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摘要 2第1章 会计舞弊含义、现状与原因分析 31.1会计舞弊含义与本质探讨 31.2会计舞弊根源分析与探讨 31.3会计舞弊三角形理论 3第2章 会计舞弊的主要理论与方法 42.1会计舞弊识别理论与方法 42・2会计舞弊的途径: 42.3费用舞弊手段 42. 4非经营性损益操纵利润 5第3章 会计舞弊的治理与防范 63.1加强法制建设,强化法律责任追究 63. 2规范企业治理结构,加强上市公司的内部治理 63. 3加强社会审计监督和政府监督的作用 63. 4改进会计管理体制,强化内部审计与监督 73. 5严格执法,加人处罚力度 7致谢 9参考文献 10丄市公司会计舞弊自从证券市场出现以来就一直存在,并且给社会经济造 成了巨大危害,上市公司的会计舞弊行为严重影响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随着我国 证券市场对市场经济建设的巨大作用日益增大,投资者对会计信息质量的要求 越来越高会计舞弊不仅会造成投资者做出错误的判断和决策,而且会削弱了市 场资源的配置功能和危害整个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若会计信息使用者能有效 识别会计舞弊,则会计舞弊对相关利益群体的危害将大为减小会计舞弊识别与 治理是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维护资本市场秩序、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重要理 论与实务问题,历年为会计乃至经济界所关注。
关键词:会计舞弊,舞弊行为,治理方法第1章 会计舞弊含义、现状与原因分析1.1会计舞弊含义与本质探讨舞弊是指组织内、外人员采用欺骗等违法违规手段,损害或谋取组织 经济利益,同时可能为个人带来不正半利益的行为舞弊是人为达到不良 H的,经过事先预谋,精心策划,运用非法手段作脾的一种故意行为从 舞弊的主体方面可把舞弊行为划分为组织舞弊和个人舞弊组织舞弊是指 组织领导人为了木单位和其成员的利益,授权有关经办人员,利用不正为 和非法手段,损害国家和其他单位利益的故意行为个人舞弊是指员工私 自为了个人私利利用不正当的和非法手段,损害国家、组织或他人利益的 故意行为丄市公司会计舞弊行为按照舞弊主体的不同可以划分为管理当局(经营者)舞弊和会计人员舞弊两大类管理舞弊是指丄市公司管理当局中一 个或多个成员操纵公司会计信息牛成或披露而发牛的舞弊行为;会计人员舞弊 是指上市公司的会计人员在会计工作中自己或与公司外部的第三者进行串通故 意提供虚假会计信息的行为1・2会计舞弊根源分析与探讨关于会计舞弊动因形成的理论有以下四种:1•会计舞弊冰山理论冰山理 论说明,一个公司是否可能发生会计舞弊,不仅取决于其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 性和严密性,更重要的是取决于该公司是否存在财务压力,是否有潜在的败德 可能性。
该理论强调,在会计风险因素中,个性化的行为因素更为危险,必须 多加注意1.3会计舞弊三角形理论该理论认为舞弊的产生由压力、机会和藉口三要索共同作用会计舞弊GONE理论 该理论认为,舞弊由 G (Greed:贪婪)、O (Opportunity:机会)、N (Need:需要)、E (Exposure: 暴露)四因子组成,它们相互作用,密不可分,并共同决定舞弊风险程度GONE理论实 质上表达了会计舞弊产生的四个条件,即舞弊者既有贪婪之心,且乂十分需要钱财时,只 要有机会,并被认为事后不会被发现,他就一•定舞弊会计舞弊风险因子理论该理论是 迄今为止最完善的舞弊动因理论,它把舞弊风险因子分为个别风险因子与一般风险因子 个别风险因子是指因人而异,且在组织控制范围之外的因素,包括道徳品质和动机.--般 风险因子是指由组织或实体來控制的因索,包括舞弊的机会、舞弊被发现的概率以及舞弊 被发现后舞弊者受罚的性质和程度当一般风险因子与个别风险因子结合在一起,并且被 舞弊者认为有利时,舞弊就发生第2章 会计舞弊的主要理论与方法2.1会计舞弊识别理论与方法国外对会计舞弊防范与治理进行了持续而深入的研究Barker, Denald and Michael (1976)的研究认为,应通过对高层管理人员主导的公司氛围、交易和人 事安排的检查建立其控制系统,还可通过审计委员会的复核等预防高层管理人 员的舞弊行为。
