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胜经济论文范文:简析加快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打造县域经济发展新亮点word版下载〉近年来,鄂尔多斯市东胜区把产业强区作为转变发展方式的突破口, 以建设宜居宜业城区、发展避暑休闲产业为特色,坚定不移推进新型 城市化,县域经济发展迅速2012年,地区生产总值完成850亿元, 地方财政收入突破200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4719元, 综合经济发展水平保持在自治区旗县(区)前列,先后荣获全国文明 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全国平安建设先进区等荣誉称号东胜区县域 经济虽然取得快速发展,但在发展水平上竞争力较弱,产业层次不高, 资金、人才等要素聚集力不强,市场化程度低,非公经济发展缓慢 因此,面对新形势、新情况、新要求,东胜区要在自治区总体发展格 局中再定位、找走向,从自身发展的纵向和横向比较中寻差距、挖潜 力,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理顺发展思路,在转变观念中更新发展理念, 着力破解发展难题,努力在更高层次上为县域经济发展探索新路子、 增添新亮点坚持产业强区战略,发挥比较优势,构建多元发展、多极支撑 的城市产业体系经过近十年时间的高投入、高增长,东胜区的城市 规模强势扩张,但产业培育步伐相对滞后,产业结构单一,服务业活 力不足,实体经济对城市发展的支撑乏力、拉动就业能力不强,居民 生产、生活成本偏高,人气商气不足等理由凸显。
因此,加快培育壮 大产业,着力提高产业整体素质尤为紧迫一要继续做大做强传统优 势产业充分利用区位优势,大力发展煤炭物流产业,力争5年内煤 炭电子交易中心年交易量达到5亿吨、交易额突破1500亿元,建成 辐射西部地区的煤炭物流核心区全面提振绒纺和酒业等传统产业, 依托鄂尔多斯羊绒集团、鄂尔多斯酒业集团两大行业龙头企业,建成 世界一流的绒纺工业园区和国内知名的酒业园区,抢占彳亍业制高点, 放大“鄂尔多斯”品牌效应二要加快新兴产业规模化、集群化发展 全面发展壮大以奇瑞汽车为龙头的汽车制造产业,以京东方、世纪互 联云计算数据中心、中兴通讯等项目为主导的电子信息产业,以新兴 重工、巨鼎煤机等项目为引领的能源化工装备制造产业打造铜川汽 车博览园区,大力发展汽车销售维修及汽车休闲文化经济三要积极 培育特色优势产业鄂尔多斯高原夏季清新凉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生活服务条件和人文环境不断优化,要围绕“避暑”这一特色,大力 发展休闲产业,重点培育旅游度假、商务会展、教育培训、体育竞技、 康体养生等行业,使休闲产业成为东胜区新的经济增长极年内,启 动酒吧一条街、餐饮一条街,改造新建步行购物街、羊绒一条街、大 众消夏夜市街等休闲街区;制定出台优惠政策,利用现有商业楼盘, 扶持创业人员经营特色餐厅、品牌店面等50处休闲场所;积极引进 希尔顿、喜来登、福朋等国内外知名酒店入驻。
同时,加大宣传力度, 打造和推广在全国范围有影响力的“避暑休闲之都”品牌四耍全面 增强园区内生动力,努力把园区建设成为扩大招商引资、推动项目建 设的重要平台争取到2017年,鄂尔多斯装备制造基地、经济科教(轻纺工业)园区、铜川汽车博览园三大园区销售收入分别超500亿 元、100亿元、200亿元坚持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不动摇非公有制经济是发展县域 经济的主要途径,是县域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和活力所在东胜区的 发展与民营经济兴衰相依,东胜区非公有制企业的税收收入占税收总 收入近65%,非公有制企业及个体工商户近3. 5万户,是吸纳就业的 主力军民营经济的发展有力地支撑了县域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 发展,成为启动民间投资和拓宽就业渠道的重要力量当前,要放手 发展非公经济,以开展全民创业活动为着力点,以非公经相关范文由 写济的大发展来推动县域经济的新跨越一是从制度上保障非公经济 的地位按照“非禁即入、一视同仁”的理念,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 源的基础作用,使其成为非公经济发展的内生机制,在全社会营造尊 重劳动、尊重创业的良好氛围二是强化服务,推动各项发展非公有 制经济的政策措施在东胜区全面落实针对各级政府颁布的政策,制 定细化的实施措施,分步骤地全面放宽市场准入条件,凡是国家法律 法规未明确禁止的领域,一律对民营经济开放。
