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视域下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上传人:I*** 文档编号:234831472 上传时间:2022-01-04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40.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城市化视域下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的机遇与挑战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城市化视域下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的机遇与挑战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城市化视域下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的机遇与挑战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城市化视域下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的机遇与挑战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城市化视域下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的机遇与挑战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城市化视域下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的机遇与挑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市化视域下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的机遇与挑战(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城市化视域下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李威摘 要:目前,我国社会经济已步入新常态,城市化发展也进入了新阶段,在城市化进程中,体育产业在获得发展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挑战。城市化在提高体育人口占比、释放体育消费需求、加速体育产业结构升级以及形成产业集聚效应等方面对体育产业发展起到积极作用;同时,体育基础设施不足、体育文化传承受阻以及体育产业难以得到均衡发展是目前城市化进程中体育产业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并提出城市规划与体育产业相互协调、不同规模城市走差异化体育产业发展道路、积极推动体育产业与各领域融合的解决对策。关键词:体育管理;体育产业;城市化;中国:G80-052 :A:1006-2076(2

2、019)01-0027-06城市化也称为城镇化,是指随着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进步以及产业结构的调整,其社会由以农业为主的传统乡村型社会向以工业和服务业为主的现代城市型社会逐渐转变的过程1。近年来,我国一直保持着较高的城市化速度,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显示2016年末我国城镇常住人口79 298万人,城镇化率为57.35%2。对于城市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相互作用,学者们持两种观点。第一种观点是单向传导作用,主要表现特点为伴随着人口数量增加、生产率提高、产业结构的转变,由此形成城市化。第二种观点是双向传导作用,认为两者之间不是简单的因果论,而是更为复杂的相互作用论。一般来讲,如城市化进

3、程与公共服务数量、社会治理能力相匹配,单向传导作用容易显现;反之,城市化进程与经济发展、社会制度、管理水平非同步发展,则为城市化留下很多发展隐患,通常称之为“城市病”。体育产业是指为社会提供体育产品的同一类经济活动的集合以及同类经济部门的综合3。结合国际通行的研究标准,当人均GDP超过5 000美元时,体育产业会出现“井喷”态势,人均GDP达到8 000美元时,体育健身将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截至2016年,我国城镇化率为57.35%,人均GDP已经达到8 100美元,并且,在我国的城市化进程中,呈现出城镇化水平和人均收入水平完全同步的特征4。那么,为何我国在一些统计学数据上已经完成了城市化

4、进程,并且为体育产业的爆发增长创造了基本条件,而事实上体育产业在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并且远远没有达到预期发展目标。因此,为厘清城市化进程与体育产业发展的关系,本研究以城市化为观察视角,对二者进行研究。1 城市化对体育产业发展所创造的机遇1.1 城市化进程提高体育人口占比城市化一个最突出的特点就是人口的流动,经济发达的城市凭借优质的社会公共资源和良好的就业机会对流动人口形成了强大的吸引力。根据中国城市研究报告数据显示,2017年度中国49个主要城市吸引了全国新流入常驻人口的39%,吸引力指数最高的城市集中在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等城市。城市化不仅加速人口流动的时空过程,同时也是对属地居民生活理念

5、、消费观念、生活方式的影响和塑造过程。在1996年的大众体育现状调查中,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口,城镇占55.01%,农村占44.89%,两者相差10.12个百分点;而到了2007年,城镇人口约占64.1%,农村人口约占35.9%,这一差值攀升到了28.2个百分点5。2013年调查显示,在过去的一年里参加体育锻炼的人中,城镇居民占到59.8%,乡村居民占35.6%6。由此可见,城市化对体育人口数量具有显著提升进而为体育产业发展提供重要的物质基础。1.2 城市化进程释放体育消费需求城市化进程加速经济发展,恩格斯将人们的消费需要划分为生存、享受、发展三个层次7。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在摆脱了

