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篇介绍江苏锡惠公园的导游词范文 锡惠公园位于江苏无锡市西郊,占地90公顷,是一座集众多的文物古迹和舒适的休闲游乐于一体的综合性大型园林锡惠公园有天下其次泉、寄畅园、惠山寺等闻名旅游景点锡惠公园始建于1958年锡惠公园是首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太湖风景名胜区的十四个核心景区之一,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5篇介绍江苏锡惠公园的导游词范文,欢迎借鉴参考 5篇介绍江苏锡惠公园的导游词范文(一) 在无锡市西郊,以锡山、惠山命名包括锡山的全部和惠山东麓及连接两山的映山湖锡惠公园把两山合成一园,内容丰富多彩,呈现了南朝以来各个朝代的历史文化古迹,流传着很多生动的人文传闻 惠山古称华山、历山、西照山,相传西域僧人惠照曾居此处,故唐以后称惠山山有九峰,婉蜒如龙,又称九龙山山峰高近330 米有天下其次泉、龙眼泉等十余处泉眼,故俗称惠泉山 锡山是惠山东峰脉断突起处,山高仅75米,相传周秦时盛产锡矿,故名又传秦大军曾在此埋锅烧饭时挖出巨石,上有二句偈语:有锡兵,天下争;无锡宁,天下平汉时锡竭,因此此县名为无锡,谚称无锡锡山山无锡锡山是九龙山龙头上的一颗明珠锡山顶上的龙光塔,又是无锡城市的风景标记之一。
从锡惠公园的古华山门入园,可直达惠山寺、寄畅园、天下其次泉等地此处是全园的精华惠山寺是江南名刹之一,始建于南北朝清乾隆皇帝南巡,几次游惠山,亲书惠山寺匾额,香火旺盛主要巡游点有唐宋经幢、金刚殿、雪花桥、日月池和御碑亭等入古华门东折即为寄畅园该园在元朝时为二僧房,名南隐、讴寓明正德年间,当时兵部尚书秦金罢官后,回乡将此处开拓为园,名风谷行窝,后又更名为寄畅园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在内叠石引水,步步得景,到处有画,寄畅园更趋完备 寄畅园的东部是一个南北狭长的水池,名锦汇漪池畔有绕池回廊回廊粉墙上镶嵌着漏窗廊中段的六角亭中,安放着石桌、石凳,相传是乾隆皇帝与寺僧下棋的地方廊的终点有一九脊飞檐的方亭,名知鱼槛,游人可在此倚栏观鱼池北林木幽深处,八音涧承二泉活水,泉音叮咚园的西部则以假山树木为主太湖石垒成的九狮台,可以凭想像去找寻腾跃、静卧,姿态各异的狮子寄畅园与惠山九峰、锡山龙光塔连成一片,成为园林建筑中借景手法的胜利范例清康熙、乾隆皇帝游此园后,即命人在北京颐和园中仿此建一国林,取名谐趣园 天下其次泉即惠山泉,又称陆子泉此泉开凿于唐大历元年至十二年(766~777年)。
水质甘香重滑我国古代闻名的茶道专家,唐朝人陆羽在他的《茶经》中,称天下水品二十等,惠山泉为天下其次泉宋徽宗时,此水成为贡品唐宋以后,一些闻名的诗人常来此游历,留下了很多盛赞此泉的诗句,从今,天下其次泉著名大下,此泉共分上、中、下三他泉上有天下其次泉石刻是清代吏部员外郎王澍所书上池八角形,水质最好,斟过杯口数毫米而茶水不溢水色透亮,甘洌可口中池方形,筑有泉亭下池长方形,凿于宋代此有二泉亭、漪澜堂、景徽堂及明代的观音石,螭首等坐在景徽堂的茶座中,品尝用二泉水泡的香茗,观赏二泉旁边景色,石刻螭首中,泉水从螭口中潺潺流出,叮咚有声民间音乐家瞎子阿炳(华彦钧),曾在此作《二泉映月》二胡名曲,曲调悠扬,如泣如诉,更使二泉美名远播天下 从二泉亭北上,还有清代竹炉山房、秋雨堂、云起楼等秋雨堂结构精致,陈设古雅,电影《家》曾取景于此听松亭也在二泉旁边亭内一方古铜色巨石,平坦光滑,可横卧一人,称石床一端镌有听松二字,是唐代书法家李阳冰所书唐诗人皮日休曾常来此听松涛之声,留下殿前日暮高风起,松子声声打石床的名句 杜鹃园是锡惠公园的园中园构筑精致,布局得体,幽径桥边,轩榭堂前,遍植天下名鹃。
