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诗发展述论

上传人:I*** 文档编号:234797898 上传时间:2022-01-04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45.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元诗发展述论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元诗发展述论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元诗发展述论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元诗发展述论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元诗发展述论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元诗发展述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元诗发展述论(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元诗发展述论 查洪德摘要:元诗的发展、分期、特色等宏观问题的研究,自上世纪90年代初就有开展,现在看来,这些问题都需要重新审视。深入考察会发现,元诗发展的历程、元代诗坛的状况,都呈现出与中国古代其他时期不同的显著特点:如元代诗坛发展的线索可以清晰地描述为前中期多源归一,后期多元竞胜;元代前期和后期诗坛领袖都是在野诗人;元代诗史可以上溯至跟随成吉思汗西征的耶律楚材,元诗如此开端,颇富奇异色彩。展开后期诗史来看,以往对元后期诗的定性很不客观。这些问题,都值得我们深入探讨。关键词:元代诗歌;元诗发展;开端奇异;初融未合;至清至和;承平雅颂;多元竞胜:I207.22 文献标志码:A :1001-86

2、2X(2018)01-0123-009元代是继唐宋之后中国诗史发展的一个独特阶段。在唐、宋诗发展高峰之后,中国诗史的辉煌时期已经过去,元代诗人已经很难创造超越唐宋的诗史奇迹,但他们创造了属于自己时代的成就,走出了不同于唐宋诗的发展道路。元代文人已经不可能用诗歌换取社会政治地位,也不依靠诗歌博取声名。在元代写诗,不需要歌时颂圣,也没必要刻意炫才。不能靠诗歌致显达,也不会因作诗而获罪。写诗不需要婉曲其语,深晦其意。人们读元诗,觉得没有唐宋诗那样意蕴深厚了。元代诗人几乎没有前代诗人那样大起大落的人生经历,诗中也少有刻骨铭心的人生体验和对人生问题的深邃思考。这都使得元诗似乎不及唐宋诗。但诗歌创作没有政

3、治意图的助推,也就摆脱了政治的桎梏。元代诗歌与前代诗歌相比,最大的不同在于回归诗人自身:诗歌成为文人自身生活和群居社交生活的需要,写诗不是为了给人看,只是自我情感以及朋友交往的需要,“自乐吾之性情”“以诗为日用”1等新的诗学观念在元代产生并为不少人接受。元代诗人身份构成的复杂性,诗人来源和写作地域的广阔性,所写内容和情感体验的多元性,也都远超前代。从各个方面说,元诗都具有多元丰富性。元代诗歌于是呈现了不同于以往的新面貌,我们需要认识这新的面貌,用新的标准对元诗做出价值判断。就一般意义上说,元代的文学史以蒙古灭金(1234年)为历史起点,但元代诗歌发展的历史,则应上追到跟从成吉思汗西征的耶律楚材

4、。1215年,金中都破,北方最大的文化中心进入蒙古统治区。自此至蒙古灭金,是元诗发展的早期。1234年蒙古灭金,大批旧金文士渡河而北进入蒙古统治区,蒙古政权下之诗坛发生了极大变化。进而元灭宋统一南北,直到忽必烈去世,都属元诗发展的前期。前期,是元代诗坛形成但南北诗风未能融合,分别沿袭宋、金诗风的时期。1294年,忽必烈去世,元成宗即位,元诗发展的历史进入中期。延祐儒治,一批文人登上文坛,元代代表性诗风形成并主导诗坛。1333年,元朝最后一个皇帝元顺帝即位,元代历史和元诗发展都进入了后期。后期诗坛,是一个主导性诗风衰落、多种风格各标奇秀的时期,多元竞胜是其特点。元诗发展经历了一百多年的历史,元诗

5、发展有一个明确的走向:前、中期多源归一,后期多元竞胜。具体而言,前期诗坛多源汇流:有早期蒙古政权下的诗人、北方旧金诗人和南方由宋入元诗人,多源汇聚为元代诗坛。到元中期,南北诗风融合,形成了以“元诗四大家”为代表的主导性诗风。到后期,这一主导性诗风消失,代之而起的是一个多元竞胜的局面,形成了多元风格和多地域中心的多元诗坛。一、元代诗史的奇异开端元代诗史的发端,应上追至蒙古破金中都、部分金代文人进入蒙古政权。这一时期,代表性的诗人是耶律楚材及丘处机。耶律楚材是蒙古政权下第一位诗人。蒙古成吉思汗十三年(1218),29岁的耶律楚材被征至蒙古帳下。他从永安(今北平)出发,一路经过居庸关、武川、云中(今

