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论文:对于企业年金的市场化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法律论文:对于企业年金的市场化分析(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法律论文:对于企业年金的市场化分析 代写论文网:论文摘要:本文认为,由于企业年金作为我国养老保障体系的“第二支柱”还远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因而需要实行企业年金的市场化运做;企业年金与资本市场的对接不仅会促进资本市场的发展,同时还会对企业年金产生积极影响。当然,面临的一些问题须先行解决。论文关键词:企业年金;资本市场;市场化目前,酝酿多时的企业年金基金投资管理办法已由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起草完毕,正处于征求意见阶段。该办法的出台将为企业年金的入市提供可能,使企业年金与资本市场的对接有章可循,这无疑会对我国的资本市场产生深远影响。一、我国企业年金概况企业年金是指由企业根据自身经济实力,在国家规定的实
2、施政策和实施条件下为本企业职工所建立的一种辅助性的养老保险,从其法律关系和运营特征来看,它是一个长期承诺的、受法律保护的延期支付合同,也是一个基金管理、资金运用和待遇制度不同环节综合发展的补充养老制度。在国外,企业年金一般被称为私人养老金计划、职业年金计划或雇员年金计划,我国在2000年以前称之为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后来为与国际接轨而将其更名为企业年金,并规定企业缴费在工资总额4以内的部分可以从成本中列支,以鼓励企业建立年金制度。在国际上,20世纪90年代世界银行等国际组织概括出养老保险制度的三个支柱理论,即一个国家的养老保险体系应由国家主办的基本养老保险、企业建立的企业年金、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
3、三个支柱构成,我国在l991年便按照这一国际通行的“三支柱”模式建立了由基本养老保险、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和个人储蓄养老三个支柱所构成的多层次的养老保险体系。纵观全球各国的养老保险体系,大多数实行市场经济的国家都推行了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在美国,基本养老金提供的养老金相当于退休前平均工资的40,补充养老金约为30,大约有70的企业加入了补充养老保险计划;在德国,补充养老金相当于在职工资收入的l5,有三分之一的企业参加了补充养老保险;在日本,有6o民营企业实行了补充养老保险制度。相比之下,我国的长远结构目标定为基本养老占30,企业年金占50,个人储蓄占20,但是截至2000年底,企业年金的参保企业只有
4、16247户,覆盖人员56033万,只占基本养老保险的53,所以我国的企业年金制度发展比较缓慢。根据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显示,我国已于2000年步入老龄化社会,并成为世界老龄人口最多的国家,而与此相对应的是,国家基本养老保险累积资金不足,近年来收支缺口逐年扩大,挪用个人账户资金发放养老金造成个人账户空账运转,亏损巨大,再加上养老金替代率居高不下,即便从85下降到60,国家仍难以负担如此沉重的养老金支付压力。在这种情况下,加快企业年金制度的建设就显得十分重要了。二、企业年金市场化的必要性企业年金与基本养老保险、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相比,有其自身的独特性,企业年金之所以要走向资本市场,进行市场化运
5、营,从根本上说,是由其本身的特点决定的,其主要特点如下:1一般而言,企业年金大多采用DC计划,即“限定缴费计划”,它是指由企业设立、为职工建立个人账户,并按个人账户积累额支付退休金的一种退休金计划,DC计划事先确定每期的缴费金额或比例,职工对个人账户拥有投资决策权,并承担由此导致的投资风险。2,普遍为职工建立个人账户,投资回报全部计入个人账户,退休金水平取决于职工退休时个人账户累计的缴费额及其投资收益,因此退休金并不确定。以上两个特点决定了企业年金要求投资的稳健与收益的稳定,也即有盈利性、流动性和安全性的要求,这就必须由保险公司、基金管理公司、银行等金融机构实行市场化运作。事实上,这正是国际上
