除藻 嗅味 有机物 巢湖水源位于合肥市东南方15公里,面积800平方公里,流域包括合肥市、巢湖市等7个市、县,由于受到这些城市及其县郊的工业、生活、农田泾流等污废水的污染,氮、磷、有机物含量高,富营养化严重,夏秋季藻类生长繁殖旺盛,数量达2000104个/升,并伴有腥臭味,给供水净化处理带来一定难度。目前安徽省加大了对巢湖污染治理的力度,巢湖水质得到改善。但随着进入21世纪,合肥市供水事

2、业加快了改革发展的步伐,近年来我公司对巢湖微污染水源进行了大量实验和研究,采用高效处理净化工艺加强对含藻水的处理,严格按照城市供水200年技术进步发展规划,向大型一类水司的标准努力,初步实现了优质供水。一、巢湖水源藻类概况:巢湖水源终年含藻,随着季节变化,藻的种类和数量差异较大,藻量低于500104个/升时,对常规处理影响不大,达到1000104个/升,根据藻的种类不同对净水效果的恶化程度不同。藻类的生长繁殖受多种生态因子的影响:水的化学成分、气候、水温、水深、光照条件等,每年均有变化,但总体赵热规律性较明显,一般包括四个变化时期:1、低平衡期:上年11月至本年3月冬春季,白天日照时间短,水温

3、低,藻类的代谢作用微弱,生长、繁殖速度较慢,一些喜温性的藻类失去活性沉入湖底,水中藻含量的50200104个/升,以硅藻占优,也包括绿藻、蓝藻等。2、生长期:每年4、5月份春末,气温逐渐升高,巢湖水深平均3米左右,水温分层不明显,水温也升高,藻类代谢强度成倍增加,湖水中C、N、P等养分充足,藻类迅速生长繁殖,并且水温升高湖底底泥中有机物释放溶出,促进了沉积的藻类活性,在光照充足时,一些具伪空泡容积增大,上浮到水面进行光合作用,夏初湖面上有时可见细条状水华,藻量增加到10002000104个/升,蓝藻占优。3、高平衡期:6月至9、10月夏秋季,日照时间长,水温较高,光照强,适合喜温性的藻类生长繁

4、殖,随着藻类数量的急剧增加,大量消耗水中C、N、P等营养物,尤其是C、N利用量较高,水中氨氮含量大大降低,并利用CO2进行光合作用,此时对氮要求较低并能固定空气N2的蓝藻大量生长繁殖,使具有较强竞争力的蓝藻占绝对优势,水中藻量2000104个/升以上。4、消亡期:大约在11月随着进入冬季,日照、水温、光强相继降低,藻类的代谢速度减慢,一些藻类死亡,一些藻类失去活性,还有一些具伪空泡、胶质膜等结构的藻类在温度突然降低,温差较大使上下水层产生交换被带入下层,水压力增大使这些结构破碎,降低浮力沉入湖底等,水体中藻量由2000104个/升减少至300104个/升。以隐藻占优,包括绿藻、硅藻其它藻类,在

5、冬春季时达到低平衡期。四个时期的时间划分每年不尽相同,主要与候、水质有关,每个时期的藻量及种类也有变化,其中以高平衡期藻量危害最大,生长期、消亡期次之,低平衡期几乎没有影响,含藻水处理主要针对高平衡期及生长期、消亡期的特殊种类的藻。夏稳定剂季蓝藻疯长,优势种是微囊藻,其细胞群体由成百上千个单细胞聚集在一起,具有伪空泡白天在光合作用时放出氧气使群体浮到表层,夜晚消耗氧气或失掉空泡沉入下层,其单细胞个体很小,直径在3-5,相对面积较大,容易上浮,且细胞内含水量较高,比重接近于水,其它藻类也有这些特点。如很多绿藻,蓝藻具有含水量很大的胶质膜,可增加浮力,因此藻类的沉降性能很差。巢湖水源由于工业、生活

6、、农业污、废水中N、P、有机物污染较严重,富营养化程度较高,夏、秋季水温高,加速了底泥中有机物的释放、溶解,以及藻类在生长代谢分泌有机物、死亡分解产生有机物,巢湖水源经色质联机检测出54种有机物,主要是烷烃、酮类、酯类和苯环、杂环有机物,其中有些有机物产生不快的异嗅味。藻类利用CO2进行光合作用,使水体PH升高至8.0以上,等等,含藻水的这些特点采用常规处理,去除藻、有机物、嗅味等产生较大难度。 二、预处理工艺项目去除率(%)藻类有机物嗅味备注源水管道延伸3.0km到湖心3050%CODMn降低20%降低级生物陶粒接触氧化72%CODMn降低28%嗅阀值降低62%弹性填料生物接触氧化50%CO

