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整理5篇《我和我的祖国》征文合集我和我的祖国征文2022

上传人:Wo****B 文档编号:235255220 上传时间:2022-01-05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2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整理5篇《我和我的祖国》征文合集我和我的祖国征文2022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2022整理5篇《我和我的祖国》征文合集我和我的祖国征文2022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2022整理5篇《我和我的祖国》征文合集我和我的祖国征文2022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2整理5篇《我和我的祖国》征文合集我和我的祖国征文202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整理5篇《我和我的祖国》征文合集我和我的祖国征文2022(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2整理5篇我和我的祖国征文合集|我和我的祖国征文202220XX整理5篇我和我的祖国征文合集 我有一个引以自豪的伟大的祖国母亲。在祖国母亲怀抱里,由热爱祖国的当代伟人毛泽东带领全国人民,历经沧桑,艰苦奋斗,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于1949年10月1日,在祖国广袤无垠的土地上,建立起了真正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我们的伟大祖国母亲获得了新生。她从那一天起,成为了56个民族亿万人民引以为自豪的世界大国。在中国共产党和毛泽东为代表的无产阶级革命家领导下,在金光闪闪的五星红旗照耀下,进行了轰轰烈烈的社会主义革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推进了社会主义建设,完成了中华民族

2、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为伟大祖国的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让中国从一无所有的穷国,走上了富民强国之路,成为屹立于世界舞台的东方巨人!党的十八大以来,祖国在怀揣实现中华民族最伟大梦想的主席英明正确领导下,走进了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新时代。祖国母亲,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科技、民生、国防建设等方面,均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而且正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道路上,谱写波澜壮阔的新时代答卷。同时,我的祖国母亲正通过“一带一路”推动世界经济全球化、贸易自由化,从而造福各国人民,并通过这条纽带拉近各国人民心与

3、心的距离。我的祖国母亲,现在正在持续打开国门,拥抱世界,造福世界,为实现世界大同人类幸福、世界和平而奋斗! 有国才有家、有国才有我,国富民则富、国强民则强。我的命运与祖国母亲的命运紧密相连。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生活在伟大祖国母亲怀抱和伟大时代的中国人民,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肩负建设祖国母亲的责任。为此,我们自豪、我们骄傲、我们幸福,我们更必须凝聚在一起,凝聚更大的正能量,紧跟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无我无私,利益天下苍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为把祖国母亲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强国,为实现人类最高理想共产主义,做出

4、一个中国人应有的贡献! 我和我的祖国征文 我的老家*的乡村公路,是一条大致和黄河平行、横贯东西的道路。这条道路铭刻着我少时的记忆,记录着我壮年的遗憾,交织着我的喜悦;它从一个角落反映了我们的国家从贫穷落后到繁荣富强的发展历史。 在我少时的记忆里,上世纪六十年代的*,虽说是黄河岸上的一块富庶之地,但上湾三村人要去镇上只有一条傍河小路,河水一涨,就无路可走了。下弯四村听老人们说上世纪六十年代之前也只有一条大车开不过去,仅供肩挑驴驮通行的狭隘曲折的道路。到上世纪七十年代,上湾三村人从傍河的红胶泥山体开辟了一条挂在半山腰的约二三里长的公路,那段道路被人们称为“红湾”。红湾的外侧是很深的河谷,汹涌的黄河

5、擦壁流淌;里侧是光秃秃耸入云天的崇山峻岭。那个时候,人们要去莺鸽湾必须经过乱石挡道的庙儿沟口,再走上一段 “之”字形的陡坡,就到了半山腰的“红湾”。距莺鸽湾二三里路的大峡到上世纪八十年代都还没有通车,只有一条缠绕在山腰的像一个大写S的曲径石道连接着一段河边小路。从莺鸽湾进入关家沟的路则是从一沟乱石中间搬走大石头挪腾开的一条小道,只供人们步行,骑自行车走这条路能把人颠簸得从车子上栽下来。在*中段还有一个叫“中坪子”的村子。上世纪八十年代前人们去这个地方要从一个谷口进入,经过一段土壁对峙,道窄坡长的深沟。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我在*东头一所独立初中担任校长,每天都要骑着自行车在家和学校之间往返一趟。

6、那时的乡间道路坑坑洼洼坎坷不平,每个单程我都要上两条大坡,越一条大沟,拐一个大弯。有的路段浮土很厚,一进校门和家门,车子和人都披一身尘土。一遇雨天,有些低洼的路段盛满了水,积水淹没了自行车的轮胎,人骑着车子在很深的水中行走。有些路段简直就是沼泽和泥坑,车子负载着一百多斤重的人,轮胎就陷进稀泥里了。那个时候,我常想,何时才能修一条水泥路,给人们的出行带来方便。 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之前,从*到*的公路也往往被山洪冲毁,几年间不能通车。而为了保证这条路的通畅,有一年全乡教师集中在华皮川村喇庙咀的那个大转弯劈山修路,从大年初一直到正月初七。尽管如此,那条从*经大坪绕道聂窑沟的土路仍然是坑坑洼洼,坎坎坷坷