每逢花期,万紫千红的杜鹃,竟相开放,成了一片花的海洋 5篇介绍江苏锡惠公园的导游词范文(二) 无锡锡惠公园(锡惠园林文物名胜区)是拥有国内外知名度和广泛影响力,文物古迹众多、山水林泉俱佳的大型综合性城市公园,闻名的风景名胜区地处无锡城西,交通便利,距市中心2公里 它紧偎于京杭运输河之旁,倚锡山、惠山而筑并名,山水灵秀,文化绚丽,有无锡“露天博物馆”和 “精神家园”之誉 锡惠公园是首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太湖风景名胜区的十四个核心景区之一,是国家重点公园,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锡惠公园有三个特色巡游区免费开放的入口公园,以游乐、休憇为亮点的锡山休闲区,以及最具巡游价值的核心景区以天下其次泉为经典代表的惠山古迹区,总面积达90公顷包含三个精品园无锡唯一明代古园,有着500年悠久历史的寄畅园,欣赏杜鹃为主题的中国杜鹃园和赏玩江南盆景的吟苑公园 山水间棋布国家级、省级和市级文保单位15个22处,出名胜景点206个,古泉11个,明以来碑刻314方,古树名木80株区内还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惠山泥人和江苏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惠山民俗文化庙会每年接待各类游客达800余万人次,是无锡乃至华东地区人气最为旺盛的公园。
“江南第一山”惠山是无锡旅游的发源地,林木葱郁,地灵人杰龙光塔矗立于锡山之巅,与惠山隔映山湖而望,湖光塔影,山色溪光,令人目不暇接,美不胜收 泛舟映山湖上,行走林荫道间,流连芳香花溪,扶摇锡惠索道,沧州画境,心怡如诗倾听晨钟暮鼓,沐浴法雨香花春季两季的杜鹃花和菊花展,惠山庙会,品茗夜游,撞钟祈福成为这个公园传统的文化旅游节目一曲《二泉映月》更让游人荡涤心灵,流连忘返 “惠山街,五里长踏花归,满鞋香”美丽的风景,优质的服务,文明的公园使锡惠公园成为海内外游客憧憬的旅游胜地 5篇介绍江苏锡惠公园的导游词范文(三) 敬重的各位游客,大家好 现在我们将去巡游的是无锡市内最主要的风景名胜区锡惠公园它位于无锡市西2.5公里处,包括锡山和惠山,全园面积达6.85平方公里 公园概况和名称由来 游客们:锡惠公园因山而得名,西部是惠山,东部是锡山惠山高329米,四周约20多公里,素有“江南第一山”的美称它是天目山的支脉,从东南连绵而来,山有九峰,境蜒似龙,又称“九龙山”惠山因晋代开山禅师慧照在此建寺,后人就用慧照命名“惠山”古时慧、惠两字相通,惠山就由此得名。
惠山以泉闻名,有天下其次泉、龙眼泉等十多处,名胜古迹有春申涧、惠山寺、听松石床、竹炉山房等数十处 锡山背靠惠山,高75米,四周长约1.5公里,相传因周秦时盛产锡矿而得名锡山是惠山东峰脉断处突起的小峰山顶建有龙光塔和龙光寺,山下有龙光洞1958年开凿映山湖后与惠山连成一片,使之形成“真山假水”,产生“山水掩映”的情趣 游客们:锡惠公园全国分为三个巡游欣赏区:一是名胜古迹区,包括惠山寺、寄畅园、天下其次泉等;二是自然风景区,包括映山湖、愚公谷、春申涧等;三是文娱活动区,在锡山南麓下面就请大家跟我前往参观巡游 锡山:龙光塔龙光洞吴文化福寿天地 各位游客:请随我进入锡山大门锡山大门,面对大运输河,飞檐翘角,大门正中高悬“山色溪光”横匾,为当年康熙南巡时所书进人大门,一块巨石矗立于水池之畔,上刻“锡山”两个大字各位请看:下刻《无锡金匾县志》所载无锡和锡山的几句话,点出了此处地名的来历 沿山路向上,锡山顶上就是龙光塔关于龙光塔,还有这么一段历史传闻:明朝正德初年,礼部大臣昆山人顾鼎臣,巡游锡惠胜景后说;“惠山是龙身,锡山是龙头,无锡所以自南宋以来长期无状元的缘由,是龙头上无角的原因。
