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CEPA之外关于加强两岸电子产业合作新型模式探索初稿

ss****gk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183.76KB
约16页
文档ID:234203189
CEPA之外关于加强两岸电子产业合作新型模式探索初稿_第1页
1/16

CEPA之外关于加强两岸电子产业合作新型模式探索引言:随着两岸“大三通”的实现,如何突破两岸政策率•垒,规避敏感政治问题,成为我们 所亟需探索的一个重要方向介于两岸政策现状,我方结合CEPA模式,探索新一轮 经贸合作方案,促进两岸互利双赢台湾无法离开大陆而作为一个独立的经济体取得 好的发展前景,因而台湾加强与大陆的经贸合作势在必行,同吋扩大合作也对保持并 提高台湾产业竞争力有着积极意义通过扩大合作不但可以摆脱金融危机的影响,其 至可以在经济全球化和金融危机的背呆下带动台湾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产业的竞争力 的进步因而加强和扩大两岸经贸合作对保持和提高台湾产业竞争力有看重耍作用 两岸经贸共同发展的前呆极具探索价值,我们对此提出相应对策并做相关的可行性分 析摘要:两岸电子产业合作共赢CEPA模式 区域经济文献综述:台湾电子产业现状分析近年來在全球化潮流下,国际分工愈趋精细山于大陆拥有充沛人力、十•地等生产要素 资源,又有庞大的内需市场潜力,因此,受到跨国企业的青睐,在国际分工格局中的地位显 得愈來愈重要事实上,台商在全球化布局的思维上,相当重视利用大陆的资源与市场腹地 近年來台商利用特有的产业网络在两岸进行分工布局,以提升竞争力,--方面是到大陆投资 初期,新公司会利用既有的产业网络,继续向台湾采购所需的机器设备和原材料、半成品等, 同时将生产的成品或半成品冋销台湾,因而使得两岸的乖直分工更加紧密。

不过,在另一方 面,原材料或半成品的供应厂商,也会因为产业网络的关系,主动或被动地随着下游加工制 造业者前往大陆投资,使两岸产业在制造方面的分工缩减后一•种情形就个别企业来看,将 生产线转移至大陆之后,台湾埒公司发展成为营运基地,往往着重在经营管理、研发、市场 行销、财务调度及人才培育和技术的支持,形成金业经营在两岸间的功能性分工格局两岸 加入WTO后,双边经贸交流趋于正常化,这样的分工模式将会继续强化,对台商的全球布 局,以及国际竞争力的提升是有益的以计算机及其周边产业为例,目前在大陆之投资之台商多着重在以成本降低为核心的来 料加工形式,并朝向供应链的乖直報合,而管理、运筹、行销、产品开发等活动则以台湾为 主不过依照CompaqHP或Dell等PC大厂寻求代工伙伴随的条件而言,代工条件中最 重要还是厂商的全球运筹能力(Global Logistic)o以主机板而言,台湾主机板厂优势在于随 时都町以保持20到30种产品线,可以随时满足无论SI、clone市场或全球前10大的OEM 客户的需求台湾主机板厂在全球组装市场高占有率所形成品牌实力也是目前台湾业者的优 势,因此,随着前10大OEM客户陆续來台对主机板厂下单,台湾Z业者全球运筹能力的 成长将对其竞争力Z维持愈形重要;主机板一线厂大陆Z生产已逐渐朝向专业电子制造厂商 CEM (Contract Engineering Manufacturing)形式发展n台湾主要主机板厂商在大陆所投资之生产工厂多分布在大陆苏州、东莞、宁波保税区等 地。

血投资之方式则多利用第三地海外控股方式对大陆进行投资这些主机板大厂之投资, 基本上所包含之范围可包括制造、进出口及仓储、维修等业务亦有厂商向下游计算机及周 边产品Z生产及销售布局,为未來大陆Z内销市场或外销市场建立生产销售及售后服务基 地大厂对大陆投资动机主要为生产国际大厂订单,投资制造、进出口及维修中心,投资型 态则为直接投资与合资方式其中制造部份则以发展相关Z软、碾件技术为主,配合上、下 游厂商的合作,并桀合有关计算机机壳、电源供应器、监视器、网络卡、鼠标、键盘等外围 产品,朝向准系统细装方向前进°为掌握美洲、欧洲及FI本之客户,厂商之海外分支机构主 要在美国之洛杉矶、加拿大、徳国汉堡、日本东京、英国、大陆上海、北京、广州等地在 这些海外投资中,通常台湾与大陆是以制造为重点,提供全球之使用者及客户,而区域性之 分支机构则以销售及提供顾客服务为重心,美国之分支机构则多半还包括技术之信息取得及 研发等功能山以上可知,台湾业者在全球的分工布局型态己逐渐明显,基本上可以说生产线移往大 陆,多数业者的大陆厂生产活动均是承接国际大厂之OEM/ODM订单,形成OEM全球订 巾-大部分仍山台湾出货,但制造均在大陆进行,而研发,技术,管理行销等主要活动仍留在 台湾的格局。

