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来文化的态度

上传人:wd****9 文档编号:236509551 上传时间:2022-01-07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41.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对外来文化的态度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对外来文化的态度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对外来文化的态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外来文化的态度(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对外来文化的态度篇一:比较中日两国对待外来文化的态度比较中日两国对待外来文化的态度-浅谈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比较中日两国对待外来文化的态度-浅谈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摘要:本文通过分析洋务运动和日本明治维新,探究洋务运动失败原因,比较两国对待外来文化的不同态度关键词:洋务运动,明治维新,对待外来文化态度从1861年至1894年在全国各地掀起的洋务运动虽然做出了不少成绩,但最终并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其根本原因是其“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宗旨,即只改经济制度,不改政治制度。根本败因是只新其貌、而不新其心。洋务运动在当时的中国,其失败命运是不可避免的。第一,在不触动腐朽的封建制度的前提下,洋务派试图利用

2、西方资本主义的某些长处来维护封建专制统治,这种手段和基础的矛盾,使洋务运动注定是不可能成功的。同时,洋务运动处处受到顽固派的阻挠和破坏,从而加大了洋务运动开展的阻力。第二,洋务派本身的阶级局限性,决定了他们既是近代工业的创办者和经营者,也是其摧残者和破坏者,其封建衙门和官僚式的体制,必定导致洋务企业的失败。第三,洋务运动的目的之一是抵御外侮,但洋务派在主持外交活动中,坚持“外须和戎”,对外妥协投降,他们所创办的近代企业有抵御外侮和“稍分洋人之利”作用,但却不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地位。甲午战争,洋务派标榜的“自强”“求富”目标未能实现,洋务运动基本失败。洋务派提倡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希望

3、利用先进的技术维护封建统治,改革不触动封建制度。因为改革只吸收西方先进技术,但没有学习借鉴西方的先进技术,必定会走上失败而相较于同时期的日本,明治维新无疑是一场成功的变革,日本自此摆脱了封建落后状况,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逐步废除了不平等条约,摆脱了民族危机,成为亚洲强国。日本明治维新成功的经验正在于其“脱亚入欧”,全盘西化,既变“体”又变“用”。而洋务运动的失败正在于其“一手欲取新器,一手仍握旧物”,只变“用”而不变“体”,“只想新其貌、而不想新其心”。其主要区别在于中日两国对待外来文化的不同态度。中国文化自成一完美的体系,几千年来,向为东亚文明唯一的中心。由于历史悠久的关系,中国对于过

4、去传统的负担,极为沉重,难在极短的时间内迅速改弦更张,顺利地适应新的近代欧洲式的环境。儒家思想向为中国文化的正统,结构精严,意境高超,所以中国文化在其长期发展的过程中,已形成了根深蒂固自尊自大的优越感,不易发现或警觉于自己文化体系中的缺失。而且,几千年来,中国一直居于文化输出者的地位,实不易于承认近代西方文化在某些方面或整体上优越性的事实。而日本对于传统的负担却至轻微。日本在历史上一向是一个文化的输入国,具有模仿其他文化的悠久传统。大化改新时,它从中国大量输入文字、制度、宗教、礼仪和商工技艺等,近代它再由中国转向西方,向各方面显居优势地位的西方国家学习,实在是顺理成章之事。日本在文化上的自卑感

5、与中国在文化上的优越感实恰成强烈的对比。因此在变革进程中,中国对于西方文化仅仅停于表面的接受,并未真正触动当时的封建制度,而日本则善于接受外来的先进文化,并将这一特质加以发挥,创造出属于自己的日本文明。日本民族向来就是一个善于向别的名族学习的名族,他们没有中国封建统治者那种天朝上国天下第一的妄大自尊的心理。在没有与西方文明接触以前,他们一直把中国作为自己的学习榜样。从十六世纪四十年代开始,西方殖民主义者陆续来到日本,把西方的武器和消费品传到日本。后来基督教也传入了日本。对此,虽然德川幕政府认为基督教的传入是幕府统治的一大祸害,但日本是幕府统治下的大名割据体制,大名有着比中国中央集权体制下地方官

6、吏更多的独立性和自主权。在这种条件下,日本西海岸的一些封建领主带头信奉基督教,在自己的领地内引进西方的心事武器和科学技术,发展对外贸易,扩大自己的军事和经济势力。于是,西方文明开始通过各种渠道侵入日本社会的土壤之中,日本的一些先进的知识分子在于西方文明的接触中打开了自己的眼界,热心学习传入日本的西方科学技术很文化知识。当时在日本先后兴起的“兰学”和“洋学”就是日本民族这种热切学习西方文明的最好证明。如果说“兰学”还仅仅反映了日本对西方科学技术的向往,那么“洋学”则已经反映了日本对西方制度的向往。在1860年前后,日本通过向西方学习已引起了对封建制度的批判和对未来社会的向往。而清朝本来是以民族征

