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悼亡诗词中的悼亡妻主题研究

上传人:ss****gk 文档编号:234834306 上传时间:2022-01-04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古代悼亡诗词中的悼亡妻主题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中国古代悼亡诗词中的悼亡妻主题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中国古代悼亡诗词中的悼亡妻主题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中国古代悼亡诗词中的悼亡妻主题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中国古代悼亡诗词中的悼亡妻主题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古代悼亡诗词中的悼亡妻主题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古代悼亡诗词中的悼亡妻主题研究(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古代悼亡诗词中的“悼亡妻”主题研究2005级5班05091140李广为 指导教师:赵继承中文摘要:中国古代悼亡诗词按常理来讲应该指以诗词形式去悼念死者的所有作 品,但从晋代潘岳的悼亡诗开始,“悼亡”逐渐成为了悼念亡妻的专称。然 而悼亡诗并不起源于潘岳,“悼亡妻”主题的产生是经过历朝历代才逐渐形成的。 “悼亡妻”作品中创作主体的情感通常表现为一定的模式,这些模式具有现实性, 展示了传统的爱情观。而悼亡作品的价值取向又表现出了传统的爱情价值观和自 我价值观的统一,在内容上侧重表现出“善”、“美”和“知己”三个层面。“悼 亡妻”作品中的独特的表达模式和价值取向,使得“悼亡妻”主题形成了有别于 其

2、它文学的个性特征。因此“悼亡妻”作为一种主题研究,必然要从其产生、基 本模式、以及情感价值取向这几个构成文学主题的重要因素加以总结研究。 关键词:悼亡妻;产生原因;模式;价值观念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common sense, the Chinese elegiac poetry should refer to all literary works which mourned the dead by the poetry form. But from memorial pocrrT of Yue Pan in Jin Dynasty, elegiac gradu

3、ally became the special name of mourning the late wife. However, the Chinese elegiac poetry didnt come from Yue Pan , the subject of mourning for the late wife was formed through successive dynasties. The emotion in the main part of this kind of works usually performed in certain patterns. These pat

4、terns have the feasibility, and display the traditional value of love But the values of Chinese elegiac poetry also show the unification of value of traditional love and self-values. And it stressed to display “virtuous”, beauty” and intimate friend. The unique expression pattern and values make the

5、 subject mourn for wife have different features. Therefore, memorial wife as a kind of research subject must conclude and research from the aspects of beginning, basic modes and the values of emotion.Keywords: mourn for wife; cause; mode; value中国古代悼亡诗词既是诗词内容划分的一个类别,也是中国古代文学主题分 类中的一种。“在中国文学主题Z类话语中,主题

6、已经超岀个別作家作品 的范I韦I,而成为整个文学传统的组成部分。只有在儿千年的中国文学长河中反复 岀现,历久不衰的主题,才能成为中国文学主题,这种主题是以一些惯例化了意 象模式和叙述模式(小说)存在的而对丁悼亡诗词的隶属,有人将Z归入“死 亡主题”或“生死主题”,也有人另析为“悼祭文学主题”。而木文所论及的“悼 亡妻”主题可视为“悼祭文学主题”中的一个细小分支,“悼亡妻”主题专指悼 亡妻子(非妾)的诗词创作。冃前学界对于悼亡诗词的研究,以谈悼亡诗词的艺术特色居多,也有对悼亡 诗词的产生发展以及主题价值等方而的研究。在专著方而除了各种关于悼亡诗词 的文选Z外,较成系统研究的有王立的永恒的脊恋悼祭

7、文学的主题史研究 一书,其中对“悼亡妻”主题有专章的研究。在论文方面,陈小芒、黄卫兴 的 论中国古代悼亡诗的伤逝主题及价值取向一文,注意到了古代悼亡诗的一些 基本特征,集中讨论了一些情感表达模式和价值取向。本文试图在对许多研究成 果的批驳与继承的基础上,对“悼亡妻”主题的产生与形成、基本表达模式、价 值取向等方面來进行研究。一、“悼亡妻”主题的产生和发展一般而言,悼念亡妻的作品多以“悼亡”名篇。清人赵翼在咳余丛考卷 二十四“寿诗、挽诗、悼亡诗” 一条指出:寿诗、挽诗、悼亡诗,惟悼亡诗最古。潘岳、孙楚皆有悼亡诗,载入文选。 南史:宋文帝时,袁皇后崩,上令颜延之为哀策,上自益“抚存悼亡,感今 怀昔