6、为生存而消费的层级之后,在居民的消费支出中娱乐、教育、文化、服务类的消费有了明显增加8。国家体育总局发布的2014年全民健身活动状况调查公报显示,20岁以上人群中有39%的人有过体育消费,人均消费达926元,较2007年增长了五成9。目前,我国中产阶级人数已达2.25亿,马拉松赛事的井喷折射出了城市中产阶级的生活和消费态度,环保、健康、个性化的消费理念已被广大城市中产阶级所接纳。研究显示,19941998年我国城市人口体育边际消费倾向是1.5,即城市人口每增加1%,它的体育消费就增加1.5%10。20022007年,我国城市人口体育边际消费倾向是20,即城市人口收入每增加1%,它的体育消费就增

7、加20%。由此可见,城市不仅为体育消费提供场景,也可以成为体育消费的放大器,毫无疑问,那些体育设施完善,能够提供高质量竞赛表演的城市,更能够释放居民的體育消费热情。1.3 城市化进程加速了体育产业结构升级长期以来,我国体育产业结构呈现出不均衡发展态势,体育用品制造业一度占体育产业比重的80%以上。在2012年之后,我国体育用品制造业持续亏损,有学者将这一现象归咎于我国人口红利在2010年开始出现拐点,适龄劳动人口总数下降,导致了劳动力成本的攀升,致使企业无力承担高昂的人工费用导致亏损11。也有学者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体育用品制造业全球价值链中具有控制权的链主,在完成产业的全球性布局之后,

8、会牢牢控制战略环节,利用各种手段隔离我国体育用品制造产业之间的内部联系,降低我国相关产业间的关联性,缩短本土企业在价值链上的循环链条,形成全球价值链下我国体育用品制造产业对发达国家新型依附关系,发达国家最终实现对我国体育用品制造业的低端锁定12。虽然以上学者从国际竞争的外部视角解释了我国体育用品制造业利润下滑的原因,但我们也应该看到,国内体育品牌长期缺乏研发和创新能力,始终停留在低端模仿阶段,“山寨化”的品牌形象已经无法满足当今消费者的需求。此外,城市发展水平对体育赛事的数量和质量也具有直接的影响,城市的综合实力决定了体育赛事的类型、规模和水平13。从表1可以看出,20162017两年间广州、

9、成都两座城市承担高水平赛事的数量逐年递增。究其原因,有学者提出“耦合性”概念,认为耦合性是体育赛事与城市经济良性互动的关键,耦合的要素主要是指经济规模、城市发达程度、文化传统、民主支持度、消费水平、产业链、赛事举办决策模式等七个方面14。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角度来讲,落后的体育供给已无法与城市发展需求相匹配,城市化的进程倒逼体育产业结构升级,只有大力发展体育培训、赛事运营、职业体育等服务行业,才能满足城市居民日益增长的体育需求。1.4 城市化进程有利于突出体育产业集群效应体育产业集群是在一定区域内众多具有密切分工合作关系的不同规模的体育服务企业与相关的企业、各种机构与组织等行为主体,通过纵横交

10、错的网络关系联系在一起的空间集聚组织形态15。城市化主要从三个方面影响产业集群发展水平。首先是城市化的外部经济功能,其表现形式为既可以是一个行业的地区集中化,进而带动其他行业发展来实现产业集群,也可以通过多个相互关联的产业同时平衡发展来实现产业集群。珠三角地区体育产业发展具有明显的通过均衡发展进而实现产业集群的模式,其主要表现为区域内产业类型重复率低、与高科技密切结合、产业形势互补的特点,产业集群特色体现为“高品质、高规模、高效益”。其次为企业内部聚集经济,指企业在原有基础上扩大其产量规模,通过企业规模的扩大催生出一套围绕着该企业核心业务的供应链并降低成本。福建晋江作为我国最为成熟的体育用品产

11、业集聚区,围绕着运动鞋的生产,已经形成了包括鞋材、鞋料、鞋机、模具、批发、零售、仓储物流、金融、保险、法律、科学研究一套完整的产业链,通过资源共享形成产业集群并具备竞争优势。三是城市化进程会促进信息化发展,而信息化又加快了城市的空间分布和功能的调整,进而推动着产业集群的变化和发展。北京龙潭湖体育产业基地着重发挥国家体育组织集聚的区位优势,形成了以竞赛表演、赛事组织和策划、运动员经纪、体育广告、赛事赞助、政策咨询、总部经济以及体育国际商务服务的产业集群。2 城市化进程对体育产业提出的挑战2.1 体育场地设施不足的情况短期内难以得到改善截止到2013年12月31日,全国共有体育场地169.46万个

