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说课稿《那树》

上传人:亦*** 文档编号:237157030 上传时间:2022-01-09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语文说课稿《那树》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初中语文说课稿《那树》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初中语文说课稿《那树》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初中语文说课稿《那树》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初中语文说课稿《那树》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中语文说课稿《那树》》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语文说课稿《那树》(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初中语文说课稿那树 初中语文说课稿那树 作为一位出色的教职工,常常需要准备说课稿,编写说课稿是提高业务素质的有效途径。那么优秀的说课稿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收集的初中语文说课稿那树,欢送阅读与收藏。 首先我说说我的教学理念,由于学生在阅读方面有了一定的根底,因而对本课我不是采用常用的阅读方式,而是采用互动性阅读来引导学生走进文本,解读文本,感悟文本,借助这样一种开放型的阅读活动,激起学生身上的文化素养与文本这间的碰撞,促进学生实现文化的构建和再建。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生命是大自然的奇迹,描写生命,讴歌生命是文章永恒的主题。第三单元以“生命”为主题,王鼎钧“那树”通过描写那树,含蓄地表达对自

2、然界珍贵生命惨遭虐杀的痛惜和忧虑, 因此,处理教材时我将引导学生合作研讨,共同探讨人类文明和自然冲突的话题。 2、教学目标: (1)品味语言,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认识人类文明与片段环境的冲突,树立科学的开展观。 3、教学重点、难点: 我将重点难点分别设定为:重点,把握那树的价值、品格及其命运,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老树命运的悲剧色彩。 我采用的是品读法、讨论点拨法。 我采用的是合作探究法,注重多层对话,力求使学生在语文学习、认识自然方面都有收获。 我设定为这样几个环节: 1、教学本文引导学生感知老树形象,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体会托物寓意的手法,理解课文的主旨在这一过程中,我设计了两个

3、问题: (1)用自己的话概括那树的故事。 (2)结合课文有关语句说说,那是一棵的树。 2、探究文章打动人心的奥秘,品析鉴赏本文的哲理美、修辞美,感受悲剧色彩,深层体会王鼎钧散文的艺术魅力。我设计了以下几个问题: (1)找出表现人类文明飞速开展的语句,你认为哪些词语用得好? (2)找出描写工人砍伐那树的语句,你从中体会到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想像一下,蚂蚁和那树辞别时它们会倾诉些什么? 这一过程,教师既作为一个普通的阅读者参与,又作为教学的引导者引导学生学习,并作为教学的组织者对学生的学习进展评价。学生将自己的学习成果拿到课堂交流,借助集体的智慧,进一步修正、完善和开展,并实现成果共赏。

4、3、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关注身边的绿色,增强环保意识,树立科学开展观。 为此,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如果你是交通专家,你怎么去处理那树? 这一环节,实际上就是要求学生对他人的观点的“审查-扬弃-再建”,即文化的构建过程。让学生用胆识、智慧、心血和汗水创造一个绿树葱茏的明天。 在本堂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始终以多重身份与学生一起探讨研究,而且学生始终处于主体地位,其目的是营造一个民主和谐的气氛,让学生更灵活地将互动性阅读法贯穿到学习中去。 这节课取得的效果是很好的。 那树是台湾散文家王鼎钧先生的作品,按照时间顺序记叙了大树一生的命运,采用托物寓意的写法,描述了一棵大树常年累月造福人类,最终被砍伐的

5、故事,表达了作者对大树的痛惜之情,也对都市文明开展的利弊,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的关系进展了思考,融进了他对生命的独特感悟及深沉思索。 树的容貌奇特:粗看它老态、佝偻、但坚决稳固,繁密茂盛;细看它有霉黑潮湿的皮层,有隆起的筋和纵裂的纹,树身像生铁铸就。 树的遭遇可悲:尽管给行人阴凉和清静,给鸟儿栖身之所,给情侣们以温馨的感觉,可是现代文明的开展对大树生存产生负面影响,最后因一醉酒司机在树上撞死,被悲惨的锯倒。 作者感情悲愤:对于“那树”被屠戮,表现出一种悲哀、幽怨和愤怒的情绪。 作者的思考是深层的:人与自然应该和谐共存,人类的开展不应该以牺牲环境为代价。 1.知识目标 积累与树有关的古诗词名句,了

6、解王鼎钧及其散文特色。 2.能力目标 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探究课文主旨。 理解托物寓意的创作手法,品味文章的艺术性,逐步提高学生的散文鉴赏能力。 不断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反思人类与自然关系中,人对大自然的破坏行为,从而认识到珍惜自然,珍爱自然的必要性。 理解在社会开展过程中,正确处理人类开展与自然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的必要性。 教学重点:1.了解那树的生命历程,把握树的价值,品格及其命运,理解作者的思想情趣。2.掌握托物寓意的表现手法,体会比喻、拟人等修辞的表达效果。 教学难点:1.揣摩关键语句,体味作者痛苦、悲悯、愤激的情感,感受老树命运的悲剧色彩。2.正确理解

