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新常态的学习心得论文

上传人:gg****m 文档编号:234155151 上传时间:2022-01-03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68.9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经济新常态的学习心得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经济新常态的学习心得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经济新常态的学习心得论文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经济新常态的学习心得论文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经济新常态的学习心得论文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经济新常态的学习心得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济新常态的学习心得论文(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经济新常态的学习心得论文经济新常态,要求创新宏观调控思路和方式,丰富完善 新的调控方式,使中国经济在进入新常态后继续保持稳定健 康发展。经济新常态下的宏观调控,是一个动态的演进过程, 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 突出供给思维应对潜在增速 下滑首先,当前中国经济面临的主要矛盾是中长期减速问 题,因此,供给管理思维更见重要。中长期看,中国经济在 人口与劳动、资本和金融,资源和产权、技术与创新、制度 与分工等方面都存在各种供给抑制”。通过放松人口生育 控制、放松户籍制度、减少资本与金融管制、优化土地与资 源产权结构、推动国有企业等低效率领域的制度改革等措 施,解除“供给抑制”,方可提髙经济的长期潜在增

2、长率。其次,经济运行中的很多问题,也需要供给思维才能得 到根本性的解决。比如产能过剩问题。从产能过剩的成因来 看,尽管有周期性因素影响,但更重要的是体制性的、供给 面的原因。这主要体现在地方政府为获取产业优惠,加紧扶 持和竞争,出现产业政策导向上的趋同,使得各地区之间出 现较为普遍的产业结构同质化现象,进而导致大量产能过 剩。因此,要想从根子上解决产能过剩,还需要突出供给管 理的思维。再次,强调供给思维不是要抛弃需求管理,但扩大需求 有时候也要依赖供给管理。尽管在经济低迷阶段,扩大需求 很有必要,但扩大内需仅仅依靠需求管理是不够的。扩大内 需一靠投资二靠消费。就投资需求看,主要问题不在于总 量

3、而在于结构。未来看,重要的投资方向应是基础设施建设, 但这方面,需要调整投资结构。就消费需求看,如果收入分 配结构不调整,产业结构与要素投入结构不转变,扩大消费 需求的目标就很难实现。从这个角度,扩大内需也不单纯是 需求管理,还要依靠供给管理。政府应降低微观主体对需求 扩张政策的严重依赖,积极发挥供给政策的激励,着眼于结 构优化与可持续发展。明确上限”下限”和“底线”完善区间调控所谓区间调控,就是并不简单地确定一个绝对数,而是 在有一定约束的区间内可以适当调整。这个约束就是上限” “下限”和底线”。更准确地说,区间调控是守住稳增长、 保就业的下限”,把握好防通胀的“上限”,决不突破民生 与金融

4、风险的底线。“底线”从文字上的理解应比下限”还要低,同时两 者有不同的侧重。当经济增速和就业下滑乃至超出下限时, 这时宏观政策就要发力,避免触及就业和民生的底线。底线 思维是主动适应新常态的一个重要思想。底线思维至少涉及 三个方面:一是社会底线。即“社会政策要托底”。社会政 策托底即是保证低收入群体拥有基本生活保障,大多数群众 生活稳定,维护社会的稳定。没有社会稳定就没有经济的平 稳增长。二是增长底线。在增长12345 6下一页合理区间上, 强调了上限、下限、底线。其中,为确保到2020年全面建 成小康社会,实现GDP比XX年翻一番的目标,这样今后几 年GDP年均增长速度至少要达到以上,这是底

5、线。三是金 融风险底线。在金融风险方面,要防止出现区域性、系统性 风险。特别是,十三五期间,要守住的底线就是不能爆发金 融危机。上限” “下限”底线”划定了宏观经济运行的合理区 间,区间调控,可令调控较为从容,不会因宏观指标的短期 波动而频繁出击”。只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就可保持宏 观政策基本稳定,不搞强刺激,不进行大的政策调整,给市 场主体稳定的预期和信心。坚持区间调控,还能够在合理增 长区间内,更多地关注结构调整和改革。理解经济异质性与增长非均衡重视结构性调控与成熟市场经济体相比,发展中经济体的一个重要特征 是经济异质性强以及增长的非均衡,这就使得结构性问题非 常突出。中国经济的结构性问

