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我国世界史学科奠基人刘祚昌先生

wd****9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49KB
约8页
文档ID:235530912
我国世界史学科奠基人刘祚昌先生_第1页
1/8

我国世界史学科奠基人刘祚昌先生本文关键词:世界史,奠基人,学科,我国,昌先生本文简介:摘要:刘祚昌先生是我国世界史学科的奠基人之一,在世界近代史的教材建设中,为打破苏联的史学体系和极“左”思潮的影响,创立中国特色的世界近代史体系做出了很大贡献在世界近代史的许多重大问题上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对中西文明进行了比较研究,提出了精辟的结论;对美国史的研究成果卓着,如:本文内容:摘要:刘祚昌先生是我国世界史学科的奠基人之一,在世界近代史的教材建设中,为打破苏联的史学体系和极“左”思潮的影响,创立中国特色的世界近代史体系做出了很大贡献在世界近代史的许多重大问题上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对中西文明进行了比较研究,提出了精辟的结论;对美国史的研究成果卓着,如:杰斐逊思想、美国革命成就、林肯的评价关键词:世界近代史;美国史;杰斐逊;美国革命;LiuZuochang'sStudiesofWorldHistoryAbstract:LiuZuochangwasoneofthefoundingfathersofthenewdisciplineofworldhistoryafter1949.Hehelpedgreatlywiththewritingoftextbooksandtheestablishmentofthediscipline,whichwastintedwithstrongChinesecolorandwasfreedfromtheinfluenceofitscounterpartfromSovietRussiaandtheLeftistinfluences.Hehadalotofinsightfulanswerstoasequenceofbigproblems.HehadpenetratingevaluationsinthecomparativestudiesofEasternandWesterncivilization.HisstudyofAmericanhistorywasfruitful,especiallyinhisstudyofJeffersonianlegacy,theachievementsofAmericanRevolution,andtheevaluationofLincoln.Keyword:RecentWorldHistory;AmericanHistory;Jefferson;AmericanRevolution;刘祚昌(1921-2006年)先生是我国世界史学科的奠基人之一,为我国的世界史和美国史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

一刘祚昌(曾用名刘西仁)先生于1921年5月出生于辽宁省辽阳县一个耕读世家刘先生从小受到家庭的影响,养成了爱读书的习惯,尤其喜爱中国的古典文学、历史和文化在读小学时,日本发动了“九一八事变”,侵占了中国东北三省,建立了伪“满洲国”.学校强迫学生学习日语,进行奴化教育这深深激起了刘先生的民族义愤,深感当“亡国奴”的耻辱抗日战争爆发后,刘先生满怀爱国热情,于1939年离家就读于北平辅仁大学社会经济专业后因战事扩大,刘先生又南下,经过上海、香港和广州,辗转到大后方昆明,入西南联大政治系就读,不久又转到历史系学习在西南联大的自由、民主空气的熏陶下,刘先生如饥似渴地学习他聆听了朱自清、闻一多等许多着名学者的讲课,和同学们自由地讨论国内外大事和胸中抱负两年后,他又转学到四川大学史地系在这里,他曾选修着名国学大师钱穆先生讲授的“中国学术思想史”课,受益匪浅,为他学习中国历史和文化、走上治学之路打下了扎实的功底同时,他对外国史、尤其是欧美近代史产生了浓厚兴趣通过这段学习,他痛感近代中国多灾多难的根本原因在于“愚昧”,遂决心选择历史研究作为一生的事业,要用历史进行“启蒙”工作,启迪人民的心智,消除人民的“愚昧”.他特别热衷于美国史的研究,希望利用仅有200年历史的美国的成功经验,来激励国人奋发图强。

