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练题河南郑州中原区初中语文教师招聘考试考练专题及答案B卷(提升版)

上传人:lili****2007 文档编号:235719969 上传时间:2022-01-06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0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测练题河南郑州中原区初中语文教师招聘考试考练专题及答案B卷(提升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测练题河南郑州中原区初中语文教师招聘考试考练专题及答案B卷(提升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测练题河南郑州中原区初中语文教师招聘考试考练专题及答案B卷(提升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测练题河南郑州中原区初中语文教师招聘考试考练专题及答案B卷(提升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测练题河南郑州中原区初中语文教师招聘考试考练专题及答案B卷(提升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测练题河南郑州中原区初中语文教师招聘考试考练专题及答案B卷(提升版)(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温故而知新,下笔如有神最近两年河南郑州中原区初中语文教师招聘考试专项考题训练及答案B卷(时间120分钟,满分100分) (一)一、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32分)1、 请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4分)(1)“不好,炸弹来啦!”顷 刻间,他们全逃散了。(2)历史、现实,在雨中融合了,融成一幅悲哀而美丽、真是而荒谬 的画面。(3)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zu 。(4)公输盘之功械尽,子墨子之守y 有余。2、下列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2分)A、睿智 绽放 拮据 天伦之乐 B、崛起 真挚 困惑 并列不悖C、酝酿 震憾 暇想 别出心裁 D、真谛 琐屑 惋惜 津津乐道3、修改下列病句。

2、(4分)(1)看到老师们认真负责地工作,忘我地劳动 ,使我很受教育。(2)本届武术节既是郑州也是河南承办的规模最大,对内对外影响范围最广、规格最高的国际赛事。4、下列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A、每当夜幕降临,饭店里灯红酒绿,热闹非常。B、全兴队这场比赛,虽未取胜,但队员在场上表现还差强人意。C、翘首西望,海面托着的就是披着银发的苍山,苍山如屏,洱海如镜,真是巧夺天工。D、电影中有几处看似闲笔,实际上都是匠心独运,受到观众一致好评。5、阅读下面两段资料,从中你有什么发现?写出你探究的结果。(4分)(1)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森塔把一份随意拟定的学生名单交给有关老师,说这些学生被他鉴定

3、为是最有潜力的,但必须对学生保密。教师深信不疑,无意中队名单中的学生特别厚爱。8个月后,凡被列入名单的学生,不但成绩提高很快,而且性格开朗,求知欲望强烈,与老师感情特别深厚。这个实验被命名为“皮格马利翁效应”(2)一个偏远小村,调来一个能“预测”孩子前程的老师,他能“算出”某孩子能成为数学家,某孩子能成为作家家长和学生都很相信他的话。多年之后。这个小村几乎每年都有几个人成为大学生、硕士、甚至博士。这个小村因而成为闻名遐迩的“大学村”。 6、(1)诗言志、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 , ”充满了对友人真挚情谊;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 , ”表现了诗人心系人间冷暖的济世情怀;文天祥过零丁洋中的“

4、, ”表达了舍身取义的决心。 (6分)(2)月常常入诗。苏轼的水调歌头中的“ , ”表达了诗人对亲人的深深的思念和美好的祝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的“ , ”想象奇特,赋予月亮浓浓的感情色彩。(4分)7、看下面漫画,完成后面两题(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画面内容。 (不超过30个字)(2分)(2)看上面漫画,你一定有很多感想,请写出你最想说的一句话。(2分) 8、“勉从虎穴暂栖身,说破英雄惊煞人。巧将闻雷来掩饰,随机应变信如神。”这首诗涉及到三国演义中的两个人物: 、 。(2分)二、阅读理解(52分) (一)读下面短文,回答915题。(14分)心灯如月晚饭后散步回来,我、儿子和妻子一如

5、既往地达成默契:我写作、儿看书、妻弹琴。我们各自关严了门,沉浸在各自所钟情的天地里。电就是这个时候停的,房间里顿时漆黑如罩,琴声嘎然而止。也不过片刻,妻摸索出了那只陈旧的蜡烛,“擦”的一声响,客厅里先亮起一束毛笔尖似的烛光。蜡烛燃烧的静极了,火苗儿文思不动,柔柔的光款款的投向四壁,屋里多起隐隐约约的黑影来。妻和独生子不习惯这样的暗淡,轻掩房门到院中纳凉去了。我无奈地搁下笔,借此点了枝烟,静坐桌前目光落在烛焰上。屋里是少有的静,烛光下青翠文竹和墙上的字画条幅被罩上了一层朦胧;烛光的芳香淡淡弥漫。烛,营造出满屋的馨香和温情。我的目光始终没有离开那静如处子的烛焰。凝望它,它就幻成了一盏油灯,蓦地点燃