美国著名的Treadway Committee(1987)提出了著名的反舞弊四 层次机制理论,该理论建议任何组织是实体可以通过下列四道防线來防止会计 舞弊的发生:高层的管理理念;业务经营过程的内部控制;内部审计;外部独 立审计会计舞弊的预期收益大于预期成本是JL市公司进行会计舞弊的根本动 因,应通过相应的制度安排来提高上市公司舞弊的预期成本是遏止会计舞弊的 最根本对策2・2会计舞弊的途径:收入舞弊途径:(1)扩大销售核算范围虚增收入主要手段包括: 销售回购、销售租回等业务确认为收入;将委托加工业务的加工发出以及 收冋,通过对开发票方式分别确认为销售以及购买业务;将非营业收入虚 构为营业收入2 )提前确认收入或记录有问题的收入主要包括:在 尚未销售商甜或提供服务时就确认收入;对发出商詁以及委托代销等业务 提前确认冏品销售收入;将向附属机构出售厂品确认为收入;在客户対该 项销售有终止、取消或递延的选择权吋过早确认收入3)利用财务报 表合并技术虚增收入无论是国际会计准则还是我国会计准则,均以拥有 实质控制权作为纳人合并范围的标准这样,一方面,对相关公司是否拥 有“实质控制权”必须依赖财会人员的专业判断;另一•方面,管理当局可 以通过拉长控制链条、构建复杂的公司体系等手段,进一步“拓宽”财务 报表合并范弗I。
这些会计选择的灰色地带无疑给企业管理层实施财务舞弊 创造了条件2.3费用舞弊手段费用舞弊手段:(1)收益性支岀资本化收益性支出资本化,就是 将期间费用以及应当与本期收入配比的营业成本等故意列作长期资产,以 此虚增利润2)费用摊提H标化企业基于配股、增发等融资H的, 或者为了迎合市场盈利预期等,常常人为调节诸如广告费、折I口费、研发 费、预计损失、无形资产摊销等费用的计提或推销的依据比例、固定资产、 尢形资产折旧及推销期限的延长或缩短均可使当期费用减少或增加2. 4非经营性损益操纵利润企业常常通过处置转让子公司、非货币性交易、债务重整等手段制造 非经营性收益,进行利润操纵,企业采用非经营性损益进行利润舞弊的手 段主要如下1)债务重纽新准则将原先因债权人让步而导致债务人 豁免或者少偿还的负债计入资本公积的做法,改为将债务重组收益计人营 业外收入因此,一些上市公司的控股股东很可能会在公司出现亏损或者 出于维持公司业绩及配股需要的情况下,通过债务重组确认重组收益來达 到操纵利润的H的2)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新准则规定,若交易双方 存在关联,可能导致发生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不具有商业实质,也就是差 额不计入损益。
因此,一些上市公司如想操纵利润,会想方设法予以规避, 将关联交易非关联化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中,公司对商业实质的判断也存 在着一定的会计弹性,这给上市公司的利润操纵留下了一定空间3) 借款费用新准则将借款费用资本化的资产范围扩大到需要相半长时间才 能达到可销售状态的存货以及投资性房地产等资本化的借款范I羽扩大到 专门借款和一般借款这样,一些企业便可能在一般借款的利息支出和符 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上打主意,以达到操纵企业利润的H的4)无形 资产虽然新准则对研究阶段和开发阶段的定义进行了区分,但在实际操 作中,很难明确划分这两个阶段,因此,一些公司就可能通过主观划分, 来决定研发支出费用化和资本化的分界点,以达到操纵利润的H的此外 新准则中对无形资产的摊销年限不再局限于直线法,并且摊销年限也不再 固定,这也给一些公司利用调节无形资产的摊销方式或摊销年限来操纵利 润提供了途径5)政府补助新准则规定,“用于补偿企业以后期间 的相关费用或损失的,确认为递延收益;用于补偿已发生的相关费用或损 失的,计入当期损益”在这里,“已发生”和“将发生”是两个不同的 时态,却关系到补助的确认金额及当期利润实现程度当前的环境之下, 是否如实确认,完全依赖于企业的诚信程度。
