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与改革思路探讨研究生工作汇报思路

上传人:亦*** 文档编号:234793050 上传时间:2022-01-04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研究生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与改革思路探讨研究生工作汇报思路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研究生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与改革思路探讨研究生工作汇报思路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研究生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与改革思路探讨研究生工作汇报思路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研究生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与改革思路探讨研究生工作汇报思路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研究生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与改革思路探讨研究生工作汇报思路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研究生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与改革思路探讨研究生工作汇报思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研究生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与改革思路探讨研究生工作汇报思路(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研究生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与改革思路探讨 研究生工作汇报思路 摘要:通过对我国研究生培养现状的分析,发现存在培养目标单一、培养质量不高、课程设置和培养模式雷同、硕士研究生培养处境为难等问题,结合德国、美国等国家在研究生培养中的改革以及国内一些大学的经历,提出了我国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的内容和目标,并明确了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关键词:硕士研究生 人才培养 培养模式 研究生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是我国经济持续开展的必然,但是这种教育规模的扩大是以研究生教育培养出有足够含金量的高质量、高层次的人才为前提的,如果仅仅着眼于规模和数量,没有培养质量作保证,那最终的结果是造成国家的宏大浪费。因此,面对社会经济的

2、开展和需求的变化,研究生培养模式也需要与时俱进加以变革。 一、我国研究生培养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对研究生的培养实施学位研究生教育,主要采用专业式培养模式。从培养目标来看,既以理论和根底性的科学研究为目标,也以应用性去满足宽泛的社会需要为培养目标,最为突出的特点是其培养过程的形式化、标准化和专门化。目前,研究生的培养一般遵循入学申请及考核、课程学习及学分要求、科学研究及撰写论文、论文辩论及学位授予等流程,培养过程普遍注重教学与科研并重。随着群众化高等教育的开展和改革的深入,硕士研究生培养面临更多问题: 1.培养目标单一 我国一贯对研究生培养的目标确立为研究型人才的培养,这一培养目标下我国

3、的研究生教育也曾经取得了突出的成绩,培养了大批优秀的研究型人才,为国家的科学研究事业做出了宏大的奉献,可是现在这一培养目标受到了质疑:首先,随着现代科学研究的开展,对研究性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原来的研究生培养模式下培养的人才,尤其是硕士研究生面对新的更高的研究要求显得越来越力不从心;其次,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没有分层,大学一方面,想培养高质量的研究型人才,另一方面,又要考虑研究生的就业问题,又要满足社会需要,最后的结果是两个方面都无法满足;第三,随着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的持续扩大,越来越多的硕士研究生毕业后从事的不再是研究型工作,更多的硕士研究生进入了企业,社会对于研究生的需求更强调其应用和动手能力

4、,而绝大多数高校还是以“研究型”人才为主要的培养目标,这样不可防止地要出现资源短缺、师资缺乏、学生学习动力缺乏等问题,“量”的急剧扩张必然对“质”产生冲击“质”和“量”的矛盾又一次在研究生教育中表达出来,最终导致所培养的学生与社会需求脱节。 2.培养质量不高 近年来,社会上普遍存在一种看法,认为我国研究生教育的质量下降。导致这一评价的原因主要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我们传统的教育以培养学术型人才为主,而社会更需要的是具有实际工作能力的应用型人才,两者对人才质量的要求完全不同,因此用应用型人才的质量去要求学术型人才必然得出质量下降的结论。另一方面,随着硕士研究生招生人数的剧增,每个导师所带研究生

5、的人数逐年增加,传统的也是行之有效的研究生培养的“讨论式教学”正演变成“批量化生产”,使得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影响了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所培养的硕士研究生不仅实践能力不强,研究能力也一般。由此可见,随着硕士研究生培养目标的变化,以就业为导向、培养具有一定研究能力和较高理论水平的应用型人才,是大势所趋。 3.课程设置陈旧,培养模式雷同 面对研究生培养中的问题,我国推广了专业学位教育。但是专业学位教育还很不成熟,在招生方式、课程设置、导师组成、论文要求等方面都与学术型研究生培养模式雷同,是带着“学术化”影子的应用型研究生培养模式。不管是学术型还是专业学位人才的选拨,均以分数为唯一标准,课程设置的侧重点

