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战略毕业论文西部地区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环境风险及防范对策

上传人:ss****gk 文档编号:236208989 上传时间:2022-01-0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方战略毕业论文西部地区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环境风险及防范对策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地方战略毕业论文西部地区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环境风险及防范对策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地方战略毕业论文西部地区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环境风险及防范对策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地方战略毕业论文西部地区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环境风险及防范对策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地方战略毕业论文西部地区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环境风险及防范对策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地方战略毕业论文西部地区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环境风险及防范对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方战略毕业论文西部地区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环境风险及防范对策(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西部地区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环境风险及防范对策摘要: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对于优化西部投资和产业结构,缩小东西区域发展 弟距,促进我国和谐社会建设中的区域协调发展具有积极意义。但产业转移与环境风险Z间 存在着内在的关联机制,随着东部投资和产业转移项目的持续进入,西部一些地区已经面临 着环境恶化的现实压力。为促进产业转移的健康有序发展,西部地区必须将环境风险的防范 和化解纳入其产业承接战略,采取积极有效措施,确保随Z攀升的污染不致突破西部环境容 量阂值。关键词:环境风险;西部地区;承接东部产业转移近年来,随看东部地区要素成本全血上升、产业升级步伐加快以及西部大开发的持续 推进,珠三角、长三角及环渤海地区

2、的部分传统产业开始加速向欠发达的西部地区转移。这 种转移对于优化西部地区投资和产业结构,缩小东西区域发展差距,促进我国和谐社会建设 中的区域协调发展具有积极意义。但随Z而来的污染转移,乂使西部地区面临巨犬的环境恶 化风险,这种风险如果得不到有效防范或及时化解,必将煤响西部经济的长远发展。一、产业转移与环境风险的关联机制(一)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产业转移,具有明显的转移方向和规律一般而言,各国或地区在特定的时点都会处于不同的经济发展梯度Z上,受技术、资 金、人力资木和市场需求的影响,新行业、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一般首先出现在高梯度 区域,然后随着时间的推移,经历创新、发展、成熟、衰退等产业生命循环

3、阶段。处于衰退 阶段的产业,由于在原地逐渐丧失了生存空间,就需要向低梯度区域转移。这种转移的外在 表现,就是衰退产业既有的已经老化的、过时的设备向外转移,与Z并转移的还有落后的 工艺、技术和生产方式。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的产业转移实践表明,高梯度区域对外投资和 产业转移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从己经或即将进入衰退阶段,从而在原地不再具有比较优势 的产业,即边际产业依次开始。边际产业是一个动态概念,随着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演进, 边际产业的具体产业指称是不断变化的。一般来说,率先进入衰退周期,沦为边际产业进而 需要向外转移的是传统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业,继而才是资木、技术密集型产业。比 如,20世纪

4、50-80年代,战后第一次国际产业转移主要以初级产品加工和原材料产业为主, 但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新-轮国际产业转移的重心己经从原材料工业向加工工业、初 级产品工业向高附加价值工业、传统T业向新兴T业、制造业向金融保险等服务业以及电子、 信息等资本密集型产业转变。就我国来说,20世纪80年代,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率先承接了香港、台湾、I木、韩 国等发达国家和地区转出的化学丁业、橡胶、衆料、印刷、制药、制革、印染纺织、石化、 电镀、造纸、金属冶炼、玩具制造等传统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产业,此后,这些产业在 东部地区迅速发展并支撑了东部经济长达20余年的繁荣。但从90年代末开始,尤其是最近 几年

5、,随着“电荒、“土地荒”、“水荒”、“民工荒、人民币升值、国内消费结构升级、环保 新政等因素的相继出现,上述产业开始逐渐步人衰退周期,需要向外转移另谋发展。但这些 产业很多都属于污染效应较强的产业,如果产业转移项目选择不当,虽然短期内经济总量会 增加,但也容易造成承接地环境污染、资源的粗放开发和过度利用。CJ落麻的经济发展水平制约了低梯度区域的环境外部性内在化进程无论是国际产业转移还是区际产业转移,转移的主体都是企业,而企业投资区位选择 及生产经营活动取舍,主要考虑的是成木因素。这种成本,除了玄接的生产费用Z外,至少 还应包括因坏境外部性内在化而由企业承扒的那部分开支。根据庇古模型,环境外部性

