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英语分层教学分类指导法教改探讨

上传人:ji****81 文档编号:234570187 上传时间:2022-01-04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9.1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英语分层教学分类指导法教改探讨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初中英语分层教学分类指导法教改探讨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初中英语分层教学分类指导法教改探讨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初中英语分层教学分类指导法教改探讨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初中英语分层教学分类指导法教改探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英语分层教学分类指导法教改探讨(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初中英语“分层教学分类指导”法教改探讨 冉玉国 摘 要:分层教学一般指的是在接受教育的时候,因每个学生接受能力的不同而采取不同的教育模式。教师可针对所任教的初三学生的英语实际,把全班分成A、B、C、D四层,帮其确立各自的目标,在备课、上课、作业布置、辅导、考查、评价等方面均采取分层分类的形式,以達到缩小两极分化、提高全体学生素质的教育目的,并进一步指出教学中应注意的相关问题,以便让优等生学得更好,中等生更自信,学困生更有兴趣。关键词:英语教学;分层教学;分类指导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在中学的英语课程教学过程中,因为受到班级统一授课的约束,教师不管是从准备课程、讲课、布置作业、辅导课程、考试还是

2、从评估等一些方面,都不是很重视每个学生接受能力和语言的差距,而是进行统一的教学,长期下来导致的后果便是优等生吃不饱,后进生吃不了,中等生吃不好。特别是小学阶段,由于英语学科仅是一门边缘学课,甚至有些农村小学生从未接触过英语,这就导致他们升入初一后,英语基础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如果在初一时,教师不加注意,那么随着课堂知识的增多和难度的进一步加大,学生会对英语课越来越没有兴趣,到了初三时后进生就会更多了。从世间万物发展的规律可以看出,所有的事情在发展时都是无法掌握平衡的,多多少少存在着一些差距,这是无法改变的事实。既然无法改变,就要接受现实,学会面对“差距”,甚至发展“差距”。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教

3、师要从根本上做到:让接受能力强的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还能更快地吸收知识;让接受能力较弱的学生每次少吸收一点知识,慢慢地跟上大家的进度。我现在所教学的九年级两个班级的学生,从总体来说英语成绩都不是很好,而且还存在学生严重偏科的情况,别的学科都学得很好,偏偏英语的成绩却是惨不忍睹。面临马上到来的中考,学生着急,教师更着急。为此教师可以通过阅读一些教育方面比较新颖的理念,寻找出一些新的办法,如针对刚接手不久的初三学生,教师可尝试采用“分层教学”的方式来对这样的学生进行教育。“分层教学”的意思就是对一个班状态不一的学生进行不同方式的教育,从接收能力强弱的方面来对学生进行详细的分类,再根据这个分类制定出

4、不同的教学方式,对不同类别的学生进行不同程度的辅导,再进行不同层次的考试,检验学生吸收知识的情况,这样就能让所有类别的学生都会对英语这门课程提起兴趣。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只有让学生对英语这门课程提起兴趣,才能提高英语成绩。那么该如何实施,广大教师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了解差异,分层设组根据学生的智力、技能、心态、英语成绩、在学校的表现以及家庭的情况等方面的不同情况,教师可把整个班级分为A、B、C、D四个类别的学习小组,可以把A类设定为快组,这个组的学生接受能力一般都比较强,因此要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会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把B类设定为慢组,这个组的学生接受能力比较弱,因此要对这个类别的学生

5、进行基础知识的辅导,慢慢提高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使其开始相信自己的学习能力;B类和C类的要求是一样的,但是D层里的学生不仅是各科功课成绩差,而且学习态度也不端正,应先从学习态度进行教育,然后帮其树立学习的自信心,指导学习。使用分出类别的方式让B类和C类的学生能够慢慢向A类发展,D类的学生也能通过教育端正学习的态度,让全班的学生都能拥有一个好的学习氛围。教师在充分弄清楚每个学生的类别以后,就要开始对学生的座位重新安排。把已分好的A(好生),B、C、D(后进生)四个层次的学生进行搭配分桌,如A-D,C-B,B-C,D-A。这种座位排列方式给分层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好处,每张课桌都有AC或者BD的学生在一

6、起学习,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起到互补的作用,使得每一个类别的学生都能在和谐、健康、公正的氛围中互相帮助,共同进步,努力学习。二、面向全体,因层施教(一)备课教学的需求、教学的内容、教学的时长、教学的安排以及教学的规划都要跟每个学生真实的学习情况一致,进行分层设计问题,分层设计练习。根据每个学生接受能力的不同,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进行适当的调整。根据每个学生智力的差距,在教学中的提问、英文讲课、写作上也必须有所不一样。与此同时教育的方式还要有一定的针对性,在保持全班学生共同进步的前提下,还要对那些接受能力差的学生进行辅导。(二)上课教师在上课的时候要对讲课的方式进行一定的调整,既要保证在一节课所讲