6、通行的运作方式,但当前我国企业年金的盈利性、流动性和安全性状况却不容乐观。 首先,我国企业年金的投资收益率偏低。目前,我国企业年金的基金运营管理,主要是银行存款和购买国债,在当前的企业年金基金的资产分布中,银行存款和债券投资占企业年金总资产的80以上,存入财政专户、现金以及股票等其他形式的资产不足20,由于投资渠道狭窄,在国家连续降息的情况下,企业年金的投资收益率很低。2000年,中国企业年金的投资收益率平均只有279,其中行业为32,地方则更低,仅为134。其次,根据经济学上投资收益与风险之间的制衡关系,低风险与低收益相对应,但对我国的企业年金来说,却是高风险与低收益并存,这体现在以下两个方
7、面:一方面,根据国际经验,信息技术系统、业务管理体系、投资管理体系是成功经营企业年金的三道阀门,没有这三道阀门,企业年金发展就会缺乏安全保障机制,而我国现行的企业年金基金管理业务是由现行的各类企业年金经办机构承担,缴费征集、会计核算、个人账户的登记、基金账务管理等业务工作基本上依附于企业的劳资、财务等职能科室,汇集的基金由企业直接投资,有的甚至将基金用于企业生产资金投资营运,企业年金经办机构无论在账户管理上,还是在投资管理上,甚至在基金资产的保管上,基本上均采用自我管理模式,并且只接受来自政府监管机构的单一监管,这势必影响企业年金的安全性;另一方面,根据马克维茨的“现代证券组合理论”,分散化投
8、资能够有效降低投资风险,因此企业年金的投资应采取多元化、多样化、分散化的原则,不仅可以保证年金的盈利性,而且分散、降低了投资风险,可以保证年金的安全性和流动性,而我国的企业年金由于投资渠道狭窄,主要是银行存款和购买国债,因而风险较高。综上所述,要解决我国企业年金的收益性、安全性和流动性问题,实行市场化运作,把企业年金引向资本市场是一个必然选择。三、企业年金入市后与资本市场之间的相互影响1资本市场对企业年金的积极影响。(1)企业年金与资本市场的对接将使其投资渠道趋向多元化,不仅可投资于国债、银行存款,还可投资于股票、企业债券、抵押贷款、不动产、国外资产等。这种多样化、分散化的投资保证了企业年金的
9、收益性,同时也分散、降低了投资风险,保证了其安全性、流动性。(2)企业年金走入市场后,其经营管理将由取得相应资格的企业年金理事会、年金管理机构、专业投资机构、托管银行、中介机构等参与企业年金的管理运作。企业年金将由这些“谨慎者”管理,执行“审慎决策”原则,并与“现代证券组合理论”实现有效结合,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实现企业年金“既安全又高回报”的梦想。(3)市场上的竞争机制会引起基金公司、保险公司、银行等金融机构间的竞争,使它们在保持“谨慎管理”的同时,尽量为投资者获取较高的投资收益。2企业年金对资本市场的积极影响。(1)入市后,企业年金可以导致对债券和股票的需求,这种长期的资金来源将会大大增强对资
10、本市场的支撑作用,从而激发资本市场,尤其股票市场的活力。(2)企业年金作为一种长期资金,其对安全性、收益性和流动性的要求需要市场上的“谨慎者”实行“谨慎管理”,从而强化金融机构的理性投资,降低资本市场的多变性,推进其安全性。(3)市场对企业年金有效的、规范化的经营管理会使企业职工认识到专业管理个人存款的好处,这将会进一步产生对金融产品的需求,如投资基金、保单等,多样化的个人储蓄和投资将促进资本市场的发展。转贴于 四、关于企业年金市场化的建议前面对企业年金和资本市场之间相互积极影响的讨论仅仅是理论上的,要达到理论上的效果,我们还需做好以下两个方面的工作。1在资本市场方面。目前,我国的股票市场还不
11、十分成熟,总体性风险很高,企业年金的多元化投资虽然能有效分散非系统性风险,但无法消除系统性风险,因而面临的风险依然很高,难以满足其安全性的要求,另一方面,我国的大多数基金管理公司的绩效稳定性不显著,通过对基金的净值增长率与大盘的比较,并考察基金的时机选择能力和证券选择能力,发现基金的整体业绩比大盘要差,也没有表现出明显的时机选择能力和证券选择能力,所以难以保证企业年金的收益性。另外,从国外经验来看,债券在资本市场中的地位要超过股票,债券因为风险小,收益稳定,受到了退休基金的欢迎,投资组合中的债券比例通常均高于50。而我国目前债券市场存在着较多缺陷,市场规模小,缺少连续性,难以满足企业年金投资需