7、蚂蚁王国的事情,体会作者的用意。 情景创设法鲁迅先生说过:没有兴趣的学习,无异于一种苦役,没有兴趣的地方,就没有智慧和灵感。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产生情感共鸣。 朗读感悟法朗读是理解课文内容、感悟情感、培养语感的重要方法。让学生充分的读,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积累,在读中启迪。 对话互动法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要让学生成为对话的中心,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中建构文本意义,形成自己独特的感受和体验。 圈点批注法通过画一画、勾一勾、圈一圈、注一注,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 探究阅读法在教师的引导下,对阅读材料的深层含义提出疑问,小组讨论,不能解决的问题,在全班合作探究

8、。 比拟延伸法指导学生将本文与张晓风的行道树进展比拟,自己找准比拟点,明白两篇文章在表达的思想感情、主旨、语言方面的异同。 我采用分板块的方法设计教学程序。 课堂教学应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新课开始时,我选用了田震的好大一棵树作为音乐导入课文。引导学生听读课文的时候,用多媒体的方法展示了古人赞美树的诗配画,激发学生的视觉注意。如选用了: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等优美的古代诗句,让学生理会树美丽多姿的形象。这个设计,侧重于实现学生课内外积累的目标,同时激发学生的情感。 设计了两个环节让学生感知体会: 第一个环节:学生依据课文用那是一棵的树说话。 第二个环节:学生依据课

9、文表达的情感用“读了本文,我感到最为(神奇、悲愤、感动等表达情感的词语)的是,因为(课内文句)”。我们要求学生用类似的情感的语气读出找到的句子。 在这两个环节中,我采用了朗读教学法,通过朗读,实现心灵与文本的对话,使文本的思想性、艺术性飞扬起来。朗读时,语气的轻重缓急,声音的抑扬顿挫,无不传递着对作品内容的理解、感悟与态度。让学生理解文中多种修辞方法的.作用,体会优美含蓄的语句,理解作品主旨,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读者理论认为文本意义的解读没有终极的,圆满的结论,本文的主旨是多义性的,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平的限制,在感悟时可能会只注意到人与自然的关系,或是环保的问题,教师此时既要肯定学生的阅读心得

10、,又要为学生的理解创设更多的思维角度,引导学生从敬畏生命,关爱自然,人类的奉献,都市文明的开展与环保之间的和谐,科学的开展观等方面进展探究。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进展创造性的、个性化的阅读。 有三个环节:一是将本文与张晓风的作品行道树进展比拟;二是在小组中交流课外搜集到的自然环境遭到破坏以后给人类带来的危害的图片以及新闻材料等;三是写一句广告词,提示人们保护环境,坚持可持续开展战略。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让学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进展阅读“。比拟阅读也是阅读散文的一种十分有效的方法,它不仅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扩大学生的视野,更可以提高学生的鉴赏水平,增强他们的审美情趣。比拟那树与行

11、道树目的是,让学生认识到,在文章写作方面,都是以树为题材,可是表达的角度不同、方式不同、着眼点不同,人们的认识也就不一样。 要求学生搜集新闻和图片,是因为当前语文课程改革要求从课堂向课外迁移运用,作为一代新人的当代中学生也会感受并思考有关环保问题、人类的可持续开展问题。这个板块侧重于实现提高散文鉴赏的能力目标,和关注社会的情感价值观目标。 这次法庭庭审有这样一些角色参加:原告那树;被告交通专家;城市建立规划人员;伐木工人;双方的律师;审判长;以及证人课文中的清道夫,老妇人,蚂蚁等。 模拟法庭的庭审,是寓教于乐,是学生能力综合展示和提高的步骤,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效的途径。在庭审中涉及到知识是多方

12、面的,比方法律的、生态的、语文的等等,涉及到的能力是多元的,有资料收集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写作能力、表演能力等 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相等,使学生在语文实践中,掌握语文的规律,从课内到课外,到丰富多彩的社会中去。造就善于处理生活的公民。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了哪些收获?(学生自行小结,可从方法、知识、情感等方面谈) 2.完毕本文的教学,教师深情寄语:太阳把希望寄托在花朵身上,绿叶把希望寄托在果实身上,而地球却把希望寄托在人类身上。让我们还青山翠绿,还江河清澈,让空气更加清新,让花艳树影婆娑,让草绿鸟儿欢歌,让家园美丽生机勃勃。 让学生自己谈学习收获,其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养成小结的习惯;充满激情的教师寄语让学生进一步领悟文章的内涵,升华情感。让学生做一名行动者,自觉投入到无私奉献者的行列中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