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年级化学必修一说课稿范文

上传人:痞*** 文档编号:235724332 上传时间:2022-01-06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年级化学必修一说课稿范文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高一年级化学必修一说课稿范文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高一年级化学必修一说课稿范文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高一年级化学必修一说课稿范文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高一年级化学必修一说课稿范文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一年级化学必修一说课稿范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年级化学必修一说课稿范文(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一年级化学必修一说课稿范文【导语】有时候,洒脱一点,眼前便柳暗花明;宽容一点,心中便海阔天空。身边的世界往往比我们想象的要睿智与宽容。心存感谢,永不放弃!即使是在最猛烈的风雨中,我们也要有抬起头,直面前方的勇气。因为请相信:任何一次苦难的经历,只要不是消灭,就是财富!xx高一频道为你整理了高一年级化学必修一说课稿范文希望对你有帮助! 【一】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要说课的内容是离子反响,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程序设计四个方面对本节课作如下说明:地位与作用: 本节课是人教版化学必修1,第二章,第二节的第一课时的内容。本节是学生认识离子反响和离子方程式的起始课。从教材的体系看,它是初中

2、学习溶液导电性实验、酸碱盐电离知识的延续和深化,又是学习电解质溶液理论知识的根底,所以从体系看起承上启下的作用。从研究方法看,它是研究化学反响分类方法的补充以及从本质分析化学反响的必备技能,是中学生现在及至以后学习化学、从事化学专业的知识和能力的重点。 2.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A.了解电解质的概念; B.引导学生能够从电离的角度概括出酸,碱,盐的本质; C.使学生了解到电解质在溶液中所起反响的实质。 (2)能力目标: 通过演示实验和动画模拟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概括能力 (3)情感目标: 激发探索研究物质和理论的兴趣,在探究过程中进行一丝不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的教育,引导学

3、生透过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 3.教材的重,难点: (1)重点:理解电解质,电离的定义,会用电离方程式表示物质的电离过程,从电离角度概括出酸,碱,盐的本质。 (2)难点:用电离方程式表示物质的电离过程,对酸,碱,盐本质的理解。 古希腊生物家普罗塔弋说过这样一句话:“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把需被点燃的火把。根据新课改要求,我们在教学时必须特别注意这一点,即不能将学生当作容器来对待,在确定教学方法时,必须遵守叶圣陶先生“教是为了不教的训令,结合教材及学生的实际准备采取以下教学方法: 本节课主要采用问题探究法,即以问题为切入口,追踪变化的本质,解释疑惑。它有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4、探究问题的能力。采用这种方法意在渗透探究问题的方法,为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创造必要的条件。限于新高一学生的能力,本节课主要以启发性教学、计算机辅助教学为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 学生正处在16、17岁的年龄阶段,好奇心较强,兴趣不太稳定,逻辑思维正在日趋开展中,在知识学习上仍需借助感性材料的支持的诸多特点。 充分运用实验和多媒体教学手段,尽可能增加实验可见度,加强感性认识;利用计算机软件的动画模拟实验,引导学生进行全面观察,理解微观本质。 1.提出问题,引导探究 演示溶液导电性实验,观察分析,同时展示多媒体教学软件,从微观领域明确溶液导电的本质-溶液中存在自由移动的离子。 在此根底上,介绍

5、氯化钠,*钾,氢氧化钠等固体分别加热至溶化后能导电,这样很顺利的引出电解质的概念。 然后通过介绍氯化钠在水中的溶解和电离,引出氯化钠电离方程式的书写,以及HCl、H2SO4、HNO3三种酸的电离方程式,从电离的角度得出酸的定义。最后安排“思考与交流活动,引导学生从电离的角度概括出碱和盐的本质。 2、通过上面的讨论,使学生了解到电解质在溶液里所起反响的实质是离子之间的反响后,即可很自然地 转入到对离子反响的讨论。 3、稳固练习,理解内化 能够很快地区分出那些物质是电解质,能够正确地书写电离方程式,能够运用定义区分出酸,碱,盐。 4、布置作业,应用迁移 结合本节知识,课后讨论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6、 【二】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要说课的内容是离子反响及其发生的条件,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程序设计四个方面对本节课作如下说明: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本节课是人教版化学必修1,第二章,第二节的第二课时的内容。第一课时主要对电解质,酸,碱,盐的电离本质做了详细的讲解。本课时是在上一节的根底上进行的,是整个第二节的重点和难点局部。学好这一内容,能揭示溶液中化学反响的本质,为以后化学学习奠定根底。并且,要求学生熟练地书写离子方程式,是学生必须要掌握的一项根本技能。 知识目标: 1、掌握离子反响和离子方程式的含义。 2、学会正确书写离子方程式,认识离子反响及其发生条件的关键。 能力目标:

7、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训练学生科学方法,加深他们对所学知识 的理解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能通过现象看本质,找出事物变化规律。认识到事物变化过程既有普遍性又有特殊性。 1.3、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离子反响及其发生的条件,正确书写离子方程式。 难点:离子反响发生的条件。 2、说教法: 古希腊生物家普罗塔弋说过这样一句话:“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把需被点燃的火把。我觉得,我们在教学时必须特别注意这一点,即不能将学生当作容器来对待,在确定教学方法时,必须遵守叶圣陶先生“教是为了不教的训令,结合教材及学生的实际准备采取以下教学方法: 1、我将这局部知识的学习采用探究式