依据厂商之投资形态,基本上两岸分工是根据不同地区之优势进行安排,台湾 的优势在于完整的全球后勒体系,及坚强的供应链管理包含全球供货仓库、3C铸造厂、制 造/纽•装点、分公司等而大陆的优势在于低廉的土地及人力成本,在整个生产上、下游厂 商均前往大陆后,原料之采购85%以上亦将在大陆进行未來计算机产业在全球分工形态上,将形成欧美及日本着重在IC设计及电子材料研发 生产为主,台湾负责产品之设计,而大陆则以量产制造为主因此,台湾企业未來的两岸分 工方式,将会是研发团队仍以美国及台湾为基地,而产品之生产、维修则逐渐移往大陆山 于个人计算机之组装应离消费帀场越近越好,因此,全球化计算机制造商之全球布局通常均 会考虑东南亚,欧洲及美国各需有分支机构,以掌握全球三大经济体之市场而备地方市场 必须充分掌握区域市场的需求动态,方能提升制造及出货的效率台湾企业在大陆市场之竞 争优势,在于大陆与台湾同文同种,台商进入障碍较低然而对于现今岛内电子产业而言,在大环境中受到美国次级房贷帶來的金融风暴持续冲 击,内有陈水扁家族弊案引发附内政治、经济局势动荡,在内忧外患的煎熬中,经济衰退与 失业率攀高,导致本土主机板、NB族群以及半导体等景气亦同吋受严重影响。

以矽品为例: 08年的资本支出为90.39亿元,09年在半导体呆气看法保守下,资本本支出预计大幅减少 55.7%至40亿元,主要用于扩充基板封装的设备、机台支出山于08年以来业内景气急转直下,产能利用率大幅下滑,对封测或晶圆代工业者货利 能力造成严峻的考炎,对此,矽殆将实施一系列的成本降低策略,包括:(1)关闭或合并部 分生产线,以减少固定成本;(2)降低人事成本:包括不加班、主管减薪、人员排休、派遣 解约、外劳到期不续约等;(3)降低原物料成本而对于主机板、NB族群等具有代表性的台湾本土电子产品而言,山于2009年初以来 新台持续贬值,将有机会出现汇兑收益从而为扭转08年的颓势带來一丝新的曙光同吋,在两岸不断加强双边交流合作的进程中,两岸三通的实现更为台湾经济发展,双 边贸易往来注入了新的活力,并将直接促使两岸在双边经贸特别是优势项目一一电机产品的 合作上达到一个新的台阶看以预见的是,现在大陆地区给予台商众多投资优惠政策,这対 于台湾电子产业的转型和将來的发展有着重大的意义1)宏观经济分析以最近2008年爆发的全球金融危机而言,台湾经济在危机中受到了重创,特别是台湾 的电子产业成为一个重耍受害者。

众所周知,台湾电子产业在全球享有盛誉,以其电子产品 卓越的做工和合理的价格,一直是美国等发达国家的硬件代工制造商但是在金融危机下, 美国等发达国家山于次贷的问题,许多本国制造业和金融服务业已经遥遥欲坠,这种情况下, 这些国家都开始转对外投资和生产向本国内部因此台湾众多电子产商山于失去了代工也失 去了市场,部分产商濒临破产Z所以造成这样,除去金融危机的影响,以下也是台湾电子 产业白发展以來所存在的没有解决的问题:其一,品牌意识薄弱山于一直是代工硬件,没有自C过硬的技术,没有形成自C强力的品牌虽然有一-些如 宏基、华硕、技嘉和微星等等在个人电脑和主板上做出了一些成就,但是就整体的技术水平 和大众的知名度而言都与世界级的产商存在一定的差距,造成这种差距的整个电子产业的结 构的发展方向的偏离其二,台湾电子产业在技术研发上也存在许多弊端:1) 、山于本土的地域和经济限制,研发成本高,速度较慢,这种情况在研发Z初始看不 出來的,但是随着技术的进步,想要追上世界顶级的水平,难度就越來越大2) 、台湾没有充分利用大陆资源.大陆相对台湾有很好的生产条件和研发条件,首先大陆在生产方而的成本,比如一•块相 同品质的主板,大陆的生产成本比台湾或者其他一些国家低20%〜30%o并且大陆地区有众 多优秀的技术研发人员,而口成本相対于台湾本土低,同时大陆的电子消费晶市场也是巨大。