6、大同),抵天山(此指阴山,非新疆天山)之北,涉大碛,逾沙漠,达成吉思汗行在。明年随军西征,夏过金山(今阿尔泰山),越瀚海(即哈密以东之沙漠),经轮台县、和州、五端(今于阗)、普剌、阿里马、虎司窝鲁朵、塔剌思(唐之怛逻斯)、讹打剌、寻思干(即撒马尔罕)、蒲华(今不哈拉)等,留居今乌兹别克境内。在西域,他有比较长的时间居住在寻思干,即西辽的河中府。这些奇异的经历,他在西游录中有具体记载。西行途中和居住西域期间,他写了大量诗歌。这些诗特别是写于西域河中府的诗歌最具特色,如壬午西域河中游春十首其五:“二月河中草木青,芳菲次第有期程。花藏径畔春泉碧,云散林梢晚照明。含笑山桃还似识,相亲水鸟自忘情。遐方且

7、喜丰年兆,万顷青青麦浪平。”296他在异域新异环境中度过一段宁静的生活,游春十咏充分写出这里的新异与宁静,这些都是耶律楚材给中国诗史带来的新内容。蒙古军队的打仗与围猎,也用他的诗笔带进诗史,其扈从冬狩云:“天皇冬狩如行兵,白旄一麾长围成。长围不知几千里,蛰龙震栗山神惊。”“壮士弯弓殒奇兽,更驱虎豹逐贪狼。”2214中原古代也有田猎,但只有蒙古围猎才有如此规模和阵势。耶律楚材为诗,崇尚平易自然,追求空灵的诗境,又崇尚古雅简淡,也推崇清新雄奇。他的作品呈现多种风格,王邻称其诗“其温雅平淡,文以润金石;其飘逸雄掞,又以薄云天。如宝镜无尘,寒冰绝翳,其照物也莹然。”24 “温雅平淡”,“飘逸雄掞”两种

8、风格的作品,耶律楚材都写得很好,前一种如过济源登裴公亭用闲闲老人韵:“山接晴霄水浸空,山光滟滟水溶溶。风回一镜揉蓝浅,雨过千峰泼黛浓。”2161写得晶莹如玉,美得令人向往。后一种风格如过阴山和人韵:“临高俯视千万仞,令人凛凛生恐惶。百里镜湖山顶上,旦暮云烟浮气象。山南山北多幽绝,几派飞泉练千丈。”“山高四更才吐月,八月山峰半埋雪。”221其雄奇之风,磅礴之气,在中国诗史上也是少有的。耶律楚材在元代诗史上的地位,可以概括为两句话:接宋金之绪,开元诗之端。王邻推崇其作,赞扬他并美前代:“辞藻苏、黄,歌词吴、蔡。”24言其接续宋(北宋)金。清人顾嗣立元诗选耶律楚材小传说他:“当经营创制之初,驰驱绝域

9、,宜若无暇于文,而雄篇秀句,散落人间,为一代词臣倡始,非偶然也。”3379-340寓开端元诗之意。endprint早期活动于蒙古政权下的诗人还有全真教道士丘处机和他的若干弟子。丘处机是著名全真教士,成吉思汗十四年(1219),他以73岁高龄,西行万里,到西域觐见成吉思汗。一路西行途中,他写下了数量可观的纪行之作。这些作品,载在其弟子李志常记录其西行经历的长春真人西游记中。孙锡长春真人西游记序言其:“所至辄徜徉容与,以乐山水之胜,赋诗谈笑,视死生若寒暑。”4537他一生诗作,大致以西行途中所作为佳。如道出居庸,入峡门作初入峡门,在宣德过冬,作赴龙岩寺斋以诗题殿西庑等,都是可读之作,也都比较好地描

10、述了一个中原人眼中的北方奇异风光。这类诗中,泺驿路可作代表,这是他行至今乌兰巴托附近(此地南接鱼儿泺驿路)所作:“如何造物开天地,到此令人放马牛。饮血茹毛同上古,峨冠结发异中州。”4562初入绝域,一切都让他感到惊奇和不理解。再西行,到达今新疆境内的金山(即阿尔泰山),他却写出了很静幽的作品,金山三绝其二是如此清净无尘:“金山南面大河流,河曲盘桓赏素秋。秋水暮天山月上,清吟独啸夜光球。”4569境界是安静的、阔大的,诗人的心也是安闲的。毛麾论丘氏诗歌风格说:“其恬淡闲逸,纵凡俪俚,无所拘碍,若游戏于翰墨畦径之外者,不雕不琢,匪丹匪青。土鼓蒉桴之不求响奏,玄酒大羹之不事味享。”5其主导风格是虚静

11、、清淡、冲和、不避俚俗的质朴,但又不失之死寂。丘处机和耶律楚材,一位全真道士,一位佛教居士,其一生诗歌创作,最具特色最引后人关注的,是在距中原万里的西域所作,在如此特殊的地域,和中国历史上独特的时期写出。元代诗史如此开端,不能不称奇异。二、南北初合未融的前期诗坛窝阔台汗六年(1234)蒙古灭金,元北方文坛形成。元世祖至元十六年(1279)宋亡,元南方文坛形成。从公元1234到公元1294年忽必烈去世,是元代文学发展的前期,约60年。南北文坛,承金接宋,各自沿固有方向发展,虽合而未融。元前期,南北诗坛都不零落,都创造了一个时期诗歌的相对繁荣。在北方,如清人赵翼论:“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

