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粤方言区普通话学习语音难点及对策分析

ss****gk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62.76KB
约3页
文档ID:235611623
粤方言区普通话学习语音难点及对策分析_第1页
1/3

粤方言区普通话学习语音难点及对策分析粤方言区普通话学习语音难点及对策分析【摘要】语言学习并非易事对于中国不同地区的人而言, 学习普通话也同样是一个漫长而又艰苦的过程,对于粤方言区的学习 者而言更是如此文章将从普通话声母、韵母、声调及语流音变几方 面,对粤方言区学习者在普通话学习过程中的难点、困惑进行探讨, 并提出相应对策旨在为粤方言区普通话学习者在学习、运用普通话 的过程中提供帮助 【关键词】粤方言;普通话;声母;韵母;语流音变 学习语言的三个主要范畴为语音、词汇和语法不论学习任何一种语言,都必须先接触进而掌握语音知识,这是最为基础 与重要的步骤语音知识有了夯实的基础之后,才能对词汇和语法学 习提供有力的支撑与帮助而对粤方言区的普通话学习者而言,想要 说好普通话,“语音”是不得不过的一大难关 一、声母 普通话的语音系统共分为:声母、韵母、声调、语流音变四个部分,在 这其中,声母是决定吐词说字的开始,在普通话语音中,担任重要的 角色,其发音时值并不长,但十分重要对于大多数的粤方言区普通 话学习者而言,在语音的声母部分问题较为集中,并且较为顽固主 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边音、鼻音互混 粤方言区普通话学习者在学习声母过程中常见的错误就是边鼻音(n、1)不分,例 如将水流(1)读成水牛(n),从而闹出笑话。

这不仅是在语音方面 产生的偏误,同时在语义方面也引起了误解 n、1互混有两种情况,一是把n读成1,二是把1读成n根据相关调查显示,第二 种偏误的所占比例偏大,约有57%,而第一种偏误的比例也占到了 41% 在粤方言区向来n、1不分,但在粤方言里,将1说成n的情况却并 不普遍,常见的是将“你”说成“口” ,将“脑”说成“lao” ;但 在说普通话是,他们却反了过来,如将“旅、蓝、冷……”都读成了 “n” (二)舌尖前、舌尖后音偏误明显一一平翘舌音混读舌尖前音、舌尖后音又叫平舌音、翘舌音根据名称可以了解,这两 组声母都是由舌尖充当发音的主要器官,由于舌尖接触或者接近的发 音部位的不同,造成发音的区别根据调查显示,粤方言区普通话学 习者将zh、ch、sh读成z、c、s的约占44%,相反将平舌音读成翘 舌音的也占整体的44%将这三组声母读错,大部分是根据了粤方言 的发音习惯来进行发音,如“租”混同“猪”,“增”混同“争”……平翘舌音的混读一部分属于字音判断的失误,并非是单 纯的发音问题,这与粤方言本身的发音习惯有很大关系 (三)舌面音与尖音问题 舌面音j、q、x是普通话语音声母中很重要的一组音,它与舌尖前音z、c、s虽发音部位不同,但仍有很多粤方 言区的学习者造成混淆而读错。

如将“西瓜”读成“丝瓜”这一方 面是由于他们对于这两个声母发音规律的不了解,另一方面是由于受 到粤语方言的干扰同时,在调查中发现,有很大一部分粤方言区学 习者的普通话语音当中都会存在舌面音带有“尖音”的现象,男女生 都存在类似的问题舌面音“尖音”的问题是由于其方言的长期影响 造成的 (四)舌根音声母的误读 h、艮、f也是粤方言地区普通话学习者较难掌握的一类声母,例如他们将普通话(h)读成 普通话(k),老虎(h)读成老虎(f),等等,这与他们的方言习惯 有莫大的关系在粤方言中,有一部分舌根音声母的变读字,如“开”、“口”、“坑”、“空”等字读h声母,“花”、“苦”、“款”等 字读f声母,这两类字要按普通话读音统一归读k声母 二、 韵母 (一)前鼻音、后鼻音分辨难 在韵母部分,最困扰粤 方言区普通话学习者的问题应属前、后鼻音韵母的分辨问题经调查 显示,粤方言区学习者在三组韵母中错误比例十分之高,分别是:将“in”读成“ing”高达60%,反之为54%;将“eng”读成“en”的 有51%,反之为48%;将“ang”读成“an”的有40%,反之为35% 前后鼻音韵母对很多方言区普通话学习者而言都是一个难点,但粤方 言本身也含有前后鼻韵母,在正常条件下,语音的正迁移很容易投射 到类推的方式之上,但是由于发音习惯的影响,使得其在日常生活中 运用自身方言时,就已经出现发音不标准、不饱满的情况。

(二)韵母e发音舌位过低,韵母a发音舌位偏高 单韵母舌位及口型的不稳定,造成了发音不到位如在“车che、歌ge、喝he”等字, 都存在“e”舌位偏前偏低;而在“茶cha、发fa、爸ba”等字中,错误则是“a”发音舌位偏高其中,“e”的偏误率高达57%, “a” 的偏误率也达到了 35%同时,这还造成了一系列复韵母,如“ai, uai, en, eng”等的语音偏误 (三)介音略读引差异 韵母中主要元音前的元音,称之为“介音”在普通话中,“i、u、v” 都可充当介音,而在粤语中,自身带有介音的韵母少之又少,很多在 普通话中带有介音的韵母,在粤语中,都是没有的,如“国家,gwok3 gaal"加之粤方言区的学习者在讲方言时易产生“懒音”现象,及 “吞音、略音”,这些不良的语音习惯累积在一起,形成了严重的语 音负迁移,直接影响了他们在学习普通话时,对于带有介音的字词的 类推发音 三、声调 普通话中有四个声调,而粤方言中有九个声调,这给粤方言区普通话学习者带来了不小的麻烦主要问题 有:粤方言中的阴平与阳平调直接与普通话的阴平、阳平对应,阴平 调值基本不变,仍为55,而阳平调值由粤语的21变为普通话的35; 粤方言中阴上调的字全部归入普通话上声,调值由35变为214;粤 方言中的阳上、阴去、阳去三调的字合并,统统归入普通话的去声调, 调值一律变为51;粤方言的阳入调字大体可全部归入普通话阳平调(只有极少数的字例外),调值由2变为35;粤方言中上阴入与下阴 入的字按规定分别派入普通话的四个声调。

参考文献 [1]李新魁•粤方言语音特点探论[J].广东社会科学,1990 (1). [2]李彤•粤方言区英语语音与普通话语音的调查与分析[J].学术交流, 2008. 作者简介:盛楠(1990. 02-),女,黑龙江齐齐哈尔人, 湖北大学,汉语国际教育专业。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