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除魔业的方法2013-09-07索达止堪布 众善奉行为了避免魔业,应依止外善知识和内善知识,即外摄持和内摄持故勇意寻妙菩提,善巧必定摧我慢,如患为愈依良医,无懈怠依善知识对于希求正道或佛法者来讲,在生死轮凹中,魔王波旬的干扰会纷纷出现 为什么希求菩提的修行人,经常会出现魔障或违缘呢?有些经论里面说:非常懈 怠者,魔众不会理他;非常精进者,魔众没办法伤害他;中等者,经常会出现生 病、生烦恼、发生意外事故等障碍,而这就是所谓的魔障那应通过什么方法來 对付、战胜它们呢?这个问题,诸佛菩萨在相关大乘经论中有详细阐述也就是 说,为了避免魔业,应依止外善知识和内善知识,即外摄持和内摄持这里首先讲依止者,即具有勇猛寻求微妙菩提的意乐、善巧修行其方便的修 行人那应如何依止呢?首先要摧毁自相续的我慢(从广义上讲,所有骄慢和为 门己获得快乐、利益的自私门利心都属于我慢;有时我慢也可称为增上慢)在 修学过程中,一旦生起我慢,对修行就会带来不利,所以应首先摧毁我慢,这样 才能以最人的恭敬心依止善知识在依止善知识的时候,应以《华严经》中所讲到的四种想來依止,BP: “于 自身生病苦想,于善知识生医王想,于所说法生良药想,于所修行生除病想。
这个偈颂前面全部是“于”,后面全部是“想”,按照藏文诗学来讲,这是一种 修饰法意思是说,把口己当作有病苦的病人,把善知识当作医王,把善知识所说的 妙法当作良药,把精进修持当作解除病痛的治疗方法记得《窍诀宝藏论》里,也讲了转为道用的六种想:“殊胜上师作为明医想,道友护士实修疗病想,自作 病人法作妙药想,获得果位作为病愈想在了知依止善知识的方法后,应无有懈怠地精进依止善知识按藏文的意思 来讲,所谓的“善”指大乘法,善妙宣说或指示大乘教言的上师称为善知识而 谁认真依靠善知识,他就不会堕入外道或恶道当中因为,通过上师的开示,我 们可以了知正道,同时也知道什么是魔障,及遣除魔障的方法对修行人来讲,这儿个问题极其重要为什么在末法时代的时候,很多人修 行不成功?首先他们根本没有想依止善知识,即使依止了善知识,但因自己福报、 因缘不具足,在短暂的时间中就离开了离开以后,世间八法或种种琐事就会干 扰他们的心,最终修行一无所得,全部一败涂地在如今这个社会,这种现象经 常出现所以,我们应按照前辈高僧大德的传统和做法,首先拼命寻找具有法相的善 知识,这特别重要在得到之后,也不要对他产生轻慢之心,否则过患无量无边, 这在《金刚手灌顶经》中有广泛宣说。
如果不但没有轻慢,还经常以极大的恭敬 心、欢喜心和清净心來依止,自相续就能得到无形的加持,甚至不可思议的功德、 利益,乃至开悟的境界都能获得为什么佛陀经常在有关经典里面讲:依止善知 识是修行的全部Z法,其原因也在这里另外,《佛说一切功德庄严王经》中讲:“求善知识应当如是成就四法:一者 数往请问,二者起精勤心,三者意乐清净,四者尊重爱法第一,应数数前往 善知识那里,去请问有疑惑、有争议的道理第二,在依止善知识的时候不能偷 懒,若稍微有一点点不理解,或稍微有一点点事情,就对善知识起邪见、随便离 开,那就不合理,相反应以最大的精进恭敬依止上师第三,在依止的过程中,无论是善道友的谆谆教诲,还是善知识所传的法, 全部要像吸取甘露一样,以感恩心和欢喜心来接受,而且应把他们的语言当作真 正的佛语那样来享用,并对治自己的烦恼千万不能像末法时代的有些人那样, 上师说一句就产生很多邪见,一方面这与口己前世的罪业有关系,另一方面这也 是不好的习惯造成的所以,若产生这样的恶心,当即就要铲除第四,对善知识要有尊敬心,还要喜爱佛法如果不喜爱佛法,天天都吃喝 玩乐,或做其他事很有欢喜心,善知识就会不高兴因为上师是希求解脱者,对 他来讲一切世间名闻利养都毫无兴趣,所以若有人对佛法欢喜若狂,善知识必定 会欢喜。
