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应该知道的30个历史故事

上传人:1518****093 文档编号:237026711 上传时间:2022-01-09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40.0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你应该知道的30个历史故事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你应该知道的30个历史故事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你应该知道的30个历史故事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你应该知道的30个历史故事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你应该知道的30个历史故事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你应该知道的30个历史故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你应该知道的30个历史故事(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你应该知道的30个历史故事 有些历史故事我们肯定要知道,有些历史故事我们应当知道!因为,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所以下面是我整理了你应当知道的30个历史故事给大家,希望大家喜爱。 你应当知道的30个历史故事(上) 1、家天下的形成——夏禹传子:启夺得王位,实则是禹细心支配的结果。所以历史上叫做;夏禹传子;。自禹起先传位于他的儿子启,建立了夏朝,;禅让;制度就被;传子;制度所代替。我国历史上;家天下;的局面就出现了。从;禅让;制到;传子;制的演化,是我国历史上一次巨大的变革。 2、改朝换代的起先——夏灭商起: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朝代,建立于公元前21

2、世纪,共传14代、17个王。夏朝的势力和影响达到黄河南北,直到长江流域。夏朝未年,各种社会冲突更加尖锐起来。到孔甲的四世孙桀(第十七个王)即位,他更加暴虐,在这种内外交困的形势下,商汤乘机灭夏。占据夏朝的统治中心,灭掉夏朝的属国。夏朝灭亡,商朝建立。 3、惟才是举——文王防贤:商朝后期,商王武乙,过着醉生梦死的生活,此时,奴隶主贵族和奴隶、平民的冲突达到了空前尖锐的程度,商朝已经走到了它的终点。就在商朝江河日下的时候,西方的一个周民族一每天强大起来,周文王记住了父亲让他们广为搜罗人才的叮嘱,对有本事的人非常敬重,不少当时着名的能人,听到周文王广求贤才的消息,纷纷跑到周国

3、去投奔他,其中不少是商王朝着名的大臣。周文王在一次偶然的机会遇到了一个钓鱼老翁姜子牙,他是一个出类拔萃的人物,在他的辅佐下,在公元前1027年,周灭掉了商。 4、前徒倒戈的先例——武王伐纣:纣王是商朝最终一个国王。纣王对我国东南地区的最初开发和经营,起了肯定的作用,为后来中原文化发展到东南地区奠定了基础,在历史上他是做过贡献的,但他很荒淫无度,喜爱酗酒作乐,引起了极大的民愤。周文王死后,武王继位,做了很多灭商的打算,大约在公元1027年宣告了商朝的灭亡。 5、第一部真人与神话的故事——穆天子传:穆天子传起初叫周王游行记,后来也叫穆王传或周穆王传,

4、流传至今的共6卷,书中记载:周穆王十三年(约公元前989年),周伯父为向导,乘着造父驾的八骏大车,亲自率领一支由智勇之士做随员组成的大队人马,带着大批中原地区的精致丝织物和其他手工艺品,从王都宗周动身,最终来到西王母之邦,拜会了西王母。这部书抵是春秋战国间人,依据当时已经流传的周穆王西征犬戎的故事,和有关西王母的神话传闻,以及当时人们的地理学问而细心编写成的,整个故事生动感人,既有真人真事,又掺杂着神话幻想,充分体现了古代史实与神话交织在一起的传闻故事的特点。它既是一部文学作品,又是一部东西各族的友情史。 6、集体耕作之始——井田制:井田,就是像井字形的方块田,井田制是

5、指我国古代的一种土地占有制,原始社会晚期,这就须要把大面积的土地划成一个个的等分。当时,大致一人能耕种100亩,就是一个方块,也叫做;一田;。田与田之间开沟修路,既是水利,又便于行走,也是田界。这些方块的界划,远远看去,取其中一部分,正像汉字的;井;字形态,所以就叫做;井田;。后来由于生产力不断发展,出现了铁制农具和牛耕,井田制起先消融,公元前4世纪中叶,商鞅变法,明令废除井田制,从今,井田和井田制就在中国历史上渐渐消逝了。 7、千金一笑——烽火戏诸候:周幽王是历史上出名的昏乱国王。他为了表示对妃子褒姒的宠爱,将太子费掉,立褒姒生的儿子伯服为太子并立褒姒为后。为了博得褒

