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四年级《牛和鹅》教案范文

1518****093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34.51KB
约12页
文档ID:237139259
四年级《牛和鹅》教案范文_第1页
1/12

四年级《牛和鹅》教案范文 《牛和鹅》记叙了作者在回家的路上被鹅追逐,后来在金奎叔的帮助下赶走了鹅,再不怕鹅的故事下面我给大家带来了四年级《牛和鹅》教案,希望大家喜爱! 《牛和鹅》课文原文 大家都说:牛的眼睛看人,觉得人比牛大,所以牛是怕人的;鹅的眼睛看人,觉得人比鹅小,所以鹅不怕人 我们都很信任这句话 所以我们看到牛,一点儿不胆怯 ,敢用手拍它的背,摸它的肚子,甚至敢用树枝去触它的_呢!可是牛像是无所谓似的,只是眨挤眼,把尾巴甩几甩有的孩子还敢扳牛角,叫它跪下来,然后骑到牛背上去我那时虽然不敢这样,可是用拳头捶捶牛背还是敢的 我们看到鹅,那就完全两样了:总是远远地站在平安的地方,才敢看它要是在路上遇到鹅,就得绕个大圈子才敢走过去 有一次,我们放学回家,走过池塘边,望见有四只大白鹅在靠近岸边的水里游我们立刻都不说话了,贴着墙壁,静静地走过去我的心里很胆怯 ,怕它们望见了会追过来这时,有一个顽皮的孩子有意要引它们来,就吁哩哩哩地叫了一声鹅听见了,就竖起头来,侧着眼睛看了看,竟爬到岸上,一摇一摆地、神气地朝我们走过来;还伸长颈项,吭吭地叫着,扑打着大翅膀,似乎在它们眼里根本没有我们这些人似的。

孩子们惊呼起来,急急逃跑,鹅追得更快了我吓得脚也软了,更跑不快这时,带头的那只老雄鹅就啪嗒啪嗒地跑了过来,吭吭,它赶上了我,吭吭,它张开嘴,一口就咬住了我当胸的衣襟 或许是我的哭叫更惹怒了这只老雄鹅它用全身的力气来拖我,啄我,扇动翅膀来扑打我我几乎被它拖倒了——因为当时我还很小,只不过跟它一样高呢!其他几只鹅在后面吭吭大叫着助威 就在这时候,池塘里划来了一只小船,捉鱼的金奎叔从船里跳上岸,飞速地走了过来(这些,我都是后来才知道的,当时是完全昏乱了)金奎叔是个牢固的汉子,他的胳膊比我的腿还粗他一把握住了鹅的长颈项鹅用脚爪划他,用嘴啄他可是金奎叔的力气是那么大,他轻轻地把鹅提了起来,然后就像摔一个酒瓶似的,呼的一下,把这只老雄鹅摔到了半空中它张开翅膀,啪啪啪地落到了池塘中这一下,其余三只鹅也怕了,纷纷张开翅膀,跳进池塘里,向远处游去 这一摔是那么痛快,远处的孩子们全笑了起来,我也挂着泪笑了一切的恐怖,全消逝了因为在金奎叔的手里,鹅是那么弱,那么可笑,它,不过跟一个酒瓶子一样罢了! 金奎叔帮我穿上鞋,捡起书包,用大手摸摸我的头,说:“鹅有什么可怕的!看把你吓成这样。

