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序员考试专题测练及答案(1)(1)(专项考练)

上传人:lili****2007 文档编号:235721557 上传时间:2022-01-06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89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程序员考试专题测练及答案(1)(1)(专项考练)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程序员考试专题测练及答案(1)(1)(专项考练)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程序员考试专题测练及答案(1)(1)(专项考练)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程序员考试专题测练及答案(1)(1)(专项考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程序员考试专题测练及答案(1)(1)(专项考练)(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温故而知新,下笔如有神近三下半年程序员考试专项试题训练及答案-下午卷试题一【说明】下面的流程图中有两个判断条件A0和B0。这些判断条件的各种组合情况如下表所示。表中Y表示相应的条件成立,N表示相应的条件不成立。每一列表示一种条件组合,并在列首用相应的序号来表示。【流程图】【问题1】当遇到哪几种条件组合时,流程图能执行“1i”?(写出相应的序号即可)1, 2本题考查程序模块处理流程设计的理解能力。针对流程图中的多个判断条件及其组合,给出流程图的各种输入数据方案,检查流程图的执行情况,这种方法实际上就是单元测试常用的白盒方法。一组输入数据方案就是一个测试案例。对于本题的处理流程,三个判断条件中有两

2、个是一样的,即只有两种判断条件。因此判断条件的组合共有4种。题中对这4种组合情况编制了序号。我们可以分别对这4种条件组合分析其执行流程的情况,见下表:因此,条件组合序号为1、2时,该流程将执行1i。【问题2】当遇到哪几种条件组合时,流程图能执行“2j” ?(写出相应的序号即可)2,4本题考查程序模块处理流程设计的理解能力。针对流程图中的多个判断条件及其组合,给出流程图的各种输入数据方案,检查流程图的执行情况,这种方法实际上就是单元测试常用的白盒方法。一组输入数据方案就是一个测试案例。对于本题的处理流程,三个判断条件中有两个是一样的,即只有两种判断条件。因此判断条件的组合共有4种。题中对这4种组

3、合情况编制了序号。我们可以分别对这4种条件组合分析其执行流程的情况,见下表:因此,条件组合序号为2、4时,该流程将执行2j。【问题3】当遇到哪几种条件组合时,流程图能执行“3k” ?(写出相应的序号即可) 1,3,4本题考查程序模块处理流程设计的理解能力。针对流程图中的多个判断条件及其组合,给出流程图的各种输入数据方案,检查流程图的执行情况,这种方法实际上就是单元测试常用的白盒方法。一组输入数据方案就是一个测试案例。对于本题的处理流程,三个判断条件中有两个是一样的,即只有两种判断条件。因此判断条件的组合共有4种。题中对这4种组合情况编制了序号。我们可以分别对这4种条件组合分析其执行流程的情况,

4、见下表:因此,条件组合序号为1、3、4时,该流程将执行3k。【问题4】该流程图共有多少条实际热行路径?4由于这4种执行的情况不同,即执行路径不同,因此,该流程图共有4条不同的执行路径。试题二【说明1】函数deldigit(char*s)的功能是将字符串s中的数字字符去掉,使剩余字符按原次序构成一个新串,并保存在原串空间中。其思路是:先申请一个与s等长的临时字符串空间并令t指向它,将非数字字符按次序暂存入该空间,最后再复制给s。【C函数】【说明2】函数reverse(char *s, int len)的功能是用递归方式逆置长度为len的字符串s。例如,若串s的内容为“abcd”,则逆置后其内容变

5、为“dcba”。【C函数】(1) strlen(s)+1(2) *(s+i),或si,或其等价表示(3) *(t+k),或tk,或其等价表示(4) len1,或len=1,或其等价表示(5) s+1,len-2本题考查C程序基本结构的理解和应用。根据说明1,在函数deldigit(char *s)中需先申请一个与s等长的临时字符串空间并令t指向它,因此空(1)处应填入“Strlen(s)+1”,其中,加1的原因是函数strlen计算s所指向字符串的长度时,没有包含串结束标志字符“0”。当然,申请比“strlen(s)+1” 更大的存储区也可以,只是没有必要。由于需要将非数字字符按原来的顺序存入

6、t所指向的存储区,所以空(2)处填入“si”,或其等价表示形式。最后再设置t所指向字符串的结束标志,即令tk = 0。在这里,空(3)处的tk写为tk+也可以,而写为tk+1或t+k则不符合整个代码的处理逻辑。函数reverse(char *s, int len)的功能是用递归方式逆置长度为len的字符串s,其中,以下代码实现了将s所指字符与串中最后一个字符交换的处理:ch=*s;*s=*(s+len-1);*(s+len-1)=ch;显然,当字符串的长度len小于或等于1时,无须进行交换,因此空(4)处应填入“len1”,或者“len=1”。若长度为1时也进行交换,逻辑上没有错,但是运算是冗

7、余的。试题三【说明1】下面代码的设计意图是:将保存在文本文件data.txt中的一系列整数(不超过100个)读取出来存入数组arr,然后调用函数sort()对数组arr的元素进行排序,最后在显示屏输出数组arr的内容。【C代码】【问题1】以上C代码中有三处错误(省略部分的代码除外),请指出这些错误所在的代码行号,并在不增加和删除代码行的情况下进行修改,写出修改正确后的完整代码行。 在说明1之后的C代码中有三处错误。第1个错误的源头在第14行对变量fp的定义上。FILE是预定义的一个结构体类型,在C语言程序中,必须通过定义FILE类型的指针变量和文件操作函数来访问外存文件。因此,第14行的代码应