8、”八字,此“悼亡”之名所始也。崔祖思传:齐武帝何美人死,帝过其墓, 自为悼亡诗,使崔元祖和之。则起于齐、梁也。潘岳在妻子去世后作诗以寄哀悼时大概未有诗题,文选列入“哀伤”类 时以“悼亡”为题。自此以后“悼亡”成为了悼念亡妻作品的专名。除了明人商 景兰作悼亡悼念丈夫祁彪佳是个例外,其它如南朝沈约悼亡诗、隋人薛 德音悼亡诗、唐人孟郊悼亡以及清初顾炎武悼亡五首都直接以“悼 亡”为题悼念亡妻。清人纳兰性徳在以词悼念亡妻时也题作“悼亡”,如青衫 湿悼亡。元稹遣悲怀三首其三有“潘岳悼亡犹费词”也证明了 “悼亡” 是写给亡妻的。而悼祭其他如朋友、亲人的诗词,习惯上并不被称作“悼亡” O这类诗,可 按萧统文选

9、的标冃,归于“哀伤” 一类。以诗哀悼多以“哭”、“弔(卅)” 为题,在内容上分为悼念友人,如唐人贾岛吊孟协律、姚合哭贾岛等; 悼念丈夫,如宋人李清照偶成明人商景兰悼亡等;悼念父母和子女, 如清人周淑然元日哭先大人、唐人元稹哭子十首等。然而在当下研究中, 悼亡诗词的“悼亡妻”的专指性经常存在疑义和混淆。为表述准确,可以认为, 悼亡诗词狭义上专指“悼亡妻”的诗词作品。中国古代最早的悼亡诗是诗经邺风绿衣,“绿兮衣兮,绿衣黄里。心 Z忧矣,越维其已!绿兮衣兮,绿衣黄裳。心Z忧矣,曷维其亡!绿兮丝兮,女 所治兮。我思古人,俾无就兮!締兮络兮,凄其以风。我思古人,实获我心。” 这是一首睹物思人的悼妻诗作。

10、不过作为“悼亡妻”主题的作品Z,却长期未 能引起学人的注意。那么就诗词而言,真正形成“悼亡妻”主题的文人悼亡诗词 是何时产生的呢?陆侃如先生在中古文学系年中推断,大约始于晋太始六年(公元270 年)“孙楚与王济为友,作除妇服诗及胡母夫人哀辞”,“元康六年(公元 296年)潘岳作悼亡赋哀永逝文金鹿哀辞悼亡诗三首。”潘岳的悼 亡诗三首可以说是中国文学史上最早明确悼念亡妻的文人五言诗,从而宣告了 诗词领域“悼亡妻”主题的开创。那么文人悼亡诗产生为什么如此姗姗来迟呢? 其原因有以下三点:首先,在客观条件下,诗歌在魏晋Z前的发展是较为缓慢的。诗人的总体数 量也不多,文人不大可能放弃固有的祭文、诔碑不用,

11、而去生硬地使用自己并不 擅长的诗歌来表达口己对于爱妻的哀思。其次,悼亡诗产生Z晩,发展Z艰难,最重耍的原因是社会与时代局势以及 礼教思想的束缚。古代士人追求建功立业的心态极为强烈,无论是太平盛世还是 风云战乱,男子保持着求仕以及“万里觅封侯”的热情。社会的普遍观念也多要 求男子胸怀治国平天下Z志而不应惑溺于儿女私情。如世说新语设惑溺 一章,其中记载“苟奉倩与妇至笃,冬月妇病热,乃岀中庭自取冷,还以身熨Z。 妇亡,奉倩后少时亦卒。以是获讥于世。”所以大多数文人是不敢轻易抒写自己 对内室的眷顾Z情的,即便是深病欲绝的哀悼情思。另外,礼教对守丧的要求也是悼亡诗产生较晚发展缓慢的重要原因。礼 记曲礼下