6、也不明晰,课程教学和导师组成根本没有差异,学位论文过分重视学术性,在详细要求和内容上也没有明确两者的差异。在这样没有原那么性差异的培养模式下,导致的结果是专业学位教育过于“学术化”的现象。 尽管有些大学对研究生教育存在的问题已经开始觉悟,也进展了一些改革,但总体上看,改革其实只是研究型、学术型人才培养的“简化版”,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特点还没有得到很好的表达,普遍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重科研、轻应用的现象,这些都使得我国研究生教育的开展难以呈现多样化开展的态势和场面。由此可见,现行的研究生培养模式还不能适合于人才的个性开展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还尚未真正建立起具有专业学位教育特色的应用型研究生培养模式

7、等,灌输式、放羊式甚至专制式的培养模式,必然导致研究生的视野局限和创造力萎缩。 4.硕士研究生培养处于一种为难的境地 硕士研究生作为本硕博这一高层次人才链条的中间环节,有着其自身的独特性,即同时具有为博士生教育提供合格生源及为社会提供实用人才的双重功能。但是目前从整个社会来看出现了两个重大变化,一是学术研究领域和高校对专门人才和师资的要求根本上已经向博士层次倾斜,二是社会对高层次专门人才日趋多样化,因此硕士生教育单纯采用学术型的培养模式当然难以适应新形势的要求,使得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处于一种为难的境地。如何合理兼顾二者,适时调整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二、研究生培养中的一

8、些新的尝试 1.国外研究生培养中的新型模式 (1)德国。德国除少数大学实行本科、硕士、博士三级学位制度,多数大学仍保存着只设有大学教育和博士教育两级学位制度。大学教育毕业授予第一级学位证书,博士学位是德国最高一级的学位,以培养“科学接班人”为目标。德国高等教育学位制度的特殊性,使学术界在分析德国研究生培养模式时实际上指的就是博士生培养模式。 德国研究生培养模式虽有其鲜明的特点及优点,但随着科技迅速开展和高等教育群众化进程,也暴露出许多问题。为此,德国进展了两个方面的重大改革:一是建立“研究中心式”的研究生院培养机构,这是由一定数量教授与博士生组成的有明确科研方向和课题研究的科研实体,是德国博士

9、生培养观念的一个重大转变;二是为满足社会对高层次跨学科人才的需要,德国在一些大学推行第二文凭的专业学位课程,即招收已获学位或具有同等学力的在职毕业生继续学习2年左右,目的是提高层次或优化知识构造,培养成为高级的应用型和复合型人才,这类毕业生深受企业界欢送。 (2)美国。美国研究生教育的许多学科往往同时设有学术性学位和专业性学位。学术性硕士学位在美国通常是作为攻读博士学位的过渡性学位;专业硕士属于实用性、应用性学位,是为今后从事某一种职业进展的类似培训性质的专业教育,有些领域的专业硕士学位是取得职业执照的先决条件,专业博士学位强调研究与实践相结合,是专为不搞学术理论研究但又有创造能力,并愿在专业

10、领域作出实践研究奉献的人所设立的学位。两类学位在培养目标、入学形式、培养方式、论文质量等要求的不同,构成美国特色的两种不同的培养模式。 美国在对研究生的专业式的培养模式也出现了分化趋势,出现并推广了大学与企业合作培养研究生的模式。这一模式下,大学通过标准学习建立了研究生的根底研究优势,同时通过与企业的合作,一方面可以很好地利用企业的设施和资源,另一方面也使得大学培养的人才与企业人才需求之间形成最正确契合,能够培养出企业和社会所需要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和开发型人才。由此可见,这一培养模式最大的特点是教学、科研与生产开发的严密结合,所培养的人才既具有较宽厚的根底理论知识,又具有较强的科学研究能力与技