依止善知识的时候,三种欢喜中上等者是法供养,即应尽力以法供养让上师 生起欢喜心当然,供养钱财,给上师打水等,也能让上师欢喜,但最好是法供 养,因为诸供养中法供养最若能以此方式让上师生起欢喜心,一切魔众、障碍 都会自然而然消失,在大乘殊胜道中永远不退转现在很多人,刚开始因某种因缘趋入大乘佛法,后来就因自己福报不够,或 周围的因缘不具足,最终从大乘道中退失,Z后述恶口骂上师和佛法,造下无量无边的弥天人罪,这根本没有必要在千百万劫当中,人身极为难得、也极为罕见,但它就像闪电一般,若我们 在得到的时候,依靠它造恶业,就特别可惜有时候,我看见世间人不但不修福 反而造种种恶业,内心就为他们的行为惋惜但也没有办法,因为众生业力现前 时,人慈人悲佛陀的妙手也很难救护,所以只好默默发愿或将善根回向给他们菩萨入佛大菩提,具波罗蜜依善师, 随彼等说修行地,二因速证佛菩提这里讲,趋入诸佛出有坏大菩提的菩萨要依止内外善知识那什么是外善知 识和内善知识呢?随从佛菩萨而为他众宣说大乘道者,就是所谓的外善知识;相 续中具足般若波罗蜜多的空性道,就是内善知识所以我们要依止这两种善知识: 一个是诸佛菩萨或依靠人的形象出现的善知识,我们平时所说的善知识,就是随 顺诸佛菩萨宣讲大乘佛法的人,这是外摄持,也叫外善知识。
其次,他们所宣说的般若波罗蜜多的空性道理,是所修之地或所修的境界, 或者说是自和续的智慧,这是内善知识,也叫内摄持有些论典里面说:从广义 上讲,外善知识就是所依止的上师和道友,或一切对你开示的友伴和老师;而内 善知识,则指口相续经常祈祷上师三宝所获得的加持,或信心、出离心、大悲心、 菩提心、智慧等内在的修行境界所以,一个人耍想修行成功,内在的因缘和外在的因缘都不可缺少如果我 们有内善知识和外善知识,就不会退到外道的修道当中去依靠这两种因缘,在 很快的时间中就可趋入正道:暂时往生极乐壯界等清净刹土,最终获得圆满正等 觉的果位为什么呢?就像《释量论》里所讲的一样:只要因具足,果自然而然 就会出现,即因果规律如是在其他论典中,也有内外摄持的讲法如《现观庄严论》云:“心不惊怖等, 宣说无性等,弃舍所治品,应知为摄持其中,“心不惊怖等”,指内心有空 性境界不害怕空性等;“宣说无性等”,指大乘善知识开示空性法门等;“弃舍 所治品”,指彻底抛弃这两种摄持的违品;“应知为摄持”,指应当了知以上两 者是内善知识和外善知识,或内摄持和外摄持跟《般若摄颂》的所诠义一样,《现观庄严论》也把内外摄持分开:一个是内 在有空性的境界不怕空性,这是内善知识;第二是宣说大乘甚深广大法要的上师, 这叫外善知识。
依靠这两者,我们的修行就会顺利完成汉地也有内外善知识的说法《六祖坛经》里面讲:“不能自悟,须得善知识 示道见性;若自悟者,不假外善知识若取外求善知识,望得解脱,无有是处识自心内善知识,即得解脱按照《六祖坛经》的观点來看,完全要依靠 外善知识来获得开悟或解脱无有是处,还应认识口己心的本性就像密法里面所 讲的一样,首先要依靠外在的善知识,他们的开示或指点肯定需要,但最关键的 是自己内在的认识或悟性,这更重要所以我经常跟智悲学校的学生说:要老师天大都守着你,这是不可能的,自 C应该有自知之明,一定要有自觉性佛陀在有关经典里也说:自C是自C的怙 主其实,人口己守护自己、口己观察口己是最好的的确,智者有口我控制或 口我酮悟的能力,而愚者完全要依靠别人來维护,没有別人的支持和教导,很快 就会掉落下去对在座很多道友来讲,外在善知识非常重要因为,若没有依靠好的上师和 道场,完全依靠自己的能力,身处人城市当中,外在的诱惑特别可怕,自己的防 护能力又极其薄弱,这样想守住自己的清净心,就有一定的困难我以前看过宗萨钦禅仁波切的开示,他说:美国纽约的人磕j百个头和尼泊 尔的人磕十万头的功德一样,为什么呢?因为美国人特别忙,每天很多人都要上 班十二小时,甚至十八小时,而尼泊尔的人很清闲,在这么忙碌的时间中,空出 一段时间来修行,其功徳自然就很大。