因此,有些企业可能人为调 节补助操纵当期利润6 )固定资产新准则要求公司对固定资产折旧年限、 方法及预计净残值至少每年复核一次只要与原估计有差异时,就应当调整固 定资产的折旧年限与净残值,并且调整的方法采用未来适用法,不用追溯调整 因此,公司只要找到证据证明其固定资产使用寿命与原估计有差杲,就可以进 行会计估计变更,对业绩进行调整,从而达到操纵利润的H的7 )资产减值 新准则中明确规定的不允许转回减值的资产主要是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在建 工程以及存货,其他如应收账款、短期投资、长期投资、委托贷款等资产的减 值准备仍可转回因此,新准则虽然对上市公司的利润操纵起到一定的抑制作 用,但仍给上市公司操纵利润留下了一定的空间而且,减值准备的计提方法 和比例仍可由上市公司自行选择,公司可能为避免半年亏损,不按规定提足减 值准备,留待以后年度进行“以前年度损益调整”,以达到粉饰会计报表的n 的8)公允价值新准则按照现行国际惯例将“公允价值”引入中国会计体 系但是,由于我国市场经济不发达,公允价值的应用在很多处理JL需要人为 判断,加上我国会计从业人员的素质良莠不齐,难以做到真正的公允,可能一些公司会利用“公允价值”来调节操纵利润。
第3章 会计舞弊的治理与防范3.1加强法制建设,强化法律责任追究加强法律法规制度建设,发挥法律对会计行为的规范以《会计法》为主 导,以《企业会计准则》为核心,明确区分会计舞弊与合法会计行为的界限以 及会计舞弊与会计差错的界限,避免舞弊者钻法律的空子或因责任不清逍遥法 外;针对不同的责任主体,尽快完善有关会计舞弊责任追究的法律条款并切实 付诸实施,强化有关人员的责任意识,严肃财经纪律一是强调民事责任,建 立民事赔偿机制;二是完善行政执法责任追究制,严格行政执法,防止行政监 管者的寻租行为加强行政监管是规范会计、审计行为,克服地方保护,确保 公平竞争,防止腐败滋生的有效手段三是结合民事赔偿和行政处罚,辅以必 要的刑事责任追究,提高对会计舞弊行为的法律震慑力3・2规范企业治理结构,加强上市公司的内部治理虚假会计信息从生成到披露要涉及多个市场主体,血丄市公司是产生、披 露虚假信息的源头我国治理虚假信息系统必须采取以下措施规范和加强公司 治理:一是稳步发展企业债券市场、股票市场、融资租赁市场、信贷和信托市 场,积极培育重要牛产要索市场,加大市场监管力度,严格规范市场运作,构 筑对决策管理者的威胁机制,减缓其会计造假的压力。
二是积极、稳妥地推进 企业改制,明晰企业产权,在完善《公司法》的基础丄规范公司运作,进一步 明确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的责权划分,形成有效的权力制约机制, 使权力分离和权力监督得到较好体现,改善“一股独大”的现状;设立三分之 一以上的独立董事制衡经理层,引入审计委员会制度,强化对管理高层的监督, 维护中小股东的利益;赋予监事会更人、更独立的人事权、财务权,建立健全 对监事会负责的内部审计制度;由股东大会聘请会计师事务所进行报表审计, 使CPA审计真正保持独立等3. 3加强社会审计监督和政府监督的作用强化会计监督,有效地发挥会计监督的职能,是对当前经济领域中出现的 造假现象的有力挑战,也是预防会计造假产生的有力措施在会计监督中单纯 强调内部监督是不够的,必须强化对会计工作的外部监督,即社会审计监督和 政府监督社会审计监督是指注册会计帅接受委托,以独立的第三者身份对被 审计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客观、公正、全而的评价,对依法公开披露的单位会 计报告的真实性负法律责任政府监督主要是指我国财政、审计、税务、人民 银行、证券监督等部门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职责,对有关单位的会 计资料实施会计监督检查,进行宏观调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