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日作文]精选重阳节的作文700字汇总4篇

上传人:奇异 文档编号:234564887 上传时间:2022-01-04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67.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节日作文]精选重阳节的作文700字汇总4篇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节日作文]精选重阳节的作文700字汇总4篇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节日作文]精选重阳节的作文700字汇总4篇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节日作文]精选重阳节的作文700字汇总4篇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节日作文]精选重阳节的作文700字汇总4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节日作文]精选重阳节的作文700字汇总4篇(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节日作文精选重阳节的作文700字汇总4篇精选重阳节的作文700字汇总4篇时至今日,许多传统已经被商业化,失去了文化底蕴。往年的重阳,都没有放假,这 个传统节日已经渐渐被人淡忘。只有退休的老人家,才可以在这个节日去登高应节,去缅 怀故人。所以,渐渐地,重阳节演变成了老人节。我们七八十年代。.。农历九月初九,二九相重,称为“重九”。乂因为在我国古代,六为阴数,九是阳数, 因此,重九就叫“重阳”。重阳节的起源,最早可以推到汉初。据说,在皇宫中,每年九月九日,都要佩茱萸, 食蓬饵、饮菊花酒,以求长寿:汉高祖刘邦的爱妃戚夫人被吕后惨害后,宫女贾某也被逐 出宫,将这一习俗传入民间的。在古代民间,该日有登高

2、的风俗,所以重阳节乂叫“登高节”。相传此风俗始于东汉。 唐人登高诗很多,大多数是写重阳节的习俗:杜甫的七律登高,就是写重阳登高的名 篇。登高所到之处,没有划一的规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还有吃“重阳糕”的习俗。 讲究的重阳糕要作成九层,像座宝塔,上面还作成两只小羊,以符合重阳(羊)之义。有 的还在重阳糕上插一小红纸旗,并点蜡烛灯。这大概是用“点灯”、“吃糕”代替“登 高”,用小红纸旗代替茱萸。重阳节还要赏菊饮菊花酒,这起源F陶渊明。陶渊明以隐居出名,以诗出名,以酒出 名,也以爱菊出名;后人效之,遂有重阳赏菊之俗。旧时士大夫,还多将赏菊与宴饮结合, 以求和陶渊明更接近。北宋京师开封,重阳赏菊很

3、盛行,当时的菊花就有很多种。清代以 后,赏菊之俗尤为昌盛,旦不限于九月九日,但仍然是重阳节前后最为繁盛。至于重阳节插茱萸的风俗,在唐代就已经很普遍。古人认为在重阳节这一天插茱萸可 以避难消灾;或佩带于臂,或作香袋把茱萸放在里面佩带,还有插在头上的。大多是妇女、 儿童佩带,有些地方,男子也佩带。重阳节佩茱萸,在晋代葛洪西经杂记中就有记载。 诗人王维更留下千古传颂的诗句: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重阳节除了佩带茱萸,也插菊花。唐代就已经如此,历代盛行。清代,北京重阳节的 习俗是把菊花枝叶贴在门窗上,“解除凶秽,以招吉祥”,这是头上簪菊的变俗。宋代, 还有将彩

4、维剪成茱萸、菊花来相赠佩带的。时至今日,许多传统已经被商业化,失去了文化底蕴。往年的重阳,都没有放假,这 个传统节日已经渐渐被人淡忘。只有退休的老人家,才可以在这个节日去登高应节,去缅 怀故人。所以,渐渐地,重阳节演变成了老人节。我们七八十年代这一辈,除了生活的无奈,还剩下些什么?今年的重阳,同样由于工作的忙碌而不能陪伴父母。明年的重阳,乂 将会怎么样呢?“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说到重阳节,我们家乡有好多习俗呢,重阳节 这天,人们都会合家欢聚,登高远望,尊敬老人。金灿灿的太阳拉开了白云的窗帘,那是个重阳节的早晨。我拿着精美的礼盒,健步如 飞地跑到外婆家。外婆家就像天然的果园,有香甜的