6、姒的欢心,就下令将全部的烽火台同时举火,于是,诸候、将领们都纷纷率领军队连忙跑来,到了都城一看,既不见有敌人侵扰,也不见打仗,但是一个个都跑得满头大汗,气喘咻咻,褒姒望见后果真大笑起来。申后是周王朝一个诸候国申候的女儿,女儿被废了皇后以后,他便联合了犬戎的军队进攻国都丰镐,快攻到国都时,烽火台上再次举起的烽火已经被当作儿戏无人问津,周幽王被杀,西周王朝被灭亡,后来申后将废掉的太子立为国王,迁都洛邑,史书东迁国都以前叫西周,东迁以后的王朝叫东周。西周王朝从周武王伐纣灭商到周幽王被杀灭亡,一共持续了11代,12王,约257年。 8、和平翰旋之始祖——向戊弭兵:弭兵就是停止斗

7、争。春秋后期,宋国有一个左师官叫向戎的,在他的倡议和张罗下,14个诸候国代表在末国实行了一次盟会,议定彼此间不再交战,历史上称之为:;向戎弭兵;。此后在与会国之间,终归有十几年没有交战。 9、发愤图强——卧薪尝胆:公元前510年,吴王派兵攻打越国,越王勾践巧用妙计智取成功,吴王受了伤不久死在半路上,临死前,叮嘱他的儿子夫差要替他报仇,过了3年,勾践探听吴王夫差打算进攻越国,就想实行先发制人的策略,但被打得大败,只好向吴王求和,接受了吴王提出的屈辱的求和条件,服侍吴王,从事劳役,3年后,被释放回国,勾践回国后,立志发忿图强,艰苦奋斗,生怕自己贪图眼前的安逸,消磨了报仇雪耻

8、的志气,于是给自己支配了一个艰苦的生活环境,撤掉舒适的床铺,晚上就躺在稻草堆上,枕戈而卧,他还在室内挂上一只苦胆,每天出入坐卧都要看着它,吃饭的时候也先尝尝它,公元前473年,勾践又一次亲自带兵进攻吴国,越灭吴,最终报仇雪恨了。 10、攻城掠地的大比拼——战国七雄争霸:春秋时期起先在历史舞台上扮演重要角色的是齐、楚、燕、赵、魏、秦七个大国。七个诸候国的地理位置和疆域是不断改变的,秦在函谷关以西,其他六国在函谷关以东,称为山东六国。战国初年,秦国还是个比较落后的国家,到了秦孝公时重用法家商鞅实行变法,一跃而成为强国,公元前359年和350年,商鞅先后两次进行变法,大力推行

9、嘉奖耕战的政策,使民风质朴的秦国很快在政治、经济和军事上赶上和超过了山东六国,为秦统一六国打下了坚固的基础。 11、夺淫民之禄——李悝改革:李悝是魏国人,他是战国初期法家代表人物之一,魏文候为了巩固自己的政权,便用李悝为相,进行变法。李悝在政治、经济、法治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改革行之有效,使魏国很快就富强起来了,他还编着了法经,该书用法律的形式把封建制度固定下来,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比较系统的封建法典,为秦汉以后封建法制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12、为一统天下奠基——商鞅变法:商鞅,姓公孙氏,他是战国中期着名的政治家,第一次变法,其内容如下:1)废

10、除世卿世禄制;2)嘉奖军功,禁止私斗;3)实行编户制和;连坐;法;4)嘉奖耕织;5)激励个体小农经济。公元前352年,商鞅其次次变法,主要内容是:1)推行县制;2)废井田,开阡陌;3)统一度量衡;4)制定秦律;5)烧诗书,禁游学。公元前338年,支持变法的秦孝公死后,旧贵族被疯狂报复,诬告商鞅谋反,并用车裂的酷刑杀害了商鞅,然而商鞅变法适应了秦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须要,商鞅虽死而他的新法仍旧在秦国接着推行。 13、汉民族服装样式的形成——胡服骑射:赵武灵王(公元前325-299年)是赵国的第六个国王。他是一个社会改革家,也是一个军事家。赵国北方大多是胡人部落,这些胡人都