7、;凸出的路桥,低洼的深坑,没有桥面的延长了两边坡度的过路水渠一路不知有多少。那个时候,刚包产到户的大川渡、顾家善的菜农生产的蔬菜就要经这条路送往*。一次,我坐车从*去*,一路上我看到前面一辆满载青笋的手扶拖拉机在经过一个大坑时几乎跳了起来,继而几捆青笋摔到马路上,挣断捆绳的青笋被摔得断臂折腿。而一辆满载西瓜的农用车走得稍微快了点儿,一路摔下车的西瓜满路开花。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人尤其是*上湾人沾了国家西部大开发的光,几乎与三峡工程同时,大峡水电站也开工建设,从此,*到*的公路变成了水泥路。一条通过“中坪子”,穿过“狼家沟”“庙儿沟”隧道直达大峡的公路修通了,昔日*最偏僻的几个村社反倒成了交通

8、最便捷的地方。记得道路竣工欢庆通车的那天,我和教育局几个同事也乘车体验新路,却找不见了去“中坪子”的那条峡谷,而“中坪子”这个在我的心目中与外面的世界隔绝的地方,却背靠雷祖山,面朝公路,屋舍俨然。前年我去*最东头的五柳村,多年没有走过这条大致与黄河平行的道路了,竟是如此的平坦宽敞。我望着车窗外,脑子里搜寻着马路两边原来的景致,沿途的景物旧貌换新颜。那道陡坡变得平缓了,原来人们骑自行车下了坡再推着车子上坡的那条沟到哪里去了?我还没有反应过来,车子已经到了华皮川。我欣赏马路南侧排列整齐的小二层民宅的余味还未尽,忽又被眼前气势恢宏,腾空飘逸的足有二里路的东来北上的环形路桥惊诧了!那线条、那气韵,简直

9、就是张旭的草书!就连*城区北大门的立交桥也没有如此的气派,如此的壮观!从五柳村聂窑沟返回*的路上,我坐在车子里,观望着沿路的风景,竟然感觉车子走得过快,不知不觉就看到了*城边儿上电厂高炉、高楼大厦。 去年8月,我去*湿地公园、乌金峡国学院、文化园,回*取道顺安村到大坪的那条公路,又得知*镇蒋家湾四个村的村民上*不再绕道金沟口就有就近便捷的两条路。蓦然间,我感到从*到*的道路就像是棋盘,四通八达。 我和我的祖国征文 我出生于六十年代。那时,中国刚刚从灾难深重的三年自然灾害中走过来,积贫积弱。加上“文革”的影响,贫穷落后成为那个年代的鲜明特征和代名词,也反映在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上学路。 七十年代

10、初,我上小学。学校是一个“泥桌子,泥台子,上面坐着泥孩子”的破败村小。虽然离家只有二里多路,不算远。但完全是土路。晴天还好,一群小孩子,走着玩着闹着,很快也就到了。可一到雨雪天,上学就成了极困难的事。下一场雨要好多天路才能干,路上一趟泥水。家里穷,买不起胶鞋,天不冷的时候,我们就光着脚上学;天冷的时候,就穿笨重的麻窝子。光脚走在烂泥里,很容易滑倒,常常跌得一身泥水;麻窝子沾上泥水,就变成两个湿重的泥沱沱,陷在烂泥里拔不出来;有时候,还眼睁睁地看着笨重的油布伞被风吹跑老远。所以,一条路上,哭声、叫声响成一片,每个孩子也都成了真正的泥孩子。那场景至今历历在目。 上初中,路途更远了,路况也更差。不但

11、难走,还多了些凶险。 因为原学校撤除初中班,我们只能中途到另一个大队去上学。其间四里多路,全是弯弯曲曲,长满荒草的田埂。更难的是,中间还横着一条长年流水的灌溉渠。那渠上有一座窄窄的小石桥,但得多绕二里路,还要经过一个乱坟岗,我们一般不愿意走。冬春枯水季节,我们就拣个窄的地方,用力跳过去;夏季水涨时,就脱了鞋子趟水过去。在那里,我曾两次遇险。有一次趟水时,不小心一只凉鞋被水冲走了。那是我拥有的第一双凉鞋,是我跟父亲软磨硬泡才得到的,我很珍惜,就跟着水流去撵。水流太急,我也被水冲走了。顺水漂了好远,才被几个同学合力救起。还有一次是下雪天,大雪封门,别的同学都没去上学,而我不愿意缺课,就一个人去上学