7、的内容中有全面的知识讲解,又要保证所讲的内容可以让接受能力强的学生起到巩固作用,又能保证让接受能力比较弱的学生吸收到知识。这个环节的步骤分别是:学生先预习进行自学教师统一讲课分析出学生对知识吸收的程度根据接受能力的强弱进行分类各自巩固练习集体汇总。这种总分总的教育方式可以让每个类别的学生在课堂上都能学到知识。具体的操练、提问和阅读环节如下:1.在课堂教学中的实际演练通过的情况下,教师会让A类接受能力比较强的学生创建出一个特定的情景,自己编写出一套全英文对话来进行实景表演,或者用自己的语言把文章复述一遍;可以让B类学生把指定的课文背下来,也可以按照A类学生的表演模式也编写一套对话;可以让C类的学

8、生能够把课文熟读出来,并做到语音语调准确;要求D类学生会读对话中的新单词、词组并能理解其意思。2.上课时教师进行提问,对A类的学生就提一些难度比较大的问题,对B类的学生就提出一些难度一般的问题;对C类的学生就提出一些最基础的问题,D类同学可重复别人的回答,使他们也有参与机会。3.上阅读文环节,对A类学生教师可加大他们对词汇的比较、句型的拓展进度。如讲授hear一词时,教师要求A类学生必须掌握与hear搭配的词组hear of/hear from的不同用法,还要求掌握hear与listen to的区别。教师要利用多媒体网络收集大量与上课有关的图片,文字介绍,扩大学生的阅读量,提高他们的兴趣,满足

9、他们的知识渴求。但对B、C类的学生,教师则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只要学生能够掌握课文词汇,对课文能理解即可。要求D类学生会读课文的新单词、词组并能理解其意思。教师可通过跟读跟学、pair work、group work等方式,让一节课变得更加有效率。(三)作业教师给学生布置的作业一般分为课堂作业和课外作业。1.课堂作业的标准对全班来说都是一致的,重点还是针对中等成绩的学生,成绩不太好的学生经过努力的同时在教师的指导下也可以把课堂作业写完。2.课外作业就要根据类别来布置了,一种是提升的题目,这种题目主要布置给成绩优秀的学生,是一些难度比较大,需要利用所学知识举一反三的题目,如写作题

10、材要广字数要多,阅读文容量大而且新;第二种就是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的题目,这种题目是给成绩一般的学生布置的,题目的难度也是中规中矩;第三种就是难度比较低的题目,是给学习成绩不太好的学生布置的,题型可以是词组抄写翻译、单词抄写拼写、单选、45个句子的简短写作。教师偶尔也可以给后进生做一些他们一点都看不懂但很时尚的完型、阅读课文。(四)辅导辅导的内容是多方面的,对成绩比较差学生大致的要求就是会读初一的单词,能翻译初一书中的对话短文,再要求背诵初一单词,以此进行初二册英语的辅导,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尽量使得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可以熟练读出、背诵以及写出相关的文章与单词;对中等成绩的学生,要求分小组进行知识

11、点的讨论,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对学习成绩比较好的学生多给一些自主思考的时间,让这些学生进行大量的阅读,扩大英语词汇量,通过让学生多写各种题型的作文提高语言组织能力。课外辅导,对于A类学生,要精于指导,要拔尖。A类大多数学生基础较好,热情高,潜力大,但有一部分浮躁,缺乏自觉性。为此,教师可让他们两两接对,互帮互学,在“实”字上下功夫,重在学法上指导。如在听、读中如何抓住关键词、主题句,如何记住单词、巧妙区别词的用法等等。对于D类学生教师必须勤于辅导,因为他们自觉性不高,教师要采用重点盯人战术。B,C类学生则根据个性特点合理结合辅导。以上从备课、上课、作业、辅导等方面均采取了分层的形式,但这里必须

12、注意:学生在学习的时候,离不开教师的正确指导;教师也要清楚,教育的主体就是学生,在授课的过程中,要提高学生对学习的热情。课余的时间里,教师可教学生一些简短的口头禅,如“Its a piece of cake(小菜一碟).”“Here you go(干得好)!”“There you go(就这样了)!”看一点英文趣味片,学几首改编的英文流行歌,如Proud of you(挥着翅膀的女孩),You are my sunshine,不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愿望。三、结语总的来说,对“分层教学”的方式进行大力推广,是国家推行素质教育最重要的一种方式,这种方式可以清楚地看出学生之间的类别和差别,根据学生接受知识能力的强弱,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根据学生类别的不同,制定出针对不同学生的授课方式。分层教学,分类指导这种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还表现出了当前社会中正在大力提倡的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这一教育思想,这种授课的方式可以让学生之间的差距逐渐缩短,是非常有效果的一种授课方式。所以,在这里希望通过本文新的尝试、努力,最终可以有喜人的收獲。参考文献:1郭元祥.对教育公平问题的理论思考J.教育研究,2000(3).2李红瑛,于玲燕.中学生英语学习动机与学习兴趣的研究J.教育革新,2009(2).3张慧敏.分组互动式分层教学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实验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4. -全文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调研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