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必修四知识点梳理

上传人:1821****697 文档编号:235756974 上传时间:2022-01-06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语文必修四知识点梳理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高一语文必修四知识点梳理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高一语文必修四知识点梳理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高一语文必修四知识点梳理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高一语文必修四知识点梳理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一语文必修四知识点梳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语文必修四知识点梳理(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一语文必修四知识点梳理【导语】 高中阶段学习难度、强度、容量加大,学习负担及压力明显加重,不能再依赖初中时期老师“填鸭式的授课,“看管式的自习,“命令式的作业,要逐步培养自己主动获取知识、稳固知识的能力,制定学习方案,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今天xx高一频道为正在拼搏的你整理了高一语文必修四知识点梳理,希望以下内容可以帮助到您!【篇一】 1)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谨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念奴娇赤壁

2、怀古) 2)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定风波) 3)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英雄泪?(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4)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

3、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5)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醉花阴 6)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单独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声声慢 7)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

4、在也。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篇二】 通假字 一、指出以下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与不?(“不通“否,表疑问语气) 2、拜送书于庭。(“庭通“廷,朝廷) 3、召有司案图。(“案,通“按,审察、观察) 4、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缪通“穆) 5、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孰通“熟,仔细) 6、不顾思义,畔主背亲(“畔通“叛,背叛) 7、武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数日不死。(“旃通“毡,毛织的毡毯) 8、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去通“弆,收藏) 9、空自苦亡人之地。(“亡通“无,没有) 10、信义安所见乎?(

5、“见通现,显现) 11、法令亡常(“亡通“无,没有) 12、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亡通“无,没有) 13、武父子亡功德(“亡通“无,没有) 14、因泣下霑衿,与武决去。(“霑通“沾,沾湿。“衿通“襟,衣襟。“决通“诀诀别,辞别。) 15、请毕今日之驩,效死于前。(“驩通“欢,欢聚) 16、前以降及物故。(“以通“已,已经) 17、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禽通“擒,逮捕,拘押) 18、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员通“圆,直径;“尊通“樽,酒杯) 一词多义 二、解释指定词的词义。 负:秦贪,负其强。(倚仗,凭借)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使承当)

6、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辜负,对不起)廉颇闻之,肉袒负荆。(背着) 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违背) 使: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派)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出使) 乃使其从者衣褐(让)大王乃遣一介之使(使臣) 单于使使晓武(派)(使者) 引: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援引,引用)左右欲引相如去(牵,拉) 相如引车避匿(牵,拉;引申为调转)引赵使者蔺相如(引见,延请) 徒: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白白地) 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只,只不过) 幸:大王亦幸赦臣(幸好,侥幸) 而君幸于赵王(宠幸) 以:以勇气闻于诸侯(凭)愿以十五城请易璧(用,拿) 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而,连词)那么请立太子

7、为王,以绝秦望。(用来) 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因为) 固: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固请(坚决,坚持,执意)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稳固)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顽固,固执) 而戍死者固十六七(本来) 秦孝公据崤函之固(巩固,特指地形险要和城郭巩固,易守难攻。) 观:观太学(观摩学习)大王见臣列观(殿堂)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景象)玄都观里桃千树(道士庙) 启窗而观(看) 征:公车特征拜郎中(征召)咸怪其无征(证明) 挟天子以征四方(征伐)岁征民间(征收) 因:因人京师(连词,表顺承关系,于是,接着) 振声激扬.伺者因此觉知。(介词,由,从) 君因我降,与君为兄弟(介词,通过) 久之

8、,单于使陵至海上,为武置酒设乐。因谓武曰(介词,趁、乘机) 因泣下沾襟,与武决去。(就、因此,连词,表示顺承)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前谢罪(介词,通过、经由) 以: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师(以:在的时候) 匈奴以为神(把) 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因为) 相如度秦王特以诈佯为予赵城(用) 今以秦之强而先割十五城予赵(凭) 乃:十年乃成(才)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竟然、却) 遂乃研核阴阳(就)政通人和,百废俱兴,乃重修岳阳楼(于是) 辟:连辟公府不就(征召)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通“避,躲避) 唇吻拿辟仁开,翻开)辟病梅之馆以贮之(开辟,开设) 辟邪说(排除,驳斥)疆土之新辟者(开垦)

