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化传统音乐的传承发展 摘要:在对徽州传统音乐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将徽州传统音乐带有的历史文化特征进行讨论,并对其传承和进展路径进行探讨,以期使徽州传统音乐历史文化特征得到延续,为其长期进展提供保障 关键词:徽州传统音乐;历史文化特征;传承与进展 依据中国音乐集成的分类,徽州传统音乐可以分为徽州民间歌曲、曲艺音乐、戏曲音乐、舞蹈音乐、民间器乐以及礼俗音乐等,其中比较有徽州地域特点的传统音乐有民歌哭嫁歌、撒帐歌等,器乐吹打乐、锣鼓乐等,戏曲徽剧、目连戏、黄梅戏等,歌舞舞龙灯、傩舞等徽州传统音乐不仅是地区对外开放的文化符号,同时也是地方民众的精神象征徽州传统音乐的存在与进展,总是与当地的经济生活、社会结构、宗教信仰、文化艺术、民间风俗以及语言等文化传统有关但随着社会经济的进展,徽州传统音乐赖以生存的环境发生了转变,造成其文化传播深受西方文化冲击面对这一趋势,要加强徽州传统音乐历史文化特征探究,探究传承与进展路径,使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得到爱护和传播 一、徽州传统音乐的历史特点 徽州作为一个区域性的地理文化圈,在传统音乐文化形成的历史长河中伴随徽州社会进展的各个阶段,传统音乐文化的产生、进展、衍变、衰亡的过程是世代相传的一种社会历史文化现象。
〔一〕传承性的运动规律 传承性的运动规律是徽州传统音乐文化生存、延续的根本条件与特征徽州传统音乐文化在世代相传中某些重要的构成部分在肯定的历史时期内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和不易变性,使传统音乐的文化品种得以延续,徽州传统音乐的主要内容和形式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代代相传,沿袭至今 〔二〕变异性的进展规律 为适应社会的文化环境,传承过去的传统音乐需要加入新曲目、新乐器、新风格等元素,这些便构成了音乐的变异性进展规律变异性是徽州传统音乐文化在传承进展中为适应经济社会的改变主动作为而显现出的特征徽州传统音乐文化的变异性突出的特点是兼容并包、兼收并蓄在漫长的进展过程中,徽州传统音乐文化正是由于其文化特质方面的兼容性特点才经久不衰,不断更新和进展 〔三〕徽商的音乐文化沟通 明清时期徽商快速进展,脚印遍布全国,推动了徽州传统音乐文化的快速进展,衍生出了戏曲、民歌、说唱等不同音乐艺术,传递着当地民众文化进展诉求[1]徽州传统音乐则是当地传统文化的一种,生活气息深厚,同时拥有丰富的题材,呈现出徽州人独特的审美和思想情感由于徽州传统音乐深受地区环境、民风、宗族文化等因素的影响,表现出了当地民众的传统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所以具有重要学术讨论价值。
在明清时代,由于徽州传统音乐带有较强区域性、民俗性等特征,迎来了对外传播进展新阶段,使其再次得到了丰富和进展然而进展至现代社会,国家政治经济与国际接轨促进了中西方文化的沟通和融合,造成徽州传统音乐进展受到了剧烈冲击由于社会环境和生活风俗的改变,现代年轻人更倾向于倾听和传唱流行音乐,导致本土音乐传承受到了忽视但作为反映地区历史和文化的艺术形式,徽州传统音乐是地方民众在历史进展中创造和积累的精神财宝,是人民智慧的结晶,能否得到传承和进展直接关系到民族文化、精神能否得到延续 二、徽州传统音乐的文化特征 〔一〕文化融合特征 作为文化现象的一种,徽州传统音乐拥有悠久的传播历史,能够使地区文化的融合特质得到呈现徽州位于皖、赣一代,四周拥有发达的戏曲音乐,如昆山腔、弋阳腔、梆子腔等而徽州地处南北交界,促进了文化交融,通过对外来音乐的兼容并蓄取得了快速进展,衍生出了形态多样的徽州传统音乐文化,如徽调、地方吹打乐、徽州民歌等徽调起源于昆曲,融合了当地音乐和语言,最终形成了“不谐吴音〞的腔调,之后进展成二簧腔[2]在明清时期,徽州地区商业经济取得了快速进展,为音乐孕育创造了条件,促使徽调得以产生和进展,使徽州传统音乐取得了重大突破。
