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转型期珠三角地区高职学生心理压力源调查研究

上传人:ji****81 文档编号:236090461 上传时间:2022-01-06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79.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会转型期珠三角地区高职学生心理压力源调查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社会转型期珠三角地区高职学生心理压力源调查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社会转型期珠三角地区高职学生心理压力源调查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社会转型期珠三角地区高职学生心理压力源调查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社会转型期珠三角地区高职学生心理压力源调查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社会转型期珠三角地区高职学生心理压力源调查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转型期珠三角地区高职学生心理压力源调查研究(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社会转型期“珠三角”地区高职学生心理压力源调查研究 沈绮云何向民摘要:采用自编高职大学生生活事件调查问卷对中山、番禺两地三所高职院校共628名高职学生的心理压力感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高职学生的心理压力源按照压力感依次是就业、父母及家庭、学业、重要事件、人际关系、情绪情感、学校环境压力;女生在就业、学业、人际关系、重要事件、学校环境等5个方面的压力感大于男生;二年级学生在就业、学业、父母及家庭、人际关系、情绪情感、重要事件等6个方面的压力大于一年级学生;非理科生的压力大于理科生的压力;非本市学生的压力感大于本市学生;非独生子女的就业压力大于独生子女,而在其他方面的压力感差异不显著。关键词:

2、社会转型期;珠三角地区;高职学生;压力;心理压力感压力(stress),又称应激。我国台湾著名心理学教授张春兴先生认为,压力是个体在面对具有威胁性的情境时所产生的无法消除威胁、脱离困境的一种被压迫的感受。如果这种感受经常因某些生活事件而持续存在,它将演变成个体的心理压力,即压力感。心理压力感是指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历的各种生活事件、突然的创伤性体验、慢性紧张(工作压力、家庭关系紧张)等导致的一种心理紧张状态。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获得了长足的发展。高职学院在校大学生的数量不断攀升。近年来的有关调查数据显示,高职学生群体中所表现出来的学业压力、就业压力等问题也逐渐增多。据中国青年报报道,

3、有近六成的大学生心理压力大;20所高校联合调查结果显示,学习、就业压力居大学生十大心理问题之首。樊富珉的调查结果表明,压力导致学生有不良生理反应的至少占1/3;有不良心理反应的至少占学生总数的1/4强;71.3%的大学生在学习与生活中承受着很大或较大的心理压力;70.1%的学生对压力缺乏正确认识。李晶晶在对湖北省10所高职院校的学生进行调查后发现,有37.78%的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承受着较大的心理压力。高职大学生在一定程度上与普通院校大学生有所不同。因此,本研究试图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珠三角地区高职学生心理压力的一般特点,为有效指导本地区高职大学生正确应对压力、增强心理调节能力、促进心理健康

4、水平提供理论指导。研究对象与方法(一)研究对象为了了解珠三角地区高职大学生的心理压力状况,我们编制了高职大学生生活事件调查问卷,在中山、番禺两地三所高职院校展开调查,共发放700份问卷,回收680份问卷,剔除不合格问卷后,获得628个有效个案,有效问卷回收率为89.7%。样本变量分布如表1所示。(二)研究方法选取中山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生心理健康协会的15名学生进行访谈,采用结构试问卷,让学生写出自己生活和学习中感觉有困扰、紧张、焦虑等压力感的事件。对问卷结果进行归类、整理,并根据学生讨论的结果,编制成有50道题目的调查问卷。使用该量表对50名高职学生进行试测后,经过对调查结果进行项目分析,并与有

