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实验)第四部分实施建议二、评价建议地理学习评价,要在知识与技能评价的基础上,关注对学生价值判断能力、批判性思考 能力、社会责任感、人生规划能力形成状况的评价在教学活动和学习评价中要重过程、重 应用、重体验、重全员参与地理学习评价应发挥其激励与发展功能,使学生从评价中获得 成功的体验,激发学习兴趣,积极参与学习活动,提高地理学习水平教师要关注学生在学 习活动中的表现与反应,并给予必要、及时、适当的鼓励性评价和指导性评价下面是一些 教师可以尝试使用的新的评价方法1. 对地理知识理解与应用的评价水平1水平2水平3水平4对地理概念的理解只能理解少数基本 地理概念存在较严重的误解 与混淆能够理解一些基本 地理概念存在一定程度的误 解与混淆能够理解大部分基 本地理概念 较少误解与混淆 能经常用不同形式 表达同一概念能够理解全部基本 地理概念完全没有误解与混 淆很少能用不同形式 表达同一概念有时能用不同形式 表达同一概念能用不同形式表达 同一概念评价学竺地理知识理解和应用状况的标准,主要是衡量其理解能力和在解决实际问题中 运用已学知识的能力理解能力的评价主要看学生对地理概念、原理、规律、理论的表述状 况;知识运用能力的评价主要看学生能否激活所储存的Li学知识,能否将相关知识迁移到具 体情境之中。
案例:对地理概念理解能力的评价标准与等级划分2. 对地理技能形成与运用的评价评价学生地理技能的形成与运用状况,主要是考查学生对各种地理技能的功能、方法和要领 的了解程度,选择应用地理技能的合理程度,运用地理技能的熟练程度,以及应用地理技能 所収得的学习和研究成果的正确程度和实际价值案例1:评价学生获取和处理地理信息的能力检测“运用资料,说明海平而变化对海岸带白然环境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的重人影响”的 达标程度,可以布垃研究性活动,让学生收集有关海平面上升对海岸带影响的科普读物、论 文、图片等资料,白己撰写小论文,绘制图表,或办宣传板报以评语方式对学生在上述活 动中利用信息源的情况,资料的多样性、可靠性、全面性以及学生撰写的小论文、绘制的图 表的质景予以评估案例2:评价学生利用网络信息和电子地图获収和处理地理信息的能力互联网上关于北京的旅游资源信息非常丰富在有条件的地方,对以指导学生根据预设 条件(如时间、经费、开支等),利用网络信息和电子地图设计一个“北京三日游”旅游方 案方案应包括景点选择、景点介绍、旅游线路、交通方式选择、日程安排、各项开支细目、 购物(纪念品、特产)等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搜索的资料是否丰富、线路选择是否恰当、方 案是否合理等方面,评价学生获取、处理信息的能力。
3. 对地理科学方法掌握及探究活动质量的评价对地理科学方法掌握的评价,应重点了解学生对地理观察、区域分析与综合、地理比较 等常用地理研究方法的领悟、掌握状况和运用水平其评价标准:一•是评价学生是否了解地 理方法运用的步骤、耍领;二是评价学生能否灵活运用正确的地理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 对学生探究活动质量的评价,建议从学生能否发现和提出地理问题,提出问题的假设,独立 思考和解决地理问题,合理表达、交流探究成果等方面进行评价案例1:对学生地理探究活动质量的评价要点评价內容评价要点1评价要点2发现间题,提出 间题是否善于发现和提出地理间题,经常独立提出间题,貝有提 出间题的积极性,是否能有效地利用已有信息提出地理间题,能否补充间题的 必须条件;提出的间题是否具有探究价值,即间题是否貝有一定的广 度、深度,是否新颖.在各项探究活动中 是否表现出下列情 感与态度:兴趣、 好奇心、探索欲、 投入程度、合作态 度、意志毅力、创 新精神等.提出解决间题的 假设能否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或通过收集相关信息,将已有 的地理知识与间题相联系,提出解决间题的假设解决间题,得出 结论能否分析信息,得出结论;能否从不同角度寻找解决间题的方法与途径; 是否具有独*思考与反思的习惯和质疑意识; 能否与他人合作解决地理间题。
表达、交流探究 成果能否条理渚晰、完整地表达探究过程与结论;能否将论据与论点联系起来,得出基本合理的解释; 能否用语言、文字、地图、图表等多种方式表达学习成果案例2:评价学生提出假设的能力给岀泥石流发生地的景观图片、泥石流发生地的各种资料,提岀问题:“为什么会发生 泥石流? ”学生探究解决这一问题时,要将各种信息加以筛选,并观察景观图片反映的地形 条件、植被覆盖情况,查阅泥石流发生地的降水、地质资料,提岀该地发生泥石流的假设原 因评价学生是否能提出假设4. 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形成的评价建议评价时关注学生以卜方而的变化与发展:(1)对地理学科的认识:评价学生是否具有地理学习动机与学习兴趣;能否体会地理 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和地理学的应用价值;是否具有地理审美情趣与鉴赏力2) 科学精神与态度:评价学生在观察、调查、实验和报告撰写中是否精确、严谨, 是否具有实事求是、坚持真理、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3) 对自然地理环境与社会的态度和责任感:评价学生是否初步形成了对持续发展的 观念,是否初步形成了环境、资源的保护意识和法制意识,是否初步具有了对社会和自然环 境的责任感,是否养成了关心和爱护人类环境的行为规范。