12、要。所以,若要实现资本市场对企业年金的有利影响,一要继续完善我国的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因为只有一个成熟的资本市场,才能促进企业年金市场的发展,才有利于开发更具吸引力的企业年金产品;二要规范基金管理公司的运做,强化其理性投资的意识,尽可能在保证企业年金安全性的同时,提高其收益性。2在企业年金方面。由于目前我国的企业年金市场存在着缺乏基本法律支撑体系、在管理方面不规范、缺乏有经验的专业机构和专业管理人员等问题,还难以形成对资本市场的积极影响。这就需要:(1)要制定一系列积极推动企业年金制度发展的政策和法律法规,把我们对基本政策的研究和对企业年金管理规范的建议努力转化为相应的法律法规,保证企业年金制
13、度的规范性,指导企业年金制度的健康发展。(2)要帮助企业制定建立企业年金制度的具体方案,我们要帮助企业(不论是国有企业还是私营、民营企业)建立企业年金制度,帮助他们按照科学化、规范化要求设计好本企业的实施方案,引导企业年金制度健康有序地发展。转贴于 论文摘要:本文认为,由于企业年金作为我国养老保障体系的“第二支柱”还远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因而需要实行企业年金的市场化运做;企业年金与资本市场的对接不仅会促进资本市场的发展,同时还会对企业年金产生积极影响。当然,面临的一些问题须先行解决。论文关键词:企业年金;资本市场;市场化目前,酝酿多时的企业年金基金投资管理办法已由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起草完毕,正
14、处于征求意见阶段。该办法的出台将为企业年金的入市提供可能,使企业年金与资本市场的对接有章可循,这无疑会对我国的资本市场产生深远影响。一、我国企业年金概况企业年金是指由企业根据自身经济实力,在国家规定的实施政策和实施条件下为本企业职工所建立的一种辅助性的养老保险,从其法律关系和运营特征来看,它是一个长期承诺的、受法律保护的延期支付合同,也是一个基金管理、资金运用和待遇制度不同环节综合发展的补充养老制度。在国外,企业年金一般被称为私人养老金计划、职业年金计划或雇员年金计划,我国在2000年以前称之为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后来为与国际接轨而将其更名为企业年金,并规定企业缴费在工资总额4以内的部分可以从成
15、本中列支,以鼓励企业建立年金制度。在国际上,20世纪90年代世界银行等国际组织概括出养老保险制度的三个支柱理论,即一个国家的养老保险体系应由国家主办的基本养老保险、企业建立的企业年金、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三个支柱构成,我国在l991年便按照这一国际通行的“三支柱”模式建立了由基本养老保险、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和个人储蓄养老三个支柱所构成的多层次的养老保险体系。纵观全球各国的养老保险体系,大多数实行市场经济的国家都推行了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在美国,基本养老金提供的养老金相当于退休前平均工资的40,补充养老金约为30,大约有70的企业加入了补充养老保险计划;在德国,补充养老金相当于在职工资收入的l5,有三分之一的企业参加了补充养老保险;在日本,有6o民营企业实行了补充养老保险制度。相比之下,我国的长远结构目标定为基本养老占30,企业年金占50,个人储蓄占20,但是截至2000年底,企业年金的参保企业只有16247户,覆盖人员56033万,只占基本养老保险的53,所以我国的企业年金制度发展比较缓慢。根据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显示,我国已于2000年步入老龄化社会,并成为世界老龄人口最多的国家,而与此相对应的是,国家基本养老保险累积资金不足,近年来收支缺口逐年扩大,挪用个人账户资金发放养老金造成个人账户空账运转,亏损巨大,再加上养老金替代率居高不下,即便从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