6、题,归纳起来有两个:一个是体制 结构,涉及国有与非国有、体制转型与双轨过渡、中央地方 关系、政府与市场关系等;另一个是经济结构,包括产业结 构、地区结构、分配结构、增长动力结构、城乡二元结构、 人口年龄结构等等。正是因为存在着一系列的结构问题,并 且还处于结构剧变的过程中,这使得结构性调控变得非常有 必要:首先,结构剧变意味着宏观调控基础的变化以及政策 传导机制的变化,这可能会导致总量调控的失效;其次,快 速结构变动引起要素回报的变化以及要素的流动,在价格信 号不准确、不完善的情况下,易于导致结构性失衡,这使得 结构性调控必不可少;再次,结构剧变与结构失衡,使得很 多问题并不单纯是一个短期的宏

7、观稳定问题,而是涉及短期 宏观调控与中长期发展之间的协调,结构调整对于中长期的 可持续发展而言尤为关键。不同的结构问题会形成不同的结构性调控思路。对于体 制结构问题,鉴于经济转型还未完成,存在着双轨过渡,与 之相应的是形成双轨调控的思想,即行政性调控与市场化调 控并用。经济结构问题的存在,使得结构性调控与总量调控 并重,有明显行政性干预色彩和结构性调控特点的产业政 策、贸易政策、汇率政策、资本管制、严格的金融监管和平 衡财政等政策,均为促进经济增长与宏观稳定发挥了重要作 用。经济进入新常态,体制结构问题会逐步减弱,但经济结 构问题却仍会长期存在。因此,结构性调控仍然不可少。事 实上,即便发达经

8、济体,也会有很多结构性问题,也需要结 构性改革和相关的结构性政策来应对。所以,坚持结构性调 控将是宏观调控的一个重要特征。牵手”战略规划与财政货币政策拓宽宏观调控视野宏观经济政策常常被理解成更多地关注短期波动,这就 是为什么被誉为宏观经济学鼻祖的凯恩斯有句名言,长期而 言我们都将死去。事实上,以财政与货币政策为最主要组成 的西方稳定化政策,也确实以熨平短期波动为主要任务。增 长经济学以及新增长理论的出现,宏观经济学及宏观政策才 把目光聚焦到中长期问题上。不过,在主流教科书中还没有 一个“专管”长期的相应政策出现。在中国,宏观调控由“三驾马车”组成,即国家发展和 改革委员会、财政部和中国人民银行

9、。这就不仅有传统上的 财政货币政策,而且增加了专管长期的战略规划。这样,就 实现了远近结合、短期与中长期衔接,延展了宏观调控的视 野。美国学者萨克斯就非常“羡慕”中国的五年规划。他认 为,世界上增长最快的经济体中国依赖公共投资的“五年规 划”,美国没有类似的机构。但如今所有国家都需要五年规 划甚至更多;它们需要20年、跨越一代人的战略以构建二十 一世纪的技能、基础设施和低碳经济。具体来说,要加强国家发展战略和规划的宏观引导、统 筹协调功能,充分发挥国家发展规划对政府公共预算安排、 金融资本运用、国土空间开发、资源合理配置等政策措施的 综合协调作用。规划主要是指明未来的发展方向和重要的着 力点,

10、很多规划、投资项目是与预算安排直接挂钩的。因此, 制定规划的时候,应考虑到财政能力以及支出结构。同时, 货币政策的松紧也要与规划目标相适应。再有,财政、货币 政策也要与发改委的产业、价格等政策手段协调配合,比如 发改委的产业政策直接牵涉到财政政策的预算安排与税收 优惠,而发改委的价格改革可能会影响到货币政策的立场。新常态阶段要改变过去频繁调控的方式,更多强调以一 种改革的思路和方法,寓改革于宏观调控之中,把短期调控 政策和长期发展政策有机结合起来,把稳增长与调结构有机 结合起来,切实解决深层次、结构性问题,促进中国经济平 稳健康均衡发展。确立调控新指挥棒重启地方竞争XX年初有一个现象值得关注,

11、就是各地纷纷下调G DP 目标。在经济进入结构性减速新常态的大背景下,出现这样 的情况应属意料之中。从一定意义上讲,这还是一大进步。 因为经济进入新常态,追求增长的效益和质量才是关键,关 注社会发展、环境生态才更显重要。这恰恰表明“不以GDP 论英雄”的宏观调控新指挥棒起了作用。问题在于,如果地 方竞争不以GDP为指挥棒,还可以有什么的激励机制来调动 地方的积极性?我们认为,新常态下的地方竞争应从竞争GDP转向竞争 公共产品和服务。从竞争GDP到竞争公共产品和服务,就意 味着弱化对地方政府的GDP考核机制,而将地方公共服务、 市场监管、就业水平、社会保障、维护治安、环境保护等指 标置于更为突出