我说:“因为鹅把我们看得比它小哇!” 金奎叔说:“让它这样看好了!可是,它要是凭这点来欺压人,那咱们可不答应,就得掐住它的颈项,把它摔到池塘里去记着,霖哥儿,下次可别怕它们 我记住金奎叔的话,从今不再怕鹅了有什么可怕的!它虽然把我们看得比它小,可我们实在比它强啊!怕它干吗?果真,我不怕它,它也不敢咬我,遇到了,只是吭吭叫几声,扇几扇翅膀,就摇摇摆摆走开了 看到牛,我也不再无缘无故欺压它了,我觉得它虽然把我们看得比它大,可我们平白地去欺压它干吗? 直到现在,我还记着金奎叔的话 《牛和鹅》教案 教学目标: 【学问与技能】 1.正确认读、书写本课的生字、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着抓住有关语句,体会人物的心情了解课文蕴含的道理 【过程与方法】 学习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抓住有关语句,体会人物的心情 【情感、看法与价值观】 相识到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得到的结果也不同 教学重难点: 重点 学会抓住重点词句,特殊是人物动作、语言、神志描写理解人物的心情,体会文章的阅读方法。

难点 理解“它虽然把我们看得比它小,可我们实在比它强啊”这句话的含义 教学打算: 老师:制作包含图片、重点词句的多媒体课件 学生:收集与课文相关的资料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书写本课的生字、词语 2.能正确、流畅地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教学重难点: 重点 能正确、流畅地朗读课文 难点 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示图导入,激发爱好 1.(课件出示图片)同学们,让我们来观赏两幅图片,你看这是什么?(牛和鹅)是的,在你的印象中,牛和鹅有什么特点? 2.(课件出示“牛的眼睛看人,觉得人比牛大,所以牛是怕人的;鹅的眼睛看人,觉得人比鹅小,所以鹅不怕人)你能说说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吗?那你觉得这句有道理吗? 3.今日就让我们来学习一篇课文《牛和鹅》,看看你会得到什么启发板题,齐读课题) 4.作者介绍对“任”进行正音)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你自由读课文,留意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画出带有生字的新词,遇到不理解的词语查查工具书。

生读文、识字,老师巡察指导,相机板书学生询问的生字 2.检查生字词驾驭状况,适时教读 (1)课件出示,指名开火车读 (2)男女生赛读 (3)指读象声词 (4)指读课文中较难读的词语 3.请你用自己喜爱的方法再读课文,边读边思索: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4.谁来说说课文主要内容? 你能说说课文先写了什么?接着写了什么?最终写了什么? 5.指名回答,适时评价 三、熟读课文,引导质疑 依据学生质疑,梳理出若干有探讨价值的问题 四、布置作业,巩固新知 1.抄写词语 2.摘录描写生动的语句 板书设计: 牛和鹅 初读课文→梳理有价值问题 其次课时 教学目标: 1.学着抓住有关语句,体会人物的心情活动 2.了解课文蕴含的道理,相识到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得到的结果也不同 教学重难点: 重点 学着抓住有关语句,体会人物的心情 难点 了解课文蕴含的道理,相识到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得到的结果也不同。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激发爱好 1.复习文中部分词语 2.依据上课时学生质疑并梳理出的若干有探讨价值的问题,引出本课的阅读话题 二、精读课文,引导感悟 1.作者一起先就点明大家的相识:牛的眼睛看人,觉得人比牛大,所以牛是怕人的;鹅的眼睛看人,觉得人比鹅小,所以鹅不怕人那么作者是如何对待牛和鹅的呢?请你读读第3、4自然段,画出描写作者看法的句子,多读几遍 (生读,师巡) 2.谁来说说你画的句子?(指名回答) 同学们找得很正确!就像大家所说的,对于强壮的牛,作者一点也不胆怯 ,可是对于小小的鹅,作者却胆怯 极了后来作者却变更了自己的看法,请你仔细读读第5-11自然段,在小组内说说究竟是什么事情让作者变更了看法? (生读书,老师巡察指导,小组内互说) 3.谁来说说是什么事情让作者变更了看法? (“我们”在回家的路上被鹅追逐,后来在金奎叔的帮助下赶走了鹅通过这件事让作者变更的看法) 4.指名读第6自然段,画出描写鹅的词语,你体会到什么? (体会到鹅的目空一切、不怕人;“我”的狼狈不堪,胆怯 鹅) 你能读出鹅的目空一切和作者的狼狈不堪吗?自己练一练,读一读。

