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自然保护区旅游开发与规划浅谈自然保护区旅游开发与规划生态旅游作为当今高端旅游产品,适应了旅游者返璞归真、回 归自然的愿望同时,其景观的唯一性、文化特征和环境保护教育意 义凸显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在自然保护区内开展生态旅游成为规划 研究中的热门课题,对自然保护区能否开展旅游存在着争议本文将 以巩留县野生核桃沟风景区规划为例,对生态旅游的开发提出了一些 对策 自然保护区的主耍任务是保护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生态过程和生命系统,使其免遭破坏和污染;保护生物资源的永续利用;保 护生物物种遗传基因的多样性或者保留自然丿力史遗迹纪念物旅游是 自然保护区的功能之一在自然保护区用于科学研究之外,一般地区 可对外开放,在游览中进行自然知识和自然保护教育,促进游人身心 健康区别丁传统旅游的知识层面和游览模式,基于自然保护区的生 态旅游成为新型旅游形式之一 新疆目前各种类型的自然保护区35处;其中,8个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2个自治区级自然保护 区、5个地州市县级自然保护区位于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的巩留野核 桃自然保护区的主耍保护对象是第三纪匸遗植物一一野核桃及其生 境,是自治区级自然资源重点保护区,2008年野核桃沟荣膺国家4A 级景区。
一、野核桃沟生态旅游环境条件分析 1、自然条件 被称为“中生性植物群落博物园”的新疆野生核桃沟自然保 护区位于伊犁州巩留县东买里乡,中天山的支脉一一凯特明山北坡伊 什格力克山东段的江嘎德萨依,海拔900-1800米之间,面积约1180 公顷,是自治区级自然资源重点保护区该自然保护区不仅是我国唯 一的野生核桃林,也是世界上已发现的两个野生核桃林之一保护区 从南至北,地势呈阶梯状错叠,由山地过渡为广阔的草原,在气温上 表现为由湿寒山地逐渐过渡为较干旱的河谷平原,从中山到低山、平 原、林场直线距离仅10公里,相对高差达1200米,地貌景观呈现明 显的带状规律,表现了天山地区干旱山地典型的自然分带景观2、生态旅游资源条件 野核桃是第三纪末孑遗的珍贵古老树种,被植物学界称为核桃“活化石”,属渐危物种,维吾尔语称“江嘎徳 撒依”,江嘎德萨依野纶核桃林分布面积达44.67公顷沟内除了野 生核桃外有350余种高等植物,100种陆栖脊物,50余种昆虫,国家 重点保护植物达10余种,其独特的景观,堪称罕见保护区内牛态 旅游资源有2大主类、6个中类共24个基本类型 3、旅游开发现状 野核桃沟自然保护区位于伊犁河谷东部与西部旅游圈的 交汇地带,与周边地区旅游资源进行区位整合的条件非常优越。
距巩 留县15公里,距离伊宁市约117公里,交通、通讯和物资供应十分 便利,区位优势明显,具备生态旅游开发能力自2003年巩留县旅 游局开始对保护区外围实验区进行探索性旅游活动和牛物资源利用, 形成了一定规模的旅游接待设施;2008年到野核桃沟旅游的游客达 到3万人次,通过近十年旅游配套设施建设,野核桃沟已经成为新疆品牌景区之一划方向与目标一、野核桃沟生态旅游的定位分析 1、规倡导健康自然的生存环境,打破传统的“3S”环境理念,达到人与自然充分和谐共存的“3N”境界 以生态学 为准则,根据系统变化和特点,科学地区开发、利用和保护,成为能 开展高端生态旅游目的地的自然保护区 2、规划旅游定位巩留县野生核桃沟定位为:以珍稀植物保护区为生态保护核心,以野 牛核桃林为背景,以独特的科学价值和美学价值的植物景观资源为特 色主景,以丰富的科考探奇、历史文化为内涵,以生态观光为主题, 融合地域文化特点,品位独特的高端生态旅游品牌 产品定位:科普旅游产品和高端观光旅游产品 旅游形象定位:一 一世外桃源,“心林”之旅 产品形象定位:人类的生态课堂 三、规划布局及规模分析 1、功能区划 野核桃沟自然保护区已经划分为:核心保护区、发展区、封育区、防护用材林区、实验区和 隔离带(缓冲区)6个分区。
