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高中历史人民版复习学案-12.33-汉代儒学与宋明理学-含解析

上传人:I*** 文档编号:236130985 上传时间:2022-01-06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9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届高中历史人民版复习学案-12.33-汉代儒学与宋明理学-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22届高中历史人民版复习学案-12.33-汉代儒学与宋明理学-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22届高中历史人民版复习学案-12.33-汉代儒学与宋明理学-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2022届高中历史人民版复习学案-12.33-汉代儒学与宋明理学-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2届高中历史人民版复习学案-12.33-汉代儒学与宋明理学-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届高中历史人民版复习学案-12.33-汉代儒学与宋明理学-含解析(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33讲汉代儒学与宋明理学理知识体系背史论术语(1)董仲舒是汉代儒家的代表人物,他把诸子百家中道家、法家和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加以改造,提出“君权神授”“天人合一”“天人感应”学说,使皇权带有神权的色彩,形成了新的儒学体系。(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适应了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统治的需要,使儒学逐步官方化,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3)汉武帝兴办太学,打破了以往由贵族官僚世代为官的陈规,提高了儒学地位;在各郡县设立学校,初步建立了地方教育系统。(4)魏晋以来佛教、道教的盛行,使传统儒学受到了挑战,也为儒学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条件。(5)程朱理学认为“理”是宇宙万物

2、的本原,陆王心学主张“心”是万物的本原,“心即理也”。因此“心学”也是“理学”,二者本质相同。(6)理学是儒学在特定历史条件下融合佛、道思想而进行的自我完善和调整。(7)宋明时期理学出现并逐渐走向成熟,使儒学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自主学习主干梳理依托教材高于教材一、汉代儒学(一)“焚书坑儒”批判1原因(1)在秦朝建立专制主义体制的过程中,一些儒生和游士引用儒家经典,借用古代圣贤的言论批评时政。(2)为了加强专制统治,防止儒生、游士借古非今,扰乱民心,秦始皇加强思想控制。2内容(1)焚书:除秦国官定史书秦记外,其他各国史书统统烧毁;除博士官负责管理的文献以外,私藏诗书及百家语者,均予烧毁;以古非

3、今、私藏禁书者,诛灭家族。医药、卜筮、种树之书不在焚烧之列。(2)坑儒:继焚书之后,秦始皇又坑杀了460多名对自己不满的儒生,以警告天下的文化人。3评价(1)积极影响:在当时特定的历史背景下,有利于加强思想控制,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维护统治。(2)消极影响:春秋末期以来蓬勃发展的自由思想受到致命的打击,是对先秦思想文化成就的粗暴否定,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儒学的发展也因此进入低潮。教材补缺 西汉初年的黄老之学(1)内容黄老之学是指道家学说中的两派,“黄”指黄帝的学说,“老”指老子的学说,包括“治身”和“治国”两个方面,强调“无为而无不为”“因时制宜”,既要尊重自然规律,又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4、是一种“积极的无为”。(2)评价积极影响:从汉初到武帝即位约70年的时间,黄老之学一直是政治上的指导思想,对恢复经济和巩固西汉政权起到积极作用,为汉武帝时期国家的强盛奠定了良好基础。消极影响:黄老之学的清静无为,使中央权威被削弱。(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1背景(1)政治上:高度集权的_政治体制大体定型。(2)文化上:以_为主体的文化共同体也基本形成。(3)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已不能满足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2措施(1)政治上:重用儒生。汉武帝初年,儒学之士在各级部门担任职务。(2)思想上:(董仲舒新儒学)主张为适应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为加强君权

5、,宣扬“君权神授”。提出了“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学说。为维护统治秩序提出“三纲五常”和提倡孝道。(特点:把道家、法家和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加以改造,形成了具有时代特色的新的儒学体系。)(3)教育上:设置太学,培养政治人才,使儒学教育官方化和制度化。易错辨析 罢黜百家禁绝百家“罢黜百家”为独尊儒术服务,并不意味着只有儒家思想得到继承与发扬,因为在这一时期董仲舒的新儒学还吸取了法家、道家、阴阳五行家等各家思想,进一步适应了“大一统”社会发展的需要。3影响(1)消极:结束了各学派学术思想_的局面,扼制了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2)积极:儒学思想逐渐被统治者确立为正统思想,对民族历