7、DMn降低15%降低级国家九五攻关课题预加氯氧化30%/卤代烃升高1020%复合高锰酸盐氧化/有机物种类减少78%色谱峰面积减少89%降低-预加ClO2氧化50%有机物种类减少5070%色谱峰面积减少95%降低级改用新水源(董铺水库)90%CODMn降低50%级O3氧化/CODMn降低15%嗅阀值降低80%表1可见,合肥市最终将改用董铺水库存新水源,巢湖水源取用湖心水作为备用水源,这两项工艺对合肥市21世纪的城市经济建设发展意义极为重大,在省、市政府及主管部门的支持下均得以实现。上述各方案各有其特点:生物氧化对水源的改善较彻底,但投资、运行费用高;Cl2氧化杀藻效果明显,但预加氯氧化后,后序工

8、艺中必须采用提高碱度及粉末活性炭吸附降低卤代烃含量,复合高锰酸盐有利于水的稳定处理,发送后续净化水质的有机物指标,但除藻效果不明显。对含藻水采用ClO2氧化预处理杀藻,去除有机物、嗅味不失为有效的方法。(1)去除有机物、嗅味富营养化水体中的有机物通常包括腐殖酸、黄腐酸、胡敏酸等腐殖质及藻类代谢及其残废分解产生的有机氮、有机碳等有机物,这些有机物是致臭、致色物质。ClO2氧化还原电势1.57V,高于Cl2l.36V,氧化能力较强,能氧化有机物的苯环、杂环,生成有机酸等中间产物及CO2、H2O、去除腐殖酸、嗅味。为了避免ClO2的毒副作用,我们采用低浓度氧化,投加纯ClO2 0.060.1mg/L

9、,反应10min后,经GC-MSD检测,有机物种类减少5070%,色谱峰总面积降低70%,嗅味由-级降为-级。对有机物及嗅味含量越高,去除率越高。剩余的嗅味及有机物在后续的混凝中段、沉淀池出口投加粉末活性炭完全去除。(2)杀灭藻类ClO2能将藻类细胞蛋白质中颈基氧化成-S-S基,杀灭藻类。ClO2氧化预处理及单加聚合铝除藻、除嗅味、除色结果如下:高藻期:源水藻含量4240104个/L,嗅味级,ClO2氧化预处理10min项目 ClO2投量00.020.040.060.1藻(104个/L)42401762176813261216嗅味低藻期:源水藻含量705104个/L,嗅味级,ClO2氧化预处理

10、10min,投加15mg/L,聚合铝混凝沉淀后的出水水质:项目 ClO2投量00.020.040.060.1聚合铝(mg/L)1515151515藻(104个/L)30676626138嗅味00转贴于 三、高效混凝:对含藻水我们进行了聚合氧化铝、硫酸亚铁氯化液、聚合硫酸铁、FeCl3、硫酸亚铁聚合铝铁等混凝剂和PAM、HCA、活化硅酸、骨胶等助凝剂的对比选型实验,发现铝盐、铁盐混凝剂处理含藻水各由利弊,高分子聚合物助凝剂HCA效果较好,并且投加一定量的石灰有助于对色度、有机物的去除,最后采用粉末活性炭完全除去有机物、嗅味。1、混凝剂的使用使用:含藻水藻类细胞表面带负电,水体中的腐植酸的水化膜具

11、有凝聚稳定性,并在凝聚时与铁形成多孔聚合体亲水性较好,藻类的一些代谢产物多肽、糖酸等与金属形成溶解的络合物,因此铝盐、铁盐混凝剂与含藻水的电中和和压缩双电层作用减弱,需投加较高剂量的混凝剂增加凝取能力,而铁盐形成的而铁盐形成的络合物具有色度,含藻水经过氧化预处理,破坏这些亲水性有机物的稳定性可改善絮凝。同时在凝聚反应时投加石灰,Ca2+使腐殖酸脱稳,并产生铝酸钙吸附能力较强,经絮凝沉淀去除。由此可见铝盐适用于经氧化、提高碱度对含藻水中有机物去除。巢湖源水藻含量4200104个/L,色度55度,经0.1mg/LClO2氧化10min,投加80mg/L聚合铝,15mg/L石灰,色度去除率达到100

