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武农场2022年工作亮点5篇

上传人:1768****007 文档编号:236542000 上传时间:2022-01-08 格式:DOCX 页数:47 大小:56.0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灵武农场2022年工作亮点5篇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灵武农场2022年工作亮点5篇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灵武农场2022年工作亮点5篇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灵武农场2022年工作亮点5篇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灵武农场2022年工作亮点5篇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灵武农场2022年工作亮点5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灵武农场2022年工作亮点5篇(4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灵武农场2022年工作亮点5篇 第一篇:灵武农场2022年工作亮点 灵武农场2022年工作亮点 亮点一:超常规投资显超常效应 没有投入就没有产出,这是经济进展中的铁律。因此,投资是基础,基础夯实了,小城镇进展才能阔步向前。2022年,灵武农场把增加投资、推动重点项目建设作为保民生、促进展的最有效手段和最干脆方法,全场自筹资金、招商引资和项目资金等各类社会民生建设工程总投资额高达4796万元。其中:农场自筹资金2655万元,引进外资1500万元,项目资金284万元。 超常规投资需要超常规推动,面对新体制下农场无任何资金来源的困难,农场新一届领导班子彻底转变等钱办事思想,树立借力进展的意识,坚持以

2、城养城的城镇建设方针,以跳出农场求进展,融入地方求突破的胆识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走出了一条项目带动、多方融资、社会集资、招商引资、市场运作、滚动进展的融资路子,建立起了多元化、多渠道的小城镇建设投资运行机制,打破了本地人小富即安的传统思维定势,以主导地位优化环境、造势引领,吸引社会资金加速农场小城镇建设。 民生工程建设为扩大投资装上发动机,钱来之不易,灵武农场几乎将每一分钱都用到了提升百姓生活质量的刀刃上。一是危房改造及基础设施建设成为投资主战场。由 1 农场出资新建了7栋五层单元楼234户、2.32万,配套建设了水、电、路、暖等基础设施,改善了办公条件和文化设施。二是集中力气抓项目建设。主动

3、争取项目资金建设了垃圾中转站2座,硬化道路公里。三是吸引外资加快进展。农场把区位优势转化为资金优势,引进外资1500万元,开发建设住宅楼3栋、建筑面积1.3万平方米。同时实行行政引导、民间参与的方式,投资160万元建立民办幼儿园一座,结束了建场以来无幼儿学前教化的历史。 高投入带来了高回报,2022年农场结束了没有文化广场的历史、开创了兴建垃圾中转站的先河、开办了首家民办幼儿园、成为垦区首家通自然气的农场、通往农九队的道路建成后,场部到达最远的居民点只需25分钟、集中供暖面积达20万平方米,平均室温20度,受到职工的高度赞誉。产业强场是农场推动城镇快速进展的最终战略手段,农场发挥基础先行的作用

4、,通过兴建营业房、完善基础设施,大力进展第三产业,增加了进展的吸引力和竞争力,各类资本纷纷投向灵武农场。社会资金蓄水池引领城镇进展新格局,农贸市场、科技文化馆、农场博物馆等项目蓄势待建,农场城镇建设进入了大投资、大建设、大进展的黄金时期。 亮点二:九大协会使3千老人每天乐 即便当下寒风凛冽,每天早晚新建的职工文化广场人潮涌动、乐声四起,穿红着绿的二三百名中老年人踏着欢快的 节奏娴熟地跳着广场舞,休闲漫步的路人也被老人们认真的看法、昂扬的热忱和老人们那股健康向上、充溢朝气的气氛所感染,从驻足观看到跃跃欲试参与其中,投入到激情四溢、多元化的广场文化活动中。在潜移默化之中,职工群众的精神文化品位得到

5、提高这是农场开展职工社区文化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随着灵武农场小城镇规模的不断扩大,入场居住的老人越来越多。他们大部分身体硬朗、生活无忧。为丰富老年人的业余文化生活,灵武农场在推动文化强场战略中,以推动社区文化建设为突破口,彰显农场城镇特性与魅力。今年,重点投资78万元改造职工文化广场1万平方米,新建露天舞台400平方米,建设职工活动室130平方米,休闲长廊80米,灯光音响、水冲公厕、配套齐全,在搭建社区文化平台的同时,农场刚好对场部及四站社区两个居委会委员进行了换届选举,在社区成立太极剑、健身舞、象棋、民间器乐等九大协会,其中:中老年健身舞协会有会员330多人,太极拳、太极剑、太极功夫扇的有