6、内在 化过程也就是“边际私人净产值”不断趋近“边际社会净产值”的过程,其实质是让生产污染的 企业或个人而不是社会或他人来承担相应的污染治理费用。因此,在一定程度上,环境外部 性内在化的过稈也就是污染控制的实现过程。但遗憾的是,在不同发展梯度的区域Z间,环 境外部性内在化程度是有羌异的,总体来说,低梯度区域要低于高梯度经济。这是因为,(1) 低梯度区域面临肴巨大的脱贫致富压力,在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两难选择中,从政府官员 到普通百姓都很难不以经济发展为重。(2)低梯度区域人均收入水平低,绿色消费倾向不高, 环保需求处于消费需求示列,公众普遍不怎么关注企业的环境行为,更不可能像高梯度区域 那样,用

7、手中的货币选票给企业发一张“社会牌照覽(3)些低梯度区域同时还是白然资源 富集区域,当地企业或个人无须花费多少代价就可以取得或利用这些资源,白然资源的这种 “易得性容易让人们感觉不到它的稀缺和宝贵,从而难以在低梯度区域的社会经济运行系统 中形成对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要求,更缺乏节约利用资源的内在动力。(4)受技术、信 息、制度、管理经验、认知局限的限制,低梯度区域对于环境污染(或环境保护)这类具有明 显外部性的公共产品,往往缺乏科学、有效的管理手段和措施,既对环境破坏行为惩罚不力, 又对污染防治行为激励不足。这样一来,企业在低梯度区域生产所需支付的环境成本必然比 在高梯度区域生产要少,在生产技

8、术条件相同的情况下,高梯度区域已有的污染型产业或该 类产业的新增投资,就会在利益驱动下向低梯度区域转移和集中,污染也就随即上升。按照倒u型“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描述,污染水平随经济发展而上升的趋势,只有在 人均收入达到一定水平时才会发生逆转。根据国外经验,“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拐点通常在 人均GDP达到3 000美元时才会出现,此时,产业结构开始调整,环境外部性内在化程度 提高,污染水平开始下降。目前,我国西部12省区市的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不足1400美元, 不到东部1()省市的40%,环境外部性内在化程度必然要低于东部发达地区及发达国家,正 处于“环境库兹涅茨曲线”上升阶段,承接东部产业转移不

9、可避免地要面临污染转移和环境恶 化问题的困扰。二、西部地区承接东部产业转移血临环境恶化的现实压力(一)东部向西部地区转移的主要是高耗能、高污染产业我国现阶段以东部发达地区为转出区域,以中西部地区为主要承接区域的区际产业转 移,是区域间因资源禀赋、区位、市场、产业配套环境、制度环境等因素的茅异所形成的比 较优势动态变化的结果,哪些产业会转移岀去,转移到什么地方,以何种方式转移,取决于 东部转出区“推力”与中西部承接地“拉力”的共同作用。先看东部地区,进入21世纪以来,一方面,受“劳工荒”、“电荒”、“汕荒、“地荒”、 反倾销、人民币升值、国家宏观调控等多种因索的影响,其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压力

10、倍 增,盈利能力大幅下降。根据亚洲鞋业协会的调杳,日前,广东鞋业血临的竞争压力是20 世纪90年代的10倍,由于没有能力消化这种压力,仅在2007年的前三季度,就有近千家 广东鞋厂及相关配套企业歇业、倒闭或外迁,其中大部分为中小企业。另一方面,始于20 世纪90年代的新一轮国际产业转移持续深化,发达国家和地区向中国大陆等新兴经济体进 行产业转移的趋势不断增强,现代制造、高新技术、金融保险、服务贸易、电了信息、房地 产等产业口益成为国际产业转移的重点领域。为把握这一机遇,促迸木地结构转型和产业升 级,实现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东部地区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即开始向外转移传统劳动密 集型产业,如纱锭

11、从上海向新疆转移等,近年来,这种“推力进一步加强。其中,上海市从 2006年初着手对需要外移的产业进行梳理,备个区具首要清理的主要是环保不达标、能源 消耗量大、投入产出比较低的企业;广东省政府在连续多年限制高耗能、高污染产业发展Z 后,又在2008年初通过了一份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明确将影响坏保及节能节水的火力 发电、纺织、石汕化工、造纸等产业列入严控Z列。再看西部地区,对于承接东部产业转移,西部各地表现岀了极大的兴趣和热情, 但现实情况是,西部并不是东部正在或计划外迁的企业的唯一选择,东部内部的欠发达地区 以及江西、安徽、湖南、湖北等中部省份都是强有力的承接竞争者。除此Z外,越南、印度、