5、芒果,梨子,哈密瓜。外婆看到我和 我手中的礼盒,问我:“这里面是什么啊? 我光笑不说,只是要外婆和我一起去爬山, 外婆爽快地答应了。秋高气爽,露水很重,金黄的树叶上都蓄满了阳光,秋风给了它们翅膀。金黄金黄的 叶子照亮了幽暗的山林,也照亮了山里的山雀,小草也换上了黄澄澄的睡衣,躺下睡觉了。 我和外婆手拉着手,慢慢地走着,外婆是上年纪的人了,不一会儿,外婆就气喘吁吁了。 这时我从礼盒里拿出一根拐杖,依偎着外婆,笑眯眯地说:“外婆,给,这是你的节日礼 物”。外婆接过拐杖,抱着我的头疼爱地亲了我一下,然后和我坐在路边的一块大石头上 休息,我给外婆说起轶闻趣事,逗得外婆哈哈大笑。外婆的精力恢复了,我们乂

6、向更高的地方走去。我们来到一棵野李子树下,那里有一 个小小的池塘,池塘边上有浅浅的青苔。一只小松鼠从树上跳下来,这可让正吃着糖果的 我走了神,我也爬上野李子树,摘了一个野李子,只轻轻咬了一口,就立马吐了出来,“呀,真苦! ”我皱着眉头,吐着舌头说道。外婆笑着转过身来说:“你呀,乂不是小动 物,要知道那好吃的早被别人吃完了。我想了想不好意思的笑了。我随手拿出水瓶来喝 水,想赶走嘴里的苦味,却一不小心让水瓶掉进了水池,急得我真想跳到水里去捞。这时 只见外婆倒抓着拐杖,把拐杖变成了一把大勾子,一勾就把那要命的水瓶勾了上来。我咕 噌咕噌的喝着甘甜的泉水,嘴里再也没有了苦味。外婆慈祥地看着我说:“豆豆,

7、水瓶掉 了包在我身上,可如果你摔伤了,外婆只有心痛,啥办法都没有哇”!我看着这湖面,乂 歪着头看看外婆,幸福的笑了。我看了看天,天乂高乂蓝,“啊,好亮的云”,我情不 自禁地说:“从重阳节里感受到快乐真好,我和外婆望得更远了。农历九月初九,二九相重,称为“重九”。乂因为在我国古代,六为阴数,九是阳数, 因此,重九就叫“重阳”。重阳节的起源,最早可以推到汉初。据说,在皇宫中,每年九月九日,都要佩茱萸, 食蓬饵、饮菊花酒;以求长寿;汉高祖刘邦的爱妃戚夫人被日后惨害后,宫女贾某也被逐 出宫,将这一习俗传入民间的。在古代民间,该日有登高的风俗,所以重阳节乂叫“登高节”。相传此风俗始于东汉。 唐人登高诗很

8、多,大多数是写重阳节的习俗;杜甫的七律登高,就是写重阳登高的名 篇。登高所到之处,没有划一的规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还有吃“重阳糕”的习俗。 讲究的重阳糕要作成九层,像座宝塔,上面还作成两只小羊,以符合重阳(羊)之义。有的还在重阳糕上插一小红纸旗,并点蜡烛灯。这大概是用“点灯”、“吃糕”代替“登高”, 用小红纸旗代替茱萸。重阳节还要赏菊饮菊花酒,这起源于陶渊明。陶渊明以隐居出名,以诗出名,以酒出 名,也以爱菊出名;后人效之,遂有重阳赏菊之俗。旧时士大夫,还多将赏菊与宴饮结合, 以求和陶渊明更接近。北宋京师开封,重阳赏菊很盛行,当时的菊花就有很多种。清代以 后,赏菊之俗尤为昌盛,且不限于九月

