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易误解文史常识

上传人:痞** 文档编号:236042626 上传时间:2022-01-06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易误解文史常识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最易误解文史常识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最易误解文史常识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最易误解文史常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易误解文史常识(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最易误解文史常识最易误解的文史常识1.“丰碑自古不是碑 碑本来指的是没有文字的竖石或桩,其主要作用有三:一是立于宫庙前以观日影、辨时刻。仪礼?聘礼曾说:“上当碑南陈,郑玄的注释就是:“宫必有碑,所以识日影,引阴阳也。二是竖于宫庙大门内拴牲口。三是古代用以引棺木入墓穴。最早的碑上有圆孔,施轳辘以绳被其上,引以入棺也,亦即下棺的工具和现在工地上上楼板所用的叼板机的工作原理很相似。古时往往用大木来引棺入墓,这大木的特定称呼就是“丰碑。秦代以前的碑都是木制的,汉代以后才改用石头。 但并不是每个人都有资格用丰碑来牵引自己的棺材,周礼有云:“公室视丰碑,三家视桓楹。所谓“公室视丰碑,就是公室成员死后,要用

2、以大木立于墓圹的四周,上设辘轳,用以下棺于圹。该规格本来为天子之制,后来诸侯也僭用之。即使到了春秋战国时代,对于丰碑的使用范围仍然有着严格的限制。季康子的母亲去世之后,公输般劝说季康子用丰碑来下棺,结果就遭到了别人的一番挖苦事见周礼?檀弓。 显然,所谓的丰碑在当时的语境之下,就是一种特殊的葬礼规格。先是只有天子才可使用,后来开展到公室成员,再往后开展到诸侯亦可用。后人沿袭了此种习俗,“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普通百姓也学着用起了“丰碑,他们在自己亲人的坟前立起了石头。只是他们忘了原来的碑是下葬的工具,忘记了碑最原始的功能。所以,后来有人开始在光秃秃的石头上开始刻字记录父辈的功绩,这就是

3、今天我们见到的墓碑。从某种意义上说,武那么天的无字碑倒是歪打正着,有点符合古礼的要求。除此之外,其他人就显得有些东施效颦了。 2.“劳燕最惯是“分飞 第一次见到“劳燕这个词是多年之前,那时,高考在即的我们是如此惴惴不安而又忧郁感伤。面对不可知的未来,每一个少年心里充满了莫名其妙的情绪。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有一天,教室的黑板突兀出现的“劳燕纷飞四个字一下子就深深打动了我。该毕业了,我们这群“辛劳的燕子将被高考惊起,纷纷飞去,落下一地羽毛。 后来我飞到了一所大学的中文系,当读到“东飞伯劳西飞燕,黄姑织女时相见的诗句时,我才知道了自己从前的误读。 原来,“劳燕代指伯劳和燕子两种鸟类,“劳是伯劳的简称,

4、和“辛劳无关。“劳和“燕分别朝不同的方向飞去,因此,它们的姿势是“分飞而不是“纷飞。 伯劳俗称胡不拉,是食虫鸟类。大都栖息在丘陵开阔的林地,为我国较为常见的鸟类。因为较常见,所以也就被写进了诗里。和伯劳一起走进诗里还有燕子。譬如王实甫的西厢记中就有这样的句子:“他曲未通,我意已通,清楚伯劳飞燕各西东。 当伯劳遇见了燕子,二者就相互完成了身份的指认,共同构成了全新的意思,在传统诗歌的天空下,伯劳匆匆东去,燕子急急西飞,瞬息的相遇无法改变飞行的姿态,因此,相遇总是太晚,离别总是太疾。东飞的伯劳和西飞的燕子,合在一起构成了感伤的别离,成为了不再聚首的象征。 因此,“分飞是“劳燕最常见的姿态,天空没有留下劳燕的影子但“劳和“燕曾经飞过,曾经朝着不同的方向飞过。 3.“五毒原来是良药 “五毒俱全,这是一个所有中国人都会用的词。一个人如果称得上“五毒俱全,那么此人就堪称“死有余辜。但是,“五毒到底是什么,却一直存在很大争议,堪称众说纷纭。有人认为是“吃、喝、嫖、赌、抽,有人认为是“坑、蒙、拐、骗、偷,有人认为是“蛇、蝎、蜈蚣、壁虎、蟾蜍。而真正意义上的“五毒却和这些没有任何关系。真正意义上的“五毒是指五种主治外伤的五种药性猛烈之药。周礼?天官说:“凡疗伤,以五毒攻之。这里的“五毒就是石胆、丹沙、雄黄、 3 / 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