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航业的发展

上传人:wd****9 文档编号:235612192 上传时间:2022-01-06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46.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民航业的发展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民航业的发展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民航业的发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民航业的发展(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民航业的发展篇一:“十三五”民航业发展前景分析“十三五”民航业发展前景分析一、民用航空运输市场发展情况(一)航空运输市场供给概述1、航空运输市场供给的基本概念供给是与需求相对称的概念。需求是对消费者而言,供给是对生产者而言。航空运输市场供给是指生产者愿意并且能够售出的航空运输服务量。这个定义也包括两个方面的内涵:一是生产者有销售航空运输服务的愿望,二是生产者有提供航空运输服务的能力。如果运输生产者不愿意销售航空运输服务,或者没有生产能力提供航空运输服务,都不能构成航空运输市场供给。2、航空运输市场供给的特点(1)运输供给的整体不可分性运输供给的整体性是指运输基础设施与运载设备、运载工具的能力相

2、互匹配,运输线路、机场、港口、车站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必须统一规划、相互配套,共同形成生产能力,形成不可分割的整体(2)运输供求的平衡难以控制由于运输需求具有很强的波动性,因此,在一定时期内相对稳定的运输生产能力很难与运输需求完全匹配,导致运输供给与需求的不均衡,相应的造成运输企业均衡生产和服务质量控制的困难(3)运输供给的部分可替代性运输供给是由多种运输方式和多个运输企业的生产能力共同构成的。由于运输产品的核心是提供旅客和货物的位移,因此,运输产品之间具有可替代性,即在同一方向、具有相同技术经济特征的运输方式或运输企业所提供的产品就形成了较强的竞争态势。(4)运输供给的外部性如果某人或企业从事经

3、济活动时给其他个体或社会带来危害或利益,而他们并未因此而支付相应的成本或得到相应的报酬,经济学将这种现象称为存在外部性。外部性有两种情况:负外部性和正外部性。个人或企业不必承担行为带来的成本是负外部性;个人或企业不能得到其决策和行为带来的额外收益则是正外部性。(二)影响航空运输市场供给的主要因素1、航空运输服务价格航空运输服务价格不仅影响消费者的需求,也影响厂商的供给2、生产要素的价格(即生产企业的成本)一般而言,生产要素包括劳动、土地和资本三大基本要素(三)航空运输市场供给曲线1、供给表与供给曲线供给表是假定影响供给的其他因素不变,反映供给与价格之间关系的表格。它一般由两列多行组成,其中一列

4、是某种商品或服务的不同价格水平,另一列是该商品或服务在各种价格水平上的供给量。供给曲线是描述商品或服务的价格与其供给量之问关系的曲线,是根据供给表的内容生成的。其纵轴表示商品或服务的价格,横轴表示商品或服务的供给量。由于价格与供给量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产品或服务的价格越高,其供给量越多,所以供给瞳线是一条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2、个别供给与市场供给航空运输市场供给是所有生产厂商供给的总和。把所有厂商在不同价格水平下提供的座位数相加,就可以得到航空旅客运输市场的市场供给曲线,它表示在其他影响航空运输供给的因素不变时,航空旅客运输市场的总供给量是如何随着价格的变动而变动的3、供给变化与供给曲线的移动

5、就像需求量变化与需求变化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相类似,供给量变化与供给变化也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具有不同的含义。供给量变化是指在影响供给的其他因素不变的前提下,由于航空运输服务价格变化引起生产厂商在某一时刻对航空运输服务供给量的变化,它表现为沿着供给曲线从一点移动到另一点。供给变化则是指上述假定的前提发生了变化,导致生产厂商在同一价格水平上的供给量发生变化,它表现为供给曲线的移动(四)航空运输市场供给的价格弹性1、各种供给价格弹性根据供给的价格弹性的大小,可将其划分为三个基本类别:缺乏弹性的供给:当供给价格弹性小于1,即供给量变动百分比小于价格变动百分比时;富有弹性的供给:当供给价格弹性大于1,即供

6、给量变动百分比大于价格变动百分比时;单位弹性的供给:当供给价格弹性等于1,即供给量变动百分比与价格变动百分比相同时2、决定供给价格弹性的因素(1)生产要素适应运输需求的范围大小运输服务就是使运输对象发生空间位移,但由于个别运输需求的差异性,导致对运输服务的生产要素(如所需的运输工具、设备等)的差异性。如果生产要素适应运输需求的范围大,则供给弹性就大;反之,供给弹性就小。(2)调整运力的难易程度一般来说,能够根据价格的变动灵活调整运力的产业,其供给价格弹性大;反之,其价格弹性就小(3)运输成本增加幅度大小如果某种运输服务增加供给引起的运输成本增加较大,则该种运输供给的价格弹性较小,反之,如果增加