他的学士论文题目就是《罗斯福的新政》从此,他将一生的主要精力都放在对美国史的研究上1946-1948年,刘先生先后任教于沈阳东北临时大学补习班、东北大学先修班和长春大学新中国成立后,刘先生在长春东北大学(后改为东北师范大学)历史系任讲师,讲授世界近代史这里培养了新中国最早一批世界史工作者,他们毕业后分配到全国各地,创建了各高校的世界史专业,可以说东北师大乃是中国世界史学的“摇篮”.1956年,刘先生调到山东师范学院历史系任教当时他正值精力充沛、出成果的黄金时期,却因其耿直的性格被打成右派从此在政治上长期受到歧视和打击在“文革”期间,他又受到冲击,被批斗、下放“牛棚”劳动改造然而,种种磨难并没使先生倒下他忍辱负重,以顽强毅力进行研究工作,为以后在学术上取得辉煌成就打下了基础粉碎“四人帮”后,刘先生在政治上获得了解放,在学术研究上焕发了青春,成果层出不穷,各种荣誉和头衔也接踵而至1978年,他担任硕士生导师,开始招收“文革”后的首批世界史研究生1980年他被评为教授1985年获美国“富布赖特学者”称号1986年在南开大学历史研究所担任兼职教授和博士生导师1988年被评为山东省专业技术拔尖人才。

1989年获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他先后当选为第六、七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史学会理事、中国世界近代史学会和中国美国史研究会顾问、中国孔子基金会理事以及山东省史学会名誉会长等职他还多次应邀访问美国,参加学术会议,进行研究和讲学活动退休后,已80高龄的刘先生仍奔走于中国与加拿大、美国之间,笔耕不辍,直至逝世他把毕生精力贡献给了世界史和美国史的研究事业二刘祚昌先生是我国世界史学科的主要奠基人之一他在半个世纪的学术生涯中,共出版有重大影响的学术专着5部、译着5部,主编省部级以上立项教材3套,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1978年以来,先后培养了22名硕士和3名博士1995年退休以后,虽然住在美国,但是仍然十分关心学校和系里的教学工作和世界史的学科建设每次回国都要给学生作学术报告刘先生在世界近代史的教材建设中,为打破苏联的史学体系和极“左”思潮的影响作出了很大贡献我国的世界史体系自20世纪70年代末以前一直受到苏联史学体系的束缚,并为国内的极“左”思潮所桎梏,存在严重的教条主义、公式化、简单化、脸谱化以及假大空的问题刘先生自20世纪80年代起,和史学界同仁一起打破僵化的旧框框,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从事研究和探索。

他们先后主编了《世界史:近代史》(上、下册,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世界近代史》(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87年版)和《世界史·近代史编》(上、下卷,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等三部教材,均被作为全国通用教材使用他还在“高教版”教材中增加了社会史内容,并在人物的评价上有其独到之处,这些都使这部新教材的内容更加生动和翔实,在学术上达到了新的高度,从而创立了中国特色的世界近代史体系该教材还被用作国家“八五计划”重点用书和国家教委“面向21世纪重点教材”向全国推广,并获得了国家教委1995年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在上述三部教材以及他撰写的论文中,刘先生做出了自己的贡献,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在世界近代史的理论和结构上敢于创新在史学观念和世界近代史的历史分期问题上,否定了过去在国内史坛占支配地位的阶级斗争史观,主张以五种社会经济形态的发展演变作为历史发展的主要线索,以具有世界意义的经济形态的重大变化作为分期断限的依据根据这种史学观念,阐释并运用了一种新的历史分期法:将世界近代史时限从原来的1640-1917年改为世界近代史起始于1500年左右发生的地理大发现,终结于1900年前后世界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

