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专业导论》课程讲义】

ss****gk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146.50KB
约28页
文档ID:234812959
【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专业导论》课程讲义】_第1页
1/28

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专业导论》课程讲义广东商学院资源与环境学院2009年9月目录第一部分专业简介及地理学概述1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简介1」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基本信息1.2国内高校开设资坏专业的现状1.3资环专业的学科背景及专业性质1.4资环专业的专业沿革与专业特点1.5广东及邻近省区对资源专业人才的需求1.6资环专业在广东商学院的发展现状2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教学计划简介 2」学分耍求2.2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课程结构3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的学科背景概述3」钱学森的地理科学思想3.2地理学学科体系及分支学科概述3.3当代地理学的前沿领域与热点研究领域3.3.1陆地表层过程与格局的综合研究3.3.2全球环境变化及其区域响应3.3.3自然资源保障与生态环境建设3.3.4区域可持续发展及人地系统机理调控3.3.5地球信息科学、技术和数字地球研究4自然地理学及相关学科概述4」地球概论4.2地理环境及研究其诸耍素的科学5地域分异规律5」气候的纬度地带性5.2自然生态系统的纬度地带性5.3人类生物学的纬度地带性5.4社会经济发展纬度地带性5.5垂直地带性5.6气候的垂直地带性5.7其他的垂直地带性其他的垂直地带性6地理学在社会经济建设中的应用6」地理学对国家建设的贡献6.2地理学对科学和教育的贡献6.3地理学对社会的贡献6.4地理学以国家需求为导向,解决国家发展中的重大地理学问题6.5地理学与国土整治研究6.6地理学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6.7全球变化及其区域响应研究6.8地理信息应用研究 7中国地理学近年来的主要应用方向和重点领域7」区域规划与地域空间规划7.2区域发展状态监测与区域政策研究7.3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7.4区域性基础设施研究7.5 “三农问题”研究7.6生态系统碳收支7.7西部大开发小水土资源配置与生态建设7.8东北地区水土资源配置、生态与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7.9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7.10长江中下游湖泊富营养化治理7.11和谐城市7.12旅游发展7.13文化建设与遗产保护思考题 主要参考书第二部分 人文地理概述1绪论:什么是人文地理学 1」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 1.2人文地理学的领域 1.3人文地理学的多兀化2文化与人文地理学的研究主题 2」文化的概念、结构和形成 2.2人文地理学的研究主题 2.3人文地理学的基本理论3世界的区域与区域规划3」空间劳动分工与经济地理学3.2产业集聚3.3新产业空间3.4区域政策 3.5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3.6区域规划案例分析4城市化与城市规划4」城市与城市地理学4.2城市化及其动力机制4.3全球城市和全球竞争4.4城市规划理论与城市规划4.5城市规划案例分析5区位论与商业规划5」经典区位论简介5.2商业区位理论与商业地理学5.3商业规划5.4商业规划案例分析(三)思考与实践1 .如何运用产业集群理论进行区域产业规划?2. 商业规划的新理念有哪些?3. 如何理解我国现行的主体功能区规划?4. 如何认识现行的《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2020)》与木专业学 习的关系?5. 如何理解近现代城市规划理念的演进?6. 我国城市化的动力机制是什么?7. 运用人文地理学基本理论思考我省如何加强文化产业建设?第三部分资源与环境科学中地理信息技术1现代地理技术1」1.2地理信息技术的发展历史现代地理技术的构成及其发展趋势现代地理信息技术的课程学习2.1地图学2.2对地观测科学2.3空间信息科学与系统集成2.4对地测量技术3地理信息技术在各个领域中的应用思考题 主要参考书 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代码:课程名称:专业导论 英文名称: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学 时:18学 分:1适用对象: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 考核方式:考查第一部分 专业简介及地理学概述1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简介1.1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基本信息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区域发展与规划、城市规划与管理、房地产开发与管 理、地理信息系统应用等专业知识和技能,能胜任在规划、建设、国土、经济、旅游、 交通、房地产等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从事管理与规划、决策咨询等工作的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管理学、经济学基础、环境科学概论、地 图学、遥感技术应用、地理信息系统、区域规划、城市规划原理、城市详细规划设计、 城市规划管理实务、城市经济学、人居环境科学、土地管理与评价、旅游资源开发与 规划、景观生态学、GIS软件应用等主要专业实践:自然地理学野外实习,学科综合野外实习,相关政府部门或企事 业单位的毕业实习等就业去向:各级规划、建设、国土、开发区、旅游、交通等政府管理部门,相关 的房地产、资源开发、发展策划、研究中心等企事业单位和研究机构等学制:四年授予学位:毕业授予理学学士学位内高校开设资环专业的现状国内开设有“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的大学共有143所其中:综合性大学25所、理工类大学37所、师范类大学41所、地矿类大学7所、农林类大学19所、财经类大学14所财经类大学包括:广东商学院、浙江工商大学、浙江财经学院、重庆工商大学、 兰州商学院、江西财经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山西财经大学、云南财经大学、河 南财经学院、北京联合大学、贵州财经学院、内蒙古财经学院、石家庄财经学院由于资源环境与城乡区域规划专业的综合性、交叉性特点,除医药、语言类高校 外,各主要高校均有涉足。