9、 制:其牙机巧制(制作,构造)秦有余力而制其弊(制服,控制) 吴起赵奢之伦制其兵(统率,指挥)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规模) 古今异义词 三、解释以下加横线的古今异义词在句中的意思。 1、拜为上卿(被授予官职) 2、欲勿与,即患秦兵之来(忧虑,担忧) 3、请以咸阳为赵王寿(向人敬酒或献礼) 4、请指示王(指给看) 5、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离开)(亲人,包括父母和内外亲属) 6、于是相如前进击(上前进献) 7、布衣之交(平民) 8、传以示美人及左右(指秦王的嫔妃)(指近臣和侍从) 9、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扬言,到处说) 10、汉亦留之以相当。(抵押) 11、闻汉天子甚怨卫律(痛恨) 12

10、、皆为陛下所成就。(栽培,提拔) 13、我丈人行也。(老人,长辈) 14、欲因此时降武。(趁这时) 15、独有女弟二人(妹妹。今一般不连用。) 16、且陛下春秋高(年纪。今义:春秋战国时期或指季节。) 17、武等实在(古义:确实存在。今义:老实、老实。) 18、稍迁至移中厩监(古义:渐渐。今义:稍微。) 19、既至匈奴,置币遗单于。(财物) 20、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正当、适逢) 21、兄弟亲近,常愿肝脑涂地(亲近的侍臣) 22、公车特征拜郎中。(特地征召) 23、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栽培,提拔) 24、扶辇下除,触柱折辕。(殿阶) 25、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不

11、应召) 26、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官吏初到任) 27、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不应荐) 词类活用 四、指出以下加点词的词类活用情况并解释。 1、舍相如广成传舍(舍:名词作动词,安置住宿) 2、左右欲刃相如(刃:名词作动词,用刀杀) 3、乃使从者衣褐(衣:名词作动词,穿) 4、而相如庭斥之(庭:通“廷,名词作状语,在朝廷上) 5、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间:名词作状语,从小路) 6、完璧归赵(完:使动用法,使完整) 6、秦王恐其破璧(破:使动用法,使破碎) 7、宁许以负秦曲(负:使动用法,使承当) 8、毕礼而归之(归:使动用法,使回去) 9、且庸人尚羞之(羞:意动用法,以为羞耻

12、) 10、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先:意动用法,以为先;后:以为后) 11、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严:形容词作动词,尊重) 12、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宽:形容词作动词,宽待) 13、单于壮其节(壮: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壮,认为壮。) 14、常能为汉伏弩射杀之(弩:名词作状语,用弩弓) 14、缑王等皆死,虞常生得。(生得:被活捉) 15、虽蒙斧钺汤镬,诚甘乐之(乐: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 15、欲因此时降武(降:使投降) 16、空以身膏草野,谁复知之!(膏:使动用法,使滋润肥美) 17、反欲斗两主(斗:使动用法,使相斗) 18、单于愈益欲降之(降:使动用法,使投降) 19、人生如朝露,何久自苦

13、如此!(苦:形容词作动词,折磨) 20、天雨雪(雨:名词作动词,下) 21、羝乳乃得归(乳:名词作动词,生子) 22、杖汉节牧羊(杖:名词作动词,执,拄) 23、武能网纺缴,檠弓弩(网:结网;檠:用檠矫正) 24、惠等哭,舆归营(舆:名词作动词,抬,扛) 25、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奇:认为奇) 26、宦官惧其毁已,皆目共之。(目:递眼色) 特殊文言句式 五、指出以下句子的文言句式。 1、廉颇者,赵之良将也。(判断句) 2、宦者令缪贤曰:“臣舍人蔺相如可使。王问:“何以知之?(宾语前置,以何) 3、和氏璧,天下共传宝也。(判断句) 4、我为赵将。(“为,是,判断句) 5、夫赵强而燕弱,

14、而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于,被,被动句) 6、设九宾于廷(“于廷,介词结构后置) 7、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见,被,被动句) 8、求人可使报秦者。 9、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判断句) 10、大王见臣(于)列观。(省略介词“于) 11、送匈奴使留在汉者。(定语后置,留在汉的匈奴使) 12、为降虏于蛮夷。(介词结构后置,“于蛮夷) 13、何以汝为见?(宾语前置句和介宾倒置句,“以何见汝为) 14、子卿尚复谁为乎?(宾语前置句,“子卿尚复为谁乎) 15、何以复加。(宾语前置句,“以何复加) 16、信义安所见乎?宾语前置,(您对汉朝的)信义表现在哪里呢? 17、缎王者,昆邪王姊子也。(判断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