12、,场地面积19.92亿平方米。以2013年末全国人口13.61亿人计算,平均每万人拥有体育场地12.45个,人均体育场地面积1.46平方米(见表2)。从表2可以看出,近年来我国体育场地数量整体呈增长态势,但人均体育场地面积和每万人拥有体育场地数量的指标仍较低。有两个原因导致了体育场地设施不足,第一是我国城市化进程总时间较短,第二是城市化进程的速度较快。从统计数据上看,英国在1850年城市化率就已经达到50%,最晚的韩国也在1977年达到了50%。相比较下,我国用30年达到的城市化率水平西方国家需要5060年完成,而西方体育产业发达国家用将近100年走完的进程需要我们在4050年内完成。我们不否

13、认西方国家的城市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但也要认识到西方国家在城市化初期往往伴随着对别国资本的掠夺以及对底层人民各种需求的压抑下完成,在我国在城市化进程中,既不依靠从别国掠夺来的财产,也无法压抑各个阶层人群对体育的需求。因此,由于城市化整体时间较短导致了这些问题未经缓冲的暴露在社会与公众面前。所以,出现了人均占有体育场地面积低、“15分钟健身圈”在大多数的城市还仍未实现、仅有15%的民众对全民健身路径总量持满意态度16、广场舞抢占篮球场地等现象,这些现象凸显了我国人均体育场地面积不足的尴尬境遇。另外,城市稀缺的土地资源限制体育场地建设数量,自从国务院关于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印发以

14、来,体育产业在舆论、政策等方面获得了空前的关注和支持。实际上,体育产业早期发展所需的基本条件大都以政府为主导并体现着公益性质,只是在运营后期才以市场化的商业模式运作。在过去的二十世纪里,美国共计有150亿美元公共资金投入到场馆建设中,公共财政支持推动了场馆动态分布,这些场馆大多选址在土地廉价、欠发达和低密度的工业区,而不是在繁茂、复杂、土地昂贵的城市中心17。反观我国,在有限的财政预算下政府选择投资大、周期长、回报慢的体育基础设施投资并不符合其实际需要。政府对体育场地设施的规划,更多的是对边角地、旧厂房、仓库、公园绿地、建筑物屋顶、地下室等闲置资源的改造。并且,由于我国的城市化进程并未完成,目

15、前及今后的一段时期内,人口仍然是以向城市聚集为主要流动方式,因此,我国选择在远离城市的区域选址建造体育场地设施不具备可行性。2.2 城市化进程破坏体育文化的传承在“46号文件”印发后,体育产业前景被广泛看好。将近三年过去了,体育产业的发展并未达到人们的预期。究其原因,多数学者认为与中国体育市场尚未形成强势的体育文化相关。体育文化作为核心和灵魂,是体育产业要想获得持续发展的必备条件。在一项对球迷的调查中显示,64.9%的球迷认为足球文化水平制约了中国足球的发展18。就此,中国足球技术部顾问Stefan Lottermann对中国足球发展提出建议,“如果中国想在足球上成为大国,首先要从文化开始”。

16、我国现阶段的城市化进程在以下两个方面影响体育文化的形成。第一,较高的社会流动性使体育文化的代际传承无法顺利进行。城市作为各种人群的共同居住地,需要强烈的归属感和城市认同。体育文化正是依托体育的社区传统与城市精神以及歷史积淀的各种耦合一代又一代的传承下去。但是,我国过去的家庭结构、城市历史已经被快速的城市化进程所带来的高流动性所破坏,进而影响体育文化的发展和传承。足球是我国最早进行职业化的体育赛事,在中国职业足球联赛中,球队随着赞助商的变更而更换城市的例子屡见不鲜。就此,在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通知中明确指出:“避免俱乐部随投资者变更而在城市间频繁迁转、缺乏稳定依托的现象,积极培育稳定的球迷群体和城市足球文化。”可见,本应该根植于城市、根植于球迷的职业足球俱乐部,不得不随着资本方的变动而不停的迁徙,这不仅影响了球迷的感情,更破坏了足球行业正常发展的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