6、史文化的进步具有积极意义。(三)科举制的文化影响1古代选官制度的变化:世官制察举制科举制。2科举制的含义:隋唐时代开始的以考试成绩为选官的标准,以_经典为考试内容的选官制度。3影响:儒学全面影响了社会政治和文化生活;有益于中国专制主义政体的稳固;也导致了古代中国专心从事科学技术研究的人才力量相对薄弱。知识拓展 儒学在汉代成为统治思想的表现(1)选官的指导思想,如举孝廉,以经取士。(2)以礼入法,儒家思想成为法律指导思想。(3)学校教育以儒学为主。二、宋明理学(一)理学的创立1背景(1)魏晋时期道教的兴起和_的传播,冲击着儒家思想作为核心价值观念的地位,其统治地位进一步被削弱。(2)唐代的韩愈、

7、李翱提出了复兴_的主张;北宋士大夫们掀起了儒学复兴运动。(3)儒学自身的缺陷:儒学自孔子以来主要探求人间的道德和秩序,注重人间世界,而忽视了对天地万物本原和宇宙规律的探讨。2创立:北宋时期,以程颢、程颐为代表的“北宋五子”将儒学提升到“天理”的高度,创立了一种新儒学体系理学。“二程”确立了理学的最高范畴“_”,并认为天理的核心是“仁”。张载是理学中唯物主义的杰出代表。“三教合一”是指儒家、道教和佛教思想的相互融合、相互借鉴,但是,并没有融合成一种思想流派。(二)理学的成熟1标志:南宋朱熹建立了庞大而严密的理学体系。2表现(1)理气关系:朱熹认为理气互相依存,但理先于气,理不能离开气。(2)修养

8、论:强调日积月累,强调“仁”和仁者境界。(3)社会政治理论:道的价值内涵是“_”,干预政治的关键是“正君心”。3影响(1)程朱理学适应了统治阶级的政治需要,备受推崇,成为南宋以后长期居于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有力地维护了封建君主专制统治。(2)朱熹编著的四书章句集注成为后世科举考试依据的教科书。(3)朱熹的学术思想还传播到日本、朝鲜乃至欧洲,在日本和朝鲜,甚至形成“朱子学”学派。教材补缺 理学的世俗化朱熹重视儒学的普及化、通俗化,他编著四书章句集注,用理学思想重新解释“四书”,使理学透过“四书”而深入人心。在朱熹等人的影响下,南宋有相当多的通俗教育读本,如劝孝文劝学文劝农文谕俗文等。这些读物都是

9、将理学思想世俗化,劝导民众遵循长幼有序、男女有别、恪守本分等生活理念。三字经更为典型,几乎家喻户晓。(三)陆王心学与理学的发展1概况代表主张影响陆九渊(1)核心命题是“_”(2)主张“_”(3)剥落和扫除“物欲”和“意见”_的开创者,深刻影响了后世的思想体系王守仁(1)“致良知”(2)提出“_,心外无事,心外无理”(3)强调“_”心学的集大成者2.地位:标志着重建儒家信仰的理论任务完成。易错辨析 理学礼学宋明理学进一步把社会秩序的礼等同于“天理”,以“理”为核心,但不是以“礼”为核心。互动课堂核心突破阐释概念提升素养 汉代儒学(一)历史概念法律儒家化自汉代“春秋决狱”开始,中国法律走上了儒家化

10、的道路。所谓法律的儒家化,是指将儒家的道德精神注入法律、法令,使封建法律具有了伦理法的性质,即以儒家思想为立法、注律,以及司法实践中定罪、量刑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中国法律的儒家化,形成了礼法合一的特色,影响深远。(二)读图明史新儒学对教育的影响解读 汉武帝兴办太学,规定太学生员一律由儒家五经博士负责教授,在全国各郡县设立学校,推广儒学;汉武帝正式规定“五经”为国家规定的教科书。这说明教育为儒家所垄断,儒学得到广泛传播,儒家思想逐渐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和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三)史料探史董仲舒的治国思想史料一 五年春,置五经博士。八月征吏民有明当世之务、习先圣之术者。详延天下方闻之士,咸

