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课题结题报告格式新编

上传人:象****善 文档编号:235900944 上传时间:2022-01-0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课题结题报告格式新编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22年课题结题报告格式新编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2年课题结题报告格式新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课题结题报告格式新编(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马上删除。资料共共享,我们负责传递学问。课题结题报告格式对于一个科研课题来说,撰写结题报告是课题争辩的最终一个程序。结题报告如何撰写呢?尽管争辩方法各有不同,具体的撰写因而也各有所异,但是,从其基本的格式来说,它们还是有肯定的规律可循的。就其结构而言,教育争辩报告的一般结构是:1.争辩报告的题目争辩报告的题目就是课题的争辩报告。如“学校三班级数学思维力量教育报告”;“成功教育试验报告”;“和谐教育试验阶段性成果争辩报告”;“学校语文教学思维教育试验报告”;“利用电教媒体优化课堂结构,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学校课堂教学TET模式试验报告”等等。一般在题目下

2、面都应当写清楚课题争辩组或课题争辩报告撰写人姓名。2.争辩问题的提出问题的提出实际上就是争辩报告的开头部分,有如“引言”的功能。这部分主要内容是写清楚这一课题的争辩目的、争辩背景、价值和意义,以及这一课题目前在国内外争辩的主要成果、现状,争辩这一课题估计所要解决的问题以及争辩理论框架。在这一部分还要分析清楚争辩假设是什么,假设用语是否明确、是否具有可检验性,对课题假设要进行充分的论证,当然可以参考课题立项申请报告中的有关内容。3.课题争辩的方法在这一部分主要写明进行这一课题争辩所选用的方法。包括:(1)依据课题的特点,选用何种争辩方法。(2)争辩对象(即样本)的取样方法、数量(即容量)、条件(

3、即争辩前所具备的水平)。要求取样方法科学,样本容量合适且具有代表性。(3)依据所选用的争辩方法确定争辩设计。(4)明确操作定义。即对课题争辩中所涉及的相关概念给出明确的定义或解释,使争辩更具有可操作性。(5)对争辩的变量给出明确、具体的测量方法和统计检验方法。(6)对课题争辩的无关变量给出把握方法。(7)课题的具体实施程序。即争辩时间和步骤。4.争辩的结果“课题争辩成果”这个部分是整篇结题报告中最为重要的部分。一个结题报告写得好不好,是否能全面、精确地反映课题争辩的基本状况,使课题争辩成果具有推广价值和借鉴价值,就看这部分的具体内容写得如何。一般说来,这部分的文字内容所占的篇幅,要占整篇结题报

4、告的一半左右。“课题争辩成果”这个部分内容的表述,要留意三个问题:第一,不要只讲实践成果,不讲理论成果。 一个结题报告的争辩成果,应当包括理论成果和实践成果两个部分。不少的结题报告,是这样陈述争辩成果的:我们通过争辩,开设了几节公开课、观摩课,发表了多少篇论文,获得那一级奖,在CN刊物和那些汇编上发表了几篇文章,有多少同学参与什么竞赛获得了那些奖项。或者是,通过争辩,同学的学习成果和学习力量获得了哪些提高,教师的科研水平得到了哪些提高等等。这些是不是争辩成果?是成果。但仅是属于实践成果。一篇结题报告,单单这样陈述,是远远不够的。由于这样的陈述,别人无法从你们的争辩成果中学习到什么,这样的争辩成

5、果没有什么借鉴推广价值。具有借鉴价值和推广价值的,往往体现在理论成果部分。有的同志认为,我们的课题争辩没有什么理论成果。其实不然。我们所说的理论成果,就是我们通过争辩得到的新观点、新生疏,或者新的策略、新的教学模式等等。这些新观点、新生疏、新策略、新模式,又往往与我们在“争辩目标”或“争辩内容”中所确定了的要达到的成果亲密联系。例如,有项争辩阅读教学的课题所确定的争辩目标是:要通过争辩,“建构具有主体性、开放性、实效性、体验性、制造性的自主探究、激励成功的阅读教学新模式,争辩探讨该模式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基本操作程序和常用操作程序以及操作该程序的有效开放和运作的基本教学策略”。那么,在“争辩成果

6、”中,具体陈述所建构的新模式是什么,以及基本原则、操作程序、基本教学策略等。这些就是争辩的理论成果,这样的争辩成果才有借鉴和参考的价值。其次,争辩成果的陈述不能过于简略。有些课题在争辩过程中,撰写出多篇学术论文。这些学术论文,就是课题争辩的部分主要成果。在结题报告“争辩成果”部分,要将这些论文的主要观点提炼、归纳进去。有的结题报告是这样陈述所取得的成果的:争辩成果详见什么什么论文。只是这样的陈述是不行的。假如一个课题分为几个子课题来争辩,在结题报告的成果表述中,也要将这几个子课题争辩的成果进行提炼、归纳。在提炼、归纳时,应留意不要只是简洁地排列这个子课题的主要成果是什么,那个子课题的主要成果是