12、的位置。“不以GDP论英雄”的新指挥棒只是指明了竞争的方 向,但还没有提供竞争的激励。因此,重启地方竞争,还需 要在增强正向激励上做文章,关键是理顺中央地方权责关 系,建立激励相容的机制。一是扩大地方立法权,使之能够 酌情处置地方事宜。二是中央政府部门应进一步集中其财力 的使用方向,减少专项转移支付也相应降低对地方政府的不 当干预。三是允许地方政府在不违反国家政策统一性的前提 下,结合本地实际,开征部分地方性税种。四是推进消费税 改革,在征收上从生产环节后移到零售环节,并改由地方征 收。消费税原来百分百归中央,现在能否考虑划归地方。五 是提高地方在增值税中的分成比例。目前增值税的中央地方 分成

13、比例为三比一,可否考虑调整为五五分成,从而扩大地 方财权,激发地方活力。考量利益博弈把握宏观调控政治经济学首先,承认各利益主体的能动性,谨防政策超调。发展 到今天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已经形成了多方的利益主体, 其中包括地方,也包括市场。如果决策部门过于紧张,政策 频频出台,到了地方或市场再做出反馈,有可能因反应过度 而出现政策超调了。其次,利益博弈对宏观调控决策形成的影响。宏观调控 一般有两个方向:一个是扩张,另一个是紧缩。扩张的时候, 就会涉及哪些部门行业或人群会受益;而紧缩的时候,就会 涉及哪些部门行业或人群会受损。因此,无论扩张还是收缩, 都会有人来游说,来做各种分析和提出建议”。这就需

14、要 宏观调控时要认真权衡,把提高百姓福祉作为宏观调控的出 发点。再次,宏观调控执行过程中的中央地方角色。在市场经 济中,地方在拥有相当数量的可支配资源和决策权之后,逐 渐显露出其独特的经济利益,博弈于是产生。地方政府在执 行中央政策的过程中,再也不像过去那样不折不扣了,而是 根据自己的利益和偏好有选择、有偏差地予以执行,如此一 来,宏观调控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这就需要规范地方政府 行为,调整地方政府考核评价体系,通过制度化、法制化增 强中央政府的权威等等,使得政令畅通、宏观调控更有效。把握宏观调控的政治经济学,就是强调新常态的宏观调 控应具有博弈思维,在制定和实施政策时须冷静观察,谨慎 从事,

15、思考博弈各方的利益诉求和他们的可能反应,在加深 对宏观调控微观基础与运作机制理解的前提下,尽量做到调 控政策的“公允”与有效”。关注大国溢出效应践行负责任的宏观政策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形成了不同经济体之间的相互依赖。 尽管危机以来有一种“去全球化”的声音,但实际上,这种 相互依赖不会消失。有了相互依赖,就会有溢出效应。而且, 中国成为一个大国、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一举一动对世界产 生的影响亦即溢出效应是无法忽略的。大国溢出效应要求加 强国际政策协调和敦促各国践行负责任的经济政策。首先是加快形成参与国际宏观经济政策协调的机制。密 切跟踪国际经济金融形势和主要经济体宏观经济政策变化, 认真评估分析其对我

16、国宏观经济和政策实施的影响,主动加 强与主要经济体的政策协调和沟通,更加积极地参与多双边 国际经济合作,提升国际话语权,推动国际宏观经济治理结 构改革,促进国际经济秩序更加公正合理,营造于我有利的 制度环境,拓展发展空间,维护开放利益。其次是敦促各国践行负责任的经济政策。一方面,关注 世界发展的中国因素,即中国无论是发展规划还是宏观政策 的制定,都需要将其对外部世界的潜在影响考虑进去。尽管 我们奉行独立自主的政策,中国的事自己管,但中国的政策 不再是中国一家的事,这是一个负责任大国的自觉意识。另 一方面,关注外部因素对中国的影响和冲击,要求相关国家 也要采取负责任的经济政策。比如美国,就要关注本国经济 金融政策的外溢性影响,采取负责任的经济政策。这就需要 自我约束,也需要一定的机制相互监督和协调。尊重市场决定论”宏观调控不能包打天下在中国,宏观调控的范围一直没有说得很清楚。根据最 权威的提法,宏观调控的主要任务是保持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