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对教师儿童观影响教学行为的分析与思考——浅谈用新的儿童观指导教学--专业论文

ss****gk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123.50KB
约6页
文档ID:236748924
对教师儿童观影响教学行为的分析与思考——浅谈用新的儿童观指导教学--专业论文_第1页
1/6

对教师儿童观影响教学行为的分析与思考 浅谈用新的儿童观指导教学 张希仓(江苏省南京市文枢中学,江苏南京210006)摘要:在实际教学中,有很多违反教学常规的现象,比如体罚、罚抄作业等等 这在很大程度上与老师对儿童(学生)的理解、认识观念有关本文试从这个角 度进行分析,并指出用新的儿童观点来看待学生,及改进教学关键词:儿童观 发现儿童 教学方式正文:儿童观是指成人对儿童的存在、行为方式的一种解读、认识它是从成人视 点的方面进行界定的,并带有很强的时代性在以“父为子纲”传统观念的古代 中国,儿童只是父母的附属品,对父母是惟命是从,父母可以决定孩子的将来, 甚至受经济困难限制有的家庭出现弃婴、杀婴现象就是一个例子中卅纪的欧洲 也认为儿童生来就有“原罪”,直到文艺复兴时期否定了封建的、基督教的伦理、 习俗与制度,才对儿童产生了新的看法一一儿童是自由且具有发展可能性的到 了近代特别是进入20世纪,对丁•儿童的理解乂进了一步卢梭指出,大自然希 望儿童在成人以前,就耍像儿童的样子如果我们打乱了这个次序,会造成一些 果实早熟,它们长得既不丰满也不甜美,而且很快就会腐烂当今对于儿童的理 解赋予了儿童与成人平等的尊严,对于儿童有了更多的关爱。

联合国儿童权利宣 言指出“使儿童能够在健全而正常的养育方法,及自由与尊严的状态下获得身体 的、智能的、道德的、精神和社会性的发展的机会及权益「我们再来看当前学校教学中存在的一些现象学生题H没有作对,放学后留 下来订证,没有交作业耍罚抄、罚做考试后会对班级学生成绩靠后的给予批评 ——“你只所以没有考好是你没有努力”学生课堂上讲话、做小动作,会找其 家长来校,严厉批评这种现彖并耍求其家长多加管教老师与学生的关系变得不 再和谐,老师认为现在的学生不太好教,不愿意读书的多对学生的评定依赖于 考试成绩,平时的评价看重的是学生是否听老师的话,是否按照教师的要求去听 课学生则觉得上课枯燥乏味,作业不认真做,害怕考试这种种教育过程中不 合理的现象与教师的儿童观不无关系一、影响教师对学生认识的因素1. 传统观念的影响在中国传统思想认识上,父母是孩子的权威,孩子对父母绝对服从这种思 想也影响了教师对于儿童的认识,儿童是父母的附属物孩子来上学,老师代替 了家长对孩子进行照顾;对孩子教学,让他获得知识是延续了家长的希望儿童 在学校有了过错,家长首当其冲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正所谓“子不教,父z过: 另外家长对子女的传统教育观念也影响了教师。

笔者在一次家长会上对所教八年 级学生家长做过一份问卷调查(共89份),其中有道题是“你认为教师应该如何 教你的孩子”,近半数家长表达了这样一种意思,教师对学生耍严厉(有的指家 庭作业方面,有的指在课堂上),有的家长写到“不听话,老师你罚他”、“作业 完成不好,留下来,我们家长绝对没意见”等等当然在这里面我们可以看出家 长对丁•自己孩子成才的渴望,另一点也说明他们是多么“理解”严师岀高徒这句 话啊!从教育意志上入眼,教师是国家教育冃的的实施者,但同时也被赋予了家 长对子女的期望,当代教师成了这两方而的统一体2. 对教学主体的认识长期以来教师把以逻辑为主线编箸的教材及教材所承载的知识放在了主体 的地位所谓学科,看来就是为了儿童的学习,将知识为中心的人类文化遗产 按照它本身的逻辑组织起来的东西……由此可见,作为学科内容的教材,对于学 童来说,纯粹是‘应当认识的对象’学科的教材是学童不得不接受的”注:[R] 山田荣《教育课程入门》)教材是具有它本身的价值,但是只为了传授教材而教 学,忽略了儿童的认识实际显然是不成功的教学其实把教材放在主体地位,是 出于教师的客观视点教师还应从主观视点来看待教材,要灵活地运用,使教材 具有儿童有冃的的问题探究活动。

