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刘锦仪-36例多发性硬化临床分析(终搞)

ss****gk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127KB
约5页
文档ID:236169129
刘锦仪-36例多发性硬化临床分析(终搞)_第1页
1/5

36例多发性硬化临床分析刘锦仪,黄伟雄【摘 要】目的:探讨多发性硬化(MS)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对我院36例多发性 硬化患者进行冋顾性分析研究结果:MS好发于青壮年,女性多于男性,以急性起病为主 首发症状以肢体无力多见疲劳、感觉异帘及二便异帘是MS患者最當见的症状脑脊液检 杳部分有异常,诱发电位在发现亚临需提高对其的临床病灶中发挥重要作用MRI阳性率 高,己成为诊断MS的重要手段结论:MS表现多样,需提高对其临床上的认识,治疗上仍 以皮质类固醇及内种球蛋白为主关键词】多发性硬化;临床特点;肢休乏力;感觉障碍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 MS)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炎性脱髓鞘疾病,多发 于中青年女性,是青年人非外伤性致残的主要疾病之一MS临床表现具有在时间和空间上多 发的特征,临床上多数呈反复发作与缓解的病程,可进行性加重目前MS病因不明,多数 认为是与感染、环境和遗传多因素有关的一种白身免疫性疾病,口不同种族和地区在疾病发 生及发病特点等方而存在明显差异为了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减少误诊及漏诊,现对在我院 收治的36例多发性硬化的临床农现及治疗进行归纳总结,现报道如下。

1. 1 一般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收集近年在我院住院,并最终确诊为多发性硬化的患者36例,该36例均符合国际多发 性硬化诊断推荐标准⑴36例患者中,男性8例,女性28例,男女比例为1: 3.5;年龄 19〜66岁,平均年龄43.0岁其中20〜50岁患者居多,共22例,占64. 7%.急性(发病1 周内达高峰)9例和亚急性(发病1周至1月达高峰)起病者18例,占本次研究发病总数的75 %慢性起病者(超过1月才达高峰)9例,占25 %病程呈缓解、复发者24例36例MS患者均无MS家族史,具体临床常见症状见表1表1 36例患者的常见症状常见症状例数5, %]肢体乏力29 (80. 56)感觉障碍21 (58.33)三便障碍21 (58. 33)眼肌麻痹6 (16. 67)走路不稳6 (16. 67)精神症状5 (13. 89)1. 2实验室及辅助检査1.2. 1脑脊液检杳36例均行脑脊液检查,其中10例脑脊液细胞学及生化检查正常,20 例脑脊液细胞数轻度増高,18例脑脊液IgG増高压力增高20例1.2.2神经电生理检查21例行视觉、脑干和体感诱发电位(VEP、BAEP、SEP),其中 16例异常。

1. 2. 3核磁共振检查34例均行核磁共振(MRI)检查,其中27例异常,病灶均达2个以上, 大小不一大多病灶呈稍长T1长T2信号,少数呈等T1等T2信号根据症状、体征、MRI 及诱发电位检查,病变侵及脊髓20例,视神经2例,脑干10例,大脑22例,小脑6 例1. 3治疗及转归本纽急性期主要予激素治疗,症状重者,采用甲基强的松龙500-1000mg/d, 5-7d继以泼尼松口服,疗程为2-3周症状较轻者,口服泼尼松60mg 4?周减量1次 疗程4-6周疗 效不满意者并用大剂量内种球蛋白0. 4g/(kg. d),静脉滴注3-5d°疗效评价用EDSSo结果: 25例症状明显改善,11例有改善2讨论MS是中枢神经系统最常见的炎性脱髄鞘疾病,主要累及中枢白质部分以往认为本病 多发生于西方国家 我国属于低发区但随着对其认识的加深及诊断技术的提高,发现本病 较以前増多文献报道全国各地MS发病呈逐年増高的趋势,我国MS并不屈于少见病⑵ 目前认为是 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病理改变包括神经炎症反应,髄鞘脱失和再生神经细胞 退行性改变和胶质细胞増生等近几年有学者认为MS发生与颈静脉系统循环功能有关®3 而颈静脉系统循环功能又与老年化(即静脉血栓、血管炎⑷引起血管膜硬化及增厚)和个 体差异有关[5] •MS好发于中青年女性。