8、教学,由实验复习旧知识,引出新概念,由表及里地揭示反响的实质,使学生深刻地掌握离子方程式的定义。并通过关键词的点拔,稳固了定义的外延和内涵。 2、采用问题讨论式教学,使学生正确理解书中给离子方程式下定义“用实际参加反响的离子符号来表示离子反响的式子叫做离子方程式。从而得出书写离子方程式实际上是依据该物质在反响体系中的主要存在形式来决定写成离子形式,还是写成化学式,而不是用实际参加反响的离子的符号来表示。 3、通过实验让学生进行充分的讨论,顺利导出离子反响的本质和离子互换反响的发生条件,并对离子方程式有更深刻的理解。 3、说学法 由于此节课时面对的16,17岁的高中生,他们的形象思维在这一阶段还

9、是暂主导地位,所以在教学时,要充分考虑到这点,以直观形象实验教学为主,引导,启发学生思考,探索认清事物的本质。 在教学双边活动过程中,引导学生用旧知识为指路灯来探寻新知识,层层深入掌握新知识。使学生根底知识应该扎扎实实稳固。在学习过程培养了分析,比照,归纳,总结的能力。 这节课我尽可能用实验来引出问题,解决问题。目的在于使学生明确实验在化学学习中的重要性,使他们注重自己对实验的观察,分析,及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 4、说教学程序 1.离子方程式的概念及书写步骤的教学:本节课,我采用探索式的教学方法,首先让学生进行分组,做Na2SO4与KCl,BaCl2的实验,要求同学们在做这个实验的同时要认真观

10、察实验现象,并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给出合理的解释,让同学们进行充分的讨论,并写出化学方程式。根据同学们的讨论结果,引导学生得出Na2SO4与BaCl2反响的实质是SO4和Ba的反响,从而引出离子方程式的概念和书写步骤。 2.中和反响的实质:通过实验:NaOH,HCl的中和反响,和几组中和反响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引导学生得出中和反响的实质,从而加深对离子反响本质的认识。 3.最后有选择性的通过实验CuSO4和NaOH,Na2CO3和HCl的复分解反响,得出复分解反响发生的条件,生成沉淀,放出气体或生成水,这也是离子反响发生的条件。 【三】 各位专家、评委,各位老师,你们好! 我说课题目是物质

11、的分类,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说课:一、教材分析 本节教学内容位于新课标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一节物质的分类。物质的分类是新课程背景下化学教学的新内容之一,简单分类法及其应用更是伴随新课程而生的一个内容。课标中要求根据物质的组成和结构进行分类。在整个高中化学必修1和必修2中,本节课起到很好的承先启后、提纲挈领的重要作用。承前启后意味着学生通过对分类法的学习能够对以往的化学知识进行系统化的梳理,并且为今后将要学习的更为庞大的化学知识体系奠定重要的根底。而所谓提纲挈领那么是与新课程内容设置的方式改变密切相关。大家知道,新课程打破了以往教材中“族的概念,而是以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类别作

12、为知识编排的主线,就在这样一种新的教材内容编排体系下,掌握这种分类的方法,以类别的视角去研究化学就显得尤为的重要。 2.教学目标确实定及依据 根据化学课程标准,结合教材,本着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自主、全面、主动开展的原那么,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与技能 根据物质的组成、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掌握树状分类法、交叉分类法两种方法 (2)过程与方法 学会运用分类的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尝试自主学习,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分类在,生产社会中的作用,领悟分类在认识和研究化学物质中的意义,体会科学探究的价值。 3.教学重点:交叉分类法 教学难点:根据不同的标准进行分

13、类 课时安排:1课时 二、学情分析教学对象是刚上高一的学生,处于初高中过渡时期,生活经验和知识根底还很少。在初中化学的学习中,学生只是简单掌握了一些化学物质和化学反响。其实,初中阶段纯洁物、混合物及酸、碱、盐等的学习,就是物质分类方法的具体应用.但在思维上,学生正从直觉型经验思维向抽象型思维过渡,学生还没有把分类形成一种方法,没有形成化学学习的思想。本局部教学内容正好对初中化学中学习过的化学物质及反响进行总结和归纳,并进行适当的拓展和提高,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化学物质,进而掌握分类方法,形成分类观。 三、教法、学法分析本局部教学内容少,也很简单,如果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不仅学生没什么兴趣,就是教

14、师自己也觉得教之无味。而新课程理念下我们不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来教,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是一个设计者、组织者、指导者,学生处于主动地位,是学习的主角。所以本节课采用建构主义理论的指导下的“知识问题化、问题情境化的教学模式,在共享集体成果的根底上到达对所学知识比拟全面、正确的理解,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在采用的活动探究式教学中每一个活动以问题作为情境,采取多种小组活动,通过学生组内的合作与交流,不同小组间的交流与共享,问题得以解决,学生得出相应的结论。 四、教学过程设计 本节主要教学内容设计为三个模块,即分类的含义、分类的方法、分类的意义。 模块1:生活中的化学分类的含义(思维的发散阶段、分类方

15、法形成的感知阶段) 【问题情境】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学习中自觉地不自觉地运用分类法对我们身边的各种物质、用品进行分类。比方垃圾的分类。 【提出学习任务】在2分钟内尽可能多地写出你所知道的应用分类法的例子。讨论分类的意义。 【学生学习活动】1.1观看垃圾分类广告,尝试对垃圾进行分类; 1.2感受广告内容,认识分类及分类标准的重要性; 1.3举出生活中分类的实例,讨论生活分类的意义 设计意图:以生活垃圾分类作为切入点,让学生形成思维的发散,感受生活中的分类所带来的便捷,并且通过对大量对分类的感性认识上升到对分类标准的理性认识,为更好的解决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我们做好了铺垫。 模块2:从生活到化学分类的方法 【问题情境】拉瓦锡对元素是如何分类的? 【提出学习任务】任务1:对拉瓦锡元素表中已学过的元素进行重新分类; 任务2:对一组化学物质的探究分类 【学生学习活动】学生分组合作探究学习。学生分组汇报,学生的分类形式会有多种。体会到了分类的含义。 设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