把教材放在主体地位,教师就把儿童对教材所承载的知识掌握多少、是否熟 记作为了教学的唯一评价冃标以数学为例,概念没有记住,往往耍学生罚抄儿 遍甚至十儿遍知识掌握情况看题冃能做多少,课堂上,教师就题论题,数学最 木质的东西没有教给学生这种做法的错误体现在,1:不考虑儿童的本能或先 天能力;2:不发展儿童应付新境的首创精神;3:过分强调训练和其他方法,牺 牲个人的理解力,以养成机械的技能我们经常看到许多学生到了初三后对于初 一、初二出现的一些基本问题不能形成完整的书写、没有“数学”的分析,有的 学生能做某题往往是前面有了许多做这类题的经验,机械式地完成题冃解答而 当今数学教育届已形成共识“数学教学,耍教给学生数学思想”3. 成绩决定论对教师的影响成绩是教师对于学生进行评价所给的量的衡量它的本质应面对学生学习的 过程,应是全面的、客观的、具有个体不同性的但现在考试成绩不仅成了学生 知识技能强弱的衡量,更有甚者把它作为儿童智力高低的唯一指标,这种认识极 大地伤害了儿童的积极性所有人都知道智力每个人是不相同的升学的考试成 绩成了学生能否升入高一级学校的唯一参照,另外还作为教师的执教能力的参 照诚然教师的执教能力强弱是在学生的成绩上有所反映,但这不是绝对的。

两 种“参照”无形中加大了教师的工作压力这种压力转加到学生上来,对于学生 的认识变得单一而僵硬:学生成绩不理想,就是学生偷赖了,听课不认真了教 师应多抓学生的作业,多抓课堂纪律成了提高成绩的主耍手段后进生成绩不好, “是智力不高”,多加强训练所有这些使学生更厌恶学习,厌恶作业笔者在 2005年对当时所教九年级(初三)的两个班与另一所学校的两个班学生做过一 份“家庭作业”调查近60%的学生自认为完成作业就是应付老师,近40%的学 生选择手上若有现成答案会抄(可能生源的原閃对结果的普遍性有影响)二、发现儿童——建立新的儿童观1. 认知是儿童的天性儿童的身体机能具有了接受新知识的先天条件,儿 童乐于接受新知,并且想证明自己詹姆斯的机能主义心理学认为“人有与生俱 来的本能和冲动,……发展一般的心智能力,即发展对特殊情境作岀特殊反应的 ㈱同时儿童乂是不能长久坚持一件事的,特别是进入初级中学十二、三岁 的儿童,正是形成性格的时期,容易受别得事物的影响,不能坚持对某一方法或 观点的专注2. 儿童若进入高一级的学习时,他的头脑决不是“白板” 一块,他有其以 前活动经验形成的“图式,即结构”,在这个意义上使儿童建立新知应联系他的 相应“图式”,找到“最近发展区”。

另外儿童认识问题是有其固定程序的,布鲁 纳的教育心理学指出,儿童发展过程是动作式表象、图像式表象、符号式表象这 三个阶段的螺旋式上升的过程不遵循正确的发展阶段,无论怎么教,儿童是不 会进步的只要凭借适当的步子,不必等待一定的成熟时期,儿童也会变化他 强调在发展中,年龄是第二位的,重耍的是学习的顺序;适应心理结构的教育方 法比适应年龄的教育内容更为重耍3. 学校是儿童的主耍学习场所,也是学生生活的重耍环境传统教育“或 多或少地为遥远的未來作准备”,(注:杜威语)似乎儿童时代是成人生活或人生 的准备期传统教育往往采取自上而下的灌输方法,将适合成人需要的种种标准 和教材强加给尚未成熟的儿童这种教育,不仅严重地脱离了儿童的实际,而且 也不适合儿童的能力和需耍,势必耍扼杀儿童的个性儿童要在学校这个环境中 与周围的一切因素相互作用影响,教学应成为生活的必需,应该充实儿童的生活, 在内容上应该配合儿童社会生活的需要,教学方法则要以儿童的实际生活经验以 及实际的学习活动为出发点,使学校成为儿童真正的生活场所从这个意义上讲: “教育应当是生活本身,而不是生活的准备”(注: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综上所述,可以看到儿童具有求知的天性,他们的认知头脑并不是白纸一张, 教师的教学应该遵循他们的认知实际,创设一个和谐生活式的校园活动场所,让 他们自由快乐的成长。