1.3资环专业的学科背景及专业性质学科门类与分科:当今国内学科门类分为理学、工学、农学、医学、文学、历史 学、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管理学等传统的理学门类中包括:数学、物理学、化学、天文学、地球科学、生物学地球科学目前主要包括:地质学、地球物理学、地理学、气象学、水文学、海洋 学、十壤学、环境地学等学科地理学目前宝要包括: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三个二 级学科(博士、硕士研究生专业)地理学目前招生的本科专业包括:地理科学、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地理信 息系统(GIS)o1.4 资环专业的专业沿革与专业特点1987年全国第一次学科专业调整以前,地理学的本科专业包括:地貌学与第四纪 地质学、经济地理学、地图学、水文学和地理教育等5个专业1993年全国第二次学科专业调整为:地貌学与第四纪地质学、资源环境区划与管理、经济地理学与城乡区域规划、地理信息系统与地图学、地理学教育等5个专业1997年全国第三次学科专业调整为:地理科学、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地理信息系统等3个专业上世纪80年代中期在师范院校开设的“经济地理与城乡区域规划”非师范专业是 现“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的前身,是地理学中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的交 叉专业。

也是地理学与地质学、环境科学、资源科学、生命科学、经济学、社会科 学、管理学等学科的交叉专业专业的基本特点及学生能力:专业综合性强、知识而宽、计算机等技术性知识 结构较好、野外实习及实验能力较强,就业适应面宽本专业隶属于理学的地理学,系理学专业,授理学学士学位由于专业具多学科 交叉性特点,使本专业学生具有以地理学为主体的宽广知识面;实验及野外功底扎实;以RS、GIS、GPS为核心的计算机技术水平较高和实操能力较强为四年后毕业时报 考硕士学位研究生和就业打下了坚实基础1.5广东及邻近省区对资源专业人才的需求人口、资源、环境、灾害和可持续发展是当今人类社会而临的五大难题我国是 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与不协调问题更为严重就广东而言,经济 的持续增长奠定了社会发展的良好基础,但资源与环境问题也日趋严重,区域可持续 发展战略的实施面临严峻挑战,需要大量懂资源开发、懂规划、懂管理、熟练常握“3S” 技术的城乡规划管理的实用型人才充实这方而的管理队伍广东省内高校有中山大学、广州大学、佛山科技学院和与我校同年获批的华南师 范大学开设了本专业,每年招生约300人左右,就业率近百分之百据了解和统计, 广东省此类人才的需求量高居全国之首。

广州、深圳等大城市也有相半的人才缺口, 而其它小小城市与市县更为缺乏,毕业生人数远不能满足社会需求不仅政府部门(如国土、城建、水利、规划、环保、旅游、房产、物流等)对此 类人才需求量大,各类和关金业、高等院校、科研等机构的需求也更为迫切近年来, “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一直是高考热门专业,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社会需求的迫 切性1.6 资环专业在广东商学院的发展现状广东商学院于2003年获教育部批准开办“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本科专业,2004年 开始招生,至今已招收6届学生(2004级招50人、2005级招98人、2006级招86人、 2007 级 40 人、2008 级 40 人、2009 级 85 人)学生的基本培养方案是:一、二年级强调宽学科专业领域,加强数学、外语基础 能力培养;三年级开始以“商业地理信息系统应用J “城乡规划与管理”课程群方式突出 专业方向和特色尊重规律,夯实基础,注重技能,突出特色”是木专业在广商的办学原则根据本专业的专业性质,教学计划中按排有粤北韶关地区自然地理课程野外实习、 江西庐山地区专业综合野外实习、华东长江三角地区学科综合野外实习本专业建设有“广东商学院丹霞山教学研究实习基地”、“广东商学院大峡谷教学 研究实习基地”,丹霞山管委会、大峡谷旅游开发有限公司专门在广商旅游与环境学 院设立面向实习实训学生的“丹霞山、大峡谷学生实习奖学金”,每年评选一次并奖励 10件“丹霞山、大峡谷实习和研究的优秀作占中,给予1000元/件的助学奖励。

在学校的大力扶持下,本专业已建成投资约200万元的“资源环境综合实验室", 在校本部和三水校区下设地质学基础、地貌学与地理环境模拟、植物与土壤、地图与 遥感四个分实验室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教学计划简介2.1学分要求学生应修满145学分(不含课外学分),其中:公共课50学分;学科基础课42学分;专业课32学分;专业拓展课11学分;综合运用课10学分同吋学生还须获得2个素质拓展课学分(含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1学分、 军事训练课1学分)2.2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课程结构公共课(50)必修课(45):国防教育(1):军事理论(1.0)思想政治理论课(17):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3.0);《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理论体系概论I》(2.0);《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II》(4.0);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0);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4.0);形势与政策(2.0)o身心教育(5):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1.0);体育普修课1(1.0);体育普修课II (1.0); 体育选修1(1.0);体育选修II(1.0)o语言与技能课(22):大学英语I (4.0);大学英语II (4.0);大学英语III (4.0);大学 英语IV (4.0);计算机应用基础(2.0);大学语文(2.0);应用写作(2.0)。

限选课⑸:方法论系列(1):数学方法论(1.0);数学的过去、现在和未来(1.0);计算机信息 检索(1.0);普通逻辑(1.。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