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用接地系统的技术要求

上传人:m****a 文档编号:237642579 上传时间:2022-01-10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6.5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共用接地系统的技术要求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共用接地系统的技术要求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共用接地系统的技术要求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共用接地系统的技术要求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共用接地系统的技术要求》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共用接地系统的技术要求(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共用接地系统的技术要求 作者:高建文 李全景 杨东亮 吴锋利摘要简要介绍了共用接地的形式及其特点,重点讨论了共用接地的技术要求及常见问题的解决方法,通过举例说明了防止高电位引入和引入高电位转化成高电压造成系统内部电位反击的方法。 关键词共用接地;地电位反击;高电位;技术要求 AbstractThe common ground of several forms and characteristics were briefly introduced,focusing on the common earthing of the technical requirements and solutions

2、 to common problems,the high potential to prevent the introduction and the introduction of high potential into high voltage counterattack within the system were illustrated. Key wordscommon earthing;striking back from earthing high potential;high potential;technology demands 随着城市空间不断变小、智能大楼的逐渐普及,防雷接

3、地(包括直击雷接地和感应雷接地)与工作接地、电气安全接地、屏蔽接地、等电位接地等无法保持有效的安全距离,共用接地技术应运而生。合理有效的共用接地措施很好地实现了在有限的空间内防止反击的目的,然而共用接地在国家规范1-3中还没有具体明确的技术要求,尤其当共用接地措施不当,更有可能造成新的安全隐患。现从共用接地的形式及优点进行分析,对共用接地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进行初步探讨。 1共用接地的形式及特点 共用接地是把所需接地的各系统连接到1个地网上,使其成为电气相通的统一接地网4。共用接地又有单点接地和多点接地2种方式。多点接地是指将不同系统、不同设备或不同功能的接地从不同地方分别用专用引线连接到接地平

4、面或接地母线上;而单点接地是将不同系统、不同设备或不同功能的接地线连接到接地母线的同一点或同一平面上。多点接地优点是以最短的连线接至地网,使其串联阻抗减至最小,从而有效抑制因电容效应而产生的干扰。单点接地方式,能消除公共阻抗耦合和低频接地环路引起的干扰,适用于1MHz以下频率的干扰。 2共用接地的技术要求及常见问题的解决方法 2.1抗干扰的能力 不管采用何种形式的共用接地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干扰,首先应根据各接地系统的工作频率、工作电平、工作环境、电磁兼容能力等因素综合考虑,选择单点接地或多点接地形式,达到最有效的抗干扰能力;其次各接地引线应合理布线,2个接地引线所包围的面积应达到最小,平行敷设

5、的引线有条件的应有效隔离或绞绕,降低耦合干扰;在信息网络系统中,逻辑接地需要很强的精确度和稳定性,抗干扰要求很高,然而其抗干扰能力却很脆弱,强电系统接地或防雷接地的一次正常泄流都有可能造成逻辑接地的干扰,引起系统的误动作甚至击穿,而采用共用接地又是防止地电位反击的必要措施。在实际工程中,只考虑地电位反击忽略了各接地之间的干扰,往往将共用接地系统接入系统时产生系统不能启动、不能工作、误操作、经常死机等故障,因此应将共用接地系统防干扰与防地电位反击协调起来。比较切实可行的方法有:一是将干扰源接地与被干扰接地采用多点接地方式,并保持一定距离,即共网远点法,这种方法能满足一般系统的抗干扰需求;二是各接

6、地的接地体相对独立,并将相对独立的地网通过瞬态均压装置连接,即隔离法,这样既能达到正常工作时防止地电位干扰,又能实现地电位升高瞬间的均压,当然各个接地体之间也应保持一定距离,当距离太近时各接地体间除了连接线外还会通过土壤相互干扰。 2.2防高电压反击的能力 雷击高电位引入共用接地网,在引入点与其他系统的接地点之间容易产生高电压,造成地电位反击,致使接地的设备击穿损坏、系统瘫痪等严重后果。为了防止雷击高电位对系统和设备的反击,不同性质、种类、耐冲击过电压能力以及抗扰度的接地应采用多点接地并保持一定的距离,为雷电流的泄放、高电位的衰减留下足够的空间,使引入系统的高电位在安全电位之内。如果采用单点接