12、泰国等东南亚国家,在开放政策的推行下,土地成本、劳动力成木、开放意识等方面也颇具 吸引力。在这种态势中,工业配套缺乏、人力资本积累不足、市场意识薄弱、政府行政效率 较低的術部地区,仅凭丰富的|然资源和廉价的劳动力将很难吸引到优质、清洁的产业转移 项目。事实上,到目前为止,西部地区承接的产业转移项目除一些食品、饮料、轻纺等普通 消费资料产业外,大部分都属于高耗能的能源、原材料初级加工产业。统计显示,1999-2006 年间,广西、贵州、宁夏、新疆等四个能矿资源丰富的西部省区,石油加工及炼焦、黑色金 属冶炼、有色金属冶炼、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非金属矿物制品、电力热力供应等六大 高耗能产业对地区

13、工业总产值的贡献份额平均增长了 40%左右,而广东、浙江、江苏、山 东等四个东部省份的平均增幅只有16%,其中,山东省上述六大高耗能产业对地区工业总 产值贡献份额还下降了近33%。两相比较不难看岀,高耗能产业在东西部地区所处产业生 命周期时序上的先后和空间上的转移关系。高耗能产业在西部地区的迅猛发展,极大地推动了西部工业、出口乃至整个地区经济 的高速增长,但其高消耗、高排放、高污染的产业特征也使其成为污染西部环境的主要力量。 数据显示,与1999年相比,2006年西部地区工业排放的固体废弃物增长102.64%,二氧化 硫增长73.5%、废水增长13.08%: 2006年,西部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

14、是东部的2.24倍,排 放的二氧化硫是东部的5.52倍,烟尘是东部的7.25倍,粉尘是东部的7.6倍,废水是东部 的2.04倍,固体废弃物是东部的5.75倍。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产业转移正在提升西部工 业发展及地区经济增长的环境成木。(二)东部资本对两部的资源开发既有合理开发,也有不当开发西部地区是我国能源、黑色金属矿产、有色金属矿产、非金属矿产资源的富集区域, 集中了全国90%-99%的原生钛铁矿和锯矿;超过80%的水电资源和天然气资源;60% 80%的镒矿、铅矿、锐矿、锌矿;50%左右的铝十.矿、磷矿、煤炭、铜矿以及30%左右的 石油、铁矿和高岭土。开发利用西部丰富的能源、矿产资源,是现阶

15、段东部资木投资西部的 主要动机和目的所在。特别是在2003、2004年Z后,全球能矿资源价格飞涨,煤炭、有色 金属和水电资源开发的暴利,诱惑愈来愈多的包括东部资木在内的各路资金流入西部地区, 从事能源、矿产资源的勘察、开采和交易活动:在西南水电资源开发高峰时期,仅四川省境 内汇聚的水电开发资金就一度超过T亿元人民币;即便是在交通不便、氧气稀薄、生活条件 艰苦的西藏,也因其近万亿的地下矿藏资源,吸引了来白青海、四川、江苏、浙江、山西等 地的众多“淘金者蜂拥而入。在巨额资金的推动下,西部矿产开发市场空前活跃。1999年, 西部12省区市采矿业固定资产投资只有160亿元,到2004年便快速增长到66

16、2亿元,2006 年又进一步增长到1543亿元,年均增幅高达124%。这种势头使西部生态资源环境血临着 空前广泛而高强度的开发压力,再加上我国正处于体制转型期,制度不健全,管理不到位, 寻租现象严重,能源、矿业市场泛滥的资金和过热的投资,很容易造成对西部资源的粗放、 无序开发和过度利用,并由此引发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方血:(1)受利益驶动和地方保护主义影响,西部一些地方政府只重视 招商引资而疏于对资源开发的规划、统筹和管理,更无视国家产业政策、行业规划和准人标 准,导致部分地区陷入资源开发一哄而上、遍地开花,“村村点火、处处冒烟”,生态资源 环境遭受全面破坏的不良境地。(2)流入西部矿业市场的资金,很多祁属于投机性资金,逐 利性强,短期行为严重,对矿产资源往往采取“采易不采难、采浅不采深、采肥不采瘦”的粗 放开发策略,资源浪费现彖严重。据调杏,陕西、新疆等地煤炭采收率平均只有30%,远 远低于国家煤炭工业技术规范所要求的75%的最低采收率标准。此外,这些投机性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