其中生态旅游实施区域只能在实验区进 行,实验区是综合利用自然资源的地段,用以进行科学考察、研究、 实验和教学活动缓冲区只限游览,采用木栈道的做法,对游览活动 做到限时间、限空间、限路线、限游人数,将游人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降到最低限度该项目规划中将实验区分为六片主题功能区: ①迎宾管理服务区是野牛核桃沟风景区的前沿设施,集保护区的管理、服务、保障、医疗、环境监测于一体主要功能为对游客进行环保教 育,了解游览参观规则等内容 ②野果培育体验区位于主路两侧至原管理站附近,主要将野生核桃沟内的特色果品实验林与实验 区内的民风民俗进彳亍有效的整合,形成独一无二的旅游区产品,是进 入野核桃沟游人体验到的第一个亮点 ③高端生态度假区位于项目规划区核心地段,由游客中心、度假精品旅馆、公共餐饮服务、 会务中心等构成,完善旅游配套设施和服务 ④休闲娱乐活动区主要是以接待服务区为核心的聚集地向南推进的沟谷两侧,至缓 冲区边缘是以体现民族传说故事的主题群和自然景观体验构成的开 放式旅游地 ⑤科学教育游赏区是以江嘎徳自然博物馆、百草堂、百果池及滨水垂钓园等为中心的南部区域采用博物馆式的游 览,为游人提供亲近水源、亲近自然,体味并深入学习了解的场所, 将保护的层面提升到知识层面。
⑥运动健身休闲区位于实验区西北部外围的区域主要为游人提供四季不同特点的游玩空间和环 境,建立良好的运动健身场所在该区域内设计了春夏秋三季滑草场 和冬季滑冰滑雪场,区域内主要设施有滑雪服务站、滑草服务站、索 道站等 2、规划地接待容量分析 任何增长均存在极限,旅游游憩活动将干扰自然演替的行为,也影响野核桃沟整体资源生态 基于此认识,通过对保护区生态容量、游客环境容量和游览区服务人 口的综合分析数据为参考,结合监测措施,对入区游客实施动态容量 控制为避免开发过度,该项目规划将环境容量值控制釆用上限控制 四、实施措施与重点 1、实施重点: ①坚持“保护第一”,永续利用; ②充分挖掘古西域草原文化,提高旅游产品文化内涵 ③强调生态旅游,推参与式游客体验项目,开发复合型旅游 2、牧民居民点的调控 自然生态环境保护与旅游资源开发中一个相当突出的矛盾就是由于历史原因造成的保护区牧民 草场重叠的问题因此对涉及重要生态保护地区和景观地域的一些牧 民定居点作如下控制性要求: ①位于核心景区的牧民和草场,需要全部搬迁,结合当地牧民定居政策予以实施 ②居民点内规划与建筑按生态旅游要求统一设计和改造,对建筑风格,层高、规 模进行控制。
3、完善基础设施和旅游服务设施,提高服务质量 结束语:自然保护区内开展生态旅游是在维护生态平衡的条件下,利 用自然资源和环境进行的它既不是原始自然禁区,更不是热闹的娱 乐场所它是自然保护区的一部分,且其系统性史复杂人类行为活 动在自然保护区中组成了多层次、多要素的综合效应伊犁河谷巩留 野核桃沟自然保护区未来的好坏优劣,不仅取决于保护区标准的评定 等级,更取决于在未来其是否能够保持其独特的风貌、特点和那些不 可逆转的自然环境一旦生态系统失去平衡,旅游业的发展也会受到 影响自然保护区的乞态旅游规划保护与开发在理论上可以起到“双 赢”,在资源利用的同时,遵循牛态学准则进行规划与开发,才能领 略大自然的神奇,享受大自然的恩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