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新世纪中学高三物理联考试卷含解析

上传人:zh****71 文档编号:235999566 上传时间:2022-01-06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91.1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新世纪中学高三物理联考试卷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新世纪中学高三物理联考试卷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新世纪中学高三物理联考试卷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新世纪中学高三物理联考试卷含解析(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新世纪中学高三物理联考试卷含解析一、 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1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 关于分子动理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气体扩散的快慢与温度无关B. 布朗运动是液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C. 分子间同时存在着引力和斥力D. 分子间的引力总是随分子间距增大而增大参考答案:CA、扩散的快慢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扩散越快,故A错误;B、布朗运动为悬浮在液体中固体小颗粒的运动,不是液体分子的热运动,固体小颗粒运动的无规则性,是液体分子运动的无规则性的间接反映,故B错误;C、分子间斥力与引力是同时存在,而分子力是斥力与引力的合力,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都是随分子间距

2、增大而减小;当分子间距小于平衡位置时,表现为斥力,即引力小于斥力,而分子间距大于平衡位置时,分子表现为引力,即斥力小于引力,但总是同时存在的,故C正确,D错误。点睛:本题考查了布朗运动、扩散以及分子间的作用力的问题;注意布朗运动和扩散都说明了分子在做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都与温度有关;分子间的斥力和引力总是同时存在的。2. 如图所示,地球球心为O,半径为R,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g。一宇宙飞船绕地球无动力飞行且做椭圆轨道运动,恰好经过距地心2R的P点,为研究方便,假设地球不自转且表面无空气,则:A飞船内的物体一定处于完全失重状态B飞船经过P点时,对准地心弹射出的物体一定沿PO直线落向地面C飞船经过

3、P点的速度一定是 D飞船在P点的加速度一定是g/4参考答案:AD3. 如图2,用相同材料做成的质量分别为m1、m2的两个物体中间用一轻弹簧连接。在下列四种情况下,相同的拉力F均作用在m1上,使m1、m2作加速运动:拉力水平,m1、m2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加速运动。 拉力水平,m1、m2在粗糙的水平面上加速运动。 拉力平行于倾角为的斜面,m1、m2沿光滑的斜面向上加速运动。 拉力平行于倾角为的斜面,m1、m2沿粗糙的斜面向上加速运动。以l1、l2、l3、l4依次表示弹簧在四种情况下的伸长量,则有 ( )A. l2l1 B. l4l3 C. l1l3 D. l2l4 参考答案:D4. 如图所示,套在足

4、够长的绝缘粗糙直棒上的带正电小球,其质量为m,带电荷量为q,小球可在棒上滑动,现将此棒竖直放入沿水平方向且互相垂直的匀强磁场和匀强电场中设小球电荷量不变,小球由静止开始下滑的过程中()A小球加速度一直增大B小球速度一直增大,直到最后匀速C杆对小球的弹力先减小后反向增大D小球所受洛伦兹力一直增大参考答案:BC【考点】带电粒子在混合场中的运动【分析】本题应通过分析小球的受力情况,来判断其运动情况:小球受重力、摩擦力(可能有)、弹力(可能有)、向左的洛伦兹力、向右的电场力,当洛伦兹力等于电场力时,合力等于重力,加速度最大;当洛伦兹力大于电场力,且滑动摩擦力与重力平衡时,速度最大【解答】解:小球下滑过

5、程中,受到重力、摩擦力(可能有)、弹力(可能有)、向左的洛伦兹力、向右的电场力开始阶段,洛伦兹力小于电场力时,小球向下做加速运动时,速度增大,洛伦兹力增大,小球所受的杆的弹力向左,大小为N=qEqvB,N随着v的增大而减小,滑动摩擦力f=N也减小,小球所受的合力F合=mgf,f减小,F合增大,加速度a增大;当洛伦兹力等于电场力时,合力等于重力,加速度最大;小球继续向下做加速运动,洛伦兹力大于电场力,小球所受的杆的弹力向右,大小为N=qvBqE,v增大,N增大,f增大,F合减小,a减小当mg=f时,a=0,故加速度先增大后减小,直到为零;小球的速度先增大,后不变;杆对球的弹力先减小后反向增大,最

6、后不变;洛伦兹力先增大后不变故BC正确,AD错误故选:BC5. 如图所示,绳与杆均不计重力,承受力的最大值一定A端用绞链固定,滑轮O在A点正上方(滑轮大小及摩擦均可忽略),B端吊一重物P,现施加拉力FT将B缓慢上拉(均未断),在杆达到竖直前() A绳子越来越容易断 B绳子越来越不容易断C杆越来越容易断 D杆越来越不容易断参考答案:B二、 填空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16分6. 两同学用图(a)中的实验装置做“研究加速与质量关系”的实验 (1)该实验中采用控制变量法,保持小车所受拉力不变,用砂和砂桶所受的重力作为小车所受拉力,为了减小实验误差,应使砂和砂桶质量尽量 些.(填“大”或“小

7、“) (2)保持小车所受拉力不变,改变小车的质量,多次重复测量在某次实验中根据测得的多组数据可画出关系图线 一同学在实验中并没有采取平衡摩擦力的措施,则画出的图线可能(b)中的 。(填“甲”或“乙”或“丙”) (3)另一同学在实验过程中保持水车的质量不变,改变砂和砂桶的质量,画出的a一F图线如图(c)所示,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木板与水平面间的夹角太大 B木板与水平面间的夹角太小 C砂和砂桶的总质量较大 D所用小车的质量较大参考答案:7. 已知地球半径R、自转周期T、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g,则其第一宇宙速度为_。地球同步卫星离地面的高度为_。参考答案:,8. 某探究小组设计了“用一把尺

