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你学踏实吗?玩痛快吗?孩子你学踏实吗?玩痛快吗?今天,我又重新读了《我们那时候》这篇,结合近段时间发生的、看到的和想到的事情,假设有所思、感慨良多前几天,看到上初中的小外甥在学习,一会摸摸这儿、一会摸摸那儿,心不在焉的过了一会,我说,“亮,先不要学习了,玩一会或者看会电视都可以,要学就学的踏实、要玩就玩个痛快〞,记得,我不止一次重复这些话了,尤其是:“要学就学的踏实、要玩就玩的痛快〞,我希望的是,虽然我不断的说,但哪怕有一次孩子听到心里了、领悟了,一次也就够了但太多的时候,孩子以为我们大人要求的就是“学习、学习、再学习〞,哪怕是装装样子,孩子认为家长看到他是坐在书桌前就是平安的而看电视条件反射的心中不那么痛快、安心,生怕看到正尽兴时,家长要求:“还不快去好好学习,就知道看电视〞,究竟是谁的问题?我再想,为什么孩子会学的三心二意、玩的又那么六神无主?回想我小时候,家中兄妹三个,我排行老二,或许是孩子多、家长也没有什么文化,我们就处于“散养〞的状态,“功课做完了、尽情的欢乐〞,每年到夏、秋季节农忙时,妈妈总说:“赶快帮家里把花生摘了,功课自己找时间做〞,每到这时,心里甚是委屈与紧张,于是到了晚上不用谁来催,抓紧时间、聚精会神的做功课,效率照样杠杠的,怕完不成作业老师批评呗!现在想想,仍旧一片美好与留恋啊--我那无忧无虑、其乐无穷的童年!那时候,我的同伴们大局部还都比拟穷,读的课外书根本就是“阅读〞和“语文〞,还总是一遍一遍的读,记得最深刻的事,一篇《》的,我读了很多遍,每一遍还都感动的稀里哗啦,还总是产生许多的梦想,想着想着哭着或幸福滴睡着了,偶买噶,那时候我也不知道是咋啦?玩的东西根本也都是自创,因陋就简、就地取材。
鸡毛、塑料袋、铜钱制作毽子;红薯瓤做大绳、揉的尘土飞扬;自己用旧布料缝沙包,里面装过大米、小米、玉米、大豆、麦子,有时还有麸皮;捡人家盖房子的石子玩抓石子游戏,天天练习,比吃饭都认真,一副要战败天下成为无敌手的阵势;连夏天的别人吃剩下的冰糕棍都是宝贝,我曾满大街的找,也曾等着别人吃完丢地上走远了我再屁颠屁颠的捡起来当年我怎么就那么“傻〞,却又那么的快乐总之,那时的我们,变着把戏的“玩〞,变着把戏的“疯〞,总有“捣〞不完的蛋、总有想不完的“创意〞,也总有许多天马行空、不切实际的想法和做不完的“梦〞反正,直到“疯〞到,“你妈叫你回家吃饭了〞反正,“功课〞是自己的、“学习〞是自己的、“游戏〞是自己的、“时间〞是自己的、“人生〞也是自己的.正因为是自己的,所以只能依靠自己没有人去催促你完成作业,或者再“有情调〞的给你买个玩具啥的,要怎样完成这“短暂〞的一生,你自己来设计、去思考吧!所以,虽然那时年纪小,但我时常“可笑〞的思考很多问题,甚至想过到现在我还在反复思考的深刻问题:“我这一生究竟要怎样的度过〞“我活着是为了什么〞,境界估计和“我是谁〞“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差不多吧快乐的童年〞都是一样的。
而现在孩子们的童年也有许多的相似之处,“铺天盖地〞、“来势汹汹〞的玩具、绘本,但静下心来、反复研究、研读的孩子却不是很多;“形式多样〞“眼花缭乱〞的媒介、信息,但客观思考者少,随波逐流、人云亦云、看热闹不嫌事儿大的却不在少数难道是物质生活的富足引起了精神世界的匮乏?现在很多的时候,我会比拟严厉的告诉孩子要有自己的想法、创意,要动脑筋不要总是依赖大人给你讲解作业,一定要养成“独立思考〞“反复推敲〞的习惯,如果一个学生的“学习习惯〞“思考能力〞都没有,总是依靠老师或是家长讲解,当时听懂了、也做对了,但在遇到相同类型的题,不知道举一反三、触类旁通,那么就像是刚离了学步车的孩童一样,仍然没有“独立行走〞的能力!久而久之,因为你没有“思考〞习惯,总想着会有人替你“想〞、替你“做〞、帮你“解决〞,那么,学习时的“三心二意〞“六神无主〞“囫囵吞枣〞“心不在焉〞就变成了习惯成自然的事情了到最后,学也没有学好,“玩〞也玩的那么拖泥带水、那么不彻底!李大钊曾这样教育他的儿女:要学就学个踏实,要玩就玩个痛快我想,我的童年就是这样度过的真的、真的希望我的孩子们、我们的下一代,也能真正的度过一个健康、快乐、轻松、单纯的童年。
有这种美好而幸福的童年记忆,将成为你一生的财富,伴随终老 3 /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