5.我们胆怯 鹅,可是金奎叔不怕啊!找出描写金奎叔的句子自己读读这句话,画出描写鹅动作的词语,你能体会到什么?指导朗读 6.目空一切的老雄鹅被金奎叔赶跑了,张开翅膀,连飞带跳“啪啪啪”地落到了池塘中通过这件事,作者对牛和鹅的相识发生了什么改变?请你读读11~12自然段,画出有关的语句 7.谁来说一说作者发生了什么改变?(指名回答) 作者记住了金奎叔的话,从今对牛和鹅都变更了看法和做法对牛,不再无缘无故的欺压它;对鹅,也不再怕它 8.是啊,金奎叔的话让作者恒久难忘!让我们来一起读读这句话:(课件出示)它虽然把我们看得比它小,可我们实在比它强啊! 从这句话中,你有什么启发?谁来说说?(不管别人是怎么看待我们的,只要我们自己能够正确地、全面地去看待问题,分析问题,就会正确地相识生活是的,简洁的一句话让作者变更了始终以来的看法和相识) 9.在生活中,你遇到这样的事情了吗?你是怎样解决的?(指名回答)同学们结合自己生活实际谈出自己的理解 三、总结升华 (课件出示)正如诗云:“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凹凸各不同”,站在不同的角度看待事物,处理问题,就会有不同的答案。

面对同样的一件事情,不同的人就会有不同的见解,这就是平常所说的“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同学们,希望通过今日的学习,你能够正确、全面的看待问题,正确的相识事物,做生活的有心人,你肯定会有新的发觉,新的感受! 四、布置作业 1.积累本课的好词佳句 2.学了这篇课文,你确定大受启发吧!请你用几句话简洁地写下来 《牛和鹅》教学反思 本课是儿童文学家任大霖的一篇文章,主要讲解并描述了作者小时候从怕鹅到不怕鹅的经验,告知我们:变更看问题的角度,可能变更对待事物的看法,最终导致变更事物的结果本课的主要目标是:要让学生体会“我”由怕鹅到不怕鹅的思想转变过程,明白:要站在正确的角度看事物,不要盲目的恐惊,也不盲目的欺压别人 教学时,我抓住课题“牛和鹅”导入,提问:“你们怕牛吗?你们怕鹅吗?”孩子们起先七嘴八舌,接着我便追问:“课文里的我怕牛和鹅吗?”孩子们又起先争论了,我接着追问:“作者为什么怕鹅?为什么不怕牛?”孩子们起先用课文中的句子回答了就这样,在我一个问题一个问题的追问下,孩子们可以从课文中找到相关句段,让学生从“我”怕鹅与不怕鹅两个方面进行对比学习,主要让学生从文中找到相关句段,感受“我”怕鹅时被鹅欺压的情景,并与不怕牛,并且欺压牛的情景进行对比,从而体会“我”对牛和鹅的看法。

到课文最终,金奎叔说的话,让“我”明白了,鹅把我们看得小,可我们事实上比它们大啊,所以我们不应当怕鹅,当然也不应当欺压牛,尽管牛把我们看得比它大! 这个单元的主题是“角度”,主要让学生体会看待事物的角度不同,看到的结果就不同学生理解起来有些抽象,稍有难度,对于学困生,较难理解所以,在课堂上,遇到学生不易理解时,我便会举许多生活中的例子,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考虑,去设身处地的理解,举例子的方法可以让抽象的哲理变得通俗易懂! 本文来源:网络收集与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第12页 共12页第 12 页 共 12 页第 12 页 共 12 页第 12 页 共 12 页第 12 页 共 12 页第 12 页 共 12 页第 12 页 共 12 页第 12 页 共 12 页第 12 页 共 12 页第 12 页 共 12 页第 12 页 共 12 页。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