11、荐诸朝。其令礼官劝学,讲议洽闻,举遗举礼,以为天下先。太常其议予博士弟子,崇乡党之化,以厉贤材焉。丞相弘请为博士置弟子员,学者益广。摘编自汉书武帝纪史料二 董仲舒把自然界的“天”塑造成有意志的人格神,把人间的一切都说成是上天有目的的安排,天意与人事紧密相连。他还大力宣扬孔孟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等级观念。他提出的“性三品”说,认为人性是有等级的,上等的是圣人,是天生的统治者,下等人只能永远当牛马和奴隶。摘编自朱绍侯中国古代史探究 (1)根据史料一分析儒学的影响。(2)根据史料二概括董仲舒的政治观点,并指出董仲舒提出该观点的目的。解读 (1)史料中有什么全面获取信息儒学地位高以礼教化天下提高儒

12、家弟子的政治地位,激励读书人允许博士招收弟子,学习儒家的人数不断扩大“天人合一”思想“三纲五常”思想人性具有等级之分的主张(2)答题用什么针对筛选信息史料一从学官的设置、儒学的推广等方面阐释了汉武帝在崇儒中的措施,儒家思想的发扬客观上推动了社会风气的变化。史料二三句话分别反映了董仲舒的思想主张,综合史料可总结其目的。试答: 系统认知1董仲舒的治国思想(1)治理权力的“合法来源”:“王权天授”。董仲舒把源于阴阳五行的学说与儒家的天命、天道结合起来,以“天人感应”说确立了“王权天授”“君权神授”观,为王权的合法性进行了哲学及神学上的论证。(2)制约机制的设计:“伸君,伸天”。强调“屈民而伸君”,民

13、要服从于君,即民受制于君。君主是民众的治理者。但君权要受天的制约,即“屈君而伸天”,君主必须秉承天意,依上天的原则办事,必须对君权进行约束和规范。(3)意识形态的专制统治:“独尊儒术”。统治者治理国家,要有统一的法度,必须实现意识形态上的统一,人民才能有统一的行为准则,才能去遵守这个法度。(4)国家治理的基本范式:“大德而小刑”。国家治理的实践中,要儒法并用,但德治尤为重要。在德教与刑罚的关系上,主张德刑并用、恩威并施,强调以德教为主要手段、辅以刑罚。2董仲舒新儒学的特点(1)从思想内涵看,融儒家、阴阳五行家、黄老之学和法家思想为一体。(2)主张在政治思想方面实行“大一统”,强调君主权威,赋予

14、君权以神权色彩。(3)在宣扬君权神授的同时,又继承和发扬了儒家的民本思想和“仁政”思想。(4)以维护皇权的绝对性为目的,受到统治者重视,迅速成为封建社会正统思想。(5)具有神学色彩,其哲学思想的本质是唯心主义。(6)承认现实政治秩序的合理性(如皇权专制),即维护现实统治。(四)纵引横联汉代的新儒学与先秦儒学的区别和联系1区别(1)从思想内涵来看,汉代的新儒学将阴阳五行家、黄老之学、法家思想纳入自己的思想体系,发展并改造了先秦儒学。(2)从与当政者的关系看,先秦儒学批判暴政而致力于建立理想化的社会秩序;汉代儒学则承认现实社会政治秩序的合理性,即从批判时政转为维护现实统治。(3)从地位上看,先秦儒学虽然也是为统治者提供统治方法的政治思想和伦理学说,但带有相当多的理想色彩和批评成分,不占统治地位。而董仲舒的新儒学,则完全是一套官方统治思想,它以维护皇权的绝对性为目的,被确立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2联系:先秦儒学宣扬的“礼”“仁”“仁政”“民本”为新儒学所继承。新儒学正是在对先秦儒学继承和发展的基础上,使儒学从先秦的民间学说上升为汉武帝时期的官方学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