在徽州历史上,徽商对音乐文化的沟通起到了推动作用,在促进地方音乐传授和习得的同时,也推动了地方音乐文化的融合进展通过对茶叶、盐业、木料等多宗商品进行广泛经营,徽商形成了遍布全国的经商网络,为徽州传统音乐对外传播奠定了扎实基础自小受文化熏陶,徽商大多具有肯定文化修养,拥有“好儒〞的文化能动性[3]另外“朱子理学〞深入徽州民众内心,使社会各阶层受到了深刻影响,继而对徽州传统音乐传播产生了影响如在徽州仪式音乐中,在形成呈现地方风俗音乐表演形式的同时,也为执行者留下了自由诠释的空间,促使徽州传统音乐呈现出较强的民俗性和包涵性从明代开始,带有“儒而好贾〞特征的徽商从满足娱乐需求和笼络情感的角度出发,在蓄养家班和搭建戏曲舞台等方面不断增加投入,聘请名角为宗族乡里进行音乐演出,成为徽州传统音乐传播的形式之一随着徽州进展成为戏曲文化交融地,地方音乐团体和艺人数量不断增加,如清朝就出现了全国著名的“四喜班〞“三庆班〞等,演绎了进京祝寿的戏曲佳话在不同地域文化不断输出的状况下,徽州传统音乐实现了多地文化内化和杂糅,如对弋阳腔的“不叶宫调〞等进行容纳,并与昆曲融合形成“四昆腔〞,这些都构成了其独特的艺术风格。
〔二〕民俗内化特征 徽州传统音乐文化从诞生之初就伴随着地方历史的进展,也离不开地区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文化风俗徽州传统民歌作为音乐主体,与民众生活关系亲密,可以对民俗学、语言学、社会学等多个学科文化特征进行涵盖从类别上来看,徽州传统民歌主要包含小调、山歌和号子,对当地人伦理道德、价值观念、民俗习惯等进行描述,蕴含了当地人的生活感悟,表达出徽州的人文精神其中,小调来源于民众生活、娱乐等场所,拥有规整的形式该种音乐表现手法丰富、细致、曲折在选材上包含情歌、婚俗、时政等,运用多种艺术手法,如暗喻、借物抒情等小调由徽州民间艺人自发传唱,曲式相对固定,表达相对成熟徽州山歌也带有地方特色,因为徽州拥有较多山地,山谷空旷,歌曲高亢响亮且悠长,情感热情奔放,能够做到直抒胸臆山歌内容主旨同样遵循传统模式,较多对徽州民间的节令风俗等进行了呈现,与地方农耕文化根基深厚存在亲密关系,这也使得地方民俗传统得到了较好保存号子则是在徽州人民劳动生产中产生的重要音乐形式,能够起到激励劳动的作用,音乐风格豪放,并且节奏感较强号子拥有较多反复出现的节奏,运用于工程、渔船、搬运等不同类型工作中,与地方山峰陡峭、河流湍急的地理条件亲密相关。
〔三〕地方人文特征 徽州传统音乐文化形成与进展和地方人文思想亲密相关,是民族在历史进展中创造的文化载体,也是地方反复出现的文化事项,因为融入了民众生产生活而获得了丰富内涵,可以成为地方社会变迁的见证古徽州是移民社会,很多世家大族先祖为士大夫,他们将宫廷音乐带入徽州,促进了地方吹打乐的进展,用于婚丧嫁娶等音乐伴奏相较于其他地区,徽州吹打乐在组织体系、架构等方面带有地方特色,表演程式与地方“尚礼〞思想紧密结合,除了采纳笛子、唢呐等主奏乐器,配有铜鼓、锣鼓等打奏乐器,还加入了拉弦乐器,带有敏捷多变的特点[4]由于徽州地区先民生产力较低,所以非常重视祭祀活动,促使祭祀音乐成为了地方音乐重要分支而徽州祭祀礼仪繁琐,音乐形式丰富,在明代甚至衍生出了打秋千等综合表演艺术,不仅民俗特征剧烈,同时也具有较高欣赏价值徽州传统音乐以世代沿袭方式得到了自然传播,曲调多样,并且唱词优美在徽州传统音乐中,民歌为重要组成部分,在漫长的历史中经过口头流传和集体加工,拥有较广辐射范围,同时也衍生出了各种活泼的表演形式,人文价值较高徽州民歌最早出如今隋朝,进展至南宋已经形成肯定社会影响力,地方文化特征日渐鲜亮在明清时期,徽州民歌独有的“哈哈腔〞在地方戏曲中得到了呈现,并随之传播至全国各地,使徽州民歌进展成为地方音乐文化重要代表,在2008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爱护名录。