6、100余人。象棋、民间器乐队也常年开展。老年人除了早晚扭秧歌、跳健身舞、舞太极剑,还自编、自导、自演文艺节目。并将农场转变、新人新事、法制宣扬、文明创建等内容融入文艺节目中进行老歌新唱。如今,每逢场里有重大节日或庆祝活动,都邀请老年人舞蹈队参加,特别是今年为庆祝宁夏农垦创建 60周年举办的职工群众文艺演出,表演的秧歌、社火、扇子舞、中老年健身操等演出效果显著,充分展示了农场职工精神风貌。 社区文化活动不仅让进场居住的老人过上了城里人的生活,也让老年人找到了年轻的感觉。老有所为、老有所乐九大协会,也成为了灵武农场社区文化响当当的品牌。 亮点三:联动机制搭建三赢桥 在农垦场企分别的改革实践中,灵武

7、农场和灵武农业进展公司、灵武畜牧进展有限公司从工作大局动身,在一个党工委,两个公司的体制架构下,深化践行局党委两个分不开农垦离不开地方、地方离不开农垦,农场离不开公司、公司离不开农场的思想,坚持分工不分家的原则,建立了三方联动机制,实现了职能分,工作合;机构分,整体合;人员分,人心合,开创了农场社会互利共赢的良好局面。 三方联动机制是在联席会议制度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责任,明确目标的基础上建立并完善的,通过一年来规范运作、协调协作、不断完善,构建了场域事务共议、共谋、共管、共提架构的办公制度,成为整合社会资源推动各项工作的重要杠杆,既为农场和子分公司搭建起了互相沟通的快车道,也找到了开启和谐进展

8、的金钥匙。 一维护稳定共创平安。面对困难信访维稳工作,农场与子分公司没有退缩,通过联动机制慢慢摸索出联席办案的有效方法,找到解决困难信访维稳问题的突破口。特别是在今年灵武新区征地安置补偿工作中出现的集访、重访问题上,农场会同子分公司多次召开联席会议,分析探讨冲突根源,实行信访工作一票推翻制,集中开展信访问题联合排查活动,为尽早息访息诉,农场以群众反映剧烈的问题作为工作的切入点,由场职能部门与农发公司联合进行处理,做好冲突稳控和化解工作,引导群众用理性、合法的方式反映诉求,坚决制止了少数人员的非正常上访。共清理征地补偿、失地人员安置等屡次重访件7宗,集中冲突得到了缓解,遗留问题工在处理。 二整治

9、环境共建家园。在环境卫生整治方面,农场和子分公司分工抓落实,农场重点整治场部小城镇环境卫生,子分公司负责抓好基层生产队居民点环境卫生整治。针对公司反映基层站队环境脏、乱、差的问题,农场赐予了大力支持,投资152万元硬化农九队道路8000平方米、建设四站垃圾中转站1座。通过亲热协作,场队环境整治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在今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中,针对调查人员的选调和管理、组织普查人员入户登记、面对普查对象采集原始普查数据等大量繁杂的日常工作,子分公司严格依据农场的支配和部署,通力协作,构筑起了三 级联动,层层落实的普查运行体系,确保普查工作的顺当开展,彰显了新体制下应对困难全局性工作的领导力、

10、执行力、限制力与协调力。 三创先争优共筑和谐。三方联动机制,联字是关键。农场与子分公司以创先争优活动为主题,创树特色活动联搞、好事实事联办、困难户联帮、思想工作联做、文明小区联建、社区治安联保、环环节节联动的七联共建联席会品牌。农场与子分公司紧抓庆祝宁夏农垦创建60周年的机遇,着眼于职工群众的精神文化需要,定期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文体联谊活动, 子分公司在人员、设备、场地和经费上赐予大力关心,产生了良好的互动效应。 三方联席机制的建立,是灵武农场适应新形势,改革创新的重要成果,不仅实现了由独奏曲向协奏曲的转变,而且产生了1+23的良好效应,生动勾画出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条块结合、共驻共建的独特

