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课程培训

上传人:慢*** 文档编号:235610617 上传时间:2022-01-06 格式:PPT 页数:40 大小:19.7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学课程培训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国学课程培训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国学课程培训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国学课程培训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国学课程培训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国学课程培训》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学课程培训(4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传统文化 国学经典国学课程培训未来星幼儿园:范如月2018年3月15日未来星幼儿园本学期国学教学计划一、经典诵读:学庸论语要求:托班:老师读幼儿认真聆听 小中大班:师生共读(指读).为什么要读经典?.如何读经典?.读书课的流程及实操 具备中国人的思维模式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中国人,这种思维模式就是印刻在我们骨子里的文化精髓。它的传承方式有两种: 一是流传五千年的经典 二是扎根于民间的祭祀活动。 正是这种文化精髓在维系着我们的民族命脉。 人没了,不叫亡国;文化没了,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亡国。 尼克松:当有一天中国人不再相信他们老祖宗的教导,我们就不战而胜了。(没有硝烟的战争)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经典

2、”是一种生活古人云:一日不读书,尘生其中;两日不读书,言语乏味;三日不读书,面目可憎。让经典成为生活的一部分,在“经典” 的浸润与熏习下,我们的人生会越发的清晰,明亮!“经典” 是中华文化的精髓,更是人生指引的方向!诵读经典的益处1.培养戒、定、慧;开启根本智。诵经时戒、定、慧三个同时俱足,才会开悟。为什么?因为诵经时不会去犯戒,所以是能持戒;专心诵经,就是有定;经读百变,其义自现,自然就有慧;2.丰厚文化底蕴,指导人生方向,诵经,除了帮助我们明理增慧,愉悦身心,让我们洞彻宇宙人生的真相,破迷开悟,解决人生难题;3.强身健体、怡情养性;4.增强记忆力:轻松背诵大量经典,一生将保持这种超越常人的

3、记忆力;5.提高识字能力:轻松认识数千汉字;在亲子一起指读的过程中,自然轻松的解决了识字问题,不需要单独教识字;6.提高阅读能力:建立广泛阅读兴趣;孩子识字量有了,就能轻松阅读各类书籍,让孩子爱上文字书籍一生不会孤独;7.增强理解能力:增加综合理解能力;论语、易经等经典博大精深,包罗万象,富含有哲学智慧,空间思维,数理推算等,经常诵读经典,孩子也学会思考,理解力很强;8.语言表达能力:锻炼良好的口才。读经典的家长累积一段时间都会发现孩子的语言词汇特别丰富,表达能力特别强;9.行为习惯和自信心:良好的学习习惯;读经典的孩子做事有规划,有定力,我们都知道静则思,思则得。目前普通来说我们家长心态都有

4、些浮躁,这种情绪会直接感染给我们的孩子,所以我们更提倡亲子阅读,全家共得;10.提升道德修养:道德修养自然薰陶;如果前面说的识字、记忆方面的能力,通过其他方式也可以锻炼,那道德的熏陶是最重要的根的养护,其他素材是很难做到的;11.提升外貌气质:腹有诗书气自华:经常大声朗读 跟读,慢慢我们的自信心都在不断的提升,整个人都显得特别气度不凡;12.正音训练:普通话流利标准:跟着最佳的音频读,从容中道,无论是语速还是音质都非常标准。像傻瓜照相机一样跟操作就行了,这点大大的方便了我们,让我们能轻松的走近经典;13.提升系统思维能力:大格局形成。给我们的孩子牢牢的打好基础,种下智慧的种子。 如何读经典?1

5、.态度2.方法(亲子共读)古人读书的态度古人治学严谨,但读书更有令人尊敬的态度:【净手洁案】古人拿书读书前,务必洗手,将桌案清洁。对于佛经和圣人所作经典,更是沐浴焚香而后在清洁干净的书桌上阅读。【正襟危坐】读书时,端端正正坐在桌案前,上身挺拔,腿脚安定,或者肃穆站立阅读,绝不翘二郎腿,也不会躺着看书或者趴在看书。【口无杂言】不会边闲聊边阅读,也不要边吃喝边看书,更不要边看电视边看书。要么诵读内容,要么安静阅读。【专心致志】读书应该全是身心投入,不打困,不散乱,不神游。用心阅读,用心思考,用心推敲,用心学习,用心笔记,如此才能够理解书中的深意,真正有所收获。【远恶亲善】书和文字本无对错善恶,但因

6、为人的贪婪愚痴欲望也诞生了各种把人教坏的不良内容书籍。读书应该远离恶俗以及令人沉迷的书籍,应该亲近经典、知识、积极思想和向上题材的书籍。【敬字爱书】汉文字是上古圣人仓颉发明并且世世代代传承和发展,才能够有我们现在的丰富的文字印制成书或互联网上的信息,让知识技术思想传播和交流。古人对书籍爱惜有加,保持书籍清洁,摆放整齐,携带式妥善保护。正所谓“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诚敬得十分利益”!我们是否能够获得实益,根本原因在于:我们对人、对物、对事是否抱有“十分”的“恭敬心”! 诵:字正腔圆、凡道字、重且舒;意在正音、识字(行腔见义)说:熟悉发声。(先生讲给学生听的感觉)念:古人背书的方法,又叫温书 。

