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市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规划

上传人:ss****gk 文档编号:236187391 上传时间:2022-01-0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厦门市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规划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厦门市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规划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厦门市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规划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厦门市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规划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厦门市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规划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厦门市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规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厦门市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规划(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厦门市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规划(2011-2015年)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推进我市义务教育高质量均衡发展,根据厦门市中长期教育 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耍(2010-2020年)、厦门市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 工作方案和厦门市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责任书耍求,结合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和义务 教育发展实际,制定本规划。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 方针,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名学生,建立和完善义务教育体制机制,着力缩小城乡之间、 区域之间、校际之间的差距,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増长的接受优质义务教育的需求,办好

2、人 民满意的教育。二、工作原则(一)促进公平。坚持教育的公益性和普惠性,强化政府的公共教育服务职能,加快城乡教 育统筹推进岛内外一体化,使得公共教育服务更加发达、教育机会更加充分,使每个受教育者 得到全面发展(二)优质育人。坚持育人为本,树立现代教育理念,坚持人才强教,着力提高义务教育阶 段教师队伍和笛理队伍的整体水平,全面提升各级各类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三)改革创新。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着力推进制约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关键领域和 重点环节的改革,积极创新教育体制、工作机制和发展模式,建立健全充满活力的促进义务教育 均衡发展的良好工作环境。(四)统筹协调。统筹教育与经济社会的协

3、调发展,统筹义务教育与学丽教育、高中教育的 协调发展,统筹城乡、区域、校际之间的协调发展,统筹学校和社会的教育资源优势。三、工作目标(一)总体目标2012年底,在全省率先实现区域内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2015年底,在全省率先实现全 市区域内高水平高质量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二)年度目标1.2011年,实现全市免费义务教育,进一步促进城乡教育公共服务均等化。2.2012年,全市六个区通过福建省县(区)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的评估认定,实现区域 内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3.2013年,全市六个区通过区域间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评估,并实现思明区和湖里区、集美区和海沧区、同安区和翔安区区域间均衡发展C

4、4.2014年,实现思明区、湖里区、集美区、海沧区区域间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全市区域内义 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5.2015年,全市义务教育学校实现教学质量棊本均衡,实现全市区域内高水平高质量的义务 教育均衡发展。四、重点任务()全面改善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1全面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思明区、湖里区、集美区、海沧区于2011年完成标 准化建设任务,同安区、翔安区于2012年底前完成,2014年农村义务教育学校的实验仪器设备 和图书资料全部按照城市学校标准配备。2. 优化城乡中小学布局结构。根据福建省人民政府批转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完善中小学布 局实施意见的通知(闽政(2010) 28号)和厦门

5、市中小学布局规划和建设工作实施方案的 耍求,统筹考虑城镇化发展、未来人口变动趋势、城乡布局结构调整和人民群众的现实需耍,积 极稳妥推进中小学布局调鉴,适当归并服务半径在4公里以内、在校生规模300人以下的学校, 并新建、扩建一批义务教育学校。新建住宅小区必须按规划配套建设中小学,做到同步规划、同 步建设、同步使用。到2013年,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学校的合理布局调整。3. 加快实施校舍安全加固改造工程。认真落实厦门市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规划,严格执 行工程建设程序,按照“突出重点、分步实施的方针制定加固改造计划和实施方案。到2012年, 基本完成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加固改造任务,提高中小学校舍抗震及

6、综合防灾能力。4. 加人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到2012年,基本实现覆盖城乡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 城域网接入。推进全市城乡各级各类学校特别是农村中小学的教室班班多媒体化,实现农村教帅 人手一机,生机比达到6: 1,每个完全小学至少有一个计算机教室。思明区、湖里区、集美区、 海沧区于2013年,同安区、翔安区于2015年建成网上教研系统、网上教师培训系统和教育资源 网站。(二)整体提升中小学教师队伍素质1. 强化师徳师风建设。建立健全师徳教育及激励机制,将师徳表现作为教师考核、聘任(聘 用)和评价的首要内容,实行师徳“一票否决制”。建立师徳建设监督机制,通过各种途径,主动 接受学生、家长和社

7、会对学校师徳师风状况的监督和评议。同时,深入开展教师岗位人练兵等“三 项土题活动”,组织教师技能大赛,提升广人教师教学技能和教育教学能丿J,促进教师专业发展。2. 全面实施教师和校长交流制度。根据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 设的意见(闽政文(2008) 344号)和厦门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 的意见(厦府(2009) 170号)的要求,完善“以区为主”的教师管理体制,积极推进义务教育 教师和校长在区域内合理流动机制。2012年全面实施区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教师校际交流制度, 2014年形成比较合理的教师和校长交流制度,均衡配置义务教育教师资源。3. 配齐配足义

8、务教育学校教师。根据厦门市各级各类教育事业单位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标 准(试行),将城市、农村初中学校统一按员生比1: 13.5配备教职工,小学在校生201人以上的 学校按员生比1:19.5配备教职工,在校生31-200人的学校按班师比1:1.7配备教师,在校生10-30 人的教学点至少配备2名教师,在校生9人以下的教学点配备I名教师。每年核建一次教职工编 制,按标准逐步配齐教师,并通过建立核增编制、调配、流动等机制,优先补充农村小学及初中 紧缺学科教师,确保2012年底前开齐开足国家规泄的课程。同时,鼓励和支持大学生志愿者到 农村学校支教,毕业后参与教师招聘优先录用。4. 加人教师培训工作力度