5、关专家讨论后,筛选掉不符合要求的8道题目,从而形成了包含42道题目的高职大学生生活事件调查问卷。问卷采用5级计分:1=压力感很小;2=压力感较小;3=压力感一般;4=压力感较大;5=压力感很大。最后使用SPSS 10.0软件包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研究结果(一)高职学生的心理压力源本研究编制的高职大学生生活事件调查问卷共包括高职学生感到有心理压力感的42个题项共7个维度,构成了高职学生的心理压力源。这7个维度分别是学业、就业、父母及家庭、重要生活事件、人际关系、情绪情感、学校环境压力等。其中,学业方面包括9个题项;情绪情感方面包括8个题项;人际关系方面包括7个题项;就业和父母及家庭两个维度分别包

6、括6个题项;重要生活事件有4个题项;学校环境压力含2个题项。高职大学生各维度的压力感分值如表2所示。(二)高职学生心理压力感较高的事件根据问卷所列举的42个生活事件,按照压力感程度进行均分计算,调查结果显示,42个题项的总均分高于3.0分的有15个题项,其中得分最高即压力感最高的10项分布在就业、学习成绩、父母及家庭等几个方面(见表3)。(三)高职学生心理压力感的差异显著性分析使用One-Way ANOVA(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分析,发现生源类别与心理压力感各维度均无显著性差异,即高职学生来源为普高生或职高生对心理压力感的大小并无显著性影响。而性别、年级、科目类别、家庭来源、是否独生子等因素对

7、高职生心理压力感的大小有一定的影响(见表4)。讨论与分析根据社会学研究理论,社会转型期人们产生心理困扰乃至心理疾患的原因是十分复杂的,不仅有生物因素,而且还有心理社会因素,后者遍及个体、家庭、社会、文化诸方面。尤其是在社会急剧变迁过程中,社会因素所起的作用更明显。对于高职学生而言,他们正处在青春期后期、青年前期阶段,是人生中重要的发展时期,也是个人心理冲突多发的时期。因为高职学生自身心理尚未完全成熟,并面临着学业发展、社会适应、交友恋爱、择业就业等诸多问题。其次,面对外界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社会竞争加剧,高职学生要面对就业竞争的巨大压力。同时,经济负担、学业任务沉重,也给高职学生增加了心理负担

8、。第三,对于大学生群体而言,他们承载着社会和家庭的高期望,备受社会各界的关注,大学生群体所面临的问题更容易受到社会的关注。第四,大学生普遍欠缺心理调节能力,尤其缺乏对挫折的耐受力,缺少坚强的意志和应对挫折的能力;过于以自我为中心,依赖性较强,缺少独立面对生活的经验等。因此,研究社会转型期大学生群体的心理压力状况,是有效缓解高职学生心理压力的关键。调查结果表明,珠三角地区高职学生的心理压力表现在就业、父母及家庭、学业、重要事件、人际关系、情绪情感、学校环境等方面。其中在就业、父母及家庭、学业三个方面的压力较大。而学生个人所认为的生活重要事件,如进入大学、面对竞争、面临重要事情、独立完成大家都很关

9、注的事情等,也对高职学生产生较大的心理压力。在父母及家庭方面,高职学生普遍感受到来自父母及家庭的高期望所带来的压力。人际关系方面的压力主要表现在与他人相处、与他人及外界沟通和交流等方面。情绪情感方面的压力来自于情感的孤独以及恋爱(失恋)所带来的压力。这与其他学者的研究有相似之处:李虹对大学生校园压力的研究表明,学习压力的程度比大学生个人烦扰和消极生活事件的压力更重。徐长江的研究表明,大学生心理压力来源由高到低依次为自我发展与择业压力、学习压力、社交压力和生活。因此,对于高职大学生而言,学业仍然是他们学习阶段最重要的一项任务。学业好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父母、老师、同学等对他们的认识和态度,影响着他