7、地或接地点间的距离不够,就会使系统引入高电位,如果系统采用严格的等电位均压措施,高电位不会产生破坏作用,但任何系统的均压措施都不是绝对的,当等电位系统的1个点出现断接等故障时,引入的高电位便会在这个点的两端产生高电压,威胁到人员和设备的安全,因此共用接地并不一定能消除地电位反击。不合适、不完善的共用接地措施更容易引入高电位,造成潜在隐患,消除隐患的方法首先是将防雷接地线及其他容易引入雷击高电位的接地线与其他弱电系统的工作接地线保持一定的距离(在实际工程中应保持可实现的最大距离,一般不应小于3 m),并且不同过电压耐受能力的系统或设备的接地点在共用地网中保持足够的距离,其次是同一区域、同一系统的

8、等电位连接一定要全面彻底,特别应注意各种线路的芯线(因工作需要不能直接接地的线路,如电气线路的火线、数据传输线等)的等电位连接,系统各金属部件在雷击地电位升高的瞬间通过接地线引入高电位,会与零电位的芯线之间产生高电压,芯线与金属部件之间的绝缘被击穿,造成设备损害和系统瘫痪的事故。因此,各种线路的芯线均应通过浪涌保护器实现等电位连接。 2.3满足各系统接地功能要求的能力 不同功能的接地目的和要求各不相同,共用接地在满足每个系统的不同要求之外,还应解除各个系统连接到共用地网上所产生的影响。接地电阻是不同功能接地的共同参数,也是最重要的参数,不同功能的接地都有各自的接地要求,共用地网的接地电阻值应低

9、于各系统接地要求的最低值,尤其注意的是接地电阻的数值在共用接地体的不同位置并不完全相同,因此接地要求最低的系统应在其接地引线端测量接地电阻;然而接地电阻并不是不同功能接地的唯一参数要求,如逻辑接地是以地电位作为零电位或参考电位,这就要求该接地要有很高的稳定性和抗干扰能力,防雷接地的主要目的是泄放巨大的雷电流,因此接地网的尺寸也应该足够大,并考虑地网结构及布置形式、脉冲雷电流的屏蔽效应和土壤击穿放电效应等对泄流接地的影响。 3案例分析 现举例说明如何防止高电位引入,避免引入高电位转化成高电压造成系统内电位反击。城市内的通信基站通信塔与通信机房距离间隔很近,机房工作地因空间限制使其与通信塔直击雷接

10、地相隔很近,为避免雷击地电位反击,工作地接地体与直击雷接地体在地下采取联网的共用接地措施,使得工作地在共用地网的连接点与直击雷接地在地网的连接点间保持足够的距离,留出雷电流泄放和高电位衰减的空间,使通过工作地线引入机房的电位在安全电位范围内。如果将工作地引下线与防直击雷接地引下线在地面上作了等电位连接,或者直接将工作接地引下线接到防直击雷接地引下线上,这样做的效果是引入机房的工作接地引下线与防直击雷接地体成并联状态,即地电位抬高多少相对应的工作接地引下线引入机房多高的电位,虽然避免了接地系统对机房系统的反击,却通过引入高电位埋下了在系统内部产生高电压的隐患。当机房的局部等电位非常完善时,高电位

11、不会产生危害,但当局部等电位连接出现故障或不完善时高电位便转化成了高电压,对系统产生破坏。因此,引入雷电流的接地线与其他接地线在共用地网上的连接点应保持足够的距离,留出雷电流泄放和高电位衰减的空间,使进入其他接地系统的电位在安全电位范围内;反之共用接地必然会产生引入机房的高电位的隐患。做好机房局部等电位均压措施是消除该隐患的最有效措施。 4结语 虽然国家防雷规范中没有给出明确具体的共用接地措施要求,但应按照防雷、电气、电工等基础理论知识不断总结完善,综合考虑共用接地系统防反击与抗干扰措施,防止高电位引入转化成高电压,在系统内部产生新的反击,最大限度地减少共用接地措施弊端和局限性。 5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械工业部.GB50057-94(2000年版)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S.北京:中国标准计划出版社,2001. 2 中国气象局.GB/T21431-2008建筑物防雷装置检测技术规范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8.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GB50343-2004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4 林维勇.关于接地技术若干问题的讨论J.建筑电气,1995,14(4):2-7. 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法律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