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服务行业免税行业专题1 目录一、国际自由贸易港下,看旅游零售运营差异. 3 1.1、国际自贸港主要侧重免关税、贸易及金融自由化. 3 1.2、国际自贸港下,零售购物征税仍差异较大,并非必然免三税 . 4 1.3、新加坡:机场免税为代表,市内以退税门店为主. 6 二、香港:全免三税 & 完全竞争,看旅游零售商盈利成长. 7 2.1、概述:三税全免的购物天堂,内地游客变迁影响旅游零售成长 . 7 2.2、品类:旅游零售丰富多样,珠宝电子精品香化等相对主导9 2.3、渠道:全免税背景下以市内旅游零售门店为主,机场免税为辅 . 11 2.4、大型购物中心:地租 +自营/提成综合 +自营模式差异 . 11 2.5、 中小型零售连锁: 莎莎、卓悦等代表,高峰期净利率约10% . 14 2.6、机场免税:际机场联营+ 招标模式,销售规模较可观18 三、国际借鉴下中免海南展望:短期利好,中线盈利支撑 . 20 3.1、海南自贸港总体政策官宣, 预计岛内免税与离岛免税不完全等同 . 20 3.2、自贸港下中免展望:短期利好,中线看扩张,长线借鉴香港仍有支撑 . 25 2 四、风险提示 . 32 3 一、国际自由贸易港下,看旅游零售运营差异结合我们此前2020 年 4 月免税行业专题 -从产业链上下游,再论牌照与规模 等报告曾对免税的界定进行的详细说明,即包括免税购物( Duty Free ,针对特定场所境内外居民,免除进口关税、消费税及增值税)和退税购物(Tax Free,外国人,有条件退消费税)两种形式,二者在税收减免上有明显差异,但在宣传上通常冠以免税之名。
欧美日本一般系机场免三税(美国需结合各州税率看增值税、消费税免除),在其海关境内基本退税为主(日本2016 年后有离境市内免税店),亚太除机场免三税外,在特别区域内针对特定人群部分也免三税在上述不同免税差异的基础上,我们结合海南国际自贸港方案2020 年 6 月官宣的背景, 叠加国内区域自贸区等建设推进,对全球代表免税自贸港进行梳理,尝试分析自贸港区域内免税购物政策差异及免税商运营情况1.1、国际自贸港主要侧重免关税、贸易及金融自由化全球来看,自由贸易区(自贸区)最早始于1547 年意大利里南那港,从事转口贸易,目前扩展至世界各地,一般是指一国或地区对外经济活动中,在货物监管、外汇管理和企业设立等领域,实行特殊经济管理体制、政策的特定区域,包括自由港、自由经济区、对外贸易区等多种类型目前全世界有130 多个自由贸易港和2000 多个与自由贸易港的内涵和功能相似的自由经济区域香港、新加坡、鹿特丹、迪拜、釜山等都是比较典型的自由贸易港(区),如下表所示4 通常而言,自贸港(区)具备独立的监管、货物或资金自由地进出、高效的物流等特点, 若境内特定区域内的自贸区通常需要相应的特别法律体系支撑其中,就税收情况来看,自贸区内通常都免除进口关税,方便贸易货物自由进出, 同时对符合其政策鼓励发展的行业也实施一定的所得税优惠。
但具体因为自身发展特点和侧重不同,在其他政策和其他税收优惠方面则有较大差异香港、新加坡系全要素自贸港,除了货物进出自由,物流通关高效便捷外,同时金融自由、不设外汇管制,资金进出自由, (外商)投资自由等而鹿特丹、迪拜、釜山等则各有侧重, 一般在自贸港(区)内均零关税,货物进出便捷,物流发达,对扶持产业的所得税等课税较低,并提供相关人力流动支持等1.2 、国际自贸港下,零售购物征税仍差异较大,并非必然免三税5 具体到旅游零售购物层面, 虽然上述自贸港其区域内也存在一些免税店,但各自贸港内部对个人商品流动的规定不一以全球最知名的三大自贸港新加坡、迪拜、香港为例,如下表所示,新加坡仅机场免税(关税 + 增值税或消费税等) ,市内仅针对外国游客(不含持工作绿卡的人群)在满足一定条件下退消费税;迪拜亦是机场免税(关税+ 增值税或消费税等) ,市内针对外国游客有条件退税;但香港则不仅机场免税, 