12、要求“居丧不言乐”。从孙楚、潘岳作悼亡诗的时间可以看到,都 是作于“终制”“释服” Z后。清人何焯在义门读书记中指出:“安仁悼亡, 盖在终制Z后,荏苒冬春,寒暑忽易,是一期已周也。古人未有丧而赋诗者。” 这些礼法虽然繁琐却多多少少能够起到约束人们的作用。就词而言,“悼亡妻”主题的产生则以宋神宗熙宁八年(公元1075年)苏轼 创作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为标志的。词至北宋便开始了对题材 与词境的开拓,从范仲淹、王安石到柳永,为苏轼对词境的发展做了坚实的铺垫。 苏轼“诗词一体”的观念以及“以诗为词”的创作思想,使他敢于对词境做出大 胆的开拓,因此最终将悼亡主题纳入词中,引领了后继词人的创作。日

13、木学者村 上哲见在唐五代北宋词研究中指出:“所谓悼亡主题,在诗中,从晋朝 潘岳以来是一直保持着的传统,但是在词的方面,在东坡这首词作以前却找不出 同样旨趣的作品。悼念亡妻这种心情,可以说是同现实生活密切关联着的感情。 但是从宴游间游艺出发的词,要纳入这种感情,却经历了相当长久的岁月。”苏 轼的词是追怀亡妻的美,开启了悼亡词的先河,其直接影响到贺铸等后继词人的 创作。虽然遭受各种阻隔,诗人们为表达对亡妻的痛悼Z情,还是创作了情真语切 的诗篇。悼亡诗词最终得以产生的原因有以下两点:首先是封建权威的示范和对女性题材的开拓。不论是潘岳的悼亡诗三首 还是江淹、沈约的悼亡Z作,创作主体都在行为与心理上承受

14、着传统礼教的约束。 在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被忽略或松动的U寸候,以帝王为代表的封建权威一旦能够 突破礼教的束缚,后继的文人便可以在礼教松动的社会环境下对女性有足够的关 注。汉武帝刘彻曾因早卒的李夫人不胜伤悼,而作李夫人赋。汉书外戚传 也记载他因思念亡人,让方士设帐遥致其貌,并作诗F1: “是耶非耶?立而望Z, 偏何姗姗其来迟? ”其落叶哀蝉曲“罗袂兮无声,玉墀兮尘生。虚房冷而寂 寞,落叶依于重扃。望彼美Z女兮,安得感余心Z未宁? ”王嘉拾遗记记 述此篇Z作也是因为“汉武帝思慕李夫人,不可复得”而作。其后是宋文帝刘义隆、齐武帝萧喷的悼念Z作,也对诗歌悼亡主题的发展起 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如果说礼教

15、“谨夫妇正人伦”的要求,普遍形成一种夫妻 Z间应当保持距离的观念的话,那么恩爱夫妻一经死別,生者孤独、怀念与哀痛 Z情不可遏止,因而在帝王的表率下,终于纷纷拿起笔来抒写夫妻朝夕恩爱相处 的温馨岁月的追忆以及失去后形单影只的寂寞心境和伤感情绪。其次是“以悲为美”的时代氛围为悼亡诗的产生提供了背景条件。东汉五言 诗在风格与意蕴上大都透出一种慷慨悲凉,其中有诗人们对生存的艰难与命运多 舛的惆怅与哀叹,有的诗作传达岀自悼的意味。加上挽歌辞的创作与流行为悼亡 诗的产生提供了一种“以悲为美”的时代氛围。东汉以后诗歌有较大发展,诗人 总体数量增加,这为诗歌创作的各种主题的产生或发展创造了条件。从魏晋Z后直到

16、晚清,产生了大量“悼亡妻”作品。魏晋南北朝是悼亡诗产 生和发展的重要时期,具中有潘岳为悼念亡妻杨氏而作的悼亡诗三首是本时 期最具代表性的作品。Z后有江淹的悼室人十首,以更为庞大的组诗形式悼 念亡妻,有的选取生活镜头意在表达“物在人亡”的悲凉。在唐代虽然“悼亡妻” 作品数量虽有限,但在表现手法、意境营造等方而却达到了最高水平。其中以元 稹最为深情创作数量最多且极具代表性。元稹“不幸少有伉俪Z悲,抚存感往, 成数十诗,取潘子悼亡为题”(叙诗寄乐天书),其中代表作有遣悲怀 三首(乂作三遣悲怀),唐诗三百首称具为“古今悼亡诗充栋,终无能出 此三首范围者,勿以浅近忽Z。”在宋代悼亡诗创作比较有代表性的作品,有梅尧臣的悼亡三首,诗中从 “相看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