7、唱:依字行腔、依调行义,从而理解经文之意。 (带孩子进入一个自我揣摩的状态)私塾教学四法-诵、说、念、唱 大匠能诲人以规矩,不能使之巧原则:做事专注、恭敬万物(学龄前构建人格时期)1.轻声搬放桌椅(专注力);2.书、桌、椅的摆放位置,前后左右整齐有序(几案洁、笔砚正);3.坐、站姿端庄优雅(如图展示:坐一半);4.依次等待上桌(秩序感、耐心、关照);5.鞠躬缓慢(恭敬心);6.敬书(恭敬心);7.司礼(男)、值日生的安排;8.主、配课老师的站位; 注:1. 婴小班以养常规为主,以潜课程的方式进行跟读 2.循序渐进常规的养成男女坐姿轻声搬放小椅子关照上桌(书、桌、椅)读书的流程及实操读书活动流程

8、(整)1、课前准备(值日生摆书、桌、纸盒、师位、司仪位)(托小中大班本学期执行)2、上桌环节(配课、;长幼有序)(托小中大班本学期执行)3、行礼环节(教授司仪唱词、庄严厚重)(中大班本学期执行)4、立志(师生对答振奋精神)5、冥想(收摄身心)6、读书的方法与形式7、敬书祈愿8、课后行礼(善始善终)(托小中大班本学期执行)1、课前准备2、上桌环节师:诵读经典的时间到了,小朋友们准备好了吗?生:准备好了配班老师播放上线音乐(绿野仙踪)幼儿依次起身等待上桌3、行礼环节(日课三礼) 向先师行礼(主课老师转身面向孔子像,配课老师播放夫子行礼乐(庄严)小司仪:请大家端身正意、肃正衣冠向大成至圣先师行三鞠躬

9、礼(90度)礼,起再礼,起三礼,起小司仪:我们为什么要读书?师生齐答: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向老师行礼师:向师位行礼小司仪:向老师行礼,礼(幼儿向老师鞠45度躬)小司仪:请老师先入座 弟子互见礼小司仪:请哥哥姐姐再入座.请大家入座.弟子互见礼(幼儿目视对方后低头示意)小司仪:礼成(小司仪最后入座)7、祈愿 行礼下课 师:祈愿!师生:愿以今日诵读经典、习劳惜福等一切利益,祝福祖国繁荣昌盛、人民幸福安康!师:下课!生鞠躬:谢谢老师陪我们读书师回礼:谢谢小朋友们认真读书幼儿伴随音乐(绿野仙踪)依次有序搬椅子下桌。(此环节根据下节课程可调整)培养幼儿做事情善始善终,每一节课、每

10、一环节、每一动作都是一次善始善终。远离电子媒体,整理家庭书柜,亲子共读 , 营造氛围,重塑书香家风!旨在养成幼儿自助式成长的模式二、 常规礼的切入:老师课堂上给孩子讲解示范(一)、 入园礼 我们要求孩子步行入园,不让妈妈抱,书包自己背,衣冠整洁。让孩子从小养成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弟子规云:“问起对,视勿移”、“揖深圆,拜恭敬”,孩子到园向老师行鞠躬礼并向老师问好,要求问好目光不游离,看着老师,行礼稳重缓慢,发自内心。家长离开时,幼儿转身向后向父母行礼:“谢谢妈妈来送我,妈妈请慢走。”让孩子从小养成尊敬老师,守礼稳重的品质。幼儿进班自己整理书包,拿出作业,整理衣服放入合理位置,直线直角在室内走路

11、,有序参与早读。这正是落实弟子规中的“置冠服,有定位”、“宽转弯,勿触棱”的教诲,从而让孩子从小养成做事有条理,不慌乱的习惯。到园的幼儿和家长向门口接待的老师问:“老师早上好”(眼睛注视老师“问起对,视勿移”)语闭行鞠躬礼(鞠躬时做到慢、稳、缓。)老师回礼:“某某家长, 某某小朋友早上好”幼儿转身向后目视妈妈:“谢谢妈妈来送我,妈妈请慢走。”(问起对,视勿移)语闭鞠躬(慢 稳 缓) 有序排队等待(二)离园礼离园礼是一日七礼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最关键的一个环节。中国有句古话:编筐编篓,重在收口。孩子在园里一天的学习,内心喜悦,安定祥和,静静阅读地等家长来接。家长按时来园,有序排队,给孩子做守时守

12、礼的好榜样。家长见孩子安定祥和,内心喜悦,放心,安心。离园时,孩子、家长、老师的语言、行动、眼神的互动,互相传递着爱心和温暖,家长老师的关系越来越亲密。孩子欢喜地跟着家长离园回家,家长配合老师把孩子在园里一天所学带回家落实,真正实现家园共育,共同成长。离园前幼儿进行绘本阅读接幼儿时: (1)家长在门口指定位置有序排队等待接幼儿。 (2)门口接待老师按家长排好顺序叫幼儿名字并收取接送卡。 a.幼儿听到自己名字后,把绘本轻声合上放回原处,并把小椅子轻轻放回桌洞里,自己拿上自己物品。 b.幼儿先向班内老师鞠躬(90度 问起对 视勿移):“谢谢老师,老师再见”。 c. 老师回礼(30度):“不用谢, 再见。”幼儿面对家长端身站好,目视长辈:“谢谢妈妈来接我,妈妈您辛苦了。语毕鞠躬行礼。老师回礼(90度):“不用谢,请慢走。”(目视,语毕老师回礼)家长和幼儿一起转身面对离园老师:“谢谢老师,老师再见。”(目视 ,语毕)行鞠躬礼。感恩老师们的聆听实操1、值日生:4人摆书:2人(女)抬桌子:2人(男)2、司仪:1人3、配课老师:1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