本组资料亦显示这一特点男女比例为1 : 3. 5 , 28例女性平 均年龄40. 6岁提示性激索与多发性硬化的发病有关但这一结果还有待进一步证实本 纽•病例在临床上呈现多样性,首发症状以肢体无力最殆见,也可见感觉障碍,走路不稳,眼 球震颤,复视,失明,眼肌麻痹,二便障碍,共济失调,精神症状等,这给MS的早期诊断 带來一定困难该纽•病例以肢体乏力为首发症状的患者占70. 59%,较既往神经病学理论总 结的大约50%偏多共济失调8例,占23. 53%,较既往理论认为的30-40%存在共济失调偏 少目前MS治疗在于対免疫反应的综合调节和免疫抑制静脉注射甲强龙是目前作为A级推 荐的惟一方法.甲强龙具有强烈的非特异性免疫抑制作用,可缩短复发的病程•研究表明,体 液免疫参与MS发病因此,大剂量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能中和循环的身体抗体,可预防和 改善MS的临床经过,减少复发和病灶数目本组中34例经以上治疗均获良好或一定的疗 效但山于上述治疗的长期疗效不肯定,故有关MS修正治疗(DMTs)己有不少新观点目 前大多数的研究主耍针对复发-缓解型MS(RRMS),其他类型MS的治疗手段仍较少关丁 RRMS 的修止治疗,方法有皮下注射0干扰素,酷酸格拉替雷(GA)及咪托恵醍药物的使用等,主 要用于早期开始DMTS。

对于某些患者,临床上仅用一种药物时仍会频繁发作而致残,因此, 联合使用两种一药线物治疗就显得十分的必要,也可考虑联合使用二线药物,如咪托蔥醍夯 物近期有报道联合用药的方案如下⑹:TFN- [3与GA联合治疗,GA或TFN- 3与他汀类药物 联合治疗,GA与米诺环素联合治疗,IFN-B与那他珠单抗联合治疗,IFN-B与硫哇瞟吟联 合治疗等但药物的不良反应也值得关注,如IFN-B治疗产生额窦感冒样感染,如PML、弓 形休病,诺卡菌病或脑膜炎,隐球菌性脑膜炎,单纯疱疹或带状疱疹,结核或脓毒血症等, 还有可能诱发肿瘤或白血病的产生在临床工作中仍应该根据MS患者的病情等就进行个体 化治疗,充分衡量风险/效益比,不断改善安全性,提髙疗效和增加耐受性参考文献】[1] Pol man CH, Re ingold SC, Ba nwel ] B,et al. Diagnostic cri t eria formu It iple sclerosis: 2010 revisions to the McDonald criteria [j]. AnnNeurol, 2011, 69(2):292 — 302.⑵ 周文斌,崔玉真,肖波.多发性硬化的流行病学研究[J]・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 志,2005, 12(6):373-375.[3 ] Zamboni P , Galeotti R , Mencgatti E, eta1・Chronic cerebrospinal ve~nous insufficiency in paticnts with multiple sclerosis [J]. NeurolNeurosurg Psychiatry, 2009, 80(4) :392-399.[4] Chung CP, Hu HIL Pathogenesis of leukoaraiosis: role of jugular ve-nous reflux[J]. Med Hypotheses, 2010, 75(1) :85 — 90.[5] Chung CP, Lin YJ, Chao AC, et al. Jugular venous hcmodynamicchangcs with aging[J]. Ultrasound Med Biol, 2010, 36(11):1776-1782・[6] 王岚,丁正同.多发性硬化的治疗进展[J],中国临床神经科学,2010, 18(3):299-305.填写一份作者简介给我,杂志社那边的修改意见下来了我这边负责进行修改!需要填写的内容包括作者的姓名,性别,出生年月、工作单•位及地址、学历、主要研究 方向、目前职称。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