8、为“FILE*fp;”。第2个错误位于第19行,函数fscanf与scanf函数的用法相同,以整型、浮点型和字符型格式控制方式读取文件中的数据时,需要在获取值的变量名前加取地址运算符号“&”,arrnum+等同于arrnum, num+=1,而数组元素arrnum的作用等同于一个变量,因此,该行的正确代码为 “fscanf(fp,d,&arrnum+);”。第3个错误位于第21行。根据函数sort的定义可知,调用函数sort时第一个实参应该为数组名或对数组元素取地址。因此,该行的正确代码为“sort(arr,num);”或者“sort(&arr0, num);”。【问题2】若分别采用函数定义方

9、式1、2和调用方式1、2,请分析程序的运行情况,填充下面的空(1)(3)。若采用定义方式1和调用方式1,则输出为“00000000”,若采用定义方式1和调用方式2,则(1)。若采用定义方式2和调用方式1,则(2)。若采用定义方式2和调用方式2,则(3)。(1) 输出为 “00000000”(2) 运行异常,无输出(或含义相同的叙述)(3) 输出为 “testing”关于函数get_str的两种定义方式,其区别在形式参数的类型不同,从而导致调用时对实参的要求不同。对于定义方式1,其函数首部为:void get_str(char*p),参数p是指针参数,因此,调用该函数时的实参应为指针,可以是字符

10、数组名、字符变量的地址或指针变量。在调用方式1中,正是以指针变量ptr为实参,此时,采用的参数传递方式为传值,因此,回到调用函数后,ptr的值并没有变(仍然为NULL),因此,输出为“00000000”。而在调用方式2中,是以指针变量ptr的地址为实参进行调用,开始执行函数get_str时,指针p指向的目标为变量ptr,但是调用了malloc函数后,重新为p赋值了,即p指向了其他存储区(串拷贝函数运行后,p所指区域的内容为字符串“testing”),p开始指向的目标变量ptr的内容没有变。由于是传值调用,所以回到main函数后,ptr变量的值并没有改变,因此,输出仍为“00000000”。对于

11、定义方式2,其函数首部为:void get_str(char*p),参数p是指向指针的指针参数,要求调用该函数时的实参为指针的地址,因此,对于调用方式1,以指针变量ptr为实参,与形参的要求不匹配,会导致运行异常,不能产生输出。而在调用方式2中,是以指针变量ptr的地址为实参进行调用,符合要求,因此在函数get_str中,*p即表示目标变量ptr,通过malloc申请到的存储区域首地址复制给*p,也就是令ptr指向了申请到的存储区域起始位置,串拷贝函数运行后,将字符串“testing”放入该存储区,最后回到调用函数main后,ptr指向的目标改变了,因此输出为“testing”。试题四【说明】

12、已知单链表L含有头节点,且节点中的元素值以递增的方式排列。下面的函数DeleteList在L中查找所有值大于minK且小于maxK的元素,若找到,则逐个删除,同时释放被删节点的空间。若链表中不存在满足条件的元素,则返回-1,否则返回0。例如,某单链表如下图(a)所示。若令minK为20、maxK为50,则删除后的链表如图(b)所示。链表节点类型定义如下:typedef struct Node int data; struct Node *next; Node, *LinkList;【函数】(1) Node(2) p-next(3) p-next(4) q-next(5) !delTag,或 d

13、elTag=0,或 delTag!=l 本题目考查c语言指针和动态链表的应用。函数DeleteList(LinkList L,int minK,int maxK)的功能是在L在含头节点的单链表L中删除大于minK且小于maxK的元素,因此除了头指针L以外,至少还需要两个临时指针,一个用于遍历链表中的元素,另外一个用于删除节点时重新链接节点,p和q就起这样的作用。空(1)处用于定义指针变量p和q,由于p和q之前已经有“*”,因此,空(1) 处应填入“Node”,若填入“LinkList”,则p和q为指向指针变量的指针变量,此后对它们的使用方式就不正确了。由于链表中的元素已经按照升序排列,所以在第

14、一个大于minK的元素之前都可以令指针一直沿着指针链后移,即“q=p;p=p-next”,直到p指向第一个大于minK的元素节点为止,在此过程中,q始终指向p所指节点的前驱。因此,空(2)处应填入“p-next”。删除节点的处理由以下代码完成:if(p-datanext=(3);free(p); p=(4);delTag=1;当p指向需要被删除的节点时,q正好指向其前驱节点,如下图(a)所示,因此,“q-next=p-next”就可以将p所指节点从链表中删除,如下图(b)所示:函数调用“free(p)”将p所指节点的空间释放(由系统回收)。因此空(3)应填入“p-next”。此后,应再令p指向

15、下一个需要被删除的节点,即空(4)应填入“q-next”。delTag的作用是判断链表中是否存在满足删除条件的节点,因此根据题目的描述,空(5) 处应填入“!delTag”,当delTag的值保持为0时,说明链表中不存在满足删除条件的节点。试题五阅读以下说明和C+代码,将应填入(n)处的语句或语句成分写在答题纸的对应栏内。【说明】某数据文件students.txt的内容为100名学生的学号和成绩,下面的程序将文件中的数据全部读入对象数组,按分数从高到低进行排序后选出排名前30%的学生。 【C+代码】(1) int Student(2) void Student(3) getCredit()(4) getCredit()(5) new Student(6) SortStudent ss本题考查C+语言程序设计的能力,涉及类、对象、函数、访问控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网络工程师认证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