12、。”6621在南方,如钱谦益言:“唐之诗,入宋而衰;宋之亡也,其诗称盛。”7黄宗羲则说:“文章之盛,莫盛于宋亡之日”8。谈当时的南北诗坛,都有一些回避不了的问题,就是易代之际诗人的时代归属,特别是一些代表性诗人、影响一时的诗人,北方如元好问,南方如刘辰翁。(一)前期北方诗坛。明末毛晋刻十元人集,收遗山诗集二十卷。清人顾嗣立编元诗选,以元好问为首。宋荦元诗选序云元诗之盛:“遗山、静修导其先。”35还有后来编元诗别裁集的张景星等,他们都明确以元好问入元。而沈德潜、翁方纲等人对此极端不满,坚决反对将元好问归元。这一直是一个争论的问题。我赞同清人赵翼题元遗山集之说:“身阅兴亡浩劫空,两朝文献一衰翁。无

13、官未害餐周粟,有史深愁失楚弓。”6621他是金代诗人,更是元代诗人,“两朝文献”并不相妨。他未仕元,但曾入元世侯东平严实幕府。他并非不想仕元,而是未能得到忽必烈之任用,沈德潜在遗山诗选例言中也说道:“元世祖未尝欲其仕。”9在金亡元初的三十年间,元好问是无可争议的文坛领袖。元好问和他的同辈们,生逢丧乱,或悲歌慷慨,或寄怀深远,所作诗歌,为后人所重:“唐以来律诗可歌可泣者,少陵数十联外,绝无嗣响,遗山则往往有之。”10忽必烈即位前三年(1257),元好问去世。元好问以后北方文坛的繁盛,是由他的弟子或他影响下成长起来的一批人创造的。他们都终生仰慕、宗法元好问。整个忽必烈时代的北方诗坛,没有出现新的宗

14、主。这几十年,是一个没有元好问的元好问时代。清人顾嗣立说:“元诗承宋、金之季,西北倡自元好问遗山,而郝陵川、刘静修因之徒继之,至中统、至元而大盛。”11这一批創造中统、至元大盛的,有世祖潜邸文人、东平行台幕府文人、河北三镇文人,以及“河汾诸老”诗人。其中较为突出者,除顾嗣立说到的郝经、刘因外,还有刘秉忠、卢挚、王恽、胡祗遹等等,以及与元好问情同父子的白朴。他们同受元好问影响而又各具特色。这一时期北方的学术格局,也是诗坛格局。大致说,在怀卫地区的苏门山(今河南新乡辉县市百泉风景区内)有理学家许衡和他的朋友姚枢、窦默等人的怀卫之学,他们属义理派。在河北邢州(今邢台)刘秉忠、张文谦为代表的邢州学派,

15、他们属经济之学,成员还有郭守敬、张易、王恂。由金代科举出身的一批词章之士集中在东平严实幕府,其实际领袖却是元好问,代表人物有王磐、徐世隆等。当然还有一些人游走于不同中心,具有多重学术色彩,比如王恽、胡祗遹、郝经等人。也有不归任何一派的,比如卢挚、刘因。这三大学术中心,也是文学中心。这些文人,多有诗文创作,只是所操之学不同,诗歌成就与特点也不同。(二)前期南方诗坛。元世祖至元十三年(宋恭帝德祐二年,1276),宋朝廷进降表,元军入临安。元政府诏谕:“前代圣贤之后,高尚儒、医、僧、道、卜筮,通晓天文历数,并山林隐逸名士,仰所在官司,具以名闻。名山大川,寺观庙宇,并前代名人遗迹,不许拆毁。”1217

16、9这是一个保护文化的诏谕,由此南方文人在宋亡后,没有遭受北方文人金亡后的苦难,南宋诗坛由此也很自然地成为元代的南方诗坛。宋元易代给南方诗人心灵带来了强烈的冲击,他们或慷慨悲歌,或哀婉低回,抒写着亡国之痛和家国之感。林景熙、汪元量等一批遗民诗人,刘辰翁、牟巘、黄庚等隐逸诗人,方回、赵孟頫等一批仕元诗人,以及戴表元、赵文等,用他们不同的创作共同创造了南方文坛的繁荣。进入元代,庐陵人刘辰翁成为南方文坛领袖。南宋灭亡、科举停废,是刘辰翁成为文坛领袖的历史机缘。元代重开科举,刘辰翁的时代也就终结了。如元人欧阳玄所言:“宋末须溪刘会孟出于庐陵,适科目废,士子专意学诗。会孟点校诸家甚精,而自作多奇崛,众翕然宗之,于是诗又一变矣。我元延祐以来,弥文日盛。京师诸名公,咸宗魏晋唐,一去金、宋季世之弊,而趋于雅正,诗丕变而近于古。江西士之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