三是主动作为,以“中 小企业服务年”为契机,采取“一企一策、分类指导”的办法,帮助 中小微企业“抱团取暖”,共克时艰;以积极稳妥地解决民间借贷理 由为开端,以新型金融业推动东胜民营经济在转型提质上迈出新步 伐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条件,吸引更多民间资本进入公路、市政以 及公用事业和社会事业等实体经济领域,不断完善鼓励创业的政策措 施,健全创业服务体系,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的扶持力度,不断增 强民营企业的综合实力,持续提升民营经济的整体水平,把民营经济 打造成真正的“就业工程” “富民工程” O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现代化水平,推动城市建设由规模扩 张向内涵提升转变按照全市“一核、一圈、一带”总体规划,主动 融入核心区一体化布局,分工协作、优势互补、错位发展,突出自然、 历史、文化和民族的特色,避开产业雷同、重复建设和无序竞争,走 功能强化、品位提升、城乡一体的城市现代化发展之路,努力建设宜 居宜业避暑休闲城区一是完善城市功能配套设施畅通对外通道, 加快融入“呼包榆城市1小时经济圈”进程,加快“鄂尔多斯核心区 半小时生活圈”建设年内,全力支持呼准鄂铁路建设,启动实施 210国道改线、机场高速、机场轻轨、包东第二高速、铜大高速、东 康快速路改扩建等重大交通项目,新建5条、续建25条市政道路, 完成公铁立交六号桥和昆都仑四号桥建设,提高城市交通运营能力, 实现干道交通大动脉和城市交通微循环系统畅通连接;启动第二轮电 力合作项目,万利等3个220千伏输变电工程、星河湾等6个110千 伏输变电工程建成送电;全面改善城区供水、供热、供气等设施,三 年内基础设施覆盖率达到95%以上;完善便民服务体系,配套建设全 民健身活动中心、文化中心等公益性场馆,布局新建一批医疗、商贸、 停车场、幼儿园等便民服务网点。
二是提升城市品位以创建“国家 森林城市” “国家生态园林城市”为契机,深入开展“三年绿化攻 坚”行动,在旧城改造中注重拆迁还绿、园艺植绿,实现居民出行 “300米见绿、500米见园”目标推广节能建筑、节电照明、节水 改造技术,拓展雨水利用型城市绿地,倡导低碳生活推进城市精细 化管理,依托“数字东胜”平台,整合城市管理、食品卫生、道路交 通、安全生产、社区服务等信息化监管工作,构筑集监控信息采集、 应急指挥制约、综合信息服务功能于一体的数字城市管理系统,实现 可视化、信息化、网格化管理全覆盖,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 满意度三是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把城市建设与全市带动转移农牧 民稳定就业、充分就业工作紧密结合,加快引导转移农民自主创业、 入园务工,率先实现农村转移人口市民化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下大气力提升居民生活品质和幸福指数 以建立社会管理创新示范区为契机,努力营造安定有序、和谐美好的 社会环境一是推进公共管理、公共服务数字化,不断创新社会管理 工作强化社区自治和服务功能,建立社情民意信息管理体系,推行 以街道为统筹区片、社区为服务单元的“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 模式,推进“一个平台、两支队伍”服务常态化,一站式服务群众、 一揽子解决理由。
二是加快建设一批便民惠民工程新建18所公办 幼儿园,确保其中10所秋季投用,加快建设培正中学、东胜高中等 8所学校改革社区卫生服务管理体制,实现中医、全科医师社区全 天坐诊,方便市民就医大力举办社区文化体育节,在旧城区改建 10处露天休闲文化活动场地,为20处文化活动广场配备灯光、音响 等演山配套设备,标准化建设2个镇街道文化站、20个社区文化活 动中心建成投用图书馆、青铜博物馆,免费开放青少年宫等公共文 化场馆,在商场、车站等人流集中区设立一批文化惠民书吧、图书自 动借阅机新增20辆公交车,增加或延伸部分公交线路,提高公交 运转密度,缩短居民候车时间继续加大安居工程实施力度,年内投 用各类保障性住房3500套稳步有序推进棚户区改造,将2013年确 定为“棚户区冋迁安置攻坚年”,有效解决冋迁安置理由三是积极 转变政府职能,树立务实、规范、清廉的政府新形象在去年开展“深 入企业解难题、政企联动促转型”大走访的基础上,今年以“民生体 验”为切入点,进一步推进政府效能建设,在方便群众办事、缩短审 批流程、提高办事透明度、强化监督考核等方面出台新举措,为重点 项目和企业提供“保姆式”服务提高政府执行力,倡导言必信、行 必果的工作作风,强化目标管理和督查考核,从优从速、善始善终地 推进各项工作。
提倡勤俭节约,鼓励开源节流,降低彳亍政运转成本 全力解决政府债务理由,以政府诚信推动社会诚信体系建设作者系鄂尔多斯市委常委、东胜区委书记)责任编辑:刘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