9、。制世义务教育教帅和管理人员培训规划,力争在三年内培育一批 学科带头人、青年教学能手和骨干教帅,打造一支名师和名校长队伍。市、区财政部门按规定比 例核拨核左教师培训经费。民办学校举办者也耍按本校教耿工年度工资总额的1.52%安排教师 继续教育经费。人力实施“农村教师(校长)教育教学能力提升工程”,开展新课程背景下农村教师 专业素养培训和校长办学治校能力培训,5年内对全市农村教师(校长)轮训一遍。充分发挥农村 义务教育学校学科教学领导小组及指导小组的作用,积极培养农村教学骨干,指导培养若干个优 秀的农村备课组、教研组。通过组织“名师讲学团、开设“名师工作室等形式,“送培下乡”、“送 培到校,定期

10、到农村学校和薄弱学校进行巡冋讲学,为农村学校和薄弱学校输送优质师资和培 训资源。5提高教师教研和科研能力。思明区、湖里区、集美区、海沧区在2013年前,同安区、翔 安区在2015年前建成网上教研系统,构建“中心校一完小”、“区教师进修学校一中心校”、“市教 科院一区教师进修学校三级教研网络,加强校本研修,开展“生本”课堂教学研究,提高教师教 研能丿J。建立导向机制,鼓励教师尤英是靑年教师勇于探索,改革教育教学方式,推进教育实践 创新,不断提高培养人才的能丿J。完善教师交流访学制度,深入开展校氏和教师海外研修计划, 为教帅出国交流学习创造更多机会。完善相应的制度和政策,努力营造教育家成长的环境。

11、(三)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1提高每一所学校的办学水平。加强学校内涵建设,倡导多元化、特色化的发展理念,完善 与课程改革相适应的学校管理制度,建立科学的教学管理常规体系,增强学校管理能力。全血推 行质量管理,制定全市统一的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标准,完善教育质量监测机制,对每一所义务 教育学校实施教学质量监控与考核。改革学校评价制度,增强学校主动发展的意识和持续提高的 能力。加人对薄弱学校的支持力度,探索建立义务教育学校之间协作机制,鼓励优质教育资源向 薄弱学校延伸,积极推进联合办学、委托管理和“小片区”管理,努力缩小学校之间办学水平差距, 同时强化公办学校与民办学校的对口支援,提高民办学校的教学质

12、量和办学水平。2. 深化课程和教学改革。全面落实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开齐开足开好课程,不得挤片体育、 音处、美术、综合实践活动及地方和校本课程的课时。全面实施“体育艺术2+1工程,培养学生 重视体育锻炼和健康生活的良好习惯,2011年起全市各区中小学生的体质健康标准达标率达到 90%以上。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倡导口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粘神和 实践能力,创建民主、轻松、和谐的帅生关系,营造利于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的教学氛闱。3. 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树立科学的教育政绩观,不以升学率对学校进行排名,不单纯以升 学考试成绩奖惩学校和教师,不得举办或变相举办重点校、更点班。义务教

13、育学校要按政策规定 招生,不得进行小学升初中选拔性招生,不得违反规足利用节假H、双休日、课余时间组织学生 集体补课或上新课,不得违反规定向学生和家长乱收费。4. 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完善课程标准,减少课时总量,降低过高的课程耍求。严 格执行课时计划,控制作业量和考试难度,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建立全市中小学生课业负 担监测、举报、公告和问责制度,各区于2012年底前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减负机制,加强学校、 社会、家庭沟通和协作,切实把减负贯穿于教育教学和校内校外各个方面。5. 建立信息化教育新模式。加强名师、名校、特色优势学科等教学资源开发,分类集成与组 建各级各类教育优质课程资源、名帅

14、课堂双向视频互动课程资源、实训教学资源、虚拟实验室、 数字图书馆和网上文献系统等分类资源库。进一步探索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课堂环境和教学方 式改革,逐步实现课堂教学录播一体化,形成全市学校间优质教学资源共享的教育模式。鼓励师 生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丄动学习、口主学习,增强运用信息技术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信 息化素养。(四)保障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平等接受义务教育1加强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就学的服务与管理。认真贯彻落实廈门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 于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免费接受义务教育的通知(廈府办(2010) 292号)的要求,从2011 年秋季起实行所有符合条件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免费接受义务教

15、育。坚持政府负责、公办为 主,不断扩大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就读公办义务教育学校的比例到2012年,思明区接收比 例达到80%,湖里区达到70%,集美区、海沧区达到90%,同安区达到95%,翔安区达到100%。 接收比例未达到100%的耍逐年提髙,到2015年,思明区接收比例达到95%以上、湖里区达到 90%以上,集美区、海沧区、同安区达到100%。同时,加强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后的教 育服务和管理,完善在就学地参加中考的办法。2. 建立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农村寄宿制学校优先满足留守儿童住宿需求,积极实施 教育关爱工程,着力构建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关心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教育网络,形成推

16、进农 村留守儿童工作的整体合力。建立在校留守儿童的档案和联系卡制度,完善学校教职工与留守儿 童结对帮扶机制,加强与留守儿童家长的沟通联系,注重心理疏导,充分发挥学校教育的丄阵地 作用。3. 保障残疾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实施“特殊教育学校提升工程”,全面改善特殊教育学校 办学条件。落实特殊教育学生公用经费标准和特殊教育教师编制、津贴。逐步扩人重度残疾儿董 送教上门工作试点范用,完善普通教育学校接收残疾儿莹少年随班就读的办法和保障体系。4. 完善学生帮扶制度。落实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确保适龄儿童少年不I大I家庭经济困 难而失学。关爱、帮助、转化品行有缺点的学生,不得违反法律法规开除未成年学生,努力消除 辍学现象。思明区、湖里区、海沧区、集美区口 2012年起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耍力争达到99%, 同安区、翔安区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在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