市内对除烟酒以外的多数产品包括香化、精品等均免三税,因此其免税店实质税收优惠力度也有较大差异,并非自贸港均可对个人购物全免税,不可一概而论具体看香港和新加坡, 二者均为全要素的国际自贸港,机场均可免三税,招标经营; 但市内则分化,新加坡市内店基本系针对外国人的退税店,目前DFS 依托先发、规模优势相对占优;而香港市内对除烟酒以外的多数商品如香化、 精品等仍免收消费税等, 故区域内免税店众多(并非牌照运营) ,但发展至今除了规模庞大的机场免税店外,市内免税店相对以海港城等大型购物中心及DFS 等为龙头,同时包括莎莎、卓悦等中小型连锁门店。
我们接下来将简单介绍新加坡的免税经营情况, 对于香港完全竞争, 全免三税下的免税运营商经营及盈6 利分析,将在第二章详细阐述1.3、新加坡:机场免税为代表,市内以退税门店为主从新加坡的情况来看,作为全球闻名的国际自贸港,新加坡侧重金融、贸易方面的自由化,通过较低税率、法制健全及高效运转推动其发展,但旅游零售方面更多系免关税, 其他则有一定的要求具体来看,新加坡在机场免税店可以免税消费税GST(按照CIF 价值的 7%)和进口关税等,性价比较高,尤其烟酒、香化等产品(烟酒、香化等市区税率相对较高) 在市区则主要以退税店为主,主要针对外国游客具体来看,退税店主要是免除7%消费税(标有” Global Blue”标志或者是“ Tax free” ,单店满 100 新币才可以退税,且仅针对出境的外国公民) ,需要购物时凭护照登记,且需店家确认,机场统一办理退税 考虑办理退税还需要支付一定的手续费,因此一般仅退 5-5.5% ,实际还要考虑起征点等问题从机场免税的角度,结合媒体报道、新加坡机场披露的特许经营收入及我们的持续跟踪,我们估算其机场免税年销售规模17-22 亿美金左右,结合下图,预计近些年维持稳定增长, 同比复合增速在4-12% 左右。
从品类来看,新加坡机场免税包括烟酒、香化、精品等众多品类,机场租户包括7 500+ 个零售和服务商店、 260 个食品饮料商店,其中香化、烟酒各自销售规模大致20-30 多亿 RMB 上下从免税经营商来看,此前新加坡机场曾由DFS 经营多年, 2017 年后新罗介入其香化段目前新加坡机场烟酒由DFS 经营,香化由新罗经营 结合韩联社报道,2019 年, 乐天免税店公布称获得新加坡樟宜机场第1 至第 4 航站楼烟酒类免税品经营权,经营时间为2020 年 6 月至 2026 年 6 月免税经营面积 8519 平方米,系乐天免税店海外免税经营规模之最换言之,乐天预计2020年后有望逐步接替DFS,成为新加坡未来机场烟酒段免税的运营商从市区来看,主要系退税店,其中DFS 依托大股东优势,以及此前多年新加坡机场市内联动打下的基础,其市内的购物店也有较多支撑,尤其在精品上优势较为突出,上新及时,在退税等因素下整体价格也有一定竞争力目前DFS 在新加坡市区拥有一家T 广场旗舰店,其余为邮轮中心丹那美拉店、邮轮中心海滨店,系口岸店二、香港:全免三税 & 完全竞争,看旅游零售商盈利成长2.1 、概述:三税全免的购物天堂,内地游客变迁影响旅游零售成长8 香港概述:自贸港 +三税全免的购物天堂。
自 1841 年香港“进出口货品均不必课税”至今,香港作为国际知名的自由港发展已近180 年,从单一的转口贸易港逐步成长为集全球贸易、金融中心为一体的全要素自由港其中,在旅游零售方面,与其他国际自贸港不同,香港对旅游零售购物的免税程度极高,通关便捷,加之背靠大陆市场的庞大客源支撑以及特殊的体制,使其成为全球首屈一指的免税购物天堂整体来看,香港零售市场具有突出的旅游零售特征,对分析无牌照限制下的免税商运营及盈利情况具有良好借鉴香港旅游零售发展: 2003 年大陆自由行后进入黄金时代,但局部事件影响下相对承压上世纪末至本世纪初, 随着香港自贸港发展,出口加工业、外贸业、金融业推进,国际游客增长,旅游零售业也相对较快发展,直至 1997 年亚洲金融危机后相对受阻,2000 年左右其旅游规模维持在 1700-1800 亿港元, 2003 年后,伴随大陆自由行的逐步放开,香港旅游零售业进入黄金发展期,2004-2013 年年均 CAGR 约11%,持续较快增长, 2013 年香港旅游零售达4945 亿港元,达到顶峰,此后开始有所承压,2015-2016 年香港局部事件影响,零售额同比下滑8%,2017-2018 年有所恢复, 但 2019 年随着下半年相关事件的影响扩大,叠加2020 年疫情影响,香港旅游零售业全面承压,且预计未来一定阶段压力仍存。