10、们未来的就业状况,这些都直接关系到他们自身的前途和发展,所以,学业压力同样是高职大学生的心理压力源。父母和家庭对他们的高期望是高职学生另一个重要的压力源。珠三角地处经济发达地区,人们较早接受西方企业管理及商业发展的影响,在思想和观念上更为开放,在行动上更具开创性。如笔者在对高职学生就业方面的调查中发现,学生普遍接受校内兼职的做法,学生不仅感觉到毕业择业的压力,而且由于大部分学生都在课余时间做兼职,因此,在兼职岗位竞争中,很多人感到自己受到了挑战。这种挑战,一方面给他们造成了心理压力,另一方面也促使他们不自觉地提早感受到就业、择业的压力,为日后毕业就业做好一定的心理准备。对于一些富有的家庭而言,

11、父母大多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够“子承父业”,因此,总会对子女寄予厚望,这无疑可以成为一些学生学习及生活的动力。但是,如果处理不当,就会成为学生的心理负担。他们对于自己能否承担家庭的重担、能否继承好家业等问题感到束手无策。一些家庭较为贫困的学生,也在担心自己毕业后能否找到一份高收入的工作,担心自己能否奉养父母及家庭。在人际关系方面,由于本地区的高职院校在招生范围确定上一般都是以招收本市、本地区学生为主,外市、外省招收比例很小。因此,一般情况下,在一所本地区主办的高职学院里,本市生源的学生所占比例会达到60%80%。这样的生源构成比例,使得外市、外省的学生成为凤毛麟角,因此,在人际相处方面,由于地域不

12、同和方言差异,一般情况下,学生会根据所讲方言的异同进行“自由组合”,导致本市学生甚至缩小到某镇区的学生自成许多小团体,与外市、外省学生分别较大。为何在经济发达的珠三角地区,高职学生的人际交往方面会产生这样狭隘的现象?这是一个颇值得大家思索的问题。本研究对影响高职学生心理压力感的差异显著性分析表明,性别这个变量影响了学业、人际关系、就业、重要事件、学校环境和总体压力感的差异变化,即女生在这5个维度和总体压力感上均比男生要大。年级这个变量影响了学业、人际关系、情绪情感、就业、父母及家庭、重要事件和总体压力感的大小,即在这6个维度和总体压力感上,二年级学生比一年级学生的压力感大。科目类别只影响了就业

13、这一个维度,即非理科生比理科生的压力大。家庭来源影响了学业、人际关系、就业、重要事件、学校环境和总体压力感的大小,也就是说,高职学生来源于市区、镇区或外省、外市,对他们的学业等方面的影响较大;非市区的学生比市区的学生在以上方面的压力大。学生是否是独生子女只影响到就业这一个维度,也就是说,非独生子女在就业方面的压力比独生子女的压力要大。结论本研究通过对高职学生感到有压力的事件的调查,发现高职学生的心理压力源按照压力感大小,依次是就业、父母及家庭、学业、重要生活事件、人际关系、情绪情感、学校环境压力等。其中女生在就业、学业、人际关系、重要事件、学校环境等5个方面的压力感大于男生。二年级的学生在就业

14、、学业、父母及家庭、人际关系、情绪情感、重要事件等6个方面的压力大于一年级学生。非理科生的压力大于理科生的压力;非本市学生的压力感大于本市学生;非独生子女的就业压力大于独生子女;是否独生子女在其他方面的压力感差异不显著。参考文献:1张春兴.现代心理学现代人研究自身问题的科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551-5522车文博,张林,黄冬梅,等.大学生心理压力感基本特点的调查研究J.应用心理学,2003,9(3)3吴跃峰.近六成大学生心理压力大N.中国青年报,2006-05-31:(6)4黄进,陈春晓.学习就业压力居十大心理问题之首N.新华日报,2007-04-15:(A2)5樊富珉,李伟.大学生心理压力及应对方式在清华大学的调查J.青年研究,2000,(6)6李晶晶.湖北省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压力应对方式的研究J.荆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2l(6)7李强,乐国安.社会转型期心理困扰的社会成因与调适J.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01,22(3)8李虹,梅锦荣.大学校园压力的类型和特点J.心理科学,2002,25(4) -全文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调研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