11、风景线,对农场企业分别改革发挥了重要作用。 其次篇:灵武农场2022年鉴材料 灵武农场2022年鉴材料 灵武农场是1950年12月1日成立的西北地区第一个国有农场。自2009年农垦进行体制改革以来,灵武农场认真实行自治区关于进一步深化农垦改革及农垦事业管理局一系列改革部署,农场场企分别改革工作开局良好,各项改革措施基本到位,农场经济水平再上新台阶,社区工作运转正常,社会事业有了进一步进展,初步到达了改革的目的,而且改革波动小,特殊平稳,确保了农场职能慢慢向社会行政职能、社会事业职能和社会服务职能的非经营性管理职能的转变。场机关由过去7个以上科室统一合并为3个职能科室,场级领导由原来的7人削减为

12、4人,管理人员由原来的196人削减为14人,分流182人,并实行严格的编制管理。干部管理由委任制改为聘任制,薪随岗变,为农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奠定了基础。农场职工医院于2022年年底前顺当移交当地政府,在剥离企业办社会方面对前迈进了一大步。截止2022年末,全场总户数4575户、总人口13545人,其中汉族11916人,少数民族1629人;企业在职职工2242人,离退休职工2491人。 场部占地面积5.6平方公里,人口8577人除个别外来人口外,均为城镇人口;场部建有1个白酒厂、1个饺子厂、1个番茄酱厂、1个大米加工厂、1个修理厂、1所医院;有3个小区,共有住宅楼83栋,其中:4层单元楼39栋、

13、5层10栋、2层34栋,总面积52000平方米;办公楼1座,4层,5000平方米;共有化粪池4个,其中3个小区各1个,办公楼1个,污水经过化粪池通往污水泵站,最终排入西大沟。 2022年,灵武农业进展公司抢抓机遇,以项目带动为着力点,以科技支撑为重心,以高产攻关为突破口,以争取到的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场、优质水稻生产基地项目建设为平台,实现农业生产由量到质的根本性转变。 农业示范园区带动作用日渐显现。农发公司依据现代化农业建设的要求,着眼将来,长远规划,倾力打造示范园区建设。一是狠抓“三个突破、三个落实、三增目标的实施。完成非4号地300亩核心区的建设,辐射带动30000亩高产攻关示范区,职工增

14、收200万元。二是加快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在核心区建成了功能完善、排灌畅通、林网交织、试验齐全的科技攻关网络配套体系,进行了主栽品种提纯复壮,新品种引进比较,新栽培模式配套探讨,测土配方与施肥、耕作、植保等试验项目22个,其中:担当农业部4项、区内6项、农场12项。示范园区取得的成就受到社会广泛关注和专家的高度评价,取得社会和经济效益双丰收,它将为我场早日成为全区最具规模和带动作用的良种繁育基地起好了步、开好了局。 农业机械化作用日益突出。农业机械装备水平的凹凸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记之一,也是农业标准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全场拥有各种大中型农机具107台,收割机106台,农用三轮车245辆

15、,小四轮230辆,总量达689台。机械装备动力达17088千瓦,装备总价值达2230万元,从业人员410人,农业机械装备到达建场以来最好的水平;农机事业的快速进展,优化了劳动力资源的配置,提高了劳动生产率,降低了生产本钱,全场6.2万亩耕地年给职工削减支出248万元,机械拥有人员年纯收入达22000元,有力推动了农业现代化进程。尤其引进“久保田收割机,变更了传统的收割方式,进行适时收获。在今年接受 “久保田收获的6700亩水稻,由于裂开率低、清洁度高、损失小,每亩可增加产量近30斤,因比传统收获时间提前15天左右,每斤可提高售价近0.10元,给职工增收近100万元。收割机还实现了跨省作业。 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日臻完善。通过项目带动,争取到各类农田水利建设资金340.7万元,对农二队、农七队、农八队、农九队四个生产队薄弱的水利基础设施进行改建和扩建,完善暗管排水工程,完成四站1.2万亩盐碱地的改进,水稻每亩提高单产46.2公斤。目前,水利基础设施功能的日益完善,不仅解决了职工生产中灌水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