12.对高校世界近代史教材的内容和编写方法做了实质性的改进改变了以往世界史注重政治、经济史的作法,增加了社会史的内容;加强了对近代西方政治、经济、思想和社会思潮的研究力度;重视对工业革命和科技革命的研究;重视历史人物的研究;填补了旧教材在理论和史实上存在的空白,等等关于教材编写方法,采取了整体史学的宏观研究法和比较研究法,站在全人类的大视角,对世界历史进行纵横交错的宏观把握这样,以往干巴巴的世界史就变成了生动活泼、有血有肉、有声有色的活生生的历史3.对世界近代史的许多重大问题上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他把英国1688年政变定为“1688年革命”而非“光荣革命”或“政变”.他认为法国大革命并非资产阶级革命的典型,它的一系列过激行为和恐怖政策给法国造成了巨大灾难,包括政治动荡和社会不安他否定了传统的“法国热月政变是反革命”的观点,认为是“开始了巩固革命成果和进行资本主义建设的新时期他认为德国统一不存在两条道路,只有“自上而下”通过普鲁士进行的王朝战争统一德国的唯一道路他特别重视美国革命、尤其是在革命期间进行的民主改革在世界史上的重大意义2)他破除了关于19世纪末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全面走向反动的传统提法,认为这期间西方国家进行的一系列改革,稳定了社会局势和政权,使资本主义增添了活力,出现了经济繁荣和第二次工业革命。

他对以往被否定的垄断资本主义给予新的评价,认为垄断是资本主义发展的成熟时期,对于加强企业管理、提高生产效率、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3)他还对英国革命的农村资本主义发展、英国革命中的土地问题和掘土派运动,提出了独到深刻的见解4)4.在世界史科研领域中的成就令人瞩目早在1950年他就出过两部专着:《美国独立战争简史》(上海:华东人民出版社1954年版)和《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上海:新知识出版社1956年版),这是我国史学界研究美国史和英国近代史的开拓之作,至今仍是美国史和英国史研究生的必读书目除了精通英文外,刘先生的俄文和日文也有相当水平,1956年曾由三联书店出版了他主译的《苏联史》拨乱反正后,他迎来了学术研究的丰收时期1978年人民出版社出版了他写的《美国内战史》他用生动的笔调绘声绘色地将美国历史上这场规模最大、影响深远的内战展现在读者面前,并介绍了当时美国的社会、政治、经济、思想等各方面的情况该书已收入于美国国会图书馆5.对中西文明进行了比较研究刘先生学贯中西,兴趣广泛,在世界史和中国史方面均有不少着述,对中国史研究也有很深造诣他撰写了有关孔子、孟子、王安石、王阳明和诸葛亮的许多文章。

5)通过对中西历史的研究和比较,刘先生提出了发人深思的见解:孟子和杰斐逊均倡性善说,主张人性皆善,认为每一个人都天生具有道德意识孔子提出“仁”这个道德范畴,主张“仁者爱人”,要求人们互相亲爱杰斐逊同样提倡人与人之间的爱,宣扬耶稣所倡导的博爱精神孔孟都非常重视教育,并且认为教育是政治的基础,把教化人民的责任放在君主身上杰斐逊是美国第一位提倡教育最力的政治家,他认为政治民主是和教育分不开的孔子重视人的价值,他的全部学说都源于此杰斐逊同样重视人的价值他的理想是自食其力的自耕农社会,人们可以充分享受人的尊严,既不剥削别人,也不受别人剥削,可以享受真正的自由和平等孔孟与杰斐逊在时间上相距近两千年,在空间上相距万余里,而在思想上竟有这些惊人的相似然而,中西文明有本质上的差异作为中国文明核心的儒家思想,以伦理学说见长它特别重视现在的人际关系及现实生活,而轻视虚无缥缈的天道及玄而又玄的形而上学理论但是,儒家思想中有一个致命的弱点:它把伦理应用在政治上,产生了儒家的仁政学说它无视君主的残暴及压榨人民的客观现实,把一切希望都寄托在所谓“明君贤相”上,让人民消极等待上面“恩赐”仁政这充分证明儒家仁政学说的空想性质。

儒家的仁政学说的缺陷正好应该用西方人所首创的民主思想来补救西方文明对人类的伟大贡献有二:一曰民主,二日科学民主的思想基础是自由、平等及人权学说,它在制度上的表现便是代议制、普选制及三权分立,等等刘先生认为,中国文明中另一个缺陷便是忽视物质文。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