12、%。相同条件,石灰投量40mg/L,铁盐色度去除率62%,而且沉淀后水体透明度较差。藻类细胞比重与水相同,沉降性能较差,与混凝形成的含藻絮凝体沉速较慢,藻类细胞表面带有负电荷,混凝剂对其脱稳效果较差,絮体强度低,在絮凝过程中受到水流剪力易脱落,并且高浓度、高剂量的混凝剂由于含藻水常缺乏足够的黏土胶体作为混凝核心,容易造成重复脱稳,絮体的密度低,结构相对松散,这些均降低了混凝效果。相对而言,铁盐混凝絮体较大,沉速比铝盐快1倍。Fe(OH)3溶度积为3.810-38,AL(OH)3溶度积为1.910-33,铁盐的亲水性质差,凝聚速度快,絮体快速增长,在相同水力条件下,铁盐产生的适合水流剪力的絮体粒

13、径比铝盐大50%,并且铁盐的比重比铝盐大,根据颗粒径向运动阻力不从心fD:fD=3CdV2/8sr0式中:Cd-絮体阻力系数V-絮体径向速度s-絮体颗粒密度r0-絮体粒径 由该式知单位质量絮体径向运动时颗粒越大,受阻力越小,径向速度越快,颗粒小速度慢。因此,利用铝盐、铁盐凝聚速度的差异,采用两种混凝剂组合投加,在异向及同向凝聚过程中,铁盐大颗粒絮体容易与铝盐小颗粒絮体发生碰撞,形成新的絮体更密实。2、分部加药,强化混凝:我们发现,在不同时间分部投加,先加铝盐大大优于先加铁盐的混凝效果,这个现象与含藻水有机物含量高有关,先加铁盐形成了溶解性铁络合物,减少了混凝核心的数量。先加铝盐絮凝后降低了有机

14、物的含量,后加铁盐快速絮凝,间隔1-2分钟,铝盐凝聚物作为铁盐凝聚核心,铁盐投加2分钟后絮体迅速长大,随后,粒径增大超过铝盐絮体,发生有效碰撞。铁盐絮体颗粒在26mm,铝盐絮体颗粒在13mm,铁盐比重比铝盐大,铁盐的沉降速度比铝盐快得多。在铝盐、铁盐组合投加中,铁盐占比例越大,沉降速度越快,巢湖含藻水铝盐、铁盐在1:1至1:2之间,产生的絮体密实,颗粒较粗大,沉淀后,对藻、有机物的综合去除率均为90%。铁盐大量消耗水中碱度,为了适应铁盐絮体的快速增加及加强对有机物的去除,石灰在铁盐投加后1分钟投加,与铁盐的比例为铁:石灰1:0.6。使用FeSO4时,在铝盐投加前需投加Cl2,最终控制反应池出口

15、PH7.37.6,余氯0.40.6。为了进一步增加絮体抗剪能力,加大絮体颗粒粒径,提高沉降速度,我们采用人工合成的有机高分子助凝剂HCA-1(二甲基二烯丙基季胺盐类),分子量10万左右,利用其阳离子线状分子链对絮体微粒吸附架桥,增加絮体粘体结力,产生的絮体粗大,不易破碎,沉降速度快。通过实验得出,HCA-1宜投加在混合絮凝时,在随后的解聚过程中,分子链达到吸附饱和,一般需8-10min。将合絮凝时,在随后的解聚过程中,分子链达到吸附饱和,一般需8-10min。将HCA-1投加在水流强度为70S-1或稍高处,加速解聚,形成的絮体强度高粒径大,沉降快。与混凝剂一齐投加效果最差,水流强度G过低,絮凝速度慢,絮体强度低,粒径小,沉降速度慢。(见表3)表三1.聚合铝投量30mg/L,HCA投量0.2mg/l项目 絮凝时间同时投加9min8min6min4.5min2.5min浊度(NTU)2.81.021.031.082.21.6项目间隔时间表三 2.取合铝投量30mg/L,氯化硫酸亚铁投量20mg/L00.5min1min1.5min浊度(NTU)3.82.51.51.4通过以上处理工艺,使藻类有机物基本去除,含藻水嗅味高时,Cl2氧化预处理后仍有段及以上嗅味时,在絮凝池中段投加粉末活性炭、除嗅味,并进一步吸附去除其他有机物,与混凝相结合,使氯消毒副产物的前体有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通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