9、九日,但仍然是重阳节前后最为繁盛。至于重阳节插茱萸的风俗,在唐代就已经很普遍。古人认为在重阳节这一天插茱萸可 以避难消灾;或佩带于臂,或作香袋把茱萸放在里面佩带,还有插在头上的。大多是妇女、 儿童佩带,有些地方,男子也佩带。重阳节佩茱萸,在晋代葛洪西经杂记中就有记载。 诗人王维更留下千古传颂的诗句: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重阳节除了佩带茱萸,也插菊花。唐代就已经如此,历代盛行。清代,北京重阳节的 习俗是把菊花枝叶贴在门窗上,“解除凶秽,以招吉祥”,这是头上簪菊的变俗。宋代, 还有将彩维剪成茱萸、菊花来相赠佩带的。时至今日,许多传统已经被商业化,失去了文

10、化底蕴。往年的重阳,都没有放假,这 个传统节日己经渐渐被人淡忘。只有退休的老人家,才可以在这个节日去登高应节,去缅 怀故人。所以,渐渐地,重阳节演变成了老人节。我们七八十年代这一辈,除了生活的无 奈,还剩下些什么?今年的重阳,同样由于工作的忙碌而不能陪伴父母。明年的重阳,乂 将会怎么样呢?重阳节,一个孝敬老人、孝敬父母的节日,也是我喜欢的节日。今天是重阳节,我一大早就起了床,一缕温暖的阳光从窗外射了进来,多么美丽啊! 爸爸妈妈已经去上班了,我叠好了被子,看了看闹钟,还有些时间。觉得地板太脏,我决 定拖地板。我先把拖把浸湿,然后打算拧干,可是,拖把实在太重了,我怎么拧也拧不干, 想到妈妈经常拖地

11、板一定很辛苦,我就使出全身的力气,终于拧干了。哎呀! 7点了,我 抓起书包,急匆匆地上学去。中午放学,走在回家的路上,看见邻居石爷爷提着菜篮,篮子里装满了新鲜的蔬菜, 天气炎热,石爷爷特别累。我赶紧跑过去对石爷爷说:“石爷爷,我帮您吧! ”石爷爷微 笑着说:“谢谢你,好孩子!我帮石爷爷把菜送到了他家里说:“爷爷再见! ”就回家 了。妈妈还没回来,我拿起话筒刚想给妈妈打电话、转念一想:我不应该打扰妈妈的工作, 今天是重阳节我要给妈妈一个惊喜。我开始行动,先煮饭,再炒菜,我炒了妈妈最爱吃的 西红柿炒蛋,噢,味道不错。妈妈回来了,我做了一个优美的手势“请坐。”给妈妈倒了 一杯茶说,“您辛苦了,先用茶

12、,再用餐。”笑容在妈妈的脸上绽开了: “我的女儿真的 长大了!”妈妈告诉我,晚上要到外婆家吃饭,我高兴得跳了起来。放晚学后我来到了外婆家,表弟正在睡觉,舅父、舅母正在做饭,外婆还没有回来, 父母在上班,表妹在写作业。我给表妹做辅导,然后帮舅父、舅母摆碗筷,快摆完时,表 弟突然醒了,可舅父、舅母忙得实在脱不开身,我赶紧跑过去哄表弟说:“不准哭啊!再 哭以后就不带你出去玩,不给你糖吃了啊!”表弟不哭了,我给了他一颗糖,让他自己玩 着,我摆完碗筷后,爸爸、妈妈、外婆都回来了,饭菜也做好了。大家一起吃饭,说说笑 笑,其乐融融。我举起杯子对大家说:“庆祝重阳节,干杯! ”“干杯!”“不对。”表妹说, “应该是庆祝全天下老人们重阳节快乐啊!”大家一块说:“对!干杯! ”就这样,我们度过了一个快乐而难忘的节日。重阳节,一个让长辈绽开笑脸的节日, 一个让我们孝敬父母的节日。我希望所有的老人、父母都能够开开心心、快快乐乐!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