7、什么,而应融会全部子课题的主要争辩成果,归纳出几点。同时也应留意这些子课题的争辩成果必需体现所确定的争辩目标。者、原出处全部。第三,有关课题的争辩经验或争辩体会不要在“争辩成果”这个部分来陈述。一般说来,一个争辩课题在通过结题验收以后,课题组还需要进行总结。这个总结,就要总结课题争辩的经验,谈及争辩的体会。而在结题报告中,就不要陈述这两个方面的内容。(试验)课题争辩的结果是争辩报告的主要部分内容。这一部分要求客观、真实地对争辩的材料和数据进行分析,既要有定性分析,也要有定量分析。定性分析,实际上就是对搜集到的资料进行归纳分析和规律分析,因此,在定性分析时要避开争辩者主观推断,以陈述争辩所取得的

8、事实为主。这样的目的是把读者的留意力引到下一部分对这一争辩结果的争辩中去。对定性分析的信度检验可以用公式计算:(n为对同一内容加以分析的争辩人数)。在定量分析过程中,应当把争辩过程中所取得的有关数据经过统计、分析、检验后的结果列出来,能以图表的形式表示的,应当尽可能地用图表的形式表示,并且图表要求清楚、合理,使读者一目了然。在定量分析中,主要是计算数据的平均数、中数和众数,推断数据的集中趋势程度;计算方差、标准差和变异系数,以推断数据的离散程度;计算标准分数以推断争辩对象在群体中所处的相对位置;计算相关系数用以推断两个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程度;运用统计检验,解析和鉴别争辩的结果。关于数据的检验分

9、析,主要有:z检验(适用于大样本容量的显著性检验,即容量大于30,它是用正太分布理论来推论差异发生的概率,从而推断两个样本平均数的差异是否显著或者推断样本与总体平均数的差异是否显著);t检验(适用于小样本容量的差异显著性检验,即容量不大于30,与z检验一样,它是推断两个样本平均数的差异是否显著或者推断样本与总体平均数的差异是否显著);f检验(用于对多参数进行假设检验);检验(适用于计数数据的检验,用来推断争辩结果与理论假设的期望值之间的差异)等等,对于各种检验的方法可参考有关教育统计分析书籍。对于那些不是数据的结果,但对争辩结果很有价值的资料,如争辩对象的行为表现等也要在这一部分里列出。5.争

10、辩部分这一部分就是对有关数据的统计结果进行说明,阐明这些数据说明白什么,并分析和评价争辩的结果和意义。在这里可以阐述个人对争辩的结果的见解或观点。6.结论部分结论部分就是对所争辩的问题或课题假设给出一个答案,要求简明扼要。在这一部分中也可以对争辩中有待于解决的问题赐予指出。7.参考资料和附录在这一部分,可以对争辩报告中所引用的或者是提到的资料注明其出处来源,以备读者进行查对。参考资料的排列格式一般是:假如是期刊资料,则注明作者姓名、文章标题、刊名、刊号。假如是书籍资料,则注明作者姓名、书名、出版社名、出版时间、页码等。结题所需的材料教育科研结题是整个课题争辩的工作总结、是对争辩成果的鉴定。对一

11、个教育科研课题的结题工作,需要哪些材料呢?一般需要预备如下材料:1.结题申请报告;2.课题立项申报报告;3.课题立项批复通知;4.课题争辩的阶段性总结;5.课题争辩终结性结题报告;6.附件:(1)课题成果;(2)课题的有关争辩材料等。批阅结题材料在收到课题提交的结题材料后,即由专家组对结题材料进行批阅,一般而言,专家组主要是审核材料中对课题的争辩状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课题的选题意义如何;(2)课题的争辩设计是否科学、合理;(3)课题的争辩过程,包括管理过程是否科学;(4)课题的争辩方法是否正确,特殊是有关变量的投放、把握、资料和数据的收集是否科学、充分等;(5)课题的争辩成果

12、如何,特殊是有无充分的数据、资料加以说明和论证所取得的成果,包括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课题争辩成果的价值如何等;(6)课题争辩的特点有哪些?(7)课题争辩还存在哪些问题,对课题的进一步争辩有什么建议等。专家组在完成上面几个方面的工作后即可要求召开结题论证会议。专家组一般应在开结题论证会前一个星期对材料进行批阅。结题论证会议议程一般如下:1.专家组听取课题小组对课题争辩的简要说明或简要介绍,也可以对结题材料进行进行补充说明。2.如有必要专家组也可以进行听课或到有关科室查阅核实有关数据,也可以召开小型教师、同学座谈会、听课等。3.在专家组完成听课或召开小型座谈会,听取课题组简要介绍后,就可以要求课题组就课题争辩的有关问题进行答辩了。4.在完成答辩会后,专家组召开会议,进一步争辩对课题成果的评价。5.专家组向课题组公布及提交对课题争辩成果的评价结果,专家组的评价结果可以作为课题争辩的成果认证依据,也可以作为有关科研评奖依据。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