6、凝固于我心头已有数十个年头的思绪。油灯对于我老说记忆尤为深刻。抑或,我所有智慧的开启,无不于它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大约是在上小学五年级时,因为要升初中,我们晚上开始自习课。那时,故乡偏僻尚未通电,30多位同学端着油灯汇集到教室里来,一起点燃亮光如柱,立即四壁生辉。第一次处在几十盏灯同时点燃的辉泽里,我们原本就十分活泼的童心越发地激动不安,素来宁静的教室搬桌挪椅,呼应嬉笑,难得安宁。有调皮者趁人不备,扑地吹灭同桌亮着的灯,那正在看书的同学先是一愣,继而就要动手揪人,揪不着便扑地也将对方的灯吹灭这个晚上正值隆冬,有米粒大的雪花飘然摇落。间或就有一股北风透过窗棂缺了玻璃的豁口吹进教室来,齐刷刷一片的

7、火苗儿先是被吹得卷缩了身子倾向一边,陡然变暗,未待挺直恢复先前的亮,便纷纷地熄灭,大家就又一阵惊呼。惟角落里剩下一二盏孤灯,成了“火源”。众人一窝蜂拥去,争着要先点亮自己这盏,接着就听到油灯坠地的脆响。整个冬季,每晚自习总会有十几、二十分钟这样的嬉戏,简陋窄小的教室里温馨平添,多了份浪漫,少了份凝重,我们负重的童心因此而变得轻松、愉悦。(6)初中大家都考上了,或许是年长了,或许是课程骤然增多,或许是有了两年之后要考高中的压力,我们从入学这天起便开始上晚自习。灯还是过去的灯,人还是过去的人,而教室里却再也看不到先前众人笑闹的情景了,个个面孔紧绷,神无旁及,火苗儿袅袅而燃。肃穆的教室里更加沉寂,心

8、里泯灭已久的那种压抑和负重感又悄悄地萌发上高中是在十几里地外的公社,没有想到晚上会是在电灯下看书的。虽然吊在屋梁上的只是普通的白炽灯,但与过去的油灯相比,那就是一个太阳一个月亮了。电是校办工厂发的,尽管一到夜晚柴油发电机的响声会打破校园的宁静,却丝毫不会使人觉得吵杂,仿佛那突突的响声是夜的伴奏曲,夜因为有这样节奏分明的轰响而变得富有活力,充满生机。不过,油灯是未敢抛弃的,那时柴油供不应求,学校常因缺油而停电,所以,从初中带来的油灯始终在抽屉里占有它的位置。而1978年的夏天,晚上的自习我们几乎无一不是在油灯下熬过的。这是恢复高考的第一年,初夏,数以百计的补习生、插班生涌入校园,同我们应届生一起

9、迎接高考。教室里异常闷热,静下心来复习是不可能的事。每到夜晚,所有的课桌都被我们各自搬到教师旁一溜儿排开的几个篮球场上,或三五合并,或独处一隅,然后点亮油灯。这是 一个庞大的灯阵,数百盏油灯,灿然的火焰,在夜的空间跳动,星点相连,忽闪摇曳,若星河般绚烂,星火降临般壮丽晶亮的月升起来,能够看到月光下油灯淡蓝色的烟雾随夜的气息飘逸缭绕,翻动书页的声响窸窸窣窣,笔尖与纸的摩擦声寒寒牢牢,隐伏着繁忙与竞争。桌左前方那盏油灯是在我的目光里跳动数次之后熄灭的,接着听到灯下传出无奈的叹息声。我注视着那片暗淡,久久地,那盏灯却是再也没有亮起来。我忍不住走过去。“没油了,买不起油,我用的是爹娘吃的棉籽油,他们一

10、个多月没吃油了。”那是个补习生,他说。我知道他是初中毕业后因父母双双患病而辍学的,恢复高考,他被浇灭的继续求学的希望得以复苏。他曾是全公社所有初中生中的尖子,所以他想创造初中考大学的奇迹。我把我的油灯连同桌子移过去,我知道他缺少的不是智慧,而是缺少点燃智慧的光亮。他瞪着惊奇的眼睛盯着我,嘴唇翕动不语。感激是不需要语言的。月升到了中天的位置,清辉如许,月光下油灯的火焰更妩媚、洒脱,灵光鼓荡。这年秋天,他创造了想要的奇迹,而我却落榜了。他在大学里给我来信说:“我永远不会忘记那个月放清辉的晚上,你是我心中的灯。”我回信说:“你也是我心中的灯。你创造的奇迹,使我们这些以黄土为生的人看到了希望。”(选自当代散文精品)9、文章开头先写停电,对此,妻和儿子有怎样的感觉?这样写的目的何在?(2分) 10、文章第段中写到:“我所有的智慧的开启,无不与它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纵观全文,想想作者为什么这样说?(2分) 11、第段作者写道了正值隆冬的某个晚上,自己和同学们上晚自习的情景,如果是你,在这样的环境中学习,你会怎样想怎样做?请联系实际谈一谈。(2分) 12、在文中找出描写恢复高考第一年,莘莘学子们秉烛夜读的壮观场面的语句,并谈谈你对此的感受。(2分)语句: 感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教师资格考试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