目前徽州传统音乐文化已进展成为以音乐为主体的文化样式,是地方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随着文化形态的增加,徽州传统音乐也获得了更大传播进展空间,向人们传递了重要的文化信息,即地方经济进展能够带动文化繁华对类型多样的徽州传统音乐文化展开讨论,能够得知音乐在徽州文化形成和进展中产生的独特作用徽州社会文化气氛深厚,为徽州传统音乐的进展提供了肥沃土壤,促使大量拥有丰富内涵的音乐作品得以产生,拥有重要讨论意义和价值,值得群众继承和发扬 三、徽州传统音乐历史文化特征的传承与进展 〔一〕加快地方新兴文化产业开发 在现代社会中,在全球化语境下,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进展,人们渐渐缺失了对传统音乐文化传承的内在动机,使得徽州传统音乐文化后继乏人[5]因此,地方政府就必需正视徽州传统音乐文化的进展状况,进一步挖掘徽州传统音乐文化资源,进展传统音乐文化优势产业,提升音乐文化产业的实力主动推动文化与旅游、教育、徽派建筑等产业的融合进展,提升文化产业整体实力和竞争力在这一过程中,还应坚持传承和发扬徽州传统音乐历史文化特征,以便使音乐的独特性得到维护,使地方人民创造的优秀艺术文化得到敬重和认同,从而促使传统音乐艺术走向现代化的进展之路。
对地方新兴文化产业进行开发,能够为徽州传统音乐提供进展动力,在保存本来文化内涵和创作形式的同时,使音乐进展保持与时俱进,融入国际元素打破本来进展限制,形成新时代特点结合这一目标,政府还应出台政策引导地区进展文化旅游,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爱护传承与地方旅游业融合,通过促进文化消费使徽州传统音乐在无形中得到传播与进展将徽州传统音乐当成重要的旅游文化资源,成立相应演唱团队定期在旅游景点开展丰富的音乐文化活动,使游客体会地方音乐独特韵味,在使原生音乐形式得到保存的同时,为地方进展创造更多经济收益通过市场化运作,能够在维护徽州传统音乐文化、教育等多重功能的同时,充分挖掘经济价值,为文化的生存与进展提供新的土壤与环境 〔二〕整合资源,扩大音乐传播效应 随着经济社会全球化的进展趋势,地方传统文化要想获得生存并进展,需要在多元文化潮流中摆好自己的位置,找准自己的方向作为徽州传统音乐,应借助当前蓬勃进展的多媒体技术进行数字化的爱护,通过自媒体设备进行宽泛的传播,以传承创新、进展创新的理念推动徽州地方音乐文化的进展与传播[6]要想使音乐带有的历史文化特征得到发扬,新时代还要借助网络技术实现资源整合,使文化传播的整体效应得到增添。
在实践工作中,要增加对传统音乐的爱护力度,地方文化部门和社会人士共同参加到民间音乐资源挖掘、抢救和利用工作中运用计算机实现音乐资源转化,通过搜集、归类、保存、复制等操作实现网络化传播,形成包含文字、图片、音视频的资源库,全面呈现音乐丰富的表演形式和深厚的文化内涵,使民众产生剧烈的文化自豪感,自觉参加到文化传播过程中结合地区音乐资源传播特点,完成适合本土的徽州传统音乐作品开发,出版相关音像资料,这样能够在民众心中撒下传统音乐种子,使他们逐步进展成为文化传承者以线上传承为主,设立徽州传统音乐官网,开发音乐APP,能够使不同形态的徽州传统音乐在各种载体上传播,提升传播覆盖度,在丰富民众精神生活的同时,使音乐传播广度和力度得到提高 〔三〕挖掘音乐内涵,提升文化影响 徽州文化的核心思想是以“朱子理学〞为主,兼容道家和释家朱子理学的思想深入徽州民众的心底,影响着徽州社会各阶层民众的言行举止[7]这种思想无疑也会深刻影响到徽州的传统音乐深入挖掘徽州传统音乐内涵,才能表达音乐历史文化特征和魅力,产生更加广泛的社会影响,吸引更多人对徽州传统音乐进行传承为此,徽州传统音乐爱护和传播工作者还应开展文化内涵挖掘工作,结合新时期群众音乐审美观、文化期盼等进行系统分析,把握音乐文化进展方向。
在明确进展目标的基础上,对音乐历史文化特征进行保存,同时吸取外来音乐优势形成新特征,以简单学习和理解的方式进行音乐创作和传播通过树立徽州传统音乐文化品牌,使音乐文化内涵得到不断丰富,促使音乐对外传播力提高联合徽州传统音乐传承人、爱好者一同挖掘作品文化内涵,不断激发民众对音乐的热情为到达上述目标,还要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