听了这位大臣的话,人们信以为真,于是后人就在锡山顶上建了一座实心的石塔此后几十年仍没有人中状元,于是有人又提出“龙以角听,塔中宜空”因此又在万历二年(1574年),建成七层八角的楼阁式砖塔,并由当时常州知府施观民取名“龙光塔”,寓意龙光普照龙光塔建立以来,屡次被毁1924年重修时把培改成钢筋混凝土结构,塔顶铸重1.5吨,高2.85米铜刹,塔的高度也增加到32.3米1992年又一次加固,订正倾斜,把墙面由杏黄色改成深红色,使古塔更为挺立端庄,英姿焕发 锡山脚下是龙光洞,为地下巡游场所,于1979年春建成洞前回廊、楼亭相连,人口处拱门上砖刻“隐辰”两字,“辰”属龙年,“隐辰”是把龙隐于山内之意洞内有三百多米长的通道,两边壁上灯火通明东部的地下剧场,可容纳五六百人另有13个厅室,陈设工艺、陶瓷、泥人等这里的气温常年保持18“C,冬暖夏凉,游人至此,仿佛进入了另一个世界 沿山路向南,前面看到的便是九龙壁它由壁座、壁身、琉璃瓦顶三部分组成,彩陶烧制,以花岗岩为基座,金星绿琉璃瓦顶,全长26.71米,高4.09米,九龙腾空,气概不凡再向西是“吴文化福寿天地”它沿锡山山坡而建,前面立的石碑上,刻着闻名书画家朱屺瞻102岁时题写的景点名称。
石阶上是金石砌成的承露台,台前石柱上有巨大的福寿石桃,往上正面刻:“福星殷殷邀依琼林赴宴;寿仙静默为我海屋添筹背面是:“行善方可多福,守仁自然长寿绕过承露台,上面两座方亭合并而成的双亭,名“降福亭”亭柱上对联写道:“国泰尽福地,民安多寿星亭名和对联均由我国书法家协会代主席沈鹏书写 锡山就参观到此,下面我们再去参观惠山首从前去惠山寺遗址 惠山:惠山寺遗址山门唐宋石经幢 惠山寺在惠山东麓,早在南北朝时,刘宋司徒长史湛挺就在此建立“历山草堂”,后改为“华山精舍”梁朝大同三年(537年),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惠山寺由于寺院地处福地,又因与天下其次泉同处名山胜景,于是名闻遐迩 游客们:我们来到了惠山寺山门前,看到这座黄色拱形建筑门上刻有“古华山门”4个金色题字,因惠山古称“华山”,惠山寺原是“华山精舍”,所以惠山头山门就叫“古华山门”,大门背面门槛上刻有“胜地名泉”4字这个山门是1954年惠山街拓宽时王耀庭重新设计的,拱门顶端有双龙戏珠的装饰 现在我们来到了山门内,各位看到的两座古老的石经幢,南侧一座建于唐代乾符三年(876年),是无锡现存最古老的石刻经幢。
八角形幢身上刻有《佛顶尊胜陀罗尼经》,由白鹿山人李瑞符书写,经幢高6.26米,由幢基、幢身、幢顶三部分组成,雕刻精致,充分显示了唐代的艺术风格北侧一座建于宋代熙宁三年(107年),幢高6.22米,形制和雕刻仿照店幢,幢身刻“大白伞盖神咒”这种刻咒而不刻经的做法,是宋代以后才在佛教界流行的两座石幢分别用几块圆形湖石垒成,极具历史价值 山门殿日月池和香花桥听松石床古银杏树 进入古华山门,迎面是金刚殿,也叫“山门殿”始建于明正统十年(1445年),改建于1976年正中高悬“惠山寺”匾,匾额最早为明代陈勉所写,清雍正时蒋衡重书,现在看到的是1979年依据影片《无锡景》画面复制而成 大殿廊柱上挂有清代无锡知县廖纶所撰的对联:“大哉王言,山为第一,泉其次;巍然庙貌,调为教孝,寺教忠由闻名书法家武中奇重书大殿背面,上悬“江南第一山”横匾,系我国名画家李可染所书,它为古殿平添了几分光彩 过金刚殿,一泓池水,水中睡莲静卧,名“日月他”池上架一石桥,名“香花桥”池是南北朝刘宋元徽二年(474年)开凿的,距今已有1500多年历史了香花桥是明代建立的,他和桥的名称取自佛经:信佛升天,进入无量寿之时,日月飞升,天佛放大光明,以香花伎乐相迎。
香花桥的正中石板上刻有“鲤鱼跳龙门”的圆形浮雕,中间两扇石门,一开一闭,表示虔诚的善男信女可以从开着的佛门进入,若是恶人佛门则永闭不纳所谓佛门半开,有缘进来,或者说;善门开,恶门闭游人过桥,都会在开着的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