三、重新认识我们的教学1•兴趣培养应成为我们教学的一个原则何为兴趣?怎样可以引起兴趣?趣味可以帮助学生的学习起到什么作用? 这些都是我们耍弄明白的笔者认为兴趣就是学习应有趣在教学上首先我们设 计的教学内容耍有价值,其次是教师研究的深度与工夫,要使所教内容充分调动 儿童的主动性、增强排除困难的意识,增强同伙伴的竞争与协作意识当儿童同 学习内容处于难舍难分的状态吋,就可以说“激发了兴趣”儿童一旦失去了兴 趣,就是教学的红色信号这时,教师耍力求探明,是什么剥夺了儿童的兴趣 而不能利用自身的权势迫使学生强记强学2.重新认识教材地位和作用在我国由于教材是教育机构或学校定制的,教师对于教材的选择是受限制 的,但教师可以把教材与学生的实际相整合教师首先要把教材化为自身的东 西……要把教材系统地纳入自己的认识Z中对丁不同丁自己看法的异说,耍 在自己的思考中给予一定的地位耍仔细研究:儿童理解了哪些,他们的思维活 动就能最大限度地调动起来;抓住了哪些环节,他们的思维就能得到发展分 析出教材中哪些地方能使儿童能积极学习,删材问题设计的具有诱发性,使儿 童感受到亲切易懂而直观,这些都是教师耍考虑的要探讨教材与儿童Z间的生 动活泼的接触点。

比如笔者在背课中研究教材常把握三个方而(1)能够迷住我 的学生的心的是什么? (2)我的学生需耍什么? (3)对我的学生來说,什么重 要?这样思考就把教材和学生实际放在一起了3.重新认识教师本身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是处在主体地位,主体地位应该是学生教师是知识的 组织者、学生探究的引导者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作用不在是发号施令, 而是建议或劝告,应具有“民主作风”具体作用可以表现为下面三点上:(1) 创设一个活动的、进行探究的课堂环境教师所创设的课堂环境应该能够使儿童 沉浸于智慧探究的活动Z中,教师要善丁利用儿童的好奇心2)教师必须认识 到,兴趣是探究活动中至关重耍的因素教师除了耍认识到儿童具有多种多样的、 甚至是冲突的好奇心Z外,还耍看到,他有责任地“引起”学生兴趣,而不仅仅 是发现学生已有的兴趣3)教师要认识到,探究是一个活动过程教师组织探 究的基础是鼓励智慧的发生,所以探究必须包括有学生的活动,既要有思想的活 动,乂要有身体的外显的活动这样就能自然地扩大学生智慧的范围探究是有 冃的的活动,而教师就是这种活动的组织者4. 重新认识、选择教学方式教学方式也可以理解为教学方法,它是教学情景中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习一 种选择方式。

从着眼丁教师看,教学方式谓Z教授方式;着眼于儿童的活动方 式谓Z学习方式;着眼于师生Z间的相互作用方式谓Z教授•学习方式或学习指 导方式[2]笔者认为教师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应多采用师生互动的方式并 在这种方式中针对儿童实际活动的状况而展开具体的操作表现为对话、问答、 讨论(讨论会、小组会、座谈会)我们的课堂教学中问答法是最具常见的师生 互动方法师生问答“……应是儿童的自发的探究精神的表现;是达到理解、获 得真知的一种手段教师的提问是以促进儿童自我发现和冋答的自主的创造性活 动为冃的的提问要明了简洁;宜诉诸思考,引导问题的解决;提问耍适合儿 童的知识、能力和经验的水平在处理儿童的回答上,尽量采纳儿童的回答,以 期提高解答的积极性;不要过分强求解答,这样会有损于学习过程当然教学方 法的选择还应根拯不同课型而定总Z,儿童观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呈现不同的内容,教师应多思考、多实践, 与时俱进,不断提高自己认识水平学,不断改进教育教学的方式、方法,才能构 建有效的课堂教学,形成合谐的师生关系!参考书目:[1] 杨佳,周红安,杨汉麟.两方儿童观的历史演进[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1,(4):34—3.[2] 张奠宙著《我所亲丿力的数学教育,1938〜2008》[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9.[3] 钟启泉译.《现代教育学基础》[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