8、子测定动摩擦因数”的实验方案。如图所示,将一个小球和一个滑块用细绳连接,跨在斜面上端。开始时小球和滑块均静止,剪断细绳后,小球自由下落,滑块沿斜面下滑,可先后听到小球落地和滑块撞击挡板的声音,保持小球和滑块释放的位置不变,调整挡板位置,重复以上操作,直到能同时听到小球落地和滑块撞击挡板的声音。用刻度尺测出小球下落的高度H、滑块释放点与挡板处的高度差h和沿斜面运动的位移。测出H=1m,h=0.3m,x=0.5m。(空气阻力对本实验的影响可以忽略,g取10ms2)。物体下滑的加速度表达式为 ,计算得a= m/s2。滑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表达式为_,计算得动摩擦因数等于 。参考答案:9. 在“观察

9、水波的干涉”实验中得到如图所示的干涉图样O1、O2为波源,实线表示波峰,虚线为P位置与波源连线,且O1P=O2P(1)P点是振动加强点(选填“加强”或“减弱”)(2)(单选题) 若有一小纸片被轻放在P点浮于水面上,则此后纸片运动情况是D(A)一定沿箭头A方向运动 (B)一定沿箭头B方向运动(C)一定沿箭头C方向运动 (D)在P点处随水面上下运动参考答案:解:(1)据图可知,两列波的波长相同,所以两列波的频率相同,由于且O1P=O2P,所以路程差为半个波长的整数倍,所以该点P为振动加强点(2)据波传播的特点,各质点并不随波迁移,而是在平衡位置附近做简谐运动,所以小纸片在P点随水面上下运动,故AB

10、C错误,D正确故答案为:(1)加强;(2)D10. 打点计时器接交流(填交流、直流)电,当频率是50Hz时,打点计时器每隔0.02秒打一个点若测得纸带上打下的第10个到第20个点的距离为20.00cm,则物体在这段位移的平均速度为1m/s参考答案:考点:电火花计时器、电磁打点计时器版权所有专题:实验题分析:了解电磁打点计时器的工作电压、工作原理即可正确解答;同时要知道平均速度为位移比时间解答:解:打点计时器接交流电,当频率是50Hz时,打点计时器每隔0.02秒打一个点平均速度为:v=1m/s故答案为:交流,0.02,1点评:本题考查了打点计时器的知识及平均速度的公式应用知道打点计时器的打点时间

11、间隔、应用平均速度公式即可正确解题11. 如图所示为“用DIS研究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装置。该实验装置中传感器K的名称是_传感器;由该实验得到的结论是:_。参考答案:光电门;在只有重力做功的情况下,物体的动能和重力势能相互转化,机械能总量保持不变。12. 如图所示,竖直墙上挂着一面时钟,地面上的静止的观察者A观测到钟的面积为S,另一观察者B以0.8倍光速平行y轴正方向运动,观察到钟的面积为S则S和S的大小关系是 .(填写选项前的字母) AS S BS = SCS S D无法判断参考答案:A13. 气体温度计结构如图所示玻璃测温泡A内充有理想气体,通过细玻璃管B和水银压强计相连开始时A处于冰水

12、混合物中,左管C中水银面在O点处,右管D中水银面高出O点h114 cm.后将A放入待测恒温槽中,上下移动D,使C中水银面仍在O点处,测得D中水银面高出O点h244cm.(已知外界大气压为1个标准大气压,1标准大气压相当于76cmHg)求恒温槽的温度此过程A内气体内能_(填“增大”或“减小”),气体不对外做功,气体将_(填“吸热”或“放热”)参考答案:364 K(或91)增大吸热三、 简答题:本题共2小题,每小题11分,共计22分14. 如图为一块直角三棱镜,顶角A为30一束激光沿平行于BC边的方向射向直角边AB,并从AC边射出,出射光线与AC边夹角也为30则该激光在棱镜中的传播速度为多少?(结

13、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参考答案:1.7108m/s解:光路图如图:由几何关系得:=A=30,=90-30=60折射率激光在棱镜中传播速【点睛】几何光学要正确作出光路图,由几何知识找出入射角和折射角是关键知道光速和折射率的关系.15. (8分)在衰变中常伴有一种称为“中微子”的粒子放出。中微子的性质十分特别,因此在实验中很难探测。1953年,莱尼斯和柯文建造了一个由大水槽和探测器组成的实验系统,利用中微子与水中的核反应,间接地证实了中微子的存在。(1)中微子与水中的发生核反应,产生中子()和正电子(),即中微子+,可以判定,中微子的质量数和电荷数分别是 。(填写选项前的字母) A.0和0 B.0和

14、1 C.1和 0 D.1和1(2)上述核反应产生的正电子与水中的电子相遇,与电子形成几乎静止的整体后,可以转变为两个光子(),即+2 已知正电子和电子的质量都为9.110-31,反应中产生的每个光子的能量约为 J.正电子与电子相遇不可能只转变为一个光子,原因是 。参考答案:(1)A; (2);遵循动量守恒解析:(1)发生核反应前后,粒子的质量数和核电荷数均不变,据此可知中微子的质量数和电荷数分都是0,A项正确。(2)产生的能量是由于质量亏损。两个电子转变为两个光子之后,质量变为零,由,故一个光子的能量为,带入数据得=J。正电子与水中的电子相遇,与电子形成几乎静止的整体,故系统总动量为零,故如果只产生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