观察是评价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重要方式要注意观察学生在日常行为和学习活 动中的表现,收集评价信息,为进行有针对性的评价捉供依据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进行评价,主耍采用调查分析法,即在评价理论指导下,通 过问卷、访谈、测试等调查手段,收集评价对象的有关资料,经过比较分析做岀判断案例:运用多种手段评价学生的环境意识与态度例如,在评价学生尊重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与态度的过程中,教师给出“世界环境日” 的资料:“1972年第27丿宙联合国大会根据人类环境会议的建议,决定把6月5日定为’世界环 境日'联合国确定'世界环境日’的H的在于提醍全世界注意全球环境改善;呼吁联合国 系统和各国政府采取行动防止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并开展相应的活动,增强公众热爱地球 的意识,规范保护环境的行为自1994年以來’世界环境日'的主题如下:1994年:一个地球,一个家庭1995年:各国人民联合起來,创造更加美好的世界1996年:我们的地球、居住地、家园1997年:为了地球上的生命1998年:为了地球上的生命一一拯救我们的海洋1999年:拯救地球就是拯救未來2000年:2000坏境千年一一行动起来吧”让学生选择其中的一两个主题,自由讨论,讨论厉写一篇小论文。
评价者要注意观察学 生在讨论中的表现,分析小论文中表述的观点,以此来评价学生对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所持 的态度教师再结合观察的方法,留意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是否形成保护环境的习惯5. 地理学习评价耍注重评价形式的多样化和针对性地理评价形式的多样化具有现实意义由于课程日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 态度与价值观)不同,学生的学习心理、学习方式特点不同,各种评价方式的适应范闌不同, 因此要求采取多种评价方式地理学习评价形武,有的适川于评价学生地理知识与技能的达 标程度,有的适用于评价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表现,有的则在评价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的表现与发展状况等方面有独到价值地理教师要从实际出发,选择和运丿IJ恰当的评价方式, 以增强评价的针对性,发挥各种评价方式的优势,克服其局限性地理学习评价除了书而测验、口头表达、作业、小论文写作、绘制地理图表并分析等常 丿IJ评价方式外,还要注意通过观察洋生在讨论、实地观测、探究等活动中的表现來评价学生 耍重视学生的自评和互评评价结果建议采用评语和等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三、教科书编写建议地理教科书的编写,应以地理课程标准为依据为了充分体现地理课程的基本理念, 实现教科书的多样化,使教科书成为教师创造性教学和学生主动学习的重要资源,对以考虑 从以卜•儿方面入手。
1. 建立合理的内容结构2. 在建立教科书的内容结构时,需要理解课程标准和教科书的不同课程标准给出的 是高中阶段地理课程的宏观框架、必学的内容和学习标准,在此基础上编写的教科书对以有 不同的结构结构是否合理,可以从是否具有内在的逻辑关系、是否便于学生学习等方面考 虑3. 本课程标准将必修部分分为地理1、地理2和地理3三个模块,每个模块相对独立 教科书在处理这部分内容时,可对模块的学习顺序、模块中的内容进行组合,并注意体现各 模块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但因为对学生学习的评价是以模块为基础的,所以编写教科书时 要注意保持每个模块的相对独立4. 2•选择联系学生实际、反映时代特征的索材5. 教科书体现“学习公民必备的地理”的基本理念,对以通过选川联系学生实际的索 材来实现,包括选择学生熟悉的地理事象,学生生活中遇到的地理问题,符合学生兴趣和年 龄特征的地理问题,对学生发展白己生存能力有启示、有帮助的地理索材等联系学生实际 还包括•编写教科书时选用与使用对象的地区特点、学习条件相符的索材6. 地理教学内容具有极强的时代性,教科书在选材时应注意休现这种时代性例如, “桑基鱼塘”是与农业有关的经典索材,编入教科书时耍考虑“桑基鱼塘”模武己经发生的 巨大变化。
四、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建议充分开发、合理利川地理课程资源,对于丰富地理课程内容,增强地理教学活力,具有 重要意义1. 积极建设学校地理课程资源库通过调杳,掌握学校地理课程资源的情况,分门别类地建立地理课程资源档案,并逐步婕设 地理课程资源库教科书以及教学所需的挂图、模型、标本、实验器材、图书资料、电教器材、教学实践 场所等都是学校重要的地理课程资源其中,必需设备和教学川图有:地球仪、等高线地形 模型、幻灯机、投影仪、投影图片、天文望远镜、主要岩和和矿物标本;各种有关的政区图、 自然地理图、经济地理图、专题要素图、景观图等此外,学校所在地区的地理要索、地理景观、丄要地理事物等,也是学校地理课程资源 库的重要组成部分2. 充分利用学校地理课程资源教师要结合学校的实际和学生的学习需求,充分利用学校已有的地理课程资源,以及可 用于课堂教学的师生自身的经历和体验教师应鼓励和指导学生纽•织地理兴趣小组,开展天文、气象、地震等各种丰富多彩的地 理观测和观察活动;学生编辑地理小报、墙报、板报,布直地理橱窗;学生利川学校广播站 或有线电视网、校园网传播白编的地理节口要加强地理教学设施的疑设,要求配置地理专川教室,同时要逐步创筵地理实习基地。
应捉倡校际间地理课程资源的共婕和共亨3. 合理开发校外地理课程资源校外地理课程资源丰富多样,包括青少年活动中心、地理教育基地、图书馆、科技馆、 气象台、天文馆、购物馆、陈列馆、展览馆和主题公园,科研单位、人专院校、政府部门, 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信息媒体,区域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景观,等等要加强与社会 各界的沟通联系,寻求多方合作,合理开发利用校外地理课程资源要组织和引导学生走进人自然,参与社会实践,开展参观、调查、考察、旅行等活动, 邀请有关人士演讲和座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