11、术开发能力。组织管理上通常的做法是,大学的研究生院或培养系与企业签订一份合作培养协议书,正式确立起联合培养研究生的关系,以明确双方在培养过程中的责任、权利、义务与经费分担。 2.国内的一些新的探索 面对时代对研究生教育提出的挑战,如何科学、合理地建构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解决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成为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任务。目前国内已经有些大学意识到了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性,并且开始探索各种可行的改革路径,具有代表性的有: (1)山东大学的改革探索。山东大学从xx年开始推行“一个学生,两位导师,三种经历”的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一个学生”就是对研究生实行个性化培养;“两个导师”就是

12、培养研究生实行双导师制,由指导教师和合作导师共同组成导师组对研究生负责,合作导师包括校内跨学科合作导师、企业或政府机构合作导师、国内大学或科研机构合作导师、海外高水平大学合作导师。 (2)哈尔滨工业大学的改革试点。哈尔滨工业大学从xx年开始改革研究生学术型来培养模式,选择四个试点院(系),进展学术研究型培养和应用研究型培养两种模式的探索。学术研究型的培养,课程设置侧重于加强根底理论,学位论文仍按目前对硕士学位论文的要求执行,主要针对继续攻读博士学位的学生可选择学术研究型的培养;应用研究型的培养,课程设置侧重于应用技术根底,学位论文侧重于对研究生工程或管理实践能力、动手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从现有

13、的改革实践看,学术型研究生培养模式与应用型研究生培养模式并存是国外研究生培养模式开展的共同趋势,但是目前各高校还没有对此问题进展深入的探讨,也没有形成可供其他学校参考的研究成果。如山东大学的改革主要适用于博士研究生的培养,很难在硕士研究生的培养中广泛的推广,而哈尔滨工业大学的改革也仅仅停留在校内试点阶段。因此有必要对研究生,尤其是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模式进展研究,以期探索出更符合中国目前国情的培养模式和操作方案。 三、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改革思路探讨 通过上述分析,美国等兴旺国家已经顺应经济社会的变化实践了新型的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国外研究生培养模式的特征,借鉴他国的成功经历是十分必要的,但我国由

14、于教育传统与文化差异,不能直接套用他国的培养模式,而应结合本国国情进一步探究我国特色的研究生培养模式。 1.改革内容 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改革应该以适应经济和社会需要为前提,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的,以深化改革,推进教育思想观念、教学管理模式创新为动力,迎合硕士研究生成长开展的多样化需求,提供适合研究生开展和就业的多样化培养模式。在确定改革内容时,首先应该明确两类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以此作为两类研究生在知识、能力、素质构造上所要到达的根本要求和规格标准,并且通过不同的培养目标引领整个研究生培养过程和培养活动,并作为培养方式、课程设置和质量评价的依据。 2.改革目标 在理论和实证研究的根底上,可以在硕

15、士研究生中推行“二元化”培养试点,通过“二元”培养模式的改革,一方面能够使得学术型的学生提升研究能力和研究水平,有更多的硕士研究生能够进入博士阶段的培养;另一方面能够使绝大局部毕业后进入企、事业单位工作的硕士研究生提升其实践能力,培养出具有较强市场竞争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 3.需解决的关键问题 从国内已有的研究和实践看,建构学术型和应用型两种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势在必行,但目前关于这一“二元”培养模式,无论在理论研究或实践探索方面都存在很大空缺,需要对这两种培养模式的共性、异性和本质特征等进展深入的研究,才能真正开展改革实践。 (1)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开展历程和现状的比拟分析。考察我国高校研究生

16、培养模式的历史沿革,从国内与国外、纵向与横向两个维度,对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开展历程和现状进展分析与比拟。通过不同高校研究生培养情况的现状分析,探究高校研究生培养模式的症结所在;通过对德国、美国、英国三国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演变轨过进展回忆与梳理,简要分析三国研究生培养模式的现实状况,并总结兴旺国家研究生培养模式开展的根本规律与共同特征,为我国高校研究生培养模式的理论分析和模式建构提供借鉴。 (2)提醒我国高校研究生培养模式变革的缘由。为解决目前我国高校研究生培养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通过探源影响我国高校研究生培养模式变革的理论与现实因素,提醒我国高校研究生培养模式变革的缘由,在此根底上,对两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价值取向、性质特征、培养对象、层次构造等方面进展重新定位与区分,为建构我国高校两种研究生培养模式提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