7、运输供给引起的成本增加不大,则该种运输供给的价格弹性大。二、民用航空机场发展情况截至2014年底,我国共有颁证运输机场202个,比上年增加9个。2014年新增机场分别为黑龙江抚远机场、湖北神农架机场、青海德令哈机场、山西吕梁机场、吉林通化机场、广西河池机场、四川阿坝机场、贵州六盘水机场、湖南衡阳机场。另外,完成了陕西汉中机场迁建。陕西安康机场、新疆且末机场停航。图表2014年各地区运输机场数量单位:个数据来源:中国民用航空局2014年,全国民航运输机场完成旅客吞吐量8.32亿人次,比上年增长10.2%。图表2010-2014年民航运输机场货邮吞吐量数据来源:中国民用航空局2014年全国运输机场

8、完成货邮吞吐量1356.08万吨,比上年增长7.8%。图表2011-2014年全国运输机场货邮吞吐量数据来源:中国民用航空局全国民用机场布局规划获得国务院批准出台。根据该规划,到2020年,我国民航运输机场总数将达到244个,新增机场97个(以2006年为基数),形成北方、华东、中南、西南、西北五大区域机场群。(一)定位及目标1、功能定位全国民用机场布局规划,作为民用航空基础设施的空间布局规划,服务于国家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对外开放和国防现代化建设,体现国家构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和发展航空运输的意志,明确政府的政策导向,指导民用机场设施有序建设,优化航空运输资源配置,并作为国家实施宏观调控和投资

9、管理的依据,促进民航事业又好又快发展。2、指导思想和目标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构建和谐社会为出发点,以市场需求为基础,通过优化机场布局结构和增加机场数量规模,进一步加强资源整合,完善功能定位,扩大服务范围和提高服务水平,适应经济社会和民航事业的发展,到2020年初步形成规模适当、布局合理、层次分明、功能完善的现代化民用机场体系。(二)布局原则(1)机场总体布局应与国民经济社会总体发展战略和航空市场需求相适应,促进生产力合理布局、国土资源均衡开发和国民经济社会发展。(2)机场区域布局应与区域经济地理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与城市总体规划相符合、促进区域

10、内航空资源优化配置、社会经济协调发展和城市功能提升完善。(3)机场布局应与其他运输方式布局相衔接,促进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建立和网络结构优化,并充分发挥航空运输比较优势,提高综合交通运输整体效率和效益。(4)机场布局应与航线网络结构优化、空管建设、机队发展、专业技术人员培养等民航系统内部各要素相协调,增强机场集群综合竞争力,进一步提高民用航空运输整体协调发展能力和国际竞争力。(5)机场布局应与加强国防建设、促进民族团结及开发旅游等资源相结合。重视边境、少数民族地区、特别是新兴旅游地区机场的布局和建设,拓展航空运输服务范围,增强机场的国防功能。同时考虑充分有效利用航空资源,条件许可时优先合用军

11、用机场或新增布局军民合用机场。(6)机场布局应与节约土地、能源等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相统一。充分利用和整合既有机场资源,合理确定新增布局数量与建设规模,注重功能科学划分,避免无序建设和资源浪费,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三)布局方案1、总体方案根据布局规划的指导思想、目标和原则,依据已形成的机场布局,结合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和民航区域管理体制情况,按照“加强资源整合、完善功能定位、扩大服务范围、优篇二:中国民航业发展状况的相关分析经济管理数据分析课程论文中国民航业发展状况的相关分析学号:SY0311135姓名:吴瑕目录目录1第一章民航业的发展情况回顾.2一、民航业运输周转量增长分析.2二、市场供求关

12、系分析.4三、中国民航运输能力状况.5第二章民航旅客情况.7一、旅客旅行目的.7二、民航旅客购票资金来源.7第三章旅客选择航空运输方式的情况.9一、旅客选择航空运输方式的原因.9二、人们出行方式的比例变化.9三、旅客选择航空公司的原因.10第四章中国民航业的发展与国民生产总值的互动.12一、国民生产总值对于民航业发展的推动.12二、民航发展对于国民生产总值的贡献.14第五章民航运输的存在的问题与对策.15参考文献.16第一章民航业的发展情况回顾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我国民航实行以军队领导为主的政企合一管理体制,发展缓慢,连年亏损,基本上在国家财政补贴下维持和发展。1979年国务院召开民航改革会议,宣布民航与空军分开,改变领导体制,民航开始由国务院直接领导。1980年2月,邓小平同志作出了“民航要走企业化道路”的重要决策,对民航改革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1987年1月,国务院批准了民航总局关于民航系统管理体制改革方案和实施步骤的报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