11、是游牧民族,胡人都是身穿短衣、长裤,上马下马,特别便利,开弓射箭,运用自如,往来奔跑,快速特别,公元前302年春季的一天,赵武灵王召大臣肥义和他协商说:;我想继承先辈的事业,使赵国强大起来;。赵武灵王的胡服措施胜利以后,他就亲自训练了一支强大的骑兵队伍,变更了原来的军队装备,到了公元前299年,赵武灵王让位给他的儿子赵惠文王时,赵国已是;七雄;中的强大国家之一了。 14、学术争鸣——稷下学派兴起:稷下,是指齐国首都稷门外所设的学宫,很多不同观点的学者,来自不同的国家,千里迢迢,聚集于此,着书立说,自由辩论,这些人就叫稷下先生,他们各自所聚集的门徒叫做稷下学士。稷下学派的

12、历史较长,前后大约100多年。在这当中,参与的人进进出出,并不固定。主要是在齐宣王时,规模比较大,人数多达;千有余人;。在那里尽可以聚徒讲学,着书立说,谈治乱之事,但他们并不当政只是议政。稷下学派为战国时代的一个学术中心,影响是很大的,在学术思想上起了承先启后的作用。 15、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形成——泰统一中国: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秦的统一,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件大事,对我国历史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统一有利于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实现全国统一,结束了长期割据混战的局面,统一对于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的作用,却越来越显现出来

13、,并且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始终居于世界文明的前列,这与秦的统一是分不开的。统一促进了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形成。春秋战国以来,中原地区的华夏族与周边一些少数民族关系日益亲密,一些少数民族渐渐与华夏族融合。秦的统一,是对长期以来民族融合的一个总结。秦的统一,为我国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奠定了巩固的基础。 你应当知道的30个历史故事(下) 16、文化专制的第一次浩劫——焚书坑儒:公元前213年,李斯建议:;除博士官藏书和秦国史书以外,全部的诗、书、百家语和史书一律烧掉,有敢谈论诗、书的杀头,以古非今的灭族,医药、农业等书不烧,禁止私学,原学法令的,以吏为师。秦始皇接受了李斯的建议,

14、下令焚书。焚书的其次年,在秦始皇严命之下,秦御史对在咸阳的方土儒生进行了审问,经过这些方士儒生的相互告发,秦始皇自为其中的460多个人定了死罪,下令坑杀在咸阳城郊,这就是历史上所说的;焚书坑儒;。但是,事实上,焚书的结果,除了造成对我国古代文化典籍的摧残缺坏以外,并做不了;统一思想;的作用。坑儒的结果,却造成统治阶段内部的关系裂开,减弱了秦王朝的统治基础,也并未起到巩固秦王朝统治的目的。 17、筑起人类的奇迹——修长城:秦统一六国后,在公元前215年,秦始皇派大将蒙恬率军30万反击匈奴,收复河南地。接着,便吩咐蒙恬把原来的秦、赵、燕三段长城,联为一条,重新加固,并增调民

15、力保卫,这便是西起临洮,东至辽东的秦代;万里长城;。特殊是明代,又对长城进行一次全面整修改建,形成了今日我们见到的西起嘉裕关,东至山海关,长约一万一千里的坚实宏伟的长城。 18、第一次大规模农夫起义——陈胜吴广起义:陈胜、吴广起义(公元前209-206年)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夫起义。这次农夫大起义发生在秦朝未年,起义的爆发和发展到全国规模,绝不是偶然的。秦二世掌权后,对人民的压迫变本加厉,秦二世是用阴谋手段取得帝位的,深怕人们不服,先后杀死扶苏、蒙恬、蒙毅、李斯等宗室大臣几十人,结果,;群臣人人自危,欲叛者众,;引起统治阶级内部的大混乱。到这时,不但人民已经无法

16、生活下去,统治阶级也不能照旧统治下去了,农夫起义爆发的条件完全成熟。209年7月,他们和900个贫苦农夫,在秦朝两个尉官监押之下,一起被征发去保卫渔阳。他们走到大泽乡,遇上连日大雨,道路不通,无法按期到达渔阳。根据秦朝法律,失期当斩,死亡威逼着每一个人。陈胜便和吴广协商:现在逃亡是个死,起来造反也不过是个死,同样是死,为什么不拼死干出一番事业来呢?他们下定决心发动起义。实行盟誓,正式宣布起义。陈胜、吴广被推为起义领袖。秦未农夫斗争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夫大起义。东胜是中国农夫革命史上第一位农夫革命领袖。;张楚;政权是我国封建社会中出现的第一个农夫革命政权。因此,秦未农夫起义体现了农夫阶段的革命首创精神,并为此后历代的农夫革命斗争树立了光辉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