其实,这就像佛陀时代的比丘守持二百五十条戒,跟末法时代的比丘守持一 条戒的功德无二一样为什么呢?因为那个时候生活很清净,没有那么多外在事 物的吸引或诱惑,而现在人的环境诱惑太多了,自然在环境越來越恶劣、修持越 來越艰难时,认真守戒、修行的功德就很大正因为末法时代无比浊恶,我们就 耍在一个清净的道场或环境里,依靠外在善知识来守护自己的心相续,这样就不 会有大的困难但最大的困难,若没有正知正念,在特别恶劣的群体中要自我醒悟,也不是 那么容易的事情作为佛教徒,在有因缘、有机会时,一定不要徒有形象,而应 在内心深处有所体悟比如学中观,就要把中观所讲的内容悟到,即一定要懂得 它;学密法和修加行也是一样,它们的重要性和真正的含义,内心一定要了解, 乃至与法融为一体若能如此,不管任何一个环境,都不容易或不可能动摇你的 心从以前的历史事件中也看得岀来,有些人因为已经把外在的教育跟自己的心 相续融合在一起,所以无论遇到任何运动、学潮,自己的心始终不会改变而有 些人的信仰很表面,或者说只是外在的形象,在遇到一点点风吹草动时,马上就 会随波逐流所以,修行要禁得起外境的考验,内在一定要有证悟空性的境界(即 内善知识),这非常重要!这次讲《般若摄颂》,相信个别道友依靠前世的善根,即生中诸佛菩萨的加持, 最终已经懂得了它的殊胜与深奥。
这样以后,在有生之年乃至生生世世当中,就 不可能轻易舍弃这种境界若很表面,觉得很好奇,或者有一种欢喜心,就像听 故事一样,那在遇到外在强大的诱惑,或口己出现违缘时,就无法转为道用过去未来十方佛,道皆般若非余者,此度是入大菩提,光灯日轮胜导师可能有人会想,或有这样的疑问:外面的诸佛菩萨或具有法相的上师是善知 识,这是众所周知、共同承认的,但你们说般若波罗蜜多是善知识,它是远离四 边八戏的空性,一种不可思议的境界,怎么会成为善知识呢?善知识应该有眼有 鼻,怎么空性变成善知识呢?下面就回答这个问题刚才讲了,依靠上师等的大乘玄妙开示,最终自己获 得善妙的果位,所以他们是善知识或引导者其实,般若也是真正的善知识为什么呢?因为,过去出世的拘留孙佛、迦叶佛等无量无边佛陀,未来出1比 的弥勒佛、胜解佛等无边无际的佛,以及现在在十方刹土中已经示现成佛、正在 宣说妙法的无数佛陀,他们的道全部是般若波罗蜜多,也就是说般若空性《人般若》里面也说:以般若波罗蜜多为母,以方便为父还说:三世一切 诸佛皆学般若波罗蜜多,最终究竞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可见,一切佛全部依靠 般若成就,除此之外根本没有其他办法在世间当中,学文学艺术、科学技术等的人相当多,但有没有依之成佛的呢? 没有。
如果有,爱因斯坦、荣格等科学家、理论家、思想家早就已经成佛了可 是他们研究一辈子,最终述是以凡夫的身份离开人间有时候我这样想:现在世间很有名的人,或对人类社会具有巨大贡献者,虽 然他们对人类创造了很多财富,应该说做了一些有实际利益的事情,但因没有学 般若,离开世间以后就会变成一般的众生,不可能有进步,所以学般若很重耍!为什么没有依靠般若波罗蜜多,任何人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都不可能获得 圆满正等觉的果位呢?因为,只有通达等净无二或现空无二的智慧,才有成就佛 菩萨果位的机会一切如来也讲:对步入大菩提者来说,般若波罗蜜多这一智慧可以用以下儿 种比喻来说明:宣示人无我如同光明,宣示法无我如同明灯,宣示世出世间一切 法如同太阳,宣示获得一切智智的因如同殊胜导师佛在《大方等大集经》里也说:“般若波罗蜜力故,疾得佛道自然道,一切 智道如来道因此,只要依靠般若波罗蜜多的道,或依靠它的威力与加持,很 多人都会得到涅槃的果位所以,我们在即生中学般若空性很有意义和价值以前,我去过厦门大学、北京大学等高等学府,应该说里面的老师和学生都 很聪明,可以说各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