12、。水渠被雪填满,找不到路,我一下子滑到渠底,雪埋了我的大半身,怎么都爬不上来。放学时我总不回家,父亲沿路寻,才找到快被冻僵的我。那条上学路,留在记忆里的,至今还是恐惧。 我上高中时,路就好走多了。宽宽的大马路,铺着煤矸石,下雨天也不粘脚。只是,二三十里的路程,只有三分之一路段通公交,其余的路,还得步行。而一毛钱的车票,我们往往也舍不得,就常常一路步行来回,全程要两个多小时。好在,那时住校,一周才回家一次。 八十年代中期,我考上本市一所大专,进城上学了。二十多里,不需步行,但要转乘几种交通工具。从家到集镇之间,弟弟骑二八自行车接送;从集镇到淮河渡口一段,乘坐开起来“嘣嘣嘣”响的营运三轮车;再就是

13、过轮渡;渡口到学校的一段,乘坐公交车。辗转下来,也得一两个小时。 可以说,我的上学路充满了艰辛;而儿子的上学路,就方便快捷得多。 儿子是个九零后,六岁开始上学。他学习和生活的时代,是我们伟大的祖国走向繁荣昌盛的新时期。他的小学和我工作的中学仅一路之隔,听到预备铃响出门都不会迟到。所以,六年时间,上学路上,他没有经历过风吹日晒雨淋。儿子上中学时,我们进城买了房,把他转到了城里上学。学校离家四里多,从家门到校门,公交车直达,准点准时,方便快捷。他上的高中,是我们当地最好的高中,在市中心,离我家只有几站路,乘公交车也很方便。但由于高中学习紧张,周一至周五他住校,不需路途奔波。后来,家里买了车,周末放

14、学、上学,我们就直接开车接送了。 和所有的孩子一样,考上大学,总算可以摆脱父母十几年的管束了,便都想离家远远的。儿子2022年高考,填报志愿的时候,他就本着一个原则:绝不在省内上大学;我们也想让他出去锻炼锻炼,也很支持他的做法。最后他被天津一所大学录取。虽然相隔一千多里,但坐火车很方便。买张卧铺票,车上睡一晚就到了,跟在家里睡觉没多少区别如果是现在,通了高铁,连觉都不用睡就到了。 真正是,不同的时代背景,成就了我和儿子不同的上学路。这上学路也折射出新中国成立七十年来,我们伟大祖国的巨大变迁。 我和我的祖国征文 一张照片,一段回忆,一份坚守。十二年前一位稚嫩的女孩站在城墙上的一个笑容被父母记录在

15、了老相片里,十二年后带上父母手拿报到证又来到了这座古城,来到了照片里的城墙。 时间流逝,十二年后又来到了这座古城。于小时候的心情大不相同,再次踏上我深知这以不再是游玩,未来将是插上旗帜紧跟队伍的日子,古城将是挥洒青春的地方。20XX年很荣幸成为*的一名选调生,我还没真正的登上这座具有悠悠历史的古城,没能漫步在城墙上去认真的走完一周,去欣赏一年四季中属于她与众不同地方;去品味她的地理人情;去了解它的厚重历史文化积淀。但在短短的几个月基层工作里,我感受到了这座城的魅力和实力,它正展翅高飞,阔步迈向新时代. 农民口中说变化 20XX年*脱贫摘帽年,这一年走在乡间的小道,感受泥土的气息。走入贫困户家中

16、,倾听老人说过去的故事。走进乡亲闲谈的圈里,听听美丽乡村的变化。 70年春华秋实,从“感恩共产党,翻身得解放”到“跟着村委走,什么都会有”,再到“小康不忘党,贫弱有人养”,村民们对党的拥护度不断提升。走访抗战老兵时,他不禁感慨,新中国成立,让穷苦人翻了身,让老百姓致了富。说现在扶贫工作干的好,老百姓再也不用担心吃不上饭,全靠中国共产党!医疗、教育、就业惠民和扶贫政策,让困难家庭有新房,看病有人管,新农保成为老人养老的半个儿子。 农民对文化的渴望也更加强烈,懂文化、有知识成为日常生活的需求,一个个新建的学校成为了一道风景。家家户户重视起孩子的教育问题,认识到文化知识的重要性。就连双鬓斑白的老人也期待每月的文化下乡大电影的放映,积极参加村民小组的“五互”活动,他们的观念变革成为农村社会进步的一个生动缩影。 漫步众兴镇新店中心村的村道上,路两旁绿树成荫,远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