然而,这些先天优势却并引起台湾业界足够的重视与进一步采用其三,來白大陆的竞争近年来大陆地区电子产业迅速发展,虽然大陆地区电子产业发展较快,但是在质量上和 台湾地区电子产商产品还是很有差距的,但是大陆地区电子产商不但没有被挤垮反而越来越 有强力的趋势这就是大陆电子产业充分利用的大陆地区相对于其他地方的优势资源首先, 大陆地区一些大型企业如联想和长虹等,山于国家强有力的支持,和本身山军工企业转型, 因而在技术和资本上有绝对的实力;英次,大陆地区的一些中小厂家以英便宜的价格,灵活 的市场操作,因而总是能够赢的许多消费者的青咪其四,产能过剩问题多年來,在全球资讯产业需求持续高额成长的驱动下,台湾电子资讯产业同样在高成长 订单的灌溉下成长茁壮,没人认为扩厂有何不妥,但是一旦成长力道趋缓、能够支持高额订 甲数量的来源又集中於少数厂商时,维持过去高成长的方式,就是用竞争力(成本优势)打 倒敌人、抢下他的订单产能规划超过实际需求是必然存在的现象,即使在最讲求效益和数 据分析的资讯科技产业也不例外,如何成功游走於产能充沛和产能过剩的最重耍关键,是如 何让企业经营多元化,开拓更多产品刺激市场需求以为调节,谁的营运弧性越好,便可以越 远离产能过剩的梦魇。

现在,电子资讯产业营运策略总是谈论嬴家全拿和老二哲学,大者恒 大的说法蔚为主流,为了奉行此一策略,产能规模是绝对必备的条件z—■,也因此厂商总是 朝大型化发展,加上大陆土地、人工収得成本低廉,厂商无不极其所能,在大陆设下一座又 一座的超级大厂房,生怕在扩厂的过程中晚人一步、输了先机引门规《模经济的迷思 台 湾资讯电子产业之产能过剩问题》)(2)贸易和产业内模式改革针对以前贸易而言,无非就是利用大陆地区廉价劳动力和廉价生产资料但是随着金融 危机的到來和大陆地区多年的发展,从前的优势U经不那么明显了,如果台湾电子产业想要 寻求近一步的发展无疑需要尽快寻找新的出路以下是最近台湾电子产商的销售状况:瑞银华宝证券预期台积电将发布第四季营收将较前一季下滑10%至12%的警讯,美林则 表示该数据可能下滑5%世界第二大晶圆代工厂联电周三公布,9月份营收为60. 15亿台币,虽较去年同期大增 43.84%,但较8月份下降6.2%台湾笔记本电脑大厂广达电脑公布,9月份营收较去年同期增长12.5%,但与8月份几 近持平该公司主要客户是戴尔电脑和苹果电脑9月营收大多低于8月或与8月持平,但通常9月营收较8月增长。

这情况显示尽管较 上年同期有所改善,但需求仍在下降9月营收疲弱的状况已大致被市场所反应台积电收高1. 12%至36台币,联电上升0. 49% 至20. 70台币,而台股加权股价指数则收跌0. 42%9月内存芯片制造厂商的营收亦与8月持平,反映出全球电脑产业复苏迟滞台湾DRAM制造大厂南亚科技表示,9月营收较8月下降2%,但比上年同期大幅增长396%, 当时业界遭受了最为严重的衰退其对手华邦电子称,9月营收较去年同期大幅增长61.5%,至27.04亿台币的五个月高 点,较8月上升4%上月,IDC将今年个人电脑(PC)销售增长率自4. 7%调降至1.1%引自《2008年台湾电子产业第三季度销售数据分析》)除了上述台湾业界电子产品销售形势呈现萎靡态势,现今,台湾擅长的OEM/ODM模式面 临国际专业代工厂商(EMS, Electronic Manufacturing Service)的竞争压力EMS与0DM模式的不同在于,前者不负责产品设计。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