7、服战争的胜利者来统治中国的,入主中原以后,对人民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对待汉族知识分子采取了软硬兼施的怀柔政策。满族统治者很快就被汉文化所同化,并且对汉文化产生了一种依依不舍的感情,中国文化是世界上最优秀文化的心理已在满洲统治者心中不容动摇的扎下了根基。这样在西方近代科技文化飞速发展的时代里,中国却在满清统治者的带领下,动员大量知识分子和财力物力进行工程浩大的古籍整理工作。一万卷之巨的古今图书集成和四库全书的编纂正是这一时代中国封建统治者和广大知识分子眼睛向后,自我欣赏自己伟大古代文化的心理写照。中国古代文化的确伟大,他征服了自己的征服者,而且使他们五体投地,但是世界是在向前发展的,当中国人在自己

8、的传统文化宝库中“寻宝”和自我欣赏的时候,西方科学技术却得到飞速的发展。日向西方学习,并且看出了自己的不足,产生了对未来社会的向往,而中国人却认为“中国的文武制度远在西方之上”,这就在自己和读西方的认识上大大落后于日本了。在改革进程中,明治维新是在“文明开化”的口号下,把西方文明视为不可分割的整体,从而使全社会达成共识:在实现现代社会转型的时候,不仅要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更要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为此,他们派出一大批有为青年赴欧洲留学,这些人在国外特别注意西方的制度文明,因此他们回国后成为领导日本走向现代化的精英。洋务运动不同,他们同样主张向要西方学习,不过他们在学习西方的同时,又有一个“基本国

9、策”,那就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篇二:如何对待外来文化我国如何对待外来(世界)文化?(1-2是态度3-4是做法)尊重彼此的文化,以平等的态度进行交流与对话,是与其他民族和国家的人民友好交往的基本前提。我们应以一种世界的、开放的眼光,尊重每个民族文化的传统和个性,促进世界各族文化的共同繁荣和发展。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博采各国文化所长。坚决抵制各种腐朽思想文化的侵蚀。对待外来(世界)文化,中学生怎么做?(面对中西文化差异,中学生怎么做?)以开放的心胸、理解和尊重的态度,与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交往。提高对其他文化的鉴赏能力以客观、平等的态度,尊重因文化不同而导致的行为方式的差异,积极探索

10、有效的沟通技巧。不卑不亢,以礼相待,做友好往来的使者。宣传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宣传改革开放的成果,让世界了解中国。我国如何对待外来(世界)文化?(1-2是态度3-4是做法)尊重彼此的文化,以平等的态度进行交流与对话,是与其他民族和国家的人民友好交往的基本前提。我们应以一种世界的、开放的眼光,尊重每个民族文化的传统和个性,促进世界各族文化的共同繁荣和发展。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博采各国文化所长。坚决抵制各种腐朽思想文化的侵蚀。对待外来(世界)文化,中学生怎么做?(面对中西文化差异,中学生怎么做?)以开放的心胸、理解和尊重的态度,与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交往。提高对其他文化的鉴赏能力

11、以客观、平等的态度,尊重因文化不同而导致的行为方式的差异,积极探索有效的沟通技巧。不卑不亢,以礼相待,做友好往来的使者。宣传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宣传改革开放的成果,让世界了解中国。篇三:如何对待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1、对待传统?(1)、传统文化的特点及影响?特点:历史继承性: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相对稳定性:世代相传中保留基本特征(相对静止)?具体内涵因时而变(绝对运动)?鲜明民族性: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过程中?创造的,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精神根基)?影响:具有双重性?传统文化的相应内容如果能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就能对

12、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反之,如果一成不变,传统文化也会起阻碍社会进步、妨害人的发展的消极作用。?如何对待?(1)继承C正确的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C辩证地认识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必须加以改造和剔除。C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把握好文化继承和发展的关系,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2)创新C立足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C与时代精神相结合:推陈出新,革故鼎新,不断革除陈旧的、过时的旧文化,推出体现时代精神的新文化,实现文化创新。?学习外来:面

13、向世界,博采众长,要学习和吸收各民族优秀文化成果,做到以我为主,为我所用,不断提升文化生命力和文化竞争力。?反对“守旧主义”、“封闭主义”和“民族虚无主义”、“历史虚无主义”两种错误倾向。(3)保护C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一,反对破坏性开发?2、对待外来(1)态度:认同、尊重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的文化。不同民族之间,应该相互尊重,在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同时,共同维护、促进文化的多样性。必须遵循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平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2)过程:交流、传播、借鉴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在文化交流、借鉴与融合的过程中,必须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在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时,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3)结果:融合、创新?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相互融合、积极创新反对“守旧主义”、“封闭主义”和“民族虚无主义”、“历史虚无主义”两种错误倾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