9 快速发展原因: 一是全岛免税且货物进出自由,故商品价格低廉且品类丰富,上新及时;二是与大陆直接口岸相连,交通便捷且成本相对较低,直接受益大陆自由行开放后的客流爆发,大陆游客数量从2003 年 846.7 万人次(占比 54.50% ) 上升至2018 年的 5103.8 万人次(占比78.34% ) ,CAGR=12.72% ,稳定增长且高频的客源支撑其零售规模增长180.67% , 超过 4800 亿港元;三是法制健全,四是服务较良好,尤其早期相对较为突出2.2、品类:旅游零售丰富多样,珠宝电子精品香化等相对主导香港旅游零售品类丰富,珠宝首饰、电子产品、精品类、香化等1 0占比超 50%,也是其旅游零售主体以2019 年为例,香港零售市场总销售额4311.6 亿港元,其中旅游零售我们估算占比2/3 ,预计近 3000 亿港币左右分品类来看,珠宝首饰销售额662.09 亿港元,占其总销售额的15.36% ,但较 2013 年高峰期下滑44%;耐用消费品( 3C 电子产品主导) 635.62 亿港币,占比14.74% ,较 2013 年高峰期也下滑22% ;精品类(服装箱包鞋类)销售额535.18 亿港元,占比12.41% ,较高峰期下滑15% ;化妆品销售额为 430.03 亿港元,占比达 9.97%(参考 Wind 等估算),但较高峰期仍增长12% ,四者合计占香港总零售额的比重超50%,估算占其旅游零售市场的8 成左右。
总体来看,香港旅游零售业后续的承压首先与其本地局势以及客流承压相关,但分品类来看, 香化逆势仍然增长,本质是来自国内居民香化渗透提升相关,总体,香化产品销售额从 2002 年 119.42 亿港元增长到2019 年 430.03 亿港元,CAGR=7.83%, 在香港零售额中的占比也从6.75% 提升至9.97% ;精品有所下滑但相对降幅有限, 核心与奢侈品品牌商很多选择香港作为亚太新品上新的前站以及免税下相对价格优势有支撑(免税不受额度限制,精品上新频繁SKU 丰富等);其次系电子产品,主要系免税价格优势等; 而占比相对最高的珠宝首饰降幅最显著,主要由于香港珠宝加工成本逐步提升,价格吸引力下降等因素相关此外,需要说明的是,香港对烈酒及烟草征收较高关税,因此除红酒和其他低度酒 外 , 其 他 烟 酒 主 要 以 机 场 、 口 岸 销 售 为 主 1 12.3 、渠道:全免税背景下以市内旅游零售门店为主,机场免税为辅香港系全岛免税自贸港, 不仅绝大多数产品免除进口关税,且其市区也无需加征流转税(增值税或消费税等),因此其旅游零售以市区各类大中小型零售门店为主,机场相对为辅从香港市区来看,其旅游零售渠道既包括海港城、 时代广场等大型综合型购物中心,也包括崇光百货等各类百货业态以及DFS 等国际免税龙头的品牌门店,还有遍布香港大街小巷的莎莎、 卓悦、 各类便利店及药店等零售渠道。
这些参与者在多年的发展中, 定位各有差异,形成了错位竞争的格局机 场 免 税品 类 也 较为 丰 富 ,包 括 烟 酒等 , 但 整体相 对 为辅 2.4、大型购物中心:地租 + 自营/提成综合 + 自营模式差异结合我们的跟踪分析, 香港市区大型旅游零售购物中心,主要包